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家谱.doc_第1页
清朝皇帝家谱.doc_第2页
清朝皇帝家谱.doc_第3页
清朝皇帝家谱.doc_第4页
清朝皇帝家谱.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庙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年号 皇陵 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616年1626年 天命 福陵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1627年1643年 天聪/ 崇德 昭陵 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1644年1661年 顺治 孝陵 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1662年1722年 康熙 景陵 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1723年1735年 雍正 泰陵 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1736年1795年 乾隆 裕陵 仁宗:爱新觉罗颙琰 1796年1820年 嘉庆 昌陵 宣宗:爱新觉罗旻宁 1821年1850年 道光 慕陵 文宗:爱新觉罗奕詝 1851年1861年 咸丰 定陵 穆宗:爱新觉罗载淳 1862年1874年 祺祥/ 同治 惠陵 德宗:爱新觉罗载湉 1875年1908年 光绪 崇陵 (无庙号)爱新觉罗溥仪 1909年1911年 宣统 华龙陵园 1、努尔哈赤 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努尔哈赤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大业,对后来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对加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辽东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皇太极 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注意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确定满族族名,建立清国,为清王朝的确立和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3、顺治皇帝 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继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清初满汉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极为激烈,而至顺治朝结束时,清廷击败了各种抗清势力,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4、康熙皇帝 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他平定了三藩叛乱,收复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康熙也创下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的重大业绩,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5、雍正皇帝 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他对有碍于皇权的反对势力大加挞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6、乾隆皇帝 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他在将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的同时,也亲手将它带向低谷,他是影响中国18世纪以后历史进程的重要皇帝。 7、嘉庆皇帝 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 (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顒琰亲政后,立即铲除贪赃枉法蠹国肥私的权臣和珅,使人心大快,复多方采取措施,力图保持康乾之盛世,但内忧外患重重,积重难返。由于腐败势力甚强,又缺乏新生机制,终难摆脱江河日下的命运。 8、道光皇帝 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在位期间,由于国力开始衰落,故极力提倡节俭,改革盐政,部分弛禁开矿,并整顿吏治。但由于腐败成风,阻力过大,奏效甚微。对鸦片之害,他最初力主抵抗,但因他本人对时势无知,主要大臣懦弱无能,战略动摇无定,反而迫害禁烟主力,不能抵抗列强的侵略,酿成百年遗憾。 9、咸丰皇帝 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在位期间,正逢清朝乱世,国库空虚,危机四伏。即位不到一年,太平天国即在金田起义,且三年左右就危及北京,咸丰帝屡派兵将镇压太平天国及各地农民起义。战火未息,英法联合侵略军又迅速攻占天津、北京,奕詝从圆明园逃往避暑山庄。