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朔州市经济发展综述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docx_第1页
2011年朔州市经济发展综述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docx_第2页
2011年朔州市经济发展综述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docx_第3页
2011年朔州市经济发展综述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docx_第4页
2011年朔州市经济发展综述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朔州市经济发展综述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朔州市启动实施“三新一城”新战略和“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开局之年。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转型跨越发展的总体部署,以打造新基地新优势新朔州为方略,以建设自然生态现代宜居的幸福新城为目标,以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为突破口和总抓手,加快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积极发挥主导产业优势,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狠抓招商引资和产业结构调整,全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全市经济在连续几年高位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综合经济实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新的巨大突破,全面开启了朔州“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一、全年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一)地区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综合实力实现新的跨越在国内需求持续旺盛、全省转型跨越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有序推进等诸多有利因素的合力推动下,全市国民经济在“十一五”高位运行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协调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855.2亿元,同比增长15.2 %,增幅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6个和2.2百分点,增幅在全省11个市中居第3位;全年全市现价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净增185亿元,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由2010年的第9位跃升到第8位,地区综合实力在新的历史起跑线上实现了新的跨越。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5.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总量与上年基本持平;第二产业完成498.76亿元,增长19.9%,拉动经济增长1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311.04亿元,同比增长10.5%,拉动经济增长3.9个百分点。全市三次产业构成由2010年的6.1:56.5:37.4演化为2011年的5.3:58.3:36.4,在工业经济和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的强力推动下,第二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1.8个百分点,第一、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8和1个百分点。图1:2005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及增速(二)特色现代农业快速兴起,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一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千方百计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全市农业及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一是以“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为突破口,依托特有的农产品资源禀赋,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全年共新建11个万亩玉米高产示范片,开工蔬菜农业设施工程4.15万亩,建成2.9万亩,对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二是按照“做生态文章、打乳业品牌、建畜牧强市”的战略思路,积极推进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全年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320个,其中300头以上奶牛小区215个。依托农业产业化和生态畜牧经济建设,全市以玉米、马铃薯、小杂粮、蔬菜、胡麻、甜菜、饲料、乳品、肉类、沙棘为主的十大农产品板块渐成体系,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初具规模。在政策、市场及自然气候等多重有利因素作用下,农业生产呈现出稳定积极的发展态势。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06.6万亩,比上年增加9.1万亩,增长1.8%,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404.7万亩,比上年增加5.9万亩,增长1.47%。全年甜菜播种10.2万亩,比上年增加2.3万亩,增长28.9%;蔬菜32.5万亩,比上年增加5.1万亩,增长18.3%。依靠增加高产作物播种面积,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9.4亿斤,增长12.4%,再创历史新高。全年油料产量达0.7亿斤,同比增长13.3%;甜菜产量5.9亿斤,增长37.2%;蔬菜产量16.7亿斤,增长15.2%。