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学研讨——《小石潭记》.doc_第1页
传统文化教学研讨——《小石潭记》.doc_第2页
传统文化教学研讨——《小石潭记》.doc_第3页
传统文化教学研讨——《小石潭记》.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文化教学研讨26 小石潭记 教学设计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第二中学 陈少山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2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感情3. 学习在熟读和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教学重点:体会文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理解含蓄的感情教学方式:1.注重诵读训练,以读代讲、以讲促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2.进行讨论适时点拨,便于启发学生认知,纠正偏颇、弥补缺漏3.引导质疑,人人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切身感受,激发质疑、辨疑的意识媒体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回顾教学时间预设:5分钟(一)课前复习字词解释、句子翻译。(二)展示学习目标二、精读研讨、品味欣赏教学时间预设:15分钟教师活动预设:研讨第24自然段(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师范读;2.生自由读;3.生齐读。(二)小组合作探讨问题 1.第二自然段重点描写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点拨】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2.潭水有什么特点?用的是什么写法?请结合课文简析【点拨】清澈,侧面描写; “空游”突出水清澈的程度;接着写鱼的影,借日光来显示,太阳照下来连鱼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都看得清清楚楚,可见水的清澈。3.作者是怎样写鱼的?找出原文并分析。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点拨】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4.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点拨】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 5.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点拨】幽深冷寂的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学生活动预设:【展示】各小组讨论并汇报结果,要求表达观点有理有据,语言简洁流畅。三、探究质疑教学时间预设:5分钟教师活动预设: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点拨】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触景生情),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学生活动预设:【展示】选择某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要求语言简洁流畅,有理有据四、课堂反馈 3分钟(见投影)五、拓展延伸(中考链接)教学时间预设:5分钟教师活动预设:见投影,让学生熟知中考题型,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学生活动预设:【展示】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合作,最后师生解疑。六、背诵训练教学时间预设:5分钟教师活动预设:让学生自由背诵24自然段,在5分钟内看谁能背得多。七、总结全文教学时间预设:2分钟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自然风物,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清孤寂的心境八、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完成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