只命奕欣留北京与英法讲和。侵略军竟野蛮地焚掠了圆明等园。不得已奕詝与英法等国签订了数宗不平等条约。奕詝纵有重整江山之心,已无回天之力。 10、同治皇帝 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11、光绪皇帝 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统皇帝 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清朝皇帝家谱:1努尔哈赤爱新觉罗褚英,长子,广略贝勒。爱新觉罗代善,次子,礼烈亲王。爱新觉罗阿拜,三子,镇国勤敏公。爱新觉罗汤古代,四子,镇国克洁将军。爱新觉罗莽古尔泰,五子。爱新觉罗塔拜,六子,辅国悫厚公。爱新觉罗阿巴泰,七子,饶馀敏郡王。爱新觉罗皇太极,八子,清太宗。爱新觉罗巴布泰,九子,镇国恪僖公。爱新觉罗德格类,十子。爱新觉罗巴布海,十一子。爱新觉罗阿济格,十二子。爱新觉罗赖慕布,十三子,辅国介直公。爱新觉罗多尔衮,十四子,睿忠亲王。爱新觉罗多铎,十五子,豫通亲王。爱新觉罗费扬果,十六子。努尔哈赤有8女,另有1个养女,1个养孙女。长女东果格格,又称东果公主,嫁给董鄂氏何和礼。次女:嫩哲格格,又称沾河公主,先嫁给巴图鲁伊拉喀,后又嫁给早年投附的沾河部扬书之子,郭尔罗氏达尔汗。三女:莽古济,先嫁给哈达部那拉氏吴尔古代,称哈达格格,又称哈达公主;后又嫁给蒙古敖汉部博尔济吉特氏琐诺木杜凌。四女:穆库什,称和硕格格,又称和硕公主,先嫁给海西女真乌拉贝勒那拉氏布占泰,后又嫁给钮祜禄氏巴图鲁额亦都八子图尔格。五女:嫁给巴图鲁额亦都次子党奇(达启)。六女:嫁给海西女真叶赫那拉氏苏鼐(ni)。七女:嫁给骑都尉那拉氏鄂托伊。八女:称聪古图公主,嫁给喀尔喀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台吉固尔布锡。养女:嫁给喀尔喀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巴约特台吉恩格德里。养孙女:嫁给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台吉奥巴-2皇太极爱新觉罗豪格,长子,肃武亲王。爱新觉罗洛格,早殇爱新觉罗洛博会,早殇。爱新觉罗叶布舒,四子,辅国公。爱新觉罗硕塞,五子,承泽裕亲王。爱新觉罗高塞,六子,镇国悫厚公。爱新觉罗常舒,七子,辅国公品级。第八子,早殇。爱新觉罗福临,九子,清世祖,顺治帝。爱新觉罗韬塞,十子,辅国公。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十一子,襄昭亲王。女长女:敖汉固伦公主,母继妃乌喇那拉氏,嫁蒙古敖汉部郡王班第。次女:固伦温庄长公主,名马喀塔,母孝端文皇后,先嫁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之子额哲,再嫁额哲弟阿布奈。三女:固伦端靖长公主,母孝端文皇后,嫁蒙古科尔沁部奇塔特。四女:固伦雍穆长公主,名雅图,母孝庄文皇后,嫁蒙古科尔沁部弼尔塔哈尔。五女:固伦淑慧长公主,名阿图,母孝庄文皇后,先嫁正黄满洲旗人索尔哈,再嫁蒙古巴林部色布腾。六女:固伦公主,母侧妃博尔济吉特氏,嫁满洲旗旗人夸札。七女:固伦淑哲公主,母孝庄文皇后,嫁镶黄满洲旗旗人喇玛思。八女:固伦永安长公主,母孝端文皇后,嫁蒙古科尔沁部巴雅斯护朗。九女:母侧妃博尔济吉特氏,嫁博尔济吉特氏哈尚。十女:县君,母庶妃纳喇氏,嫁满洲旗人瓜尔佳氏辉塞。十一女:固伦端顺长公主,母懿靖大贵妃,嫁博尔济吉特氏噶尔玛索诺木。十二女:乡君品级,母氏阙,嫁博尔济吉特氏班第。十三女:母庶妃纳喇氏,嫁满洲旗人瓜尔佳氏哈拉。十四女:和硕恪纯长公主,母庶妃察哈尔奇垒氏,嫁吴三桂之子吴应熊-3福临儿子(共8个有记载)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皇次子爱新觉罗福全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皇四子荣亲王(未取名,幼年逝世)皇五子爱新觉罗常宁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皇八子爱新觉罗永干女儿(6个)皇长女(16521653),顺治九年三月十五生,母庶妃陈氏,顺治十年十月殇皇二女和硕恭悫长公主,母庶妃杨氏皇三女(16531658),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三生,母庶妃巴氏,顺治十五年三月殇皇四女(16541661),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二生,母庶妃乌苏氏,顺治十八年三月殇皇五女(16541660),顺治十一年十二月二十生,母庶妃王氏,顺治十七年十二月殇皇六女(16571661),顺治十四年十月初六生,母庶妃那拉氏,顺治十八年二月殇养女(3个)和硕和顺公主,承泽亲王硕塞女。和硕柔嘉公主,安郡王岳乐女。固伦端敏公主,简亲王济度女。-4玄烨爱新觉罗承祜爱新觉罗承瑞爱新觉罗承庆爱新觉罗赛音察浑爱新觉罗长华爱新觉罗长生爱新觉罗万黼爱新觉罗允禶以上各子幼殇,未序齿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固山贝子,原名爱新觉罗保清皇次子爱新觉罗胤礽,皇太子,后封理密亲王,原名爱新觉罗保成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诚隐亲王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皇五子爱新觉罗胤祺,恒温亲王皇六子爱新觉罗胤祚,幼殇皇七子爱新觉罗胤佑,淳度亲王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原封廉亲王,后废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