图2:20052011年全市粮食生产情况据畜情监测结果显示,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5.89万吨,比上年增加0.7万吨,增长13.5%。其中猪肉产量2.65万吨,增产0.79万吨,增长43%;羊肉产量2.17万吨,增产0.04万吨,增长1.97%。此外全年牛奶产量达到51.46万吨,增长32.9%;禽蛋产量1.74万吨,下降44.3%。年末,全市生猪存栏数达到21.69万头,牛存栏数达到16.78万头,羊存栏数达到137.7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6.2%、34.8%和19.2%。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88.39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种植业产值46.76亿元,增长15.6%;林业产值5.41亿元,增长1.02倍;畜牧业产值33.84亿元,下降2.2%。(三)传统产业新型化、支柱产业多元化势头强劲,工业经济在调整中快速壮大在巩固“十一五”发展成果的基础上,一年来,我市围绕“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在继续做强做大煤电主导产业的同时,大力推进以“多元、清洁、集约、循环”为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建设,为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72.04亿元,在上年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22.3%的增长,增幅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增幅4.4个百分点,呈现出明显的加速增长趋势。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7.37亿元,增长12.35%,比重达3.68%;重工业完成增加值454.67亿元,增长22.7%,比重达到96.32%。全年全市工业增加值总量和增幅在全省11个市中分别排在第6位和第5位。图3:2005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煤炭行业继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经过资源整合、煤矿机械化改造升级,全市煤炭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全年共生产原煤1.86亿吨,比上年增长16.27%,其中地方煤矿完成0.77亿吨,中央企业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完成1.09亿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6.92 %和5.13%;共生产洗煤1.21亿吨,增长16.15 %。全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完成增加值396.12亿元,同比增长21.74%,占到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83.9%,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01%。2、地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超过中央企业。受益于多年来持续不断的大规模资金投入,地方工业在调整中不断做强做大,后发优势经过长期积累开始显现;同时由于2011年我市中央大型骨干企业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受中煤集团总公司计划管控约束,产能受到限制,使得地方工业不仅在发展速度上占据显著优势,而且生产比重明显超过中央企业。全年中央企业完成增加值229.94亿元,同比增长16.97%,比重占48.71%,只拉动工业经济增长8.63个百分点;而地方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42.09亿元,同比增长27.88%,不仅增幅超出中央企业10.91个百分点,而且比重达到51.29%,高出中央企业1.58个百分点,直接拉动工业经济增长13.67个百分点,成为推动工业增长的主要推手。3、非公有制经济表现活跃。随着我市工业领域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非公有制经济规模日益扩大,行业面不断拓展,发展速度逐年加快。全年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68.46亿元,同比增长24.15%,增速高出全市规上工业1.85个百分点,比重也达到了35.69%,同比提高0.83个百分点。其中私有企业共完成增加值89.16亿元,同比增长27.67%。4、非煤行业生产普遍上升。全年工业经济21个非煤行业大类中除饮料制造、木材加工、专用设备制造三个行业同比下降外,其他行业增加值均呈现出不同程度增长。表1: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生产情况行业名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煤炭开采和洗选业396.1221.74黑色金属矿采选业0.2285.91农副食品加工业2.1316.35食品制造业7.434.07饮料制造业1.3-20.14纺织业0.0943.68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1.15145.38木材加工业0.2-144.93造纸及纸制品业0.140.97石油加工及炼焦业6.3941.1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523.18医药制造业0.8524.15橡胶制品业0.29254.3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3.9141.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6.4741.4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2827285.29通用设备制造业1.3334.02专用设备制造业0.15-18.4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0.655.2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24.976燃气生产和供应业0.3632.71水的生产和供应业0.091.93全年新兴接替产业(指除煤炭开采及洗选、火力发电、石油加工、黑色及有色金属采矿冶炼等行业以外的其他工业行业)共完成增加值33.75亿元,比上年增长23.7%。