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 课 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对工程力学这门课程进行概述:一 课程概述二 课程设计三 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手段四 课程的教学效果、课程概述第一大方面,课程概述主要从师资队伍、本课程开设的专业、课程的性质和作用、就业岗位需求以及与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五个方面来介绍。第一方面,师资队伍 本课程具有一支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水平较强的师资团队。现有教授3名,讲师2名2助讲,研究生5名2本科生,7名主要承担了力学教学同时还承担了机械设计及原理,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金属工艺学等其他课程的教学。以及与教学有关的各种教科研项目,其中发表论文多篇。团队成员积极承担力学教学任务并努力参与力学的教学改革。本课程组的教师大部分具有双师证书,多名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作用,使的教学改革和专业见识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第二方面,本课程开设的专业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机械设计、数控、焊接等专业。第三方面,课程的性质与作用工程力学是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机械设计、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断裂力学以及有限单元法等课程的基础,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不仅是工科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而且是能够直接用于工程设计的技术学科,具有工程背景。无论对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培养,还是对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理论性很强理工类专业的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第四方面,就业岗位需求通过工程力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毕业后,直接从事机械加工和简单的机械及零件的设计,再经过进一步的学习培训,也能胜任从事数控车床、数控加工、机械制造业的设备的加工、调试、维护等,从事其建筑施工业、从事汽车的修理、保养,以及技术管理、组织等。多年的就业情况也证明了工程力学的适用性。第五方面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前续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机械制图后继课程:机械零件、机械原理以及相关的专业课、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解决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掌握处理简单的工程中机构的平衡问题;掌握简单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计算和构件的安全工作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1、课程的性质工程力学是机械类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的发展始终都与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密切相关,它的研究对象是各种工程实际问题。它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方法性、和应用性,是我们学习专业课的理论基础,也是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桥梁。高等职业教育中工程力学的主要任务是为机械零部件设计提供基本的力学理论、计算方法和试验技术。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必修课,共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和材料力学四部分,针对不同的机械类专业分为多学时和少学时,我选用的是鲍俊主编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2、课堂教学环节:1) 模块化教学:突出一条主线,即以力的平衡、变形的几何协调、力与变形间的物理关系的研究为分析研究工程力学问题的主线,以平衡问题计算拉、压、剪、扭、弯受力变形的整体认识。2) 专题项目化教学:注重归纳思维方法。在学习不同问题的个性特点是,突出共性的归纳。如不同变形应力分析方法的共性;不同材料物理模型下变形体力学分析的共性等。进行专题化教学,培养综合与归纳分析、求同与辨异等归纳思维方法。3) 课堂讨论教学:促进学生对于问题、模型、假设等物理与几何意义及结论的正确性条件等的讨论与探究。设置思考题讨论题,进行讨论式教学,使学生参与互动,深化认识,培养研究性思维。3、课程的知识模块课程知识模块按顺序六个方面组成:(1) 静力学基础及力系平衡问题模块。(2) 轴向拉伸与压缩变形模块。(3) 剪切与挤压及扭转变形模块。(4) 弯曲变形模块。(5) 组合变形模块。(6) 压杆稳定模块。4、课外学习、辅导及考试等环节:提供教学课件,习题模拟试题及授课教师的电子信箱并将辅导答疑、作业巩固落到实处。考试中基本概念占40%,计算题占60%,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占30%,理论考试占70%,综合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手段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学时分配表(少学时)序号教 学 内 容基 本 要 求学时备注物体的受力分析81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理解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公理。22约束和约束反力掌握常见约束反力的画法。23受力图掌握物体及简单物体系受力图的画法4基本力系64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理解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合力投影定理。25力矩 力偶理解力矩的概念和合力矩定理。理解力偶的概念、性质、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4一般力系106力的平移定理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理解力的平移定理。理解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及简化结果。27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28物体系统的平衡掌握简单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的解法。29空间任意力系平衡问题的平面解法了解空间任意力系平衡问题的平面解法210摩擦与自锁掌握滑动摩擦力的计算理解摩擦角及自锁的概念。2杆件变形的基本知识211构件的承载能力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理解构件的承载能力掌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了解四类基本变形形式2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1012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 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内力理解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掌握截面法、轴力与轴力图213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应力拉压杆的变形与虎克定律 掌握横截面和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掌握虎克定律214材料在拉压时的力学性能 理解低碳钢和铸铁的力学性能2拉压实验了解实验设备,掌握低碳钢和铸铁的力学性能指标测定2验证型15拉压杆的强度计算 理解许用应力概念掌握强度条件及其应用2剪切与挤压 316剪切和挤压的概念与实用计算理解剪切和挤压的概念掌握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3圆轴扭转917圆轴扭转的概念扭矩和扭矩图理解圆轴扭转的概念掌握扭矩和扭矩图218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和变形掌握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和变形3扭转实验了解实验设备,观察、分析低碳钢和铸铁的扭转破坏现象2验证型19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掌握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及其应用2直梁弯曲1620平面弯曲的概念梁的内力计算理解平面弯曲的概念 