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儿女多英武,精忠报国谱新篇.doc_第1页
纳西儿女多英武,精忠报国谱新篇.doc_第2页
纳西儿女多英武,精忠报国谱新篇.doc_第3页
纳西儿女多英武,精忠报国谱新篇.doc_第4页
纳西儿女多英武,精忠报国谱新篇.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纳西儿女多英武,精忠报国谱新篇作者简介:曾禧(1986 ),女,云南丽江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南近代对外关系史。摘 要:全面抗战爆发后,云南各族人民纷纷加入到抗日救亡的大军中。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感召下,丽江人民积极参战英勇抗敌,并以捐款捐物、配合盟军、创刊办报等多种形式支援前线,有力地推动了云南人民的抗战形势,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史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记。关键词:抗日战争;云南丽江;支援前线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时刻,云南先后派出20多万滇军开赴抗战前线,参加了多次重大战役,滇军将士为国捐躯者多达10万。丽江虽地处滇西北,但也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亲上前线,英勇抗敌抗战期间,滇军参战人数多达20多万,而据调查,当时丽江虽仅13.2万人口,而先后参战的丽江县籍军士便有3000余人,为国捐躯者“1530人(其中丽江县1000人,永胜县502人,华坪县30人)。”“据有关资料抗战期间,至少有10名以上10纳西族将军,上百名校级军人战斗在各大战场上。”1937年10月10日,60军由云南经贵州进入湖南,在常德集中待命,并于1938年4月22日参加了台儿庄战役。60军中数百名纳西族官兵参战,经过23昼夜的奋战,歼敌5000余人,成功阻击了日军的南下,并因此付出伤亡2万余人的惨痛代价。据新编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志记载,在台儿庄和江西等战役中,丽江县阵亡将士已知名人数就有112人,仅台儿庄战役第60军中牺牲人数所知者就有火石埠11人,五圣堂17人,禹王山8人,石梯寺18人。同时在滇西战场上,丽江将士不怕牺牲英勇抗敌,“云南护路营中纳,纳西族排长李炳仁,在日军占领归化寺战斗中英勇牺牲。”在滇缅空中战场,纳西儿女木尚训作为陈纳德“飞虎队”一名空中射击士,多次参与驼峰航线上护航人任务,以及收复龙陵、腾冲等战斗。二、运送军粮,支援前线1942年4月,日本侵略军占领缅甸后,继而侵犯腾冲、龙陵等地,矛头直指云南。此时,国军十一集团军、二十集团军等部队云集滇西,军需粮食等严重缺乏,政府只得按前方部队需量,以征实、征购、征借等办法指令所属各县拨交军粮。丽江地处边陲,交通条件及物质生活极为落后,但丽江人民在支援抗战的号召下,按照云南省政府的指示,在洱源县牛街设立办事处,派和肇南为运送军粮主任,并派出杨绳祖等五位粮食督运员,办理运送工作。各乡镇出钱出力,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运送军粮支援前线。“1942年丽江县应拨交粮食14049大包(每包重200市斤)折合2809800市斤,照省赋管理处征收粮食搭配比例稻谷六层,杂粮四层规定,杂粮一石抵稻谷一石计算。合拨交军米8433大包,折合1686600市斤,杂粮5616大包,折合1123200市斤。”运粮送粮的待遇微薄,“丽江县运粮办事处有办理此项运费人员,据当年实际参加运粮的人谈论,公家规定的运费还是发到民夫手中的,但是物价高贵,只够伙食开支。”面对困难人民,丽江人民表现出不畏惧不退却的精神,鼓足干劲顽强克服困难,坚决完成了省里交给的运粮任务。三、创办报刊,宣传抗战随着抗战热情的高涨,丽江人民中的有识之士在时局感召下,纷纷采取行动支援抗战,而其中的典型当属张星泽、和月池、和集柑、牛维道、和集琼、周国强、李育南、李德秀等八人于1939年创办丽江周报。丽江周报初名丽江大众壁报,“1940年元旦,正式张贴上街,一式八分,在四方街、关门口、万字桥、科贡坊、双石桥、书院街、小石桥、民众教育馆门口等;内容以宣传抗战为主,同时也揭露国民观者蜂拥而至,影响很大;内容以宣传抗日为主,同时也揭露国民党政府和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弊端;每期上市,观者蜂拥而至,影响很大。”