运用SPSS对无机化学试卷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pdf_第1页
运用SPSS对无机化学试卷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pdf_第2页
运用SPSS对无机化学试卷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pdf_第3页
运用SPSS对无机化学试卷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卷第12期 2004年12月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Nanyang Teachers College 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Vol 3 No112 Dec 2004 收稿日期 2004 09 25 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 No 02K JB150010 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陶建清 1961 江苏无锡人 副教授 副主任 主要从事无机化学教学和分子磁性等方面的研究 运用SPSS对无机化学试卷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陶建清 周 星 盐城师范学院 化学系 江苏 盐城224002 摘 要 无机化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第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 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无机 化学的教学质量既关系到后续课程的教学 也对中学化学教育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 本文以1999 2002级部分班级的无 机化学试卷为样本 运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了综合分析 并以此对今后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试卷分析 难度系数 标准差 中图分类号 G424 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6132 2004 12 0104 03 随着计算机及统计应用软件的发展与普及 当 代的教育研究者得以运用包括多元分析技术在内 的各种统计方法来处理自己的研究资料 从而揭示 教育现象的内在本质联系 把握教育的一般规律 更好地为教育现代化服务 1 SPSS 社会科学统计 软件包 作为功能强大的统计软件为教育评估中的 试卷分析提供了最为先进的方法和技术 它不仅可 以得到平均分 标准差 学生成绩分布图等几个参 数 而且还可以进行相关分析 线性回归分析 方差 分析等 2 无机化学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化学系学生的专 业入门课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对无机化学试 卷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对大学化学教学工作起到指 导 促进作用 也对中学化学教学有反馈和指导作 用 3 为了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 我们把这种分析 和研究建立在根据学生考试成绩所进行的定量统 计分析基础之上 再对所得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1 历届无机化学试卷的分析和评价 1 1 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高等化学试题库 4 是顺应教学改革深入发 展的需要而诞生的 是由高等化学教育研究中心主 持研究 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分工负责 全国30多 所高校200多位教师参与研制出版的 我校历届 无机化学试卷都是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要求 从 高等化学试题库 中抽取试题进行编制的 要求试 题符合教学大纲 遵循大纲却又不拘泥于大纲 在 覆盖面广的同时注意微观细节和重点内容 其中各 知识点的赋分比例应与教学大纲提出的比例较为 接近 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试题的覆盖面以及试题的 灵活性和多样性 以便于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 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所得学生成绩分布正常 1 2 考试成绩及其分析 1 2 1 纵横向比较 抽取99级至02级四个班以及99级三个班的 无机化学试卷作为样本分别进行纵向 横向比较 其结果如下 图1显示00 1 班的成绩对称性最好 成绩呈 正态分布 但结合卷面 发现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 实 反映在主观题得分较低 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差 反映在计算题得分偏低 化学实 验知识和素养较差 卷面不够清洁明了 审题和表 述不到位 这一点在问答题中尤其明显 表1 1999 2002级无机化学成绩比较 99 1 00 1 01 1 02 1 人数52484850 平均分70 2160 8381 4270 80 标准差8 6611 9710 4411 78 表2 99级各班无机化学成绩比较图 99 1 99 2 99 3 人数525255 平均分70 2173 1764 33 标准差8 667 3611 13 1995 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图1 各班无机化学分数分布图 图2 99级各班分数分布图 由图表可以看出99级三个班中99 2 班的平 均成绩最高 标准差最小 且分数呈正态分布 数据 较对称 从整体上看99 2 班成绩合理 可以反映 出各学生无机化学学习状况和自身水平 而99 3 班平均分偏低 从图2可以看出99 3 的高分人 数并不少 主要问题在于中等层次的学生较少 学 生的水平相差较大 其标准偏差达到了11 13 是 三个班中最高的 由此可知对这个班的教学应从 整体入手 以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 2 2 试卷内容 知识点及难度分析 所有试卷均从 高等化学试题库 中抽题编制 而成 题型分为选择 填空 计算和问题四种 难度 值在0 7左右 命题思路清晰 试题导向正确 难 易比例适度 注重基础 重视实验能力考查 密切联 系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 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 识的迁移和基本技能的灵活应用 试题重视对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多数题目的知识落脚点 是教学大纲中的最基本要求 是教材中的最基本内 容 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都能从教材中找到依据 体现了试题源于教材但能力要求高于教材的原则 很好地贯彻了 遵循大纲却又不拘泥于大纲 的命 题指导思想 试题着重考查了无机化学中最重要 最基本的主干知识 如气体定律 化学反应速度与 平衡问题 元素周期律 价键理论 氧化还原原理与 应用 元素知识等 坚持从多角度 全方位对学生 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 体现了化学与科学 社会 生产 生活的相关性 如 含CN 废液的处理 海 水制备溴 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等让学生从封闭式 教学走向开放式教学 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 会 关注社会实际问题 用化学视角去观察和分析 问题 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 际 体现学以致用 这既使学生感到化学不再枯 燥 不再抽象 不再遥远 又能激发他们从事化学学 习和研究的兴趣和动力 提高学生作为现代公民的 501 2004年第12期 陶建清等 运用SPSS对无机化学试卷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1995 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素质 让学生真正体会 社会离不开化学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这也正是素质教育和教学 改革的必然趋势 从学生的卷面看绝大部分学生对于大纲要求 的重点内容能够熟练掌握 能够较好地掌握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 基本上记住了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 途 能够正确解释 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 具备 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失分表现在 少数学生概念不清 运算能力差 问题回答不够准 确 这有理解上的问题也有书面表达能力差的问 题 另外 极少数题目偏难偏怪 今后要作适当 调整 2 教学改革与新评价体系的建立 从各个角度的分析我们知道无机化学的教学 还存在一些不足 