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电视系统.ppt_第1页
会议电视系统.ppt_第2页
会议电视系统.ppt_第3页
会议电视系统.ppt_第4页
会议电视系统.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 1 23 1 会议电视系统 通信与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卢燕飞yflu 会议电视系统视频会议技术的发展H 320和H 323视频会议电视系统关键设备及技术介绍呼叫控制技术发展趋势及新技术厂家设备介绍视音频接口 一 视频会议技术的发展 视频会议 会议电视 是视讯传输技术的典型应用之一 一种在不同地点的用户以电视的方式举行会议 传输图像 声音和文件的通信方式 视频会议具有节省时间 缩短空间 提高效率等优点视频会议是现代计算机技术 通信技术和视频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 由于通信 计算机 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 视频压缩编码技术与传输技术日臻完善和成熟 这不仅使视频编码通信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性能大为提高 网络资源的可重复利用性通过各种协议的兼容发展也大为增加 实现视频通讯传输终因成本的逐步降低而成为可能 1 视频会议系统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模拟视频会议阶段模拟视频会议采用模拟电话线路传输简单的模拟图像画面 第二阶段为数字视频会议的初级发展阶段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随着数字图像编解码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 开始在模拟电话网上传输压缩的数字图像 第三阶段为数字视频会议的成熟发展阶段 1988年CCIR 国际无线电协商委员会 和CCITT共同提出并完善了统一标准H 200系列建议 于1989年推出了适合电路交换网络的H 320系列标准协议 后又于1996年推出了适合数据包交换网络的H 323系列标准协议 及用于ATM 异步传输网 网络的H 321和H 310标准 第四阶段为视频会议的高清时代 随着H 264高清协议的成熟完善以及720P 9CIF 1080P 20CIF 等高清图像格式在视频会议中的广泛应用 视频会议进入了高清时代 视频会议技术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 视频会议发展的趋势 由高端人群的奢侈应用发展为大众化的普及型的沟通手段 基于H 320独享专网的系统转移到基于IP网络的融合通讯系统 音频质量由最初电话音质发展到高保真原声传送 图像质量由最初的普清CIF发展到今天的数字高清720p 1080p 使用方式由专网专用过渡到了随时随地的即时通讯 视频会议系统的市场 2 铁路视频会议类型 部级会议由铁道部召开 主要包括铁道部与各路局 各站段之间的会议 铁道部可与任意路局 站段召开电视会议 具体可进一步分为部 路局 部 站段 部 车间三种 路局级会议由各路局自行召开 主要包含路局与各站段 各车间之间的会议 路局可与其管内的任意站段 车间召开电视会议 具体可进一步分为路局 站段 路局 车间两种 站段级会议由站段召开 主要包含站段与各车间 车间与车间的会议 站段可与其管内的任意车间召开电视会议 站段之间不会不经过上级 部或路局 开会 同一路局管辖内的站段不会不经过上级 部或路局 开会 车间至工区一般没有电视会议 多为面对面交流 3 视频会议系统的基本功能 1 会议通信功能会议通信功能是视频会议系统最基本的功能 视频会议系统是利用视讯技术和设备通过现代通信网络 在远程异地以电视方式召开实时 双向 交互式的电视会议的一种多媒体通信方式 视频会议系统应具有混音功能 多画面功能 更加逼真地模拟出在同一会场的会议效果 视频会议系统应具有多速率适配功能 不同速率的视讯终端应能参加同一个会议 并且系统能根据网络的质量 来动态调整会议速率 达到最佳的效果 并优先保证音频质量 2 会议控制功能视频会议系统要能对会议进行控制 会议控制功能可以在MCU上实现 也可以在会议终端上实现主会场实现主要控制功能网内任意与会节点都可设置为主会场 便于用户召开现场会议 并且参会的任一会场都有权申请主会场的功能 对会议进行控制 主会场应能对参加会议的会场广播 轮询操作 轮询的间隔时间和轮询的会场可以自由设置 主会场应能控制会议时长 能对会议进行延长 结束等操作 主会场应能控制会议的视音频 表现为主会场可遥控操作参加会议的全部受控摄像机的动作 调整画面的内容和清晰度 应保证摄像机摆动 倾斜 变焦 聚焦等动作要求 主会场应能实现对全部会场音量调节和静音 闭音功能 全部会场应可以显示同一画面 