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教材回归教材搞好高考化学总复习.doc_第1页
重视教材回归教材搞好高考化学总复习.doc_第2页
重视教材回归教材搞好高考化学总复习.doc_第3页
重视教材回归教材搞好高考化学总复习.doc_第4页
重视教材回归教材搞好高考化学总复习.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视教材回归课本搞好高考化学总复习罗田育英高中 夏东峰摘要: 高考化学试题注重考查了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化学学科主干知识、考查学科内各知识板块的综合应用能力、考查内容源于课本但又高于课本。有些高考题直接来源课本习题的改编。高考化学总复习应重视教材,回归教材,精读教材,落实基础。关键字:高考化学总复习 重视教材 用好教材 通过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可以发现,高考题的难度都不是很大,都是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灵活应用,很多的高考题源自课本或课本上的习题直接改编。有些同学在复习过程中将课本束之高阁,仅仅依据复习资料做高强度的练习,这是一种误区。在每年的高考评卷中,往往会出现一种现象,越是简单的试题,越容易失分,这就是脱离课本复习的后果。高考命题的依据是考纲、教纲和教材,因此在化学课程复习中一定要重视教材、吃透教材。一、分析近几年高考题,寻找来源于课本的高考题,引起师生重视2007年高考题全国卷化学部分有3道试题来源于课本,分别为第6、11、28题,分值27分。6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C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D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此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化工及生活中的常识,这四个选项分别来自高一化学课本113页,高二化学课本117页、119页,高三化学课本44页。11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化合物在相应条件下完全分解后得到氧气最多的是AKClO3(加MnO2催化剂,加热) BKMnO4(加热)CH2O2(水溶液,加MnO2催化剂) DHgO(加热)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O2的制备,这四个选项分别来自初三化学课本、高一化学课本113页、高二化学94页。28(15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流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还有CO2和水蒸气等。请用下图中提供的仪器,选择必要的试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混合气中有CO和H2。(加热装置和导管等在图中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盛浓H2SO4的装置用途是_ _,盛NaOH溶液的装置用途是_。 仪器B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_,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仪器C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_,其目的是_。 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ga b_ _。 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CO的实验依据是_。 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H2的实验依据是_ 。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设计实验验证混合气中有CO2和H2,来自初中化学课本H2、CO与CuO反应的实验。2008年高考题来源于课本的两道题(08全国卷)下列化合物,按其品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SiO2 CaCl CBr4 CF2 BSiO2 CsCl CF4 CBr4CCsCl SiO2 CBr4 CF4 DCF4 CBr4 CsCl SiO2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晶体结构的知识,来自第三册课本后的习题改编。8.(重庆卷)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验。直接来自课本上的演示装置图。2009年高考题全国卷化学部分有3道试题来源于课本,分别为第11、28、29题。11. 全国卷为了分析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A B C D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化学计算。来自高一化学课本总复习题的一道计算题的改编。28.(15分)全国卷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示意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A中加入的物质是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B中加入的物质是_,其作用是_:(3)实验时在C中观察到得现象是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4)实验时在D中观察到得现象是_,D中收集到的物质是_,检验该物质的方法和现象是_.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性质实验方案设计的能力。来自第二册化学课本197页总复习题三题1的改编和整合,实验装置主题相同,只是增加了氨气还原氧化铜和收集氮气的装置。29(15分)现有A、B、C、D、E、F六种化合物,已知它们的阳离子有 阴离子有,现将它们分别配成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测得溶液A、C、E呈碱性,且碱性为AEC;向B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出现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消失;向D溶液中滴加溶液,无明显现象;向F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E溶液是 ,判断依据是 (3)写出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式:A ,C ,D ,F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无机化合物的推断与离子检验。来自第三册化学课本80页习题二的改编。二、从历年高考题中,找出重现率较高的知识,引起师生关注。对每一年的高考化学试题进行统计和研究,我们会发现高考化学试题的主旋律是:永远的知识点,变化的是情景.每一年高考试题为了让学生满意,让老师满意,让社会满意,高考命题专家不会在高考试题命制过程中过于标新立异.为了贯彻稳中求变的高考化学命制思想,高考命题专家喜欢以历年高考题为母题进行情景变化和创造.以历年高考题为母题进行情景变化来创造新高考试题,这就是近年高考试题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说重要的主干知识和能力、方法要求都是每一年高考的热点,常考常新!本人对近年各省高考化学试题共十套所考查的知识点进行了统计,共归纳高考化学常常关注的热点知识.