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首先 应 把 教 建立在 学 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制定长期 性 整体性的学习计划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同时也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 自身实际出发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计划 不断巩 固知识 更新知识 加深知识层次 其次 要以实验 为突破口 实验是化学的支柱 让学生从实验中吸 取知识 理解知识 把握知识 应用知识 同时也可 以检验所学知识 使学生从不断发现问题 解决问 题中得到进步 另外 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能力培 养 特别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 科学 探究 7 是学生用以获得知识 领悟科学的思想观 念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注重引导 学生质疑 调查 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的能力 使每 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 生的理解能力 分析能力 实验能力 综合能力 语 言表达能力 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良 好的条件 当然 通过分析试卷成绩 联系教育改革实际 我们需要对先前使用的试卷模式 命题方法等进行 改革 因为考试只是教育评价的一种手段 它不能 全面地反映教师和学生的水平 也就是说随着知识 经济的发展 社会对教育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 即 评价不只是发挥鉴别和选拔的功能 更要实现其教 育和促进发展的作用 因而 教育评价发生了根本 性的变革 由原来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 转变 到注重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这 一方向 8 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2 1 用多渠道信息资源多方式地评价学生的学 习 9 对学生的评价应全面 灵活 采取多种形式 的评价方式 不应只采用单一的笔试 可结合 课堂 笔记 和 实验报告 等记录卡的形式记录学生的情 况 同时也可采用活动 实验 讨论 实地考察等形 式 应放弃单一的给学生打 综合分 这种形式 让 学生自身也参与到评价中来 2 2 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察 9 教师 应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日常生活的了解来评 估学生的态度 情感 价值观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 表现和心理体验 培养健康的心理观念 2 3 对教师实行发展性评价 着眼于评价的激励 和发展功能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论教 评定一堂课的效果也是从教师的角度出 发 何为教学效果含糊不清 而根据新的教学理 论 则应以学生的 学 来评价教师的 教 从课堂 上学生认知 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程度来评价教 师教学质量的高低 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呈现 的四种状态 即学生的参与状态 交往状态 思维状 态和学习达成状态 参 考 文 献 1 李广洲 化学教育统计与测量导论 M 南京 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 1998 2 李学农 王小柳 教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72 410 3 孙维桐 浅谈试卷分析在教学与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J 卫生职业教育 2002 20 2 88 89 4 高等化学试题库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 子音像出版社 2001 1 36 5 陈音 苏耘 对试卷分析改进教法的初探 J 安徽体 育科技 1994 4 66 69 6 董永江 研究性学习方法探析 J 南都学坛 哲学社 会科学版 2000 20 4 113 114 7 梁平 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M 北京 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 2002 6 7 8 卢慕稚 张莉莉 新课程与评价改革 M 北京 教育 科学出版社 2001 6 9 吴海荣 朱德全 物理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行为评价 标准 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2 27 4 626 629 601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12期 1995 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第3卷第12期 2004年12月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Nanyang Teachers College 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Vol 3 No112 Dec 2004 Evaluation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for Examination Paper of Inorganic Chemistry with SPSS TAO Jian2qing ZHOU Xing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of Yancheng Teachers College Yancheng Jiangsu224002 China Abstract Inorganic chemistr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pecial compulsive courses for students of the normal col2 leges and makes the effect of a connecting link between the preceding and the followingfor students study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norganic chemistry not only affects the following teaching but also has some instructional function for chemistry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This paper makes use of the samples of examination paper of inorganic chemistryfor some classesfrom 1999 to 2002 and analyzes them synthetically Some suggestionsfor the teaching aftertime are given Key words analysis of examination paper difficulty coefficient standard deviation 收稿日期 2004 10 29 基金项目 陕西师范大学教务处重点课题子课题 作者简介 李振斌 1950 陕西西安人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体育教育与训练研究 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普通高校 体育教育教学改革 李振斌 马连鹏 陕西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暨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陕西 西安710062 摘 要 在明确了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概念及其与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关系的基础上 分析了现代大学生体育生活方 式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提出了体育教育面向生活世界的理论构想 并对促进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有关教育教学改革 方面的相关对策进行了研究 指出 改变体育教育与教学理念 加强学校体育改革的政策和组织支持 建立健全高校课外体 育生活辅导制度 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人才的继续培养和持续开发以及教学骨干队伍年轻化 建立科学的学校体育生活监控 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