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中海洋特色工作小结.doc_第1页
23中海洋特色工作小结.doc_第2页
23中海洋特色工作小结.doc_第3页
23中海洋特色工作小结.doc_第4页
23中海洋特色工作小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奏响蓝色畅想曲-蓝色海洋教育工作阶段小结青岛第二十三中学蓝色海洋教育实验课题是 青岛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的重点实验项目,旨在打造一批以蓝色海洋教育为特色的中小学、幼儿园,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蓝色海洋教育文化。我校作为市教育局确定的首批10所以蓝色海洋教育为实验课题的实验学校,本着学校优势,抓住有利契机,挖掘学校教育潜质,开展了一系列的蓝色海洋教育特色活动,奏响了蓝色畅想曲。 一、校园文化的特色化 1.营造“亲近海洋,了解海洋,关爱海洋”的走廊文化 青岛二十三中学多年来坚持打造学校特色德育品牌“明礼尚德 修身践行” ,该品牌被评为四方区优秀德育品牌。先后承办了全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暨学校管理现场会和全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课题研究组现场会。学校校园内,绿草盈盈,鸟语花香,孔子雕像、孔子的经典名言陈列于大厅之中,古色古香的木质名人名言悬于墙壁,优秀师生团队的事迹在走廊内随处可见。为了能够进一步打造海洋特色,并将其融入学校的校园文化之中,我们坚持动静结合,树立了“一长廊、一品牌、一景观”的特色校园文化打造理念。一是设计了海洋科普长廊。充分发挥走廊的宣传作用,让走廊成为海洋知识宣传的主阵地,设计了“世界海洋资源”、“国家海洋资源”和“家乡海洋资源”三条海洋科普长廊,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学生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二是确定学校海洋特色品牌“我与海洋有个约会”,其内涵为“到海洋中学习科普知识,到海洋中探究奥秘,到海洋中扬帆起航”,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校本课程建设,特色课堂展示,特色海洋节庆祝活动等,了解海洋,热爱海洋。2.以“蓝色海洋风”体现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入,是学校育人环境的细化。首先我们充分利用班级黑板报阵地,开辟海洋教育特色专栏, “海底畅游”、“海洋科普”、“海洋之魂”等班级海洋板报专栏,彰显各自特色,丰富了学生的海洋知识;其次,学校制作了以“海洋政治经济”、“海洋生命”、“海洋地质”、“海洋发展”、“海底奥秘”“海洋旅游文化”“海洋体育”等为主体的18块海洋科普类展板,在全校各班级中进行巡回展览,七八年级每班负责一块展板,选派一名优秀讲解员进行讲解, 在展览过程中,各班级互动式的讲解和学习,增进了他们对海洋科普知识的了解。3.在校园网站开辟“蓝色海洋教育“专栏,构建展示海洋文化教育的交流平台。学校在校园网站上,开辟了海洋教育专栏,发表学生的优秀作品,提供海洋科普知识,提供一些海洋文化的诠释,介绍海洋生命奥秘等等,让学生通过先进的平台,学习海洋知识。二、师资结构逐步合理化精心打造蓝色海洋教育师资团队,逐步构建了以专家顾问团、专业教师和学科教师为一体的师德高尚、学识水平高、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结构优化的新型教师队伍。努力培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新亮点。教师本科学历达到100%。有副高以上职称的目前占到了6人。1专家顾问团。在中国海洋大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经过双方单位进一步协调,在8月份,学校的海洋教育专家顾问团正式成立,并签订了相关协议,顾问团共由6位专家教授组成,全部是博士以上学历,其中两位为博士后学历,他们分别来自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生命学院、地球科学学院、水产学院、海洋化学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他们中有热心海洋教育研究的专家,有热心海洋公益教育的年轻教授,有的教授刚刚在海外学成归来,有的多年在教育一线工作,他们得加入,必定会提高学校海洋教育的师资水平。在今年的新学期开学典礼上学校将举行隆重的聘任仪式,聘任他们担任学校海洋教育方面的客座专家,定期不定期的到学校给学生从海洋科普知识、海洋科普探究实践活动等方面给与指导。 2专业教师。为加强对海洋教育的研究,学校也非常重视自身教师素质的提高,在新学期开学伊始,加大了海洋教育学科方面师资的重点配备,如今年学校新招入了两位生物学科的大学生,加强了海洋教育的师资力量;为加强海洋体育的教学,学校还引进了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带领学生宣传和开展帆船等海洋体育运动。3学科教师。学校将全力打造由政治、语文、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学科教师团队.本学期成立了海洋教育学科组,由一名教师担任组长,每月开展海洋专题教育的研究,促动了全校师生对海洋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推动了学校在海洋教育方面的研究水平。