表2:2011年全市主要工业品产量产品名称单位产量同比增长(%)原煤万吨1857916.27洗煤万吨1206616.15发电量万千瓦时23292017.28 #风力发电万千瓦时882147.38乳制品万吨21.0827.17铁矿石原矿万吨3.72638.78饲料万吨1.1950.46精制食用植物油吨450975.64成品糖吨2907210.22饮料酒千升837601.61软饮料吨303886.9轻革万平方米104.38179.08人造板万立方米4.32116.16纸制品吨3000110.3碳化钙吨3226423.19合成氨万吨16.1735.24农用氮、磷、钾化肥(折纯)万吨6.5329.5化学试剂吨22326456.9化学药品原药吨1923.23硅酸盐水泥熟料万吨335.77558.65水泥万吨283.51172.96商品混凝土万立方米40.6513.4砖万块47808-5.7瓷质砖万平方米119.83124.3玻璃包装容器吨593992.45耐火材料制品万吨12.010.28石墨及炭素制品万吨5.5957.03铁合金万吨18.1377.01电解铝万吨4.380工业锅炉蒸发量吨432104.74(四)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速扩张全年共实施省、市级重点项目272个,计划总投资达到1919亿元,其中在建项目209个,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396.93亿元。在重大项目引领带动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始终保持高速运行。全年5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达到451个,同比增加18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212个,增加30个。全年共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4.57亿元,比上年净增118.62亿元,增长33.32%,增速比2011年提高19.2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增幅在全省位居第5位。其中城镇投资完成461.85亿元,增长34.62%,增幅比上年提高19.36个百分点;农村非农户投资11.72亿元,下降1.14%。图4:2005201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速1、投资构成发生新的变化,工业投资结构明显优化。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9.2亿元,比上年下降7.3%,增幅同比提高5.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03.58亿元,增长30.74%,增幅提高2.5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161.79亿元,增长42.13%,增幅提高47.0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投资构成由去年同期的2.78:65.24:31.98演化为1.94:63.97:34.09,第三产业投资比重得到明显提升。从工业内部分行业投资完成情况来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共完成投资149.55亿元,增长14.6%,占工业投资49.33%,比重比上年下降6.87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完成投资96.85亿元,增长73.9%,占31.95%,比重比上年提高7.97个百分点;非煤电行业共完成投资56.78亿元,增长23.39%,占18.73%,比重下降1.09个百分点。2、新型产业投资明显提速。以提高资源就地转化和使用效率为特征的煤矸石发电、风力发电等循环经济项目投资力度持续加大,以促进支柱产业多元化、全面提升地区产业竞争水平为目标的食品、医药加工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以及电气机械制造业投资高速增长。全年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共完成投资104.1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7.52%。制造业完成投资48.44亿元,增长14.81,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2.05亿元,同比增长3.08%;医药制造业完成3.33亿元,增长62.51%;专用设备制造业完成投资3.19亿元,增长90.9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投资1.02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完成投资10.94亿元,分别增长30.1%和66.38%。3、各县区竞相发展的投资热潮快速掀起。“三新一城”发展目标与“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发展方略无疑为朔州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从年初开始各县区从本地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出发,分别制定了各自的年度投资目标,并围绕目标加快落实各项投资计划,一个“以投资推动发展,以项目促进转型”的新一轮投资热潮在朔州大地迅速兴起。全年全市六县(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其中投资增速超过30%的县(区)共有4个,分别是朔城区39.49%,平鲁区37.75%,山阴县31.31%,右玉县36.23%。此外怀仁县、应县投资增速也分别达到24.63%和21.09%。4、项目资金来源相对充足。全年全市在建项目累计到位资金513.64亿元,同比增长38.41%,增幅超过本年完成投资5.09个百分点。加上跨年度项目上年结转资金,全年全部在建项目资金合计达到522.23亿元,规模超出全年完成投资47.66亿元。分资金来源渠道来看,国家预算内资金9.73亿元,增长40.51%,占本年到位资金1.89%;国内贷款51.81亿元,增长26.19%,占10.09%;自筹资金441.57亿元,增长56.98%,所占比重达到85.97%。(五)消费升级步伐日益加快,城乡市场繁荣活跃一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始终把拓展城乡市场、搞活商贸流通摆在日常工作重要位置,扎实开展“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各类促销活动,确保消费品市场在物价总水平持续走高和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大环境下持续旺盛。全年全市共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14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城镇完成126.13亿元,农村完成38.01亿元,分别增长17.7%和17.3%。按行业划分,批发业完成9.28亿元,增长24.2%;零售业完成129.94亿元,增长17.3%;住宿业完成5.91亿元,增长15.3%;餐饮业完成19.02亿元,增长17.3%。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换代升级步伐明显加快,汽车消费、旅游消费、娱乐消费、健康消费等高档消费越来越成为城市家庭消费的时尚潮流。