例表如下:热点(重点) 知识重现次数重现率化学与STS,环境保护,化学与新技术10100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数,体积比,密度比10100阿佛加德罗常数990热化学方程式770核外电子排布,化学式推导10100氧化性,还原性与稳定性,活泼性的比较10100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990离子共存与鉴别问题10100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10100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10100无机框图题10100盐类的水解10100电化学知识10100化学键,晶体类型及性质770Cl,S,N,C,Na,Mg,Al,Fe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10100官能团与有机物性质及有机物的合成10100有机物的燃烧规律660三、用好教材的几点建议 1、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要强化背诵试题力求回归教材。命题注重研究教材,开发教材,试题素材来源于教材,也可来源于教材之外,但高于教材,尽管题在书外,但理在书中,注重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花儿年年开,年年花不同,这是每年对高三备考工作的形象比喻。 化学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化学离不开记忆。数学、物理公式忘了一两个可以自行推导,但化学符号忘记了只怕难以自行创出。记忆的重要性就不言自明了。平时着重记什么呢?元素周期表、化学用语、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都是我们记忆的对象;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特性以及变化规律是我们记忆的重点。就拿颜色来说吧,某些类似于“淡黄色固体”、“黑色粉末”、“红棕色”、“紫色”的说法常为出题者所钟爱。而在做物质推断题时,通过物理性质进行猜测由于猜测范围较小命中率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推断题的“题眼”。2、精读教材、字斟字酌认真、仔细地阅读教材是每个高三学生复习的基本任务之一,阅读教材的策略应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全面性是指对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既有高中知识,又有初中知识;既有知识内容,又有课后习题;既有演示实验,又有学生分组实验等。重点性是指集中力量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人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如同分异构体的本质是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内涵有组成元素“量”的关系相同,外延有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判断等。精确性是指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的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联系性是指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应用性是指通过复习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3. 到教材中去“寻根” 、深刻理解教材中重要化学实验的原理教材是复习的根本,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高考实验题涉及的知识点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原形,其“根”在课本。在复习中要坚持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本,对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各类化学实验的反应原理、基本操作、实验现象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必须牢记和熟练掌握。近几年高考化学实验题都是取材于课本,只不过是对课本上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其实验原理是不变的。高考实验往往选择教材中重要的物质设计实验探究其性质,设计思路主要有:1 教材介绍物质的性质实验类,2教材原理迁移类,3化学原理探究类,4猜想类探究,先猜想后实际探究实验。启示我们在备考过程中,注重挖掘教材习题中包括的丰富内涵,结合高考信息创新设计新实验。4正确处理好教材与热点的关系据初步统计,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及理论大大小小共有220多个,它们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盯紧220多个知识点,即要强化基础知识的落实、消除自身知识盲点。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不过关,后面的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因此,必须切实注意这一环节的复习,讲究方法,认真阅读教材,落实基础。同时重点关注常考的热点。纵观近几年化学高考试题,命题风格基本保持稳定,考题不偏、不怪、不超纲,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变化。高考试题有关基本概念的考查内容大致分为八个方面: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离子共存问题;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物质的量;阿佛加德罗常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等。基本技能的考查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横向联系及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有很多的知识点重现率很高,有的几乎年年考,复习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可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科学归类,联系教材,通过梳理相关知识点,讲究方法,归纳技巧,勇于号脉高考;可以对高考试题“陈”题新做,将做过的试题进行创造性的重组,推陈出新,也不失是一个好办法。 5、善待教材高考试题源于教材,因此抛开教材进行复习的做法是十分错误的。我们应善待教材、重视教材,用好教材,使教材真正为我们服务。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就是高考实验命题的主要依据。复习时应注意积极发挥教材中化学实验的作用,其方法是将教材实验进行重现、放大、评价、改进、补充、延伸和重组,使学生对教材实验加深认识和理解为综合应用创造条件。例如对教材中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可从反应原理、装置类型、集气方法、尾气吸收和仪器装置组装等方面结合教材逐一落实,在此基础上讨论如下问题:为什么过量二氧化锰与20mL 12mol L1的盐酸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氯气明显少于0.06mol;对实验中如何提高浓盐酸利用率有何建议;实验结束时为了减少烧瓶中残留氯气对环境的污染,可向烧瓶中加入什么试剂;怎样得到纯净而干燥的氯气;根据氯气制取原理还可选用什么物质来制氯气等问题。这样就可使学生对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复习中再重新审视教材,还能发现一些以前没有注意的内容和一些隐含的或较深层次的问题,通过对教材的阅读与思考还可弥补以前学习中的一些漏洞。另外对于答题不规范、语言表述不清楚、不简练的问题,也可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