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版微生物名词.doc_第1页
总结版微生物名词.doc_第2页
总结版微生物名词.doc_第3页
总结版微生物名词.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己总结细菌学部分:*1、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籍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2、细胞膜cell mebrane:位于细胞壁内侧,紧包着细胞质。厚约7.5nm,柔韧致密,富有弹性,占细胞干重的10%30%。3、中介体: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4、质粒plasmid:染色体外能够独立自行复制的闭合环状的双股DNA。控制细菌某些特定遗传性状。*1、荚膜capsule: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物质,为疏水性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凡粘液性物质牢固地与细胞壁结合,厚度0.2m ,边界明显者称为荚膜。2、甲基红试验:产气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后者经脱羧后生成中性的乙酰甲基甲醇,故培养液pH5.4,甲基红指示剂呈橘黄色,是为甲基红试验阴性3、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当某些细菌如产气杆菌利用铵盐作为唯一氮源,并利用枸橼酸盐作为唯一碳源时,可在枸橼酸盐培养基上生长,分解枸橼酸盐生成碳酸盐,并分解铵盐生成氨,使培养基变为碱性,是为该试验阳性。4、吲哚试验:有些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霍乱弧菌等能分解培养基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靛基质,经与试剂中的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作用,生成玫瑰吲哚而呈红色,是为吲哚试验阳性。5、硫化氢试验:有些细菌如沙门菌、变形杆菌等能分解培养基中的含硫氨基酸如胱氨酸、甲硫氨酸生成硫化氢,硫化氢遇铅或铁离子生成黑色的硫化物。6、尿素酶试验:变形杆菌有尿素酶,能分解培养基中的尿素产生氨,使培养基变碱,以酚红为指示剂检测为红色,是为尿素酶试验阳性。*7、热原质pyrogen:或称致热原。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称为热原质。8、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称为抗生素。*9、培养基culture medium:是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物制品。培养基一般pH为7.27.6,少数的细菌按生长要求调整pH偏酸或偏碱。*1、消毒disinfection: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用以消毒的药品称为消毒剂。*2、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3、防腐antisepsis: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4、无菌asepsis:不存在活菌的意思,多为灭菌的结果。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1、噬菌体bacteriophage, phage: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分布极广,有严格的特异性。2、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一种是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3、溶原性噬菌体lysogenic phage:噬菌体DNA随细菌基因组的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分配到子代细菌的基因中。4、前噬菌体prophage:温和噬菌体的基因组整合于宿主菌基因组中,这种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前噬菌体。*1、质粒plasmid: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是环状闭合的dsDNA。2、转座因子:细菌基因组中能够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DNA序列。3、转化:transformation:是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4、接合:conjugation:是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的方式。5、转导:transduction:由噬菌体介导,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供菌的遗传性状。6、溶原性转换:温和噬菌体感染宿主菌后,以前噬菌体形式与细菌基因组整合,形成溶原性细菌,从而获得由噬菌体基因编码的某些性状。7、原生质体融合:将两种不同的细菌经溶菌霉或青霉素等处理,失去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后进行彼此融合的过程。1、正常菌群normal flora:指存在于正常人体体表或与外界相通的的腔道中的微生物群。*2、毒力virulence:细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3、侵袭力invasiveness: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4、医院感染:只要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或者在入院时已经发生的直接与前次住院有关 的感染。5、内毒素endotoxin: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组分,只有当细菌死亡裂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体后才释放出来。6、外毒素exotoxin:细菌在生长过程中由细胞内分泌到细胞外的毒性物质。能产生外毒素的细菌大多数是革兰氏阳性菌,少数是革兰氏阴性菌。1、类毒素:细菌外毒素经0.3%0.4%甲醛液处理后,毒性消失但仍保持抗原性的生物制品。1、葡萄球菌A蛋白SPA:90%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表面存在SPA蛋白质。2、葡萄球菌溶素staphylolysin:致病性葡萄球菌能产生多种抗原性不同的溶素,分为、。