掌握剪力和弯矩的计算221剪力图和弯矩图弯矩、剪力与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掌握弯矩、剪力与载荷集度间的关系熟练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422弯曲正应力计算 弯曲切应力简介掌握梁弯曲时横截面正应力分布与计算了解横截面切应力计算方法4弯曲实验了解实验设备,掌握的分布规律及的测定2验证型23梁的强度计算掌握梁的强度条件及其应用224梁的变形提高梁强度和刚度的措施了解挠度和转角的计算理解提高梁强度和刚度的措施2组合变形425拉压与弯曲组合变形理解组合变形研究思路掌握拉压与弯曲组合变形计算226弯扭组合变形掌握弯扭组合变形计算2压杆稳定427压杆稳定的概念 细长压杆的临界力了解压杆稳定的概念 了解细长压杆的临界力计算228压杆的临界应力压杆的稳定性校核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了解压杆的临界应力概念了解压杆的稳定性条件了解提高压杆的稳定性措施2动载荷及构件的疲劳强度 230动载荷概念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了解动载荷概念理解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 了解材料疲劳极限及其测定方法,理解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和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措施2说明:上述学时分配中,讲课68学时,实验6学时,实验由教师灵活掌握。 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学时分配表(多学时)序号教 学 内 容基 本 要 求学时备注物体的受力分析(项目化教学方法)81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理解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公理。22约束和约束反力掌握常见约束反力的画法。23受力图掌握物体及简单物体系受力图的画法4基本力系(课堂讨论式教学方法)64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理解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合力投影定理。25力矩 力偶理解力矩的概念和合力矩定理。理解力偶的概念、性质、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4一般力系(项目化教学方法)166力的平移定理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理解力的平移定理。理解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及简化结果。27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48物体系统的平衡掌握简单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的解法。29空间任意力系平衡问题的平面解法(课堂讨论式教学方法)了解空间任意力系平衡问题的平面解法410摩擦与自锁掌握滑动摩擦力的计算理解摩擦角及自锁的概念。4点的运动4矢径法、直角坐标法、自然法掌握利用直角坐标法、自然法求点的运动方程、速度、加速度4刚体的运动4刚体的平行移动、刚体绕固定轴的转动掌握刚体的平动特点和定轴转动的特点并求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加速度。2刚体的平面运动掌握用速度瞬心法求点的速度2动力学的基础知识4质点动力学的基本定律、质点运动微分方程、刚体动力学基本方程理解并会应用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及其运动微分方程2刚体动力学基本方程、刚体的转动惯量会应用刚体动力学基本方程2动静法2质点的动静法、质点的达朗伯原理理解质点惯性力、动静法的概念、掌握质点的达朗伯原理、质点系的达朗伯原理。惯性力系的简化2杆件变形的基本知识(项目化教学方法)211构件的承载能力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理解构件的承载能力掌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了解四类基本变形形式2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模块化教学方法)1212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 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内力理解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掌握截面法、轴力与轴力图313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应力拉压杆的变形与虎克定律 掌握横截面和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掌握虎克定律214材料在拉压时的力学性能 理解低碳钢和铸铁的力学性能2拉压实验了解实验设备,掌握低碳钢和铸铁的力学性能指标测定2验证型15拉压杆的强度计算 理解许用应力概念掌握强度条件及其应用3剪切与挤压 (模块化教学方法)416剪切和挤压的概念与实用计算理解剪切和挤压的概念掌握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4圆轴扭转(模块化教学方法)1417圆轴扭转的概念扭矩和扭矩图理解圆轴扭转的概念掌握扭矩和扭矩图318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和变形掌握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和变形4扭转实验了解实验设备,观察、分析低碳钢和铸铁的扭转破坏现象2验证型19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掌握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及其应用5直梁弯曲(模块化教学方法)2220平面弯曲的概念梁的内力计算理解平面弯曲的概念 掌握剪力和弯矩的计算321剪力图和弯矩图弯矩、剪力与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掌握弯矩、剪力与载荷集度间的关系熟练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422弯曲正应力计算 弯曲切应力简介掌握梁弯曲时横截面正应力分布与计算了解横截面切应力计算方法4弯曲实验了解实验设备,掌握的分布规律及的测定2验证型23梁的强度计算掌握梁的强度条件及其应用524梁的变形提高梁强度和刚度的措施了解挠度和转角的计算理解提高梁强度和刚度的措施4组合变形(课堂讨论式教学方法)625拉压与弯曲组合变形理解组合变形研究思路掌握拉压与弯曲组合变形计算326弯扭组合变形掌握弯扭组合变形计算3压杆稳定(项目化教学方法)627压杆稳定的概念 细长压杆的临界力了解压杆稳定的概念 了解细长压杆的临界力计算228压杆的临界应力压杆的稳定性校核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了解压杆的临界应力概念了解压杆的稳定性条件了解提高压杆的稳定性措施4动载荷及构件的疲劳强度 (项目化教学方法)230动载荷概念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了解动载荷概念理解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 了解材料疲劳极限及其测定方法,理解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和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措施2说明:上述学时分配中,讲课106学时,实验6学时,实验由教师灵活掌握。 工程力学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工程力学具有抽象性强、空间性强、系统性强、知识面宽、概念多、计算类型多等特点。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应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我们根据模块化课程内容和学生的数理基础,按照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中心和学习的行动主体,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精心设计与课程内容模块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标准。将实践项目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室与实践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自己“行动”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学习力学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采用“三位一体”教学方式,即课堂教学、实践性教学、先进的辅助教学设施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基础知识培养、素质教育、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为一体,有助于学生创造智能的开发,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我们的做法是:(1)使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工程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教学,多媒体教室中使用工程力学ppt动画课件,使复杂枯燥的理论内容,变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加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2)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性教学。