丽江大众壁报每月逢五出一期,主要内容为:“短评”“抗战消息”“国内外要闻”“地方消息”等,后开辟了“竹枝词”专栏,办报的纸及笔墨由社员捐献。丽江大众壁报同时得到了“习朴庵、和万松、杨超然、赖敬庵等人的支持,还有当时丽江师范老师和同学,省立丽江中学的老师和同学、县立丽江中学的老师和同学。丽江县教育局、民众教育馆也给予我们很大支持。”丽江大众壁报由1942年元旦改为丽江周报,最初由100份到20期后发行量到500多份,报刊发行到丽江及周边各地如鹤庆、剑川、兰坪等地。丽江周报从1939年创刊开始,直到1944年停刊,通过报刊宣传抗日救国的政策,极大地激发了丽江人民的抗日热情。四、尽己所能,贡献力量在抗战时期,丽江各界人士面对日本侵略军的入侵,纷纷尽己所能,捐款捐物。“1938年2月,丽江籍学者方国瑜、李群杰等在昆明成立了省旅学会,除创办刊物宣传抗日救亡外,还发动会员积极捐款抗日。其中有60多人赞助,多至新滇币50元,少至5元。1943年国民政府分派丽江县募捐救国款35万元,如数完成。在纪念七七卢沟桥事变活动中,丽江县民众踊跃捐献了大量财物。在此期间,国民党政府又加派丽江、鹤庆两县购买飞机一架;丽江县捐献了半开银元7万5千元。”1941年,俄国人顾彼得受中国“工合”组织的指派,在丽江创办了37个工业合作社,涉及纺织、皮革、铁器、铜器等十几个行业,生产的产品不仅满足了丽江人民的需要,还对支援前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1942年,日军切断了滇缅公路,援华物资只能从印度经拉萨到丽江,再从丽江运到后方。丽江各大商号面对抗战的局势,纷纷组织马帮,征集万余匹骡马,源源不断从印度等地将抗战物资运到丽江,转往滇西等前线。“仅从1942年5月到1945年8月止,三年多共运输10万至12万余驮物资,为支持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五、抢救美机,国际合作1942年日本占领缅甸,切断了同盟国支援中国抗击日本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战略物资运不进来,出口物资运不出去。面对严峻的战局,中国政府决定在中国航空公司原有昆明加尔各答航线的基础上,开辟中印空中航线。航线沿途山高一般在海拔3500米至6000米,要飞越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之间的崇山峻岭、深涧峡谷和无际的原始森林,加之气候恶劣,飞行之时险象环生。北线地面指挥飞行的导航站就设在玉龙雪山下的白沙“拿多课”,在这条航线上也留下了许多纳西人民救助驼峰航线抗战美军的感人故事。1943年12月17日,一架美军飞机在太安乡海西村“木什”山头坠毁,机上5名机组人员跳伞落进深山老林中,当地民众及时组织救援,先后把5名跳伞机组人员全部救到时任金江乡乡长和即选的家中,以礼相待,最后把他们安全送到丽江县城。1944年7月30日下午,一架美军飞机在金龙乡(古城区七河乡忠义行政村)境内的一个叫“创初”的大山上遭雷击坠毁,丽江民众连夜上山营救,而8名机组人员已全部遇难。丽江人民将8名英烈忠骨埋在丽江坝南端五台山下的松林里,并立下大理石碑纪念英烈,直到1944年这8名美军飞行员遗骨被运回美国。整个抗战时期,战火虽未深入丽江,但丽江人民面对全国风起云涌的抗战浪潮,尽其所能,成为支援抗战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抗日战争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注释:丽江市抗损课题调研组.抗战时期丽江市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报告a.抗战中的丽江c.丽江:中共丽江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内部资料),2009:13.李群育.抗战中的丽江n.丽江日报,2005-06-09.木枝连.抗战时期丽江人民支前运送军粮片断a.丽江文史资料(第九辑)c.丽江:政协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委员会编,1990:70.唐兆坤.抗日战争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