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机械搅拌发酵罐的使用及细菌纤维素的发酵制备.doc_第1页
实验一、机械搅拌发酵罐的使用及细菌纤维素的发酵制备.doc_第2页
实验一、机械搅拌发酵罐的使用及细菌纤维素的发酵制备.doc_第3页
实验一、机械搅拌发酵罐的使用及细菌纤维素的发酵制备.doc_第4页
实验一、机械搅拌发酵罐的使用及细菌纤维素的发酵制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一、机械搅拌发酵罐的使用及细菌纤维素的发酵制备一、实验原理与目的微生物生长受到自身代谢特性和环境的影响。在分批培养中,随着微生物的生长、基质消耗、代谢产物的积累,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对微生物代谢产生影响。所以测定代谢过程的参数,如菌浓、基质浓度、pH、溶氧浓度等,并对这些参数进行分析,可以使人们对微生物培养过程有一个量化的了解,检测代谢参数是过程控制与优化的前提。本实验使学生掌握测定菌体浓度、基质消耗、产物生成、各种参数的方法,学会分析这些参数的相互关系。 本实验在3L发酵罐中进行细菌培养。通过测定菌体浓度了解细菌的生长规律,通过测定葡萄糖的消耗了解底物利用,通过测定纤维素产量了解产物生成,分析菌体生长与底物消耗、产物生成的关系。同时检测发酵过程中的溶氧、pH等。二、实验步骤1.发酵罐准备1)清洗。发酵罐培养前后进行清洗(空气分布器、取样管内部、取样平衡口、顶板放零件的小间隙),外壁、底板、顶板擦干净。2)连接:进行发酵之前要对发酵系统(空气压缩系统、冷却系统、发酵流加系统及在线控制系统)进行调试。主要工作是检查通气与冷凝水管道的连接正确与否、管道是否破损堵塞、空压机能否正常工作、在线控制系统是否正常。连接发酵罐、PH 控制器、DO控制器等电源。注意不漏电和接错线。3)空罐灭菌:将发酵罐充分清洗干净,罐内装适量去离子水,盖好罐盖,接好管路,pH 电极和溶氧电极不需要空消,连接完毕后将发酵罐整体放在灭菌锅中,灭菌温度121,时间 20min。2.电极标定1)pH 电极标定 pH 电极零点和斜率要在进行灭菌以前进行,电极在使用前先用蒸馏水清洗并检查电极信号有无故障,然后再进行标定。一般而言如果发酵液偏酸性我们用6.86 和 4.00 的缓冲液,如果偏碱性则配制 6.86 和 9.18 的缓冲液。 点击控制器屏幕画面下方的“标定”,弹出标定菜单,选择相应罐(F1-F4)下的“pH 电极”,弹出相应的 pH 电极标定界面。先进行零点标定,以酸性为例,将 pH 电极联好电极线用蒸馏水洗净后插入 pH6.86 的标准液中,点击“零点值”,输入 6.86,然后点击“开始”,待采样值完全稳定后点击“结束” 。然后用蒸馏水清洗电极探测头后插入 pH4.01 的标准液中,同样方法输入斜率值 4.01 来标定斜率。接下来将 PH 电极插在发酵罐上与培养基一起进行灭菌,并用纱布和牛皮纸将电极的金属头包住,以免接触到水。实消后,冷却下来,连上电极线,接到灌上,这时 PH 电极将信号传给控制系统并显示发酵罐内发酵液的 PH 值。在发酵控制台上设定需要控制的PH,控制系统会通过流加酸碱控制PH。也可不控制PH,通过电极对发酵过程的 PH 变化进行检测。2)溶氧电极的标定溶氧电极的零点要在灭菌以前标定,斜率必须在灭菌后接种前,当温度等各项培养条件都满足发酵工艺的要求是进行标定。 标定方法类似于 pH 电极的标定,点击控制器屏幕画面下方的“标定” ,弹出标定菜单,选择相应罐(F1-F4)下的“溶氧电极”,弹出相应的溶氧电极标定界面。灭菌前先标定零点,标定液一般为饱和的无水亚硫酸钠溶液,输入零点值为1%,点击“开始”,待采样稳定后结束。在发酵罐实消之后,把通气、搅拌转速、温度等参数调整到设定值,待各参数稳定满足发酵条件后,进入相应罐的溶氧电极标定画面,输入斜率值 100%进行斜率标定。使用时与 PH 电极一样,将溶氧电极装入发酵罐与培养基一起进行实消灭菌,并用纱布和牛皮纸将电极的金属头包住,以免接触到水。实消完成后,待冷却后,连接电极线,连接到发酵罐的控制系统。3.实罐灭菌配制培养基(3L 发酵罐装培养基 2L)及种子液,种子液体积按 8%的装液量即160ml,置于30摇床160rpm下培养 24小时。将配好的培养基倒入罐内,硅胶管连接取样管路并用弹簧夹夹住,防止培养基在灭菌时流出;连接补料管路(包括酸、碱、消泡、补料) ;空气过滤器用硅胶管与罐体空气管连接并用弹簧夹夹住;将电极装入电极插口并用盖子或铝箔封好,防止插口受潮;排气口硅胶管用纱布和牛皮纸包好;盖紧其它罐盖接口。将罐体和补料瓶放入灭菌锅,灭菌 121,20 min。灭菌锅灭菌结束需自然冷却,禁止放气。4. 参数设定灭菌结束后应尽快将罐放回原位,连接夹套冷却水管路和尾气冷凝管路,连接通气管路,插入温度电极,连接 pH 和溶氧电极。打开冷却水进出水管,设定过程参数:直接点击触控屏上的相关参数即进入设定界面,直接手动输入即可设定温度、pH、搅拌转速等参数,并可设置手动或自动控制。将温度设置成“自动”,夹套进水让培养基冷却,打开通气冷凝,调节空气流量转子调整适当的通气量,等参数稳定后,进入溶氧标定界面标定溶氧斜率为 100%后,即可进入发酵过程。