封为贝子皇十子爱新觉罗胤俄,辅国公皇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禌,幼殇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履懿亲王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怡贤亲王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恂勤郡王皇十五子爱新觉罗胤禑,愉恪郡王皇十六子爱新觉罗胤禄,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皇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果毅亲王皇十八子爱新觉罗胤祄,幼殇皇十九子爱新觉罗胤禝,幼殇皇二十子爱新觉罗胤祎,简靖贝勒皇二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禧,慎靖郡王皇二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祜,恭勤贝勒皇二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祈,诚贝勒皇二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秘,诚恪亲王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即位后为避讳,诸皇子名中“胤”字辈的,改为“允”字。女儿皇长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张氏。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董氏。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母庶妃马佳氏。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殇,时年五岁。母庶妃张氏。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母布贵人兆佳氏。皇六女,固伦恪靖公主,母贵人郭络罗氏。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殇。母德妃乌雅氏。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闰六月殇。母皇贵妃佟佳氏。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母德妃乌雅氏。皇十女,固伦纯悫公主,母庶妃那拉氏。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殇。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时年十二岁。母德妃乌雅氏。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皇十四女,和硕悫靖公主,母贵人袁氏。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殇,时年十三岁。母庶妃王氏。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刘氏。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殇。母和嫔瓜尔佳氏。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襄嫔高氏。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殇。母庶妃钮祜禄氏。养女,固伦纯禧公主,圣祖弟恭亲王常宁长女,母庶福晋晋氏。-5胤禛爱新觉罗弘晖,长子,端亲王。爱新觉罗弘时,三子,削宗籍。爱新觉罗弘历,四子,清高宗,乾隆帝。爱新觉罗弘昼,五子,和恭亲王。爱新觉罗弘瞻,六子,果恭郡王,初为果毅亲王爱新觉罗允礼后。爱新觉罗福惠,七子,怀亲王。爱新觉罗弘昀,早殇。爱新觉罗弘昐,早殇。爱新觉罗福宜,早殇。爱新觉罗福沛,早殇。长女(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三月十六生,未逾月殇,母懋嫔宋氏(时为雍亲王府格格);次女和硕怀恪公主,母齐妃李氏(时为雍亲王侧妃);三女(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生,未逾月殇,母懋嫔宋氏(时为雍亲王府格格);四女(1715年1717年),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十二生,五十六年五月殇,母敦肃皇贵妃年氏(时为雍亲王侧妃)养女和硕淑慎公主,理亲王允礽第六女,母侧福晋唐氏;养女和硕和惠公主,怡亲王允祥第四女,母福晋兆佳氏;养女和硕端柔公主,庄亲王允禄长女,母福晋郭络罗氏。-6弘历永璜,长子,定安亲王。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时为宝亲王侧妃)永琏,次子,端慧太子。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永璋,三子,循郡王。母宝亲王侧妃苏佳氏。永珹,四子,履端亲王,出为履懿亲王爱新觉罗允祹后。母嘉嫔金佳氏。永琪,五子,荣纯亲王。母愉贵人珂里叶特氏。永瑢,六子,质庄亲王,出为慎靖郡王爱新觉罗允禧后。母纯妃苏佳氏。永琮,七子,哲亲王。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永璇,八子,仪慎亲王。