亦可显示本地画面 全部会场的画面可依次显示或任选其一 由主会场进行操作 3 会议管理功能视频会议系统应进行统一管理和计费 CMMS和监测管理工作站应能保证完成下列工作 视频会议预约登记系统维护计费 视频会议系统可根据规模 时长 质量等进行计费 网管 包括故障 性能及配置管理 二 H 320和H 323视频会议电视系统 1 主要的视频会议标准 2 H 320会议电视系统 1 历史早期的H 120和H 130 是ITU T最早制定的会议电视视频压缩标准 主要针对欧洲标准 1984年 ITU T成立专门的专家组 研究应用 在n 384kbit s速率上的会议电视V CODEC384kbit s速率上的可视电话的V codec到1989年 技术进步 可以在n 64实现会议电视的V codec 各种产品出现 相互进行互通实验 1990年11月 ITU T正式公布了H 320系列的建议 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 H 320建议 H 320建议定义了320系列建议的关系 如图 视频会议终端的一般结构视频应用视频IO 视频编解码音频应用音频IO 音频编解码数据应用终端之间实现文件 图片 应用数据 如上层控制指令 等数据的传输 控制端到端 终端之间在建立连接后进行的相关控制 端到网络 终端与网络实现相关信令的互通 通过网络建立连接 3 H 323多媒体通信系统 1 发展情况1996年 推出了H 323建议的第一版 应用在不保证业务质量的LAN上的可视电话系统 不保证QOS的LAN包括 Ethernet IEEE802 3 FastEthernet IEEE802 10 FDDI 不保证业务质量模式 TokenRing IEEE802 5 1998年 推出了最新版的H 323建议 一般称为第二版 多媒体分组通信系统 H 323系列建议应用很广 但是目前其承载的主要业务是VoIP和网上视频会议业务 多媒体通信 17 2 H 323系统组成 定义H 323系统的组成部件 一般称为H 323的实体 Entity 包括 终端 网关 网守 多点控制器 多点处理器和MCU 终端 网关和MCU称为端点 端点可以发起和接受呼叫 Gatekeeper MC和MP不可呼叫 但Gatekeeper可以参与呼叫控制 具有运输层的功能 MP和MC执行多点呼叫信息流的处理与控制 是系统的功能实体 物理上总是位于某个端点之中 多媒体通信 18 IP网 H 323终端 E1 H 323系统 H 323MCU 实体 端点 H 323GW GK MC MP H 323多媒体通信系统的实体和端点 多媒体通信 19 H 323终端功能结构 20 H 323系统的协议栈 21 IP网 E1 PSTN N ISDN B ISDN N ISDN H 321终端 H 324终端 H 320终端 H 322终端 话音终端 H 323系统 H 323MCU GK H 323GW H 323系统组网 IP路由器 IP路由器 H 323系统 H 323终端 GK 多媒体通信 22 4 H 323与H 320产品的比较 H 323系统组网灵活 接入方便业务丰富 便于操作费用低廉 适合个人维护简单 计费准确编码多样 便于发展技术先进 发展迅速 H 320系统拓扑固定 保证质量业务单一 操作简单线路昂贵 行政会议专人维护 计费复杂编码单一 发展受限技术成熟 发展缓慢 多媒体通信 23 三 视频会议系统中的关键设备 对视频会议系统来说 在总体上可分成业务层 视讯交换层和用户接入层 主要由业务管理系统 MCU GK以及视讯终端等设备组成 业务层通过与视讯交换层设备的交互 完成对视讯网络的统一控制 统一资源调度和管理 完成对视讯业务全流程的控制和管理 业务层要求实现设备管理 会议调度和管理 用户管理 资源管理等功能 一般由业务系统 网管中心等组成 视讯交换层 在业务层的控制和管理下完成视讯会议业务流的交互和传递 视讯交换层由视讯交换平台 注册服务器 相应网关设备 以及其他相关的配套设备组成 视讯交换层设备直接与用户视讯终端设备进行交互以完成视音频会议等业务 要求提供高可靠 灵活的组网技术 多种网络接口 良好的视讯终端设备适应性与开放的业务控制接口 用户接入层将各种视讯会议终端设备通过各种宽带 窄带接入网络接入到视讯交换层 要求提供给用户简单方便的使用方式并保持良好的开放性 多媒体通信 25 1 终端设备 会议电视终端设备一般设在会议室 用户直接使用 会议电视终端的基本组成 视频输入 输出设备 音频输入 输出设备 数字信息处理设备 VIDEOCODEC AUDIOCODEC 复用 分解设备 多媒体通信 26 会议电视终端设备的基本配置 编码器 解码器 数字设备 PC 传真 数字设备 PC 传真 VIDEO AUDIO 发送 接收 VIDEO AUDIO DATA DATA 多媒体通信 27 应用实例 最新型视频会议终端接口 视频会议终端连接 2 网关 GateWay 在H 323会议中 网关是一个可选择的部件 因为如果H 323终端不与其他网络上的终端连接时 同一个网络上的终端之间就可以直接进行通信 网关可建立连接的终端包含PSTN终端 