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doc_第1页
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doc_第2页
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授课人:仵晓莉一、教学目标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2、理解本文严密的结构、准确简洁的语言.3、能结合课文说出本则消息的特点,及其划时代的意义,体会蕴涵的感情。二、教学重难点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朗诵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师讲解:诗中的“百万雄师过大江”,就是著名的渡江战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报道渡江战役的新闻。(板书课题。)【预习检查】1检查生字词。荻d港 获hu得 锐不可当dng 当dng真 要塞si阻塞s 堵塞s 歼jin灭 阡qin陌 纤xin维 溃ku退 匮ku乏 馈ku赠2学生介绍收集的有关新闻及渡江战役的资料。【文体知识】 1、新闻:又称消息,是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 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 学;从狭义上讲,就是指消息。 2、 新闻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4、新闻的特征:用事实说话(基本特征)、迅速及时、简明扼要。 5、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背景材料】 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解放军在 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 在对长江防线 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 21日, 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 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 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 我三十万 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22日夜,毛泽东又写了这则 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文朗读】 听老师范读课文,初步熟悉课文。【课文分析】1、 标题:简洁、概括 。 其中 “百万”、“横渡” 二词气势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无坚 不摧的力量和压倒一切敌人的气势。 这篇消息的标题有什么特点?明确:本文的标题只有正题,没有引题、副题。这个标题明确、简练、突出,传递了全文最主要的信息。“百万大军”“横渡”的用语,表现了磅礴的气势,充满了胜利的豪情。2、 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3、阅读课文,找出文章的导语部分,分析主体部分的层次。 本文按消息的结构特点来写,标题、导语、主体,层次清楚,堪称典范。全文可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句),这一部分是导语,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 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 放军的渡江区域。 从渡江人数、战线及渡江区域三个方面总领全文。第二部分(从20日夜起到文末),详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大意义。 这是主体部分,以具体的时间、地点、人数说明我军兵分三路渡江的情况,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渡江人第二层(从21日下午5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到文末),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主体部分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为什么将中路军与西路军放在一起写?先从中路军写起?(让学生小组讨论解决,师生评价。) 本文除按时间顺序外,也按事件本身的特点安排结构顺序。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敌人的抵抗,均甚微弱,东路军所遇之抵抗却较为顽强,所以中路西路放在一起先写,东路后写。而中路军渡江行动在前,西路军在后,况且新华社前已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代即可转入下文。因此先写中路军,后写西路军。 指出各路军渡江人数、时间、进展,了解整篇新闻的具体内容。【思考交流】1、 试理清这篇消息的六要素?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从20日夜起地点:1000余华里的战线原因:人民解放军要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经过:分三路大军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渡完。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二、第6句“占领”“控制”“封锁”三个词能互换使用吗?为什么?三、为什么要按中路西路东路的顺序写? 四、新闻的表达方式一般是以记叙为主,但也可穿插一定的抒情或议论,这段新闻中的议论部分是哪几句?五、敌军为什么毫无斗志、抵抗甚微?两方面原因的议论为什么一略一详?两方面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 六、主体部分中,有两处写到“至发电时止”。这样写说明了什么?【课后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