为使研究系统化,学校还提报了以“蓝色海洋教育途径的研究”为题的区级课题,组成了以校长为主持人,学校的相关学校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组,通过科研研究,不断积累资料,开展实践活动,逐步探索一条适合学校海洋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三、校本课程体系化1.海洋文化教育教学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学校各学科结合学科特点,将政治、语文、地理、生物、物理确定为海洋特色学科,由各学科教研组选派优秀的教师担任海洋特色课的授课。首先着手挖掘和海洋有关的学科单元知识点,其次确定每月举行一次学科的特色课堂,全校同学科教师观摩。如政治课美丽的大自然,教师通过讲解大自然的各种生命,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地理课地壳变化,教师生动地讲解了海洋的形成过程。这些特色课堂的开设,使我们的海洋知识普及渗透到课堂之中。2. 开设蓝色海洋校本课程,让海洋知识走进课堂,走进书本。学校经过研究,确定蓝色家园作为学校校本课程的读本,利用每周二的时间开设校本课程课,由政治、生物、地理老师组成的授课组进行教材的研究和讲解,学生受益非浅;同时学校也将每月的最后一个周的周四作为海洋科普知识普及日,开展每月一讲,自开设到现在共进行了3次,帮助学生了解了海洋知识,了解了我国的海洋疆域,了解了海洋捕捞的对象,生产工具,作业方式等,了解了家乡渔农民生存的艰难,树立了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的意识。 3.开设了专家课堂和父母课堂。充分利用青岛特有的条件,和海洋大学、海洋研究所等院校、科研单位联手,聘请了海洋研究所教授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定期对学生进行海洋文化教育;同时还充分利用家长委员会的资源,邀请有这方面专长的家长,走进课堂,开设讲座,使学生深入了解海洋知识。四、海洋教育实践化1. 广泛开展渗透海洋文化气息的德育活动,丰富学校德育品牌内涵。一是开展蓝色海洋旅游节。各班级在学校的号召下,纷纷搜集青岛关于海洋方面的特色,并以某一特色作为宣传主题,宣传青岛,宣传自我,提高素养。5月中旬,学校搭建旅游节大舞台,在学校操场中间,七八年级根据学校确期定时间,派学生代表在校操场集中展示。每班确定一个宣传板块,如青岛海底奥秘,青岛水生物世界等。 二是成立了海风文学社。海风文学社作为我校文学爱好者的学生社团,将文学社命名为海风,寄寓我校的莘莘学子,驾文学之舟乘风破浪远航。学校指定了一名青年教师担任海风文学社的指导教师。由学校学生会负责组织,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海风文学社团员的招募工作。从报名、填表到应聘,个个彰显了自己的文学才华,最后共有10名学生入选,分别担任美术编辑、版面设计、栏目编辑等工作。预计5月底前,学校将出版海风文学社首刊海风。 三是开展“蓝色大使”活动。“蓝色大使”由学生组成,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积极开展海洋环境保护、海洋基地参观、海洋动物关怀、海洋知识宣讲等活动,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走向自然、走向生活,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培养学生海洋保护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五、推动德育品牌内涵式发展“明礼尚德,修身践行”是我校的德育品牌,我们充分挖掘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和内涵,将海洋特色融入其中,赋予了品牌更强的生命力。内容多元化。海洋特色学校的建设,赋予了我校德育品牌新的内容。“明礼尚德,修身践行”核心内容是传统美德教育,而通过打造海洋特色学校,开展研究型学习、举办海洋旅游节、海洋文化节、海洋科普节等特色活动,建立海风文学社,组织海洋教育实践活动,这些过程,让学生了解海洋,热爱海洋,研究海洋,并培养了锲而不舍的精神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开展各类特色活动,也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深化了传统美德教育的内涵。结构的立体化。学校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围绕着对学生加强美德、文明礼仪教育这一主线,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而海洋特色学校的建设,使传统美德教育结构更加立体化。以中华传统美德为核心,以文明礼仪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尊敬师长教育、自强不息教育、励志教育等辐射带动,逐步构建起一个立体化的教育网络。蓝色海洋教育的实施过程,也就是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它使我们的特色德育品牌更加具有生命力。评价一体化。学校在打造德育品牌“明礼尚德,修身践行”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评价体系。从阵地建设、组织机构、特色活动、活动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蓝色海洋教育的开展,不仅赋予学校德育品牌的内容的多元化和结构的立体化,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