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热的测定.docx_第1页
溶解热的测定.docx_第2页
溶解热的测定.docx_第3页
溶解热的测定.docx_第4页
溶解热的测定.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三 溶解热的测定1 引言物质溶于溶剂中,一般伴随有热效应的发生。盐类的溶解通常包含着几个同时进行的过程:晶格的破坏、离子或分子的溶剂化、分子电离(对电解质而言)等。热效应的大小和符号决定于溶剂及溶质的性质和它们的相对量。在热化学中,关于溶解过程的热效应,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基本概念。溶解热 在恒温恒压下,溶质B溶于溶剂A(或溶于某浓度溶液)中产生的热效应,用solH表示。摩尔积分溶解热 在恒温恒压下,1 mol溶质溶解于一定量的溶剂中形成一定浓度的溶液,整个过程产生的热效应。用solHm表示。 (1)式中,nB为溶解于溶剂A中的溶质B的物质的量。摩尔微分溶解热 在恒温恒压下,1mol溶质溶于某一确定浓度的无限量的溶液中产生的热效应,以solHnBT,P,nA表示,简写为solHnBnA。稀释热 在恒温恒压下,一定量的溶剂A加到某浓度的溶液中使之稀释,所产生的热效应。摩尔积分稀释热 在恒温恒压下,在含有1mol溶质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溶剂,使之稀释成另一浓度的溶液,这个过程产生的热效应,以dilHm表示。 (2)式中,dilHm2、dilHm1为两种浓度的摩尔积分溶解热。摩尔微分稀释热 在恒温恒压下,1mol溶剂加入到某一浓度无限量的溶液中所发生的热效应,以solHnAT,P,nB表示,简写为solHnAnB。在恒温恒压下,对于指定的溶剂A和溶质B,溶解热的大小取决于A和B的物质的量即 solH=nA,nB (3)由(3)式可推导得: (4)或 (5)令n0=nA/nB,(5)改写为: (6)(6)式中的solHm可由实验测定,n0由实验中所用的溶质和溶剂的物质的量计算得到。作出solHm-n0曲线,见图2-3-1。曲线某点(n01)的切线的斜率为该浓度下的摩尔微分稀释热(即ADCD),切线与纵坐标的截距,为该浓度下的摩尔微分溶解热(即OC)。显然,图中n02点的摩尔溶解热与n02点的摩尔溶解热之差为该过程的摩尔积分稀释热(即BE)。由图2-3-1可见,欲求溶解过程的各种热效应,应当测定各种浓度下的摩尔积分溶解热。本实验采用累加的方法,先在纯溶剂中加入溶质,测出溶解热,然后在这溶液中再加入溶质,测出热效应,根据先后加入溶质总量可求出n0,而各次热效应总和即为该浓度下的溶解热。因本实验测定KNO3在水中的溶解热是一个吸热过程,热量的标定可用电热补偿法,即先测定体系的起始温度,溶解过程中体系温度随吸热反应进行而降低,再用电加热法使体系升温至起始温度,根据所消耗电能求出热效应Q。再由下式可求算出溶解热solH=QT2-T1T2-T1 Q=I2Rt (7)式中,T1、T2为加入溶质始末的体系的温度;Q为使体系从T1升至T2时的电热(J); T1、T2为电加热始末的体系温度,I为电流强度(A);R为加热器电阻();t为通电加热时间(S)。本实验采用热敏电阻测温系统(详见附录温度的测量与控制),(T2-T1)为溶解过程校正后的峰高,(T2-T1)为加热过程校正后的峰高。 2 实验操作2.1 实验药品、仪器及测试装置示意图2.1.1 药品:KNO3(AR)2.1.2仪器:保温瓶(750 ml)1个,加样管,磁力搅拌器1台,热敏电阻测温装置1套,加热器,直流稳压稳流电源,精密毫安表,秒表,容量瓶(500 ml),烧杯(1000 ml),温度计,研钵1只,称量瓶,分析天平(公用),高精度万用表(公用)。2.1.3实验装置示意图:本实验是采用绝热式测温量热计,它是一个包括杜瓦瓶、搅拌器、电加热器和测温部件等组成的量热系统。装置及电路图如图2-3-2所示。2.2 实验条件实验室常压下,室温21.52.3 实验操作步骤及方法要点2.3.1测量室温取不少于500 ml的去离子水,根据室温调节水的温度,使之尽量接近室温,量取500 ml注入保温瓶内。这样体系温度与室温(环境)接近,减少体系与环境的热交换。按图2-3-2将装置安装好,记录仪量程20 mv,走纸速度4 mm/min。2.3.2药品准备在天平上准确称量约5 g左右(已研细并烘干)的KNO3待用。2.3.3 加样开动搅拌器,调节测温电桥平衡调节旋钮,使记录仪的记录笔处于记录纸的中间位置,待温度基本稳定后,记录约4min(约记录纸的1格半)。直流稳压稳流电源调至稳流,打开电源开始加热,同时将电流值调至950mA左右(此后不要再调节电流),温度升高,记录笔升至约70格左右(记录纸上的刻度),关闭电源停止加热。待记录仪记录约8min左右,加入称量好的KNO3。此时由于KNO3溶解吸热,温度降低,记录笔降低,待温度稳定后再记录约8min左右。严格的操作应将样品装在蜡封样品管中,放在保温瓶中恒温,加样时用玻璃棒戳破管底,样品溶入溶液。本实验采用称量瓶装样品,直接倒入。由减量法求出样品质量。2.3.4 加热升温打开加热电源加热,同时打开秒表计时,待记录笔升至80格左右(加热使温度升高的格数,以下次加入KNO3的量决定),关闭电源停止加热,同时停止计时,记下加热时间。