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1、项目概况1.1项目名称:*****************项目地形图测绘工程1.2项目概况:**