3、肠毒素enterotoxin:约50%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肠毒素,它是一组热稳定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抵抗胃肠液中蛋白酶的水解作用。*4、乙型溶血性链球菌(-hemolytic streptococcus):菌落周围形成一个2-4mm宽、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无色溶血环,称乙型溶血或溶血,溶血环中的红细胞完全溶解,因而这类菌亦称为溶血性链球菌。这类链球菌致病力强,常引起人类和动物的多种疾病。5、致热外毒素pyrogenic exotoxin:又称红疹毒素或猩红热毒素,是人类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由携带溶原性噬菌体的A群链球菌产生。*6、血清学试验: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简称抗O试验,常用于风湿热的辅助诊断。风湿热患者血清中抗O抗体比正常人显著增高,大多在250单位左右;活动性风湿热患者一般超过400单位。其原理为:用已知抗原(毒素)+未知血清(抗体)+红细胞。1、奈瑟菌属Neisseria:是一群革兰阴性双球菌,有荚膜,无鞭毛。无芽胞。有菌毛,专性需氧,人类是奈瑟菌属的自然宿主。2、淋病奈瑟菌俗称淋病奈瑟菌(gonococcus),主要引起人类泌尿生殖系统粘膜化脓性感染(淋病)的病原菌,也是我国目前流行的发病率最高的性病。3、肠热症:包括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伤寒,以及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原称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希氏沙门菌引起的副伤寒。*4、肥达试验:用已知伤寒杆菌O、H和甲乙型副伤寒H抗原与病人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用于辅助诊断伤寒或副伤寒。5、外斐试验Weil-Felix test:普通变形杆菌X19、X2和Xk菌株的菌体O抗原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恙虫病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故可用OX19、OX2和OXk以代替立克次体作为抗原与相应患者血清进行凝集反应。1、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是一类细长略弯曲的微生物,该菌属特点是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无鞭毛、无芽胞、不产生内、外毒素。*2、卡介苗BCG:是1908年Calmette和Guerin 将有毒的牛分枝杆菌在含甘油、胆汁、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13年230次传代而获得的减毒活疫苗株。3、结核菌素试验:是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定机体对结核杆菌是否能引起超敏反应的一种试验。1、动物源性细菌:以动物作为传染源,可引起动物和人类发生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称为动物源性细菌。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和鼠疫杆菌。1、铜绿假单胞菌:俗称绿脓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由于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绿色水溶性色素,感染后的脓汁或敷料出现绿色,故得名1、放线菌属Actinomyces:是一种呈丝状、分支状生长的原核微生物。寄居在人和动物口腔、上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的正常菌群。1、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没有细胞壁的目前所知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1、普氏立克次体:是流行性斑疹伤寒(又称虱传斑疹伤寒)的病原体。Giemsa染色呈紫色或蓝色,Macchiavello染色呈红色。1、衣原体Chlamydia:是一类严格在真核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1、螺旋体spirochete:是一类细长、柔软、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2、显微镜凝集试验(MAT):又称凝溶试验。钩端螺旋体与相应的特异性抗体(病人不同稀释浓度的血清)结合,可发生凝集现象。病毒学1、病毒体virion:一个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以纳米为测量单位。*2、顿挫感染abortive infection:因细胞条件不合适,病毒虽可进入细胞但不能复制的感染过程被称为顿挫感染。3、缺陷病毒defective virus:带有不完整基因组的病毒体。*4、干扰现象interference:当两种病毒同时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的增殖抑制了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干扰现象。5、缺陷干扰颗粒DIP:当缺陷病毒不能复制,但却能干扰同种成熟病毒体进入细胞则被称为缺陷干扰颗粒。*6、灭活:病毒受理化因素作用后,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1、细胞病变作用:在体外实验中,通过细胞培养和接种杀细胞性病毒,经过异端时间后,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变圆、坏死,从瓶壁脱落等现象。*2、包涵体:某些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有与正常细胞结构和着色不同的圆形或椭圆行斑块。3、内基小体:一种噬酸性包涵体。*4、干扰素: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棉衣调剂等多种生物活性。1、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是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患者表现为大脑功能发生渐进性衰退。1、脊髓灰质炎病毒:是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病毒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弛缓性肢体麻痹,多见于儿童,故亦称小儿麻痹症。1、轮状病毒:是1973年澳大利亚学者Bishop等在急性非细菌性胃肠炎儿童十二指肠粘膜超薄切片中首次发现,是人类、哺乳动物和鸟类腹泻的重要病原体。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