运行在ISDN网络上与H 320兼容的终端以及运行在PSTN上与H 324兼容的终端 终端与网关之间的通信使用H 245和Q 931 H 323网关 PBN侧 SCN侧 媒体信息 RTP 数据帧结构 H 221 呼叫信令 Q 931 呼叫信令 H 225 0 媒体信道控制 H 242 H 243 媒体信道控制 H 245 1 H 323系统中网关的作用 2 网关的组成方式 H 323终端功能 H 323MCU功能 H 323终端功能 转换功能 SCNMCU功能 SCN终端功能 SCN终端功能 转换功能 转换功能 H 323MCU功能 SCNMCU功能 转换功能 3 网守 Gatekeeper 也叫 网闸 会务器 1 基本特点网守是H 323中最重要的部件 是它管辖区域里的所有呼叫的中心控制点 并且为注册的端点提供呼叫控制服务 从多方面看 H 323网守就像是一台虚拟的交换机 基本功能 对h 323的端点提供呼叫和管理功能 网守执行两个重要的呼叫控制功能 一个是定义在RAS规范中的地址转换 即从终端别名和网关的LAN别名转换成IP或者网际信息包交换协议 InternetworkPacketExchange IPX 地址 另一个也是在RAS规范中定义的网络管理功能 例如 如果一个网络管理员已经设定在局域网上同时召开的会议数目 一旦超过这个设定值时网闸可拒绝更多的连接 以限制总的会议带宽 其余的带宽用于电子邮件 文件传输和网上的其他应用 2 H 323多媒体通信系统 GK工作过程 用户无需知道GK的IP地址用户可拨叫号码和别名网守将号码和别名翻译成目标IP地址 H 323systemGatekeeper Zone数据库 终端GK的登记过程 多媒体通信 36 4 会议电视系统的MCU 1 MCU概述会议电视系统的多点特性决定了MCU是会议电视组网的关键设备 作用 将各个所属终端汇接于一点 以便减少信道数目 将图象 声音数据分配到所需的会场 按照我国开会的惯例 实现MCU的分配功能 一般采用主席控制模式 主席所在的会场 可同时向所有会场传递会场的多媒体信息 并通过MCU与任一会场进行通话 分会场发言时 向主席申请 一旦认可 该会场的信息就可以向各会场广播发送 多媒体通信 37 2 MCU控制模式 多媒体通信 38 网络接口 呼叫控制 网络接口 呼叫控制 网络接口 呼叫控制 分接器 复接器 分接器 复接器 分接器 复接器 音频处理器 视频处理器 数据处理器 多点处理器 密钥管理分配器 呼叫控制处理器 3 MCU的基本组成 多媒体通信 39 A 网络接口模块 包括解复用器 分输入 输出两部分 可以校正输入数据流中H 221定义的FAS信号 输出由H 221 H 230定义的BAS码 B 音频处理语音代码 ATC 从各个端口的输入数据流的帧结构中分离的语音信号 语音混合模块 对各ATC进行线性叠加 然后进行编码 插入到输出的数据流 C 控制处理器负责路由选择 混合或切换 视频和音频 并负责会议控制 一般具有8个E1端口的MCU 信道切换采用8 8的矩阵完成 D 数据处理器可选单元 包括根据H 243建议的数据广播功能等 3 MCU的重要组成部分 续 多媒体通信 40 E 视频处理器目前的MCU产品 只对视频信号进行切换选择 以便插入到输出帧 分配到各个会场 当一个会场需同时看到多个会场图象时 MUC对多路视频信号进行混合处理 分时 实际上不混合 实时 可分成 需解码和不需解码 多媒体通信 41 总结 MCU的工作过程MCU将各终端送来的信号分离 从数据帧结构中抽取相应的音频 视频 数据和信令信号 分别送到相应的的处理单元 进行音频混合和切换 视频切换 数据广播和确定路由选择 定时和处理会议控制等 处理后的信号由复用器按数据格式组帧 然后送往相应的端口 实际的设备经常把网关 MCU合为一体 5 业务管理系统 业务管理系统是会议调度 会议管理 网络管理等一系列模块的总和 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对视讯网络的统一控制 统一资源调度和管理 同时通过与视讯交换层设备的交互 完成对视讯业务全流程的控制和管理 业务管理系统能够支持管理员预约和终端自主召集会议 能够管理标清 高清MCU 能够召开和控制标清 高清 高标清混合会议 能够自动召开二级级联会议 并支持手动多级级联 支持多通道级联会议调度 业务管理系统需支持全网终端设备的统一升级 便于维护管理 6 视频会议系统组网 多媒体通信 44 H 320系统的组网 1 利用数字线路的组网 MCU与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有三种 当终端与MCU之间走线距离小于300米时 可以直接用铜芯电缆相连 当终端与MCU之间走线距离大于300米时 并且终端与MCU之间存在E1接口 则可以经过数字线路传输网连接 当终端与MCU之间走线距离大于300米时 并且终端与MCU之间不存在E1接口 则可以选择xDSL传输设备 但这种传输设备有效传输距离小于5公里 多媒体通信 45 2 利用数字数据网 DDN 的组网 数字数据网 DDN 可以提供p 64kbit s p 1 30 的传输速率 