充分发挥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的功能,采用讲述和实物相结合,进行开放式的教学。让同学们带着实际问题学习,建立力学模型,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工程的感性认识,把课堂上的知识进一步的升华,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反过来,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掌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与手段,促进了教学。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课程教学方法依据“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根据课程特点我们充分利用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运用了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问题中心法、任务驱动法、工程案例法、现场体验法、综合实训法等。全体任课教师都注重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实现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和多样化,以此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并指导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1)、任务驱动法注重课堂教学整体设计,通过引入实验现象、工程现象、通过真实工程项目分析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掌握完成工程任务必要的知识。(2)、问题中心法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和不失时机的进行启发思维,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交流、分享观点,并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通过讨论,学生真正做到了积极参与课堂学习。(3)、工程案例法工程力学课程不同于其它基础课程,有很强的工程背景,其工程应用性强,结合工程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工程案例的讲授中,采用启发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程意识,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4)、现场体验法让学生参与实验室承接的生产试验项目,进行生产实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通过综合实训练习强化知识的工程应用对每一教学单元设置综合实训练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工程中技术和计算方面的问题。(6)、提出了从对基础理论的掌握、实验动手能力、综合应用三方面考核学生工程力学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采用的多形式、全过程的考核方式,如:笔试+口试、个人+小组相结合,课内+课外、作品+答辩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团队合作、集体主义精神,增强职业意识、他人意识,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3、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1)、多媒体教学(2)、课程网站建设4、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学院建有多媒体教室,实训中心拥有的 多台教学用计算机也为教学提供服务,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及通过网络开展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软硬件环境。课程的教学效果1、课程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教学队伍阵容整齐,教学科研团结协作、有拚搏精神;2、面向机械类专业,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优化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突出主要内容,加强前后呼应,按照“静力学材料力学”的授课体系将原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内容相互贯通,相互融合和相互综合;3、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这种积极性又促进教师深入研究,积累了较完善的教学资料和教学档案。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成果有: 进行了力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加强了教学方法研究、电子教案建设;教学团队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蒋红云2010、10、5想到这里,他立即带上两个测工,肩扛手拎着仪器,硬是徒步走到了现场。section of the Department of project management; Project documents and information: Project Engineering Department; Materials and equipment: material supply projects; Security controls: the project Department of safety and security; Construction machinery: Project Engineering Department; Financial: Project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finance; Security and fire services: project security. 3.3.5 management representative and project manager in this item specifies that the Chief Engineer is the management representative, responsible for the operat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supervision, regardless of how his other responsibilities, should have a clear mandate to: ensure that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s implemented and maintained; The running of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to the project manager, including needed improvements; Always be aware that the customers needs and requirements. 3.4 3.4.1 project management review should be an annual review of its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to ensure its continuing suitability, adequacy and ef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健康知识普及培训会议课件
- 健康扶贫知识培训方案课件
- 侵蚀性葡萄胎课件
-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周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靖安中学物理高三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
- 项目办廉洁管理办法
- 解放军枪械库管理办法
- 中山戏剧演出管理办法
- 官方版论文版权转让合同5篇
- 企业消防安全培训意义课件
- 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方案
- 磷酸哌嗪宝塔糖的毒理学研究
- 国际商务课件全套教程
- 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2024届六年级下学期小升初招生数学试卷含解析
- 【课件】202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策略研讨
- 灵芝培训课件
- 新疆城市绿地养护管理标准
-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
- 店长管理培训:店务管理
- 医院成立房颤中心文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