母嘉妃金佳氏。未命名,第九子,早殇。母嘉妃金佳氏。未命名,第十子,早殇。母舒妃叶赫那拉氏。永瑆,十一子,成哲亲王。母嘉贵妃金佳氏。永璂,十二子,贝勒。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永璟,早殇。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永璐,早殇。母令贵妃魏佳氏。颙琰,十五子,清仁宗,嘉庆帝。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即位后,改永字为颙字。未命名,第十六子,早殇。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永璘,十七子,庆僖亲王。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皇长女(1728年1729年),雍正六年十月生,雍正七年十二月殇。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皇二女(1731年),雍正九年四月生,当年十二月殇。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时为宝亲王侧妃)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1731年1792年),雍正九年五月二十四生,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1745年1767年),乾隆十年十二月初二生,母纯贵妃苏佳氏。皇五女(1753年1755年),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三生,乾隆二十年四月二十二殇。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皇六女(1755年1758年),乾隆二十年七月十七生,乾隆二十三年八月二十六殇。母忻嫔戴佳氏。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1756年1775年),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皇八女(1757年1767年),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七生,乾隆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殇,葬于端慧皇太子园寝。母忻嫔戴佳氏。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1758年1780年),乾隆二十三年七月十四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爱新觉罗和孝(1775年1823年),乾隆四十年正月初三生,母敦妃汪氏。下嫁和珅之子丰绅殷德。养女和硕和婉公主(1734年1760年),雍正十二年(1734年)六月二十四日生,父为和亲王弘昼,母为福晋乌札库氏。-7颙琰皇长子穆郡王母和裕皇贵妃刘佳氏,时为藩邸福晋。未命名,嘉庆二十五年(1820)八月追封;皇二子爱新觉罗旻宁道光帝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不予赘述;皇三子爱新觉罗绵恺敦恪亲王母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时为皇子侧福晋。第四子爱新觉罗绵忻端怀亲王母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时为皇后。皇五子爱新觉罗绵愉惠端亲王母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时为如妃。女长女(1780.4.11l783.11.1)其母为颙琰简嫔关佳氏,时为藩邸格格。乾隆四十五年(1780)四月十一日生,乾隆四十八年(1783)十一月初一卒,年仅4岁,未封,无名。皇次女(1780.4.30一1783.8.10)其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时为皇子嫡福晋。乾隆四十五年(1780)四月三十日生。乾隆四十八年(1783)八月初十卒,年仅4岁,未封,无名。皇三女(1781.12.1一1811.3.12)庄敬和硕公主其母为和裕皇贵妃刘佳氏,时为藩邸福晋。乾隆四十六年(1781)十二月十七生,嘉庆六年(1801)十一月嫁与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持氏索特纳木多布济,封庄敬和硕公主,嘉庆十六年(1811)三月十二卒,时年31岁,葬于北京海淀区复兴门外公主坟东侧。索特纳木多布济,系科尔沁郡王齐默持多尔济之孙,乾隆四十八年袭父爵,封为郡王,嘉庆四年(1799)正月命于御前行走,娶公主后荐授御前大臣,嘉庆二十五年(1820)受顾命,道光五年七月初十卒,晋赠亲王,无嗣,以从子僧格林沁为嗣。皇四女(1784.9.7一1811.5.7)庄静固伦公主其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时为皇子嫡福晋。乾隆四十九年(1784)九月初七生,嘉庆七年(1802)封庄静固伦公主,是年十一月嫁给蒙古族博尔济吉持氏玛尼巴达喇,嘉庆十六年(1811)五月初七卒,时年28岁,葬于北京海淀区复兴门外公主坟西侧。玛尼巴达喇,嘉庆四年(1799)袭封土默特贝子,历任前锋统领,蒙古都统,道光五年(1825)授御前大臣,道光八年(1828)加郡王衔,道光十一年(1831)封贝勒,道光十二年(1832)十一月初九卒。