再记录约8min左右。整个过程如图2-3-3所示。2.3.5按上述步骤依次加入约6、7、8、8、7和6g的KNO3。2.3.6测量实验所用加热器的阻值R。2.4 需要测量、记录的参数、变量室温T0。加热器电阻值R。每次加入样品的精确质量,加热热补偿的时间。3 结果与讨论 3.1 原始实验数据3.1.1 常数测定加热电流 I=950 mA,加热电阻R=15.24 ,实验室温度 21.5 。溶剂体积VA=500 mL,溶剂初始温度T0=21.5 ,在该温度下,水的密度0.99788 gcm-1,水的相对分子质量M=18.015 gmol-1由此求出,溶剂的物质的量nA=27.70 mol,MKNO3 =101.102 。3.1.2 先后加入六组样品,得到六组数据组数KNO3质量/g通电时间/minT2-T1/格T2-T1/格15.21601:30565726.09191:46646636.92921:52707047.61841:56737458.25901:57797467.25931:4267.56476.19191:0857433.1.3由原始数据计算Q=I2Rt ;solH=QT1-T2T1-T2 ;n0=na/nb 注意,应将热效应求和后计算摩尔热效应。1234567Q/J1237.871457.931540.461595.481609.231402.92935.28nB/0.01mol0.0515910.1118460.1803830.2557370.3374270.4092280.470472累计的KNO3物质的量0.0515910.1118460.1803830.2557370.3374270.4092280.470472每次的solH/J1216.151413.7551540.4591540.8361717.9611479.641239.788总计solH/kJ1216.1522629.9074170.3665711.2027429.1638908.80410148.59solHm/kJmol-123572.7423513.5523119.4822332.3422017.1321769.7621571.07n05382481541098268593.2计算的数据、结果计算出各次加入样品的热效应Q=I2Rt计算solH=QT1-T2T1-T2,并将各次的热效应叠加。500ml水的物质的量为27.70,与叠加后的溶质物质的量做商。计算需要计算的物理量:摩尔积分溶解热 摩尔微分溶解热 摩尔积分稀释热 摩尔微分稀释热 使用Origin进行图像拟合,选取指数形式拟合:相关数据求解总汇80100200300400(solHnB)nA / KJmol-120.31420.7322.3623.1423.45(solHnB)nA/Jmol-120.8216.154.5351.2730.35752198122352232632352123.59480100100200200300300400367.8914.7256.8721.03.3讨论分析此次试验种问题非常多,首先是仪器开始时莫名地出问题,导致实验重新开始。对于第一台老机器,经过调整后虽能做出实验所需的数据,但是当加入KNO3时温度读数会有一个大的非正常变化,然后慢慢趋于正常。而另一组实验中,由于第四次的加样时有一些KNO3洒出来了,导致数据出现一个坏点,且该影响对实验后面的测量依然存在。此次实验的数据处理原本比较繁琐,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多。且对于origin作图,进行曲线拟合,求切线并求斜率、截距的处理要求也比较高。而最终实验结果的误差也大多来自于对实验数据的拟合,用指数函数拟合可能偏离原有的数据趋势。再次过程中,我尝试了各种的拟合曲线,最后尝试了最简单的指数形式。一下为两种拟合度更高的曲线,横左边为n0,纵坐标为摩尔焓/J。但是计算过于复杂而舍去。各数据的计算通过EXCEL中输入公式而计算得(求导、切线方程)。4 结论硝酸钾溶于水的溶解过程总体上看是一个吸热过程,通过测定累计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和引起的热效应,可以做出摩尔积分溶解热与n0的关系曲线,进而求出溶解过程中的其他热效应。5 参考文献1 清华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编写组,物理化学实验,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5.2 复旦大学等编,物理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6.6 附录思考讨论题:1. 如何用本装置测定液体的比热?答:对于液体来说,温度对等压热容的影响很小,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认为Cp为常数。将待测液体温度调整到室温附近时,再将体系在保温杯中加热到某高于室温的温度,记录下加热过程当中的时间、及恒定电流的电流值。同时对一已知的比热的物体进行相同操作,对比可得其比热。重复做平行实验数组。由温度变化格数与加热时间及电流比可得其比热。2. 如果反应是放热的如何进行实验?答:需要已知待测液体的比热,可以通过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