因此用它组网是一种灵活 经济的方式 一般对于会议电视系统 采用384kbit s也可以得到较满意的图像质量 多媒体通信 46 3 利用N ISDN组网 目前在N ISDN网上开展的会议电视业务 利用2B D和30B D的标准用户接口接入会议电视终端和MCU 采用拨号连接方式 以ITU T推荐的384kbit s速率承载会议电视业务 这种方式能在不明显降低图像质量的前提下 解决信道利用率低 收费高的问题 另外 N ISDN是一个标准化的 开放性的网络 通过N ISDN承载会议电视业务 可突破过去的专网形式 实现在公网上的全球互通 四 视频会议系统中的呼叫控制技术 呼叫控制技术是视频会议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视频会议的关键技术视频编码技术音频编码技术相关的通信技术呼叫控制技术 多媒体通信 48 最早的H 320建议也定义了一次可视业务的呼叫的基本过程 A 呼叫建立 B1 在初始信道上模式初始化 CA 附加信道的呼叫建立 如果需要 CB1 附加信道的初始化 B2 建立共同参数C 可视通信建立D 中断E 呼叫释放 多媒体通信 49 1 H 323呼叫控制机理 H 323系统的呼叫控制技术是第一个专门针对多媒体应用的呼叫控制技术是综合业务呼叫控制技术鼻祖 得到了广泛应用 视频会议 IP电话 NGN是后续呼叫控制技术的发展基础H 323终端之间建立联系的三个阶段 呼叫接纳控制 RAS协议 H 225 0 呼叫控制 呼叫信令协议 H 225 0 媒体控制 媒体信令信道 H 245 多媒体通信 50 H 323通信控制机理 多媒体通信 51 H 323的端点呼叫管理过程 RAS RAS 登记 接纳和状态终端与网闸之间的协议 包括 网闸搜索端点登记端点定位呼叫接纳呼叫退出带宽管理状态查询 多媒体通信 52 IPNETWORK GoodMorningGKAlias JohnPhone 3456IPAdrs xxx yyy zzz 028 JOHN JUDY 注册过程 Register GoodMorningJOHNIamgladtoseeyouwokeup 多媒体通信 53 IPNETWORK GATEKEEPER Gatekeeper IwouldliketocallJudy JOHN JUDY 允许 Admission OKJohn HerIPAdrsisxxx yyy zzz 030 多媒体通信 54 GATEKEEPER JOHN JUDY 呼叫连接过程 多媒体通信 55 H 245实现媒体控制 GATEKEEPER JOHN JUDY Controlchannel Icando 1 Audio G 711 G 7232 Video H 2613 IcannotdoDataCollaboration Icando 1 Audio G 7112 NoVideo3 NoDataCollaboration IamopeningalogicalchannelforAudioG 711 IamopeningalogicalchannelforAudioG 711 CapabilityExchangeOpeningRTPChannels 多媒体通信 56 利用RTP传输媒体数据 GATEKEEPER JOHN JUDY AudioG 711 多媒体通信 57 GateKeeper GateKeeper RAS RAS H 225 H 245 Media GK在呼叫中的作用 58 2 SIP呼叫控制 SIP是IETF中IP电话的系统协议 目前广泛的应用于IP网络的多种通信业务的呼叫控制 主要包括两个协议 会话启动协议 SIP 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 主要功能是建立和管理呼叫以及应用层地址的翻译 实时传送协议 RTP Real timeTransportProtocol 主要功能是 在透明封装的基础上传递一些实时信息 供对端进行信号恢复和质量监视 59 SIP提供的功能 名字翻译和用户定位 无论被呼叫方在哪里都确保呼叫达到被叫方 执行任何描述信息到定位信息的映射 特征协商 它允许与呼叫有关的组 这可以是多方呼叫 在支持的特征上达成一致 呼叫参与者管理 呼叫中参与者能够引入其它用户加入呼叫或取消到其它用户的连接 此外 用户可以被转移或置为呼叫保持 呼叫特征改变 用户应该能够改变呼叫过程中的呼叫特征 例如 一呼叫可以被设置为 voice only 但是在呼叫过程中 用户可以需要开启视频功能 也就是说一个加入呼叫的第三方为了加入该呼叫可以开启不同的特征 60 SIP系统架构 61 SIP网络包含两类组件 1 用户代理 UserAgent 用户代理又分为用户代理客户端 UAC 和服务器 UAS UAC负责发起SIP呼叫请求UAS负责对呼叫请求作出相应 2 网络服务器 NetworkServer SIP网络服务器主要为用户代理提供注册 认证 鉴权 路由等服务 分为代理服务器 Proxy 重定向服务器 RedirectServer 和注册服务器 Register 62 代理服务器 ProxyServer 代表其他客户机发起请求 