全年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销售分别增长53.3%和43.6%,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19倍,金银珠宝类增长54.6%。此外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1.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3.5%,化妆品类增长33.1%,日用品类增长34.9%,书报杂志类增长27.2%,五金电料类增长35.6%,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增长23.8%,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47.8%,家具类增长34.5%。另据太原海关统计,全年全市完成海关进出口总额13942万美元,同比增长14%。其中出口完成1481万美元,增长53.1%,进口完成12461万美元,增长10.6%。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6109.7万元,同比下降71.8%。受市场大气候影响,全年全市物价总水平在食品价格快速上涨的推动下始终运行在高位区间。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10年上涨4.8%,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4.3%。分消费种类看,八大类消费品累计价格水平呈现“六升二降”格局,其中食品价格涨幅最大,达到12.3%,烟酒及用品类上涨2.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7%,居住类价格上涨4.4%;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0.1%;价格同比下降的种类有:衣着下降2.5%,交通和通信下降0.1%。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总水平分别上涨6.14%和3.1%。图5:全年物价走势(六)宏观经济效益持续改善,各项收入大幅增长一是政府公共财力显著增强。受煤炭市场价格持续看好及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等因素带动,全市各项税收增势良好,财政收入呈现突飞猛进、大步跨越的增长态势。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75亿元,增收42.5亿元,增长32.0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0.92亿元,增收15.17亿元,增长27.2%。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度收入总规模分别位居全省第7位和第6位,增幅均居第3位。财政收入的大幅增长为各项重点支出提供了有力保障,财政支出大幅向公共服务、环境治理和保护、改善民生等方面倾斜。全年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18.3亿元,同比增长30.4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4.82亿元,增长19.36%;教育支出20.36亿元,增长26.5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76亿元,增长1.23倍;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15亿元,增长36.15%;医疗卫生支出6.78亿元,增长34.12%;农林水事务支出12.12亿元,增长19.43%。二是工业企业整体效益大幅攀升。在主导产业市场形势持续看好的有利环境下,企业整体效益节节攀升,工业企业实现利税大幅增长。全年21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销售产值1139.84亿元,同比增长43.68%,增幅较上年提高14.78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09%,比上年提高1.89个百分点;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85.34亿元,增长43.97%,实现利税289.63亿元,增长48.88%,其中企业利润174.51亿元,增长61.78%;税金115.12亿元,增长32.83%。与此同时企业经营状况持续改善。一是企业整体获利能力显著增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贡献率达到23.79%,比上年提高3.53个百分点;二是企业资产规模快速扩张,年末工业企业资产、负债分别达到1441.93亿元和752.3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5.06%和39.97%,资产增长明显快于负债增长。三是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在经济效益持续走高的良好形势带动下,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全年中心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286.7元,同比增长15.5%,增幅比2010年提高2.2个百分点。在城镇居民家庭收入中,工薪收入为17291.3元,增长7.8%,所占比重达到76.39%;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分别为1991.6元和351.9元,虽然比重不大,但增长较快,增速分别达到87.3%和67.3%;此外随着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各级财政对困难家庭补贴力度的加大,城镇居民家庭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全年达到3000.9元,增长29.2%。全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24元,同比增长19%,增幅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2361元,增长31.7%,占33.6%;家庭经营现金收入3919元,增长8.2%,比重占到55.8%,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财产转移性收入达到744元,增长51.9%,比重占10.6%。四是金融机构存款规模持续扩大。截止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911.77亿元,比年初增加139.78亿元,增长18.11%;其中储蓄存款519.66亿元,增加74.94亿元,增长16.85%。各项贷款余额262.54亿元,比年初增加64.87亿元,增长32.82%;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14.98亿元,增加36.8亿元,增长47.07%。