5. 接种旋松接种口,在火焰保护下,打开接种口,倒入种子,然后旋紧接种盖,移去火焰圈。6. 取样接种时取第一个样,每隔 12 小时取一次样,每次取 10ml 左右(用 15ml 离心管取并记录取样体积) 。将取样管放入废液瓶,松开取样管弹簧夹,捏紧平衡管,当取样管内残液放去15mL左右后用取样瓶接收样品,取样结束后松开平衡管并夹住取样管。如取样困难,可以夹住排气管,增加罐压,加速取样。7. 下罐和清洗发酵 6 天后(或还原糖含量1%)发酵结束,进行下罐和清洗,将温度设定设置为手动,除去温度电极停止加热,关闭通气、冷凝,流加管等拔掉,把溶氧电极和 PH 电极拔掉清洗干净收好。把发酵液倒掉并清洗。三、实验结果1.还原糖测定的标准曲线的制定1) 标糖的配制:将烘干至恒重的葡萄糖(在 80烘箱中过夜)称取 0.5g,溶解于250mL容量瓶中(2mg/ml),标糖必须现配现用; 2) 标糖的加样:标糖0.1mL0.2mL0.3mL0.4mL0.5mL0.6mL0.7mL0.8mL0.9mL1.0mL水0.9mL0.8mL0.7mL0.6mL0.5mL0.4mL0.3mL0.2mL0.1mL0.1mL糖浓度(mg/ml)0.20.40.60.81.01.21.41.61.82.03) 将上面表格添加的试管中(25mL 规格)加入 3mLDNS 试剂,沸水浴 5min,取出后,加去离子水补至 25mL,冷却混匀后,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550nm,测出被测溶液的吸光度;结果如下: 糖浓度(mg/mL)0.20.40.60.81.01.21.41.61.8OD值0.16340.36030.54030.71350.89691.07361.26521.45841.61434) 以葡萄糖浓度为纵坐标,吸光值为横坐标,做出标准曲线,计算回归方程。方程如下:表.标准曲线及方程2.实际样品的还原糖测定取50l样品,加1950l无菌水,加入 3mL 的 DNS,方法与标准曲线的测定一样。根据所测到的吸光值,代入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再乘以样品稀释的倍数,即得到残糖含量(g/L)。时间(h)024487296120144168OD值0.82580.72050.58050.43150.14820.25380.22450.2948稀释后含量(g/L)0.92010.80430.65030.48650.17490.29100.25880.3361残糖含量(g/L)36.804632.172226.013419.45856.995611.641210.352213.4448表1.实际样品中还原糖的测定3.纤维素产量测定离心后的沉淀物抽滤到定量滤纸上(事先将定量滤纸置于烘箱中 105烘干约 1h,冷却至室温后称重记为W1)并放于 10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一般 12天),称重记为W2,即可计算出所取样品中细菌纤维素粗产物量为W2W1(g/L)。至发酵结束,即可绘制出纤维素产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发酵结束后,将发酵液倒出测量体积,同样方法离心收集沉淀产物并于 105烘干称重。也可算得该罐产量(g/L) 。注意罐壁和搅拌结构上粘附的产物也要收集,减少损失。时间(h)024487296120144168取样体积(ml)12.712.613.112.512.012.712.813.2滤纸质量W1(g)0.50580.51140.50730.50990.51220.51130.52500.5177样品质量W2(g)0.50580.51580.57520.60400.58030.57790.56370.6046净重(g)00.00440.06790.09410.06810.06660.03870.0869浓度(g/L)00.34925.18327.52805.67505.24413.02346.5833表2.实际样品中纤维素含量的测定图1.残糖含量变化表图2:纤维素产量变化表编号滤纸质量(g)样品质量(g)净重(g)10.51531.90371.388420.52062.26681.746230.51682.18021.663440.51462.00161.48750.51312.18221.669160.51842.13611.617770.51891.90731.388480.5211.70581.184890.51532.33111.8158100.51242.17191.6595总重5.166420.786715.6203表3.总纤维素量的测定经测量,发酵液的总体积为:1.52L所以该罐的产量为=总质量/总体积=15.6203g/1.52L=10.2765g/L四、分析与讨论1.对取样样品进行还原糖的测定从96h至168h,还原糖的量出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