既充当服务器又充当客户机的应用程序 它在转发请求之前可能改写原请求消息中的内容 重定向服务器 RedirectServer 接收SIP请求 把请求中的原地址映射成零个或多个新地址 返回给客户机 注册服务器 RegistrarServer 接收客户机的注册请求 完成用户地址的注册 63 SIP的消息机制 SIP是一个基于文本的协议 它的消息分为两大类 从客户端到服务器的请求 Request 和从服务器到客户端的响应 Response 无论请求消息还是响应消息都是由起始行 Start Line 消息头部 Message Header 和可选的消息体 Message Body 构成 SIP消息的头部字段主要有Via From To Call ID Cseq Contact等 用于标识会话的各种相关参数 而可选的消息体部分通常用于描述会话双方的通信能力 64 一个典型的SIP消息 INVITEsip bob SIP 2 0Via SIP 2 0 UDP167 180 112 24From sip alice To sip bob Call ID a2e3a Content Type application sdpContent Length 885c INIP4167 180 112 24m audio38060RTP AVP0 65 请求消息的起始行称为请求行 Request Line 其中的 方法 Method 字段表明了请求消息的功能 SIP协议定义了6种方法 1 REGISTER 用于登记联系信息 2 INVITE 用于邀请用户加入会话 3 ACK 用于对邀请作出响应 4 CANCEL 用于取消未完成的请求 5 BYE 用于终止会话 6 OPTIONS 用于询问服务器的性能 66 响应消息的起始行称为状态行 Status Line 其中的状态码字段指示了被叫方对请求的响应结果 SIP协议定义的状态码是一个3位整数 同样也分为6大类 1 1xx 100 199之间的状态码用1xx表示 以下类推 暂时响应 呼叫处理中 2 2xx 成功响应 请求被成功接收 理解并接受 3 3xx 重定向响应 需要采取进一步动作以完成请求 4 4xx 客户端出错 客户端的请求包含语法错误或无法在服务器完成该请求 5 5xx 服务器出错 服务器无法完成合法请求 6 6xx 全局故障 任何服务器均无法完成请求 67 SIP消息流程 68 一条SIP消息的内容 69 SIP呼叫建立的过程 70 1 SIP用户代理向SIP代理服务器发送呼叫建立请求 INVITE 2 SIP代理服务器向重定向服务器发送呼叫建立请求 3 重定向服务器返回重定向消息 4 SIP代理服务器向重定向服务器指定的SIP代理服务器发送呼叫建立请求 5 被请求的SIP代理服务器使用非SIP协议例如域名查询或者LDAP等到定位服务器查询被叫位置 6 定位服务器返回被叫位置 被叫SIP代理服务器 7 被请求的SIP代理服务器向被叫SIP代理服务器发送呼叫建立请求 8 被叫SIP代理服务器向SIP用户代理 被叫 发呼叫建立请求 被叫振铃或显示 9 被叫用户代理向被叫SIP用户代理服务器发同意或拒绝 10 被叫用户代理服务器向主叫代理服务器所请求的代理服务器发同意或拒绝 11 主叫代理服务器所请求的代理服务器向主教代理服务器发同意或拒绝 12 主叫代理服务器向主叫SIP用户代理指示被叫是否同意呼叫请求 呼叫建立后双方根据协商得到的媒体和压缩算法等信息相互通讯 呼叫拆除过程类似于建立过程 在这里不再描述 71 SIP协议的特点 简单易于实现 扩充性好 对QOS的支持不如H 323 H 323协议更复杂 SIP趋向于简单易用 H 323中语音和视频信号的传送也借用了IETF定义的RTP SIP系统还利用Internet中已定义的其他协议完成存储媒体信息传送 网关选路和计费和管理等功能 72 3 SIP系统和H 323的主要区别 1 SIP系统主要考虑的IP网络中的多媒体会话应用 和现存网络的互通并非其研究重点 因此未考虑网关等部件 有关互通的功能和实现可借鉴H 323的结果 2 H 323系统是从LAN上电话应用为出发点逐步发展完善的 而SIP系统则是着眼于Internet上的多媒体通信应用 因此 它采用了C S模型 3 H 323系统的呼叫信令是借鉴ISDN中的呼叫控制信令开发的 为基于消息的对等层协议 SIP是基于Internet应用层协议开发的 为文本形式的C S类型的非对称协议 4 H 323系统对计费和管理域之间的互操作有较好的考虑 而SIP系统对此还只有初步的考虑 五 视频会议的新技术及发展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 音频编码技术还是视频编码技术以及会议中数据交互应用技术方面大量的技术创新和突破 视频会议有以下发展趋势 网络通讯协议方面 视频会议系统全面支持SIP协议应用音频协议 G 722 1C G 719宽频高保真音频正在成为系统的标准要求H 264视频编码已经成为视频编码的绝对首选HD720p 1080p高清图像格式正在成为视频会议系统的主流 系统的网络适应性决定了系统的最终效果 铁路视频会议的发展趋势 高清化 