皇五女(1786.11.111795)慧安和硕公主其母为颙琰逊嫔沈佳氏,时为藩邸格格。乾隆五十一年(1786)十一月十一生,乾隆六十年(1795)五月卒,年仅10岁,嘉庆二十三年(1818)三月追封为慧安和硕公主,嘉庆八年(1803年)十月,葬于西陵境内的张各庄公主园寝。皇六女(1789.6.121790)其母为颙琰华妃侯佳氏,时为皇子侧福晋。乾隆五十四年(1789)六月十二生,乾隆五十五年(1790)殇,未封,无名。皇七女(1793.6.261795)其母为颙琰孝和睿皇后钮枯禄氏,时为皇子侧福晋。乾隆五十八年(1793)六月二十六日生,乾隆六十年(1795)六月殇,年仅3岁,未封,无名。皇八女(1805.2.8一l80511)其母为颙琰恭顺皇贵妃钮枯禄氏,时为如贵人。嘉庆十年(1805)二月八日生,十一月即殇,未封,无名。皇九女(1811.1.25一1815.5),慧愍固伦公主其母为颙琰恭顺皇贵妃钮枯禄氏,时为如嫔。嘉庆十六年(1811)正月二十五生,嘉庆二十年五月殇,年仅5岁,嘉庆二十年(1820)五月追封为慧愍固伦公主,嘉庆二十年(1815年)九月,葬于西陵境内的张各庄公主园寝。-8旻宁皇长子爱新觉罗奕纬隐志郡王母和妃那拉氏,时为旻宁藩邸使女,皇次子爱新觉罗奕纲顺和郡王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时为静嫔。皇三子爱新觉罗奕继慧质郡王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时为静妃。皇四子爱新觉罗奕詝咸丰帝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时为全贵妃,不予赘述。皇五子爱新觉罗奕誴过继给敦恪亲王绵恺,为敦勤亲王,母祥妃钮祜禄氏,道光十一年(1831)六月十五生(1831.6.15-1889.1.19),道光二十六年(1846)正月过继敦恪亲王绵恺为嗣,降袭为多罗敦恪郡王,咸丰十年(1860)正月晋封和硕敦恪亲王,光绪十五年(1889)正月十九卒,年59岁,卒后谥“勤”。皇六子爱新觉罗奕恭忠亲王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时为静妃。皇七子爱新觉罗奕譞醇贤亲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时为琳贵人。皇八子爱新觉罗奕詥钟端郡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时为琳妃。皇九子爱新觉罗奕譓孚敬郡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时为琳妃。女皇长女端悯固伦公主(1813.7.31819.10.20)其母为孝慎成皇后佟佳氏,时为嫡福晋,生于嘉庆十八年(1813)七月初三,嘉庆二十四年(1819)十月二十日,年仅7岁,追封为郡主,葬许家峪园寝,嘉庆二十五年(1820)九月追封为端悯固伦公主。皇二女(1825.1.131825.7.14)其母为祥妃钮枯禄氏,时为祥嫔,生于道光五年(1825)正月十三,七月十四日即殇,未封,无名。皇三女端顺固伦公主(1825.2.201835.11.8)其母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时为全妃,生于道光五年(1825)二月二十,道光十五年(1835)十一月初八殇,年11岁,葬陈家门园寝,追封为端顺固伦公主。皇四女寿安固伦公主(1826.4.6一1860.3.3)其母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时为全贵妃,生于道光六年(1826)四月初六,道光二十一年(1841)指配德穆楚克札布,16岁,不久封为寿安固伦公主,十月初三日下嫁。咸丰十年(1860)闰三月初三日卒,年35岁,葬京师郊外园寝。同治元年(1862)三月额附请移葬藩部,不许。德穆楚克札布(?一1865),奈曼部郡王阿完都瓦第札布之子。道光二十三年(1843)三月赐用紫缰,道光二十八年(1848)九月袭封奈曼部札萨克郡王,道光三十年(1850)十一月授御前大臣,咸丰元年(1851)三月赐用黄缰,十月授蒙古都统。咸丰十年(1860)赐用亲王补服,同治四年(1865)正月乞病归藩,六月卒,晋赡亲王,赐祭葬如亲王例。生子女八人公主在宣宗的女儿中排序第四,她的三个姐姐都相继夭亡,于是她就成了道光皇帝真正意义上的长女,因此道光对她比较宠爱,她的地位也极其尊崇。这从道光十九年发的一道上谕可见一斑。道光十九年命军机大臣等,传谕乾清宫内殿、圆明园总管太监等知之:“嗣后无论官私大小事务,有应启知皇后者,除本宫、四阿哥、四公主事务外,其余俱著先行奏闻,皇后遇有交派事件,亦著俱奏,侯旨施行。”这道上谕中所说的四阿哥即后来的咸丰皇帝,四公主即寿安固伦公主,可见寿安固伦公主在乃父心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四公主精通箭术。皇五女寿臧和硕公主(1829.10.191856.7.9)其母为祥妃钮祜禄氏,生于道光九年(1829)十月十九,道光二十一年(1841)封为寿臧和硕公主,道光二十二年(1842)指配恩祟,年14岁,十二月初三日下嫁,咸丰六年(1856)七月初九卒,年28岁。恩崇(?一1864),初名思醇。咸丰七年(1857)正月荐授满洲副都统,寻兼内务府总管,十一年(1861)避穆宗载淳讳改为恩祟,同治元年(1862)四月免去内务府总管职,二年(1863)五月署汉军副都统,三年(1864)再兼署内务府总管,不久即卒,无嗣,以从子为嗣。皇六女寿恩固伦公主(1830.12.71859.4.13)其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持氏,时为静妃,生于道光十年(1830)十二月初七,二十四年(1844)二月封为寿恩固伦公主,指配景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