二、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透过数字看发展,2011年无疑是朔州在科学发展大道上快速前进、大步跨越、奋力赶超、硕果累累的一年。这是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顽强拼搏的结果,是科学发展理论与朔州“三新一城”建设伟大实践有机结合的结晶,崭新的发展局面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在看到发展成绩的同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制约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彻底解决,转型跨越仍面临各种挑战。(一)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首先从三次产业比重看,“一产薄弱、三产滞后”的现状仍然没有改变。由于全年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主要来源于工业和投资,导致二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第一、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下降。其次从工业内部行业构成看,“一煤独大,轻重失衡”的现状继续存在。全年煤炭工业增加值仍占到规上工业的80%以上,煤、电两大产业合计几乎占到规上工业的90%,同时重工业比重达到96.3%。再次从投资构成看,基础薄弱的第一产业投资不增反降,工业投资中煤、电投资仍占绝对比重,分别达到49.7%和34.4%,而制造业投资仅占15.9%。最后从城乡收入来看,差距仍在继续扩大。虽然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但绝对量的差距仍在扩大,二者的差距由上年的11655元,扩大为2011年的13263元,扩大了13.8%。同时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层次较低,使得财政增收对煤电产业的依存度越来越高,从而进一步加大了整体经济应对各种市场风险的难度。图6:2005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二)经济发展方式仍显粗放。由于我市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两高一资”行业在经济中占据绝对比重,工业内部轻重比例严重失衡,加工制造业比重低且生产技术落后,经济增长主要靠资源消耗和增加要素投入来实现,这种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带来的必然是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首先煤炭工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正在逐年加剧。近年来我市对煤炭行业进行了大刀阔爷的资源整合、机械化改造,提高了产能,减少了资源浪费,但煤炭开采对环境的破坏却始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煤矿机械化程度越高代表着煤炭资源开采速度越快,造成的环境压力也就越大。其次是电力、冶金、建材等高耗能产业发展给节能降耗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由于在整个工业经济中,高耗能企业比重较大,使得经济快速发展与节能降耗之间的矛盾变得异常尖锐。2011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虽然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全年工业企业用电量增长迅猛,导致单位GDP电耗增长6.39%,增幅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这无疑增加了全年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难度。(三)融资渠道不宽、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资金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无论是东部新区建设还是转型跨越发展均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在目前国家货币政策仍未彻底放松、市场物价又处于历史高位的特殊时期,资金问题倍受各方关注。然而从我市目前的融资现状来看,情况并不乐观,首先是当地金融机构从本地吸收了大量存款,但对当地的资金支持力度十分有限,本地大量存款通过金融机构被源源不断地调到国内其他地区。其次从投资项目融资方面看,渠道也比较狭窄,主要是靠项目单位自筹解决资金,国内贷款所占比重非常低,通过发行债券和利用外资所获得的资金几乎为零。总体来看,朔州目前本地的资金面并不十分紧张,单就近几年从煤矿兼并重组中撤出来的资金数量就相当可观,但由于缺乏高效的投融资平台,一方面当地闲散富余资金在本地找不到合适的投资去向而流向外地,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因资金短缺而被迫陷入经营困境。(四)解决“三农”问题还需付出更大努力。一是农业基础条件差,抗灾能力弱,部分地区“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二是农业生产成本上涨挤压了种植业收益,相应增加了农民增收难度。尽管2011年粮食等农产品价格有了较大提升,但农资和劳动力成本上涨更快,使得农产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收益被大幅“冲抵”。三是全市农业产业化水平整体上仍然偏低,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不大、产业链条不长、品牌不响、带动力不强。四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土地、人才、资金大量流向城市,实施“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还需在体制和机制上进行不断探索。三、做好2012年经济工作的几点建议。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二个年头,也是朔州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在新的一年里宏观经济面临的形势将更加复杂多变,各种不确定因素仍将继续增加。面对整个宏观经济下行的外部风险,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必然要面临新的挑战。但困难中也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在新的一年里全国经济稳中求进、平稳增长的大势不会改变,国内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市能源、原材料工业优势的持续发挥;二是全省综改试验区建设继续向纵深推进,作为全国工业固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