高清视频会议也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技术 选择高清视频会议系统是铁路视频会议网发展的方向 多元化 铁路视频会议系统正朝着业务与功能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如在培训 汇报和交流时 除了收发音视频外 可以方便地传送和显示文档 融合化 铁路视频会议网将引领多种视频业务的融合发展 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和视频会议技术的发展 视频会议系统将与三网融合系统上运行的IP智能监控系统 IP语音系统进行无缝接合 实现多媒体融合通信 远程呈现应用 远程呈现比较常用的解释是 使用音视频技术 实现远程虚拟人物呈现 这是多媒体技术的高端应用方式 1 新的高保真音频技术 ITU音频编码经历了3KHz频宽音频编码 G 711 G 723 G 728 G 729 到7KHz频宽音频编码 G 722 G 722 1 现在发展到了宽频原声高保真编码时代G 722 1C 14KHz G 719 20KHz G 722 1AnnexC是音频通讯新一代的编码标准 为宽带音频编码标准 音频的采样频宽可以达到14KHz 而通讯的带宽只有24K或48K 可以提供CD级的高保真音质 是和H 264并列的视频通讯的最新标准 G 719是音频通讯最新一代的编码标准 为宽带音频编码标准 音频的采样频宽可以达到20KHz 而通讯的带宽只有48K 可以提供超越CD级的高保真音质 是和720p 1080p高清图像相匹配的视频通讯的最新标准 G 719 G 722 1C是目前业界最新最好的音频压缩标准 算法简单易于实现 效率高 品质好 G 719 G 722 1C是ITU标准 面向窄带传输 音质明显优于早期ISO标准MPEGAAC 宽带音频协议G 722 1C G 719在逐步取代低品质音频通讯协议 如G 711 G 728 G 722 MPEGAAC等 2 H 264的优势 H 264视频编解码标准是ITU T和ISO合作的产物H 264标准结合了H系列和MPEG系列的优点 充分考虑了IP网络的特点 在多模式运动估计 整数变换 统一VLC符号编码 分层编码语法等方面有其独到之处H 264编码标准的基础上的改进 结合了IP网络的特点 提供了更高的视频编码效率 特别是在较低的视频速率下有较好的视频效果 H 264是目前压缩比最高的视频压缩算法 比H 263的压缩比提高一倍 在同样的带宽下图像质量要好出一倍 H264使视频会议设备首选的 必要的算法 只有此算法能够保证高清视频会议的实现 3 高清技术 视频会议系统的视频质量传统的视频会议采用CIF 分辨率352x288 格式4CIF的图像在分辨率上有所提高高清的图像 标准1280 x720p 1920 x1080p 至少可以提供近20CIF的解像度 可以满足各种高标准视频会议要求 高清格式的参数 4 316 9 4 网络适应技术 视频会议系统已经全面转基于IP网络来构建 而IP网络的带宽质量保证和安全问题 是构建视频会议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因此业界视频通讯的适应性技术和安全加密技术应运而生 低带宽技术 视频会议系统需要QoS保障机制 速率控制技术音视频容错技术 智能丢包网络穿越技术视频会议系统因其原理性的协商原因 和防火墙 路由器等的安全策略产生矛盾 音视频的跨网络穿越问题 视频系统必须有相应的机制才能工作 这就要求IP网络视频会议通讯采用的UDP TCP端口随机使用 视频会议设备必须能指定固定的通讯端口 支持NAT 避免破坏网络的安全性 因此同时诞生了H 460网络制约技术 音视频安全加密技术 视频会议的新技术应用 视频会议AES加密 混合视频会议 双流应用 PeopleonContent技术 六 视频会议系统的质量标准 1 铁路视频会议质量标准铁路视频会议质量评定采用主观评价 五分制评定标准 5分标准 声音 图像清晰可辨 4分标准 图像基本无拖尾 方块效应现象 声音较清晰 无回声及自激现象 3分标准 图像 声音勉强维持会议的进行 2分标准 图像方块效应现象严重 声音严重断续或音质辨别困难 1分标准 图像冻结 无声音 2 IP承载网的服务质量指标 承载媒体流的IP网络应具有带宽充分 时延小 抖动低和丢包率低的特点 IP承载网端到端通信的网络时延 抖动和去包率指标应满足0级或1级的要求 确保视讯业务的QOS 根据测试结果 视讯业务对网络时延和抖动比较敏感 对丢包率相对不敏感 端到端IP视讯业务服务质量指标 端到端IP视讯业务服务质量指标应满足ITU TG 1010 终端用户多媒体QoS种类 对端到端业务服务质量的要求 其性能指标应下表要求 视讯会议业务端到端的指标应满足 1 单向时延不应大于400ms 最好小于150ms 2 丢包率应小于1 0 3 唇音同步应小于80ms 七 视频会议系统主要产品 1 华为视频会议产品 1 ViewPoint8650 ViewPoint8660MCU 实际也包含了网关的功能 是华为公司开发出的全新的下一代MCU产品 具有完备的高可靠性方案 体现电信级稳定性 支持720P 1080P的分辨率视频格式 产品在兼容性 网络适应性 延时 多画面等性能指标上有较大提升 ViewPoint8650 ViewPoint8660 平台设计 接入能力ViewPoint8650 8660依托华为公司先进的局端通讯设备研发能力 采用业界最先进的硬件平台系统架构 内置海量数据交换能力 关键部件采用FullMesh架构 具有整机设计紧凑 配置灵活 升级平滑等特点 ViewPoint8650MCU支持IP E1 E1 4混合接入 接入总带宽高达512M 会场最高接入带宽高达8M 最高可接入256个2MIP会场 8MIP会场最高可接入64个 最多可接入32个4E1会场或128个2ME1会场 ViewPoint8660MCU支持IP E1 E1 4混合接入 接入总带宽高达2048M 会场最高接入带宽高达8M 最高可接入1024个2MIP会场 8MIP会场最高可接入256个 最多可接入64个4E1会场或256个2ME1会场 组网及应用ViewPoint8650 8660视讯交换平台接口丰富 宽窄带兼容 可以适应E1 4E1 ISDN IP等当前主流的线路 能够灵活组建视讯网络 比如接入容量和密度有了很大提高 速率协议适配的能力大大加强 支持4E1线路直接组网等 同时对协议的支持也更加完善 比如支持AAC LD LC H235信令和媒体流加密等 IP组网 单E1组网 多E1组网 混合组网 线路备份组网 级联组网 2 vSwitchSystem网络控制系统 基本组件 SwitchManager位于视讯系统的运营支撑层 负责对SwitchCentre进行数据配置和日常管理 对外提供第三方放号接口 协同ResourceManager实现特服号呼叫和主叫呼集功能 监控节点的注册和呼叫 SwitchCentre位于视讯系统的网络控制层 提供Gatekeeper的基本功能 提供网段限制 静态服务 认证计费 多点会议和点对点呼叫原始话单记录等特色功能 vSwitchSystem的常见业务特性日志管理 节点管理 主备倒换 动态注册 多种认证方式 主叫呼集 特服号及会议控制 网段注册限制 网段带宽限制 SwitchCentre路由 vSwitchSystem的常用操作添加GK 添加MCU 添加GK路由 添加网段注册限制和网段带宽限制 简单介绍动态注册功能 GK主备倒换的主要操作 查看相关信息 获取日志等等 3 VP9039A高清视讯终端 VP9039A高清视讯终端是华为公司推出的旗舰1080P高清终端可以提供视频分辨率1080P60fps全高清图像效果 支持两路1080P活动图像 双声道宽频语音 AAC LD 可以实现CD级的音质效果 与华为VPM210数字阵列麦克风结合提供360度全方位高保真语音 VP9039A支持IP E1 4E1 3G和PSTN等多种接入方式 点对点最高会议速率达8Mbit s 支持H 239双流等功能 非常适合中小企业等小型交流会议各种应用场景的使用 视频会议终端 高清摄像头 MIC 4 应用案例 高清和标清综合应用 3G终端接入IP网络组 2 中兴视频会议产品 1 智能视讯服务器ZXMVC8900中兴全兼容智能视讯服务器ZXMVC8900采用电信级模块化架构设计 全面支持ITU TH 323 H 320和SIP协议 可通过不同网络 IP ISDN DDN SDH ATM等 接入用户终端 全面支持720p 1080i 1080p高视频和宽频语音 为您带来高清晰多媒体交互体验 ZXMVC8900具有WEB视音频监控 高清多画面 远程高清图像台 H 460防火墙穿越 H 235加密 H 239双视频流 T 140短消息横幅 终端召集会议 E1和IP双网络备份等先进技术 可支持到8M带宽和1080p图像分辨率 提供NGN IMS IPTV 视频监控 多种融合业务解决方案 为功能强大 安全可靠 方便运维 多业务融合的多媒体服务平台 ZXMVC8900的系统特性 1 全兼容多速率 适应不同网络需求 全面支持H 320 H 323 SIP协议 通过信息产业部H 323入网测试并支持IMS体系架构 全兼容IP E1 T1 ISDN V 35等不同类型网络 支持高清标清混速混协议组网 灵活配置 2 电信级稳定性 提供各种安全保障 电信级模块化架构 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 大幅提升系统处理速度和MCU抗攻击能力 核心模块主备倒换 单板热插拔 支持E1 IP线路互为备份和双网络自动倒换 3 超级视音频品质 高清图像画质 支持720p 1080i 1080p的终端接入 可提供最高8M超清数字图像质量 支持16路数字多画面和96路图像台 可提供远程高清图像台 支持16路会场WEB视音频监控 优异音频品质 全面支持G系列音频及宽带音频 提供高保真音频享受 支持唇音同步 混音 回声抵消及VAD语音激励检测技术 4 智能控制模式 支持终端召集会议 网上预约会议 电话接入 支持H 239双流协议 具备静态 动态 活动双流会议模式 支持多级级联控制 支持主席 导演 语音激励等多种控制方式 支持身份认证 网守 GateKeeper 的管理 操作维护方便 WEB控制界面 远程登录即可组织 控制会议 5 流控组播会议 完美的媒体服务 采用智能流控技术 支持全分布式组播 视频组播 音频单播 视频发送组播 音频单播三种会议组播功能 适应不同网络情况 提供内置流媒体输出接口 提供完整的会议录播和双流点播方案 6 超强网络适应 提高网络价值 支持H 235加密协议 H 460NAT穿越 采用FEC专有技术 减少IP网络质量不稳定对会议的影响 支持自动升降速 QOS设置 可远程升级维护管理 2 ZXV10T600ZXV10T600是中兴通讯推出的T6系列高清机架式视频会议终端 它采用主机和摄像机分离设计 可单独放置 也可上架 操作简便 ZXV10T600具有优异的高清视音频质量 稳定可靠等特点 720p 1080i 1080p图像分辨率 支持H 320 4 E1 H 323 SIP协议 流畅视音频效果 高清双流 高可靠稳定 高标准高规格服务 可更好地满足高端会议服务要求 3 宝利通视频会议系统 PolycomRMX4000会议平台RMX4000是RMX系列中容量最高的平台 它支持多种网络类型 将统一协作能力扩展到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 对于管理大规模的会议部署 PolycomDistributedMediaApplication DMA 7000 宝利通分布式媒体应用 DMA的 7000 与RMX4000 PolycomRMX2000 配合 提供无与伦比的冗余性 扩展性 灵活性和会议控制水平 HDX8000是大中型会议室型视频终端采用专用操作系统和专业芯片 符合H 323 SIP和H 320标准 H 323最高传输速率为6Mbps 内置WEB浏览器 可支持4点内置高清MCU 具有便于工程连接的高清音视频接口和端子 HDX8000具备丰富的音视频接口 可以方便的与各类会议室辅助设备结合 4 不同厂家互通 测试方案1 三家厂商MCU下挂本家终端时之间的互联互通功能 性能测试 方案2 三家厂商MCU下挂其他厂家终端时之间的互联互通功能 性能测试 方案3 三家厂商MCU三级级联的互联互通功能 性能测试 会议图像与声音效果测试 测试内容 测试基本结论 1 在H 323制式下 不同厂商高清MCU两两级联时 其下挂终端视 音频质量较好 除互控功能 图象功能 音频功能 字幕添加功能 远遥功能 对端摄像机控制功能 不能实现外 其他基本功能都实现 2 在H 320制式下 不同厂商高清MCU两两级联时 只能实现1个E1端口连接 其下挂终端视频质量一般 音频质量较好 但双流和互控功能不能实现 其他基本功能都实现 3 不同厂商MCU两两级联时 IP和E1通道互为备份功能实现有困难 4 多厂商MCU级联时 可开通视频会议 但双流等功能实现困难 互控功能不能实现 且分辨率存在档次降低可能 1080P降为720P 5 厂商确认 不同厂商MCU级联时 不能同时召开多组会议 八 常用视音频接口 1 传统的视频接口 1 高频或射频接口目的 为了能够传播电视信号 必须把视频全电视信号调制成高频或射频 RF RadioFrequency 信号 每个信号占用一个频道 实现频分复用 应用 电视机在接收受到某一频道的高频信号后 要把全电视信号从高频信号中解调出来 才能在屏幕上重现视频图像 2 复合视频 CompositeVideo 信号接口定义为包括亮度和色度的单路模拟信号 也即从全电视信号中分离出伴音后的视频信号 这种信号一般可通过电缆输入或输出到家用录像机上 其信号带宽较窄 视频信号已不包含高频分量 处理起来相对简单一些 因此计算机的视频卡一般都采用视频输入端获取视频信号 由于视频信号中已不包含伴音 故一般与视频输入 输出端口配套的还有音频输入 输出端口以便同步传输伴音 因此 有时复合式视频接口也称为AV AudioVideo 口 3 S Video信号目前有的电视机还备有两分量视频输入端口 S VideoIn S Video是一种两分量的视频信号 它把亮度和色度信号分成两路独立的模拟信号 用两路导线分别传输 这种信号不仅其亮度和色度都具有较宽的带宽 而且由于亮度和色度分开传输 可以减少其互相干扰 水平分解率可达420线 与复合视频信号相比 S Video可以更好地重现色彩两分量视频可来自于高档摄像机 它采用两分量视频的方式记录和传输视频信号 其它如高档录像机 激光视盘LD机的输出也可按分量视频的格式 其清晰度比从家用录像机获得的电视节目的清晰度要高得多 S Video连接器 4 YCbCr色差分量接口采用的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 770 2a标准 色差输出将S Video传输的色度信号C分解为色差Cr和Cb 这样就避免了两路色差混合解码并再次分离的过程 也保持了色度通道的最大带宽 Y即是亮度信号 YCbCr接口不是数字接口 仍然定义为是模拟接口 YCbCr的接口可以使用同轴电缆 可以用BNC头 也可以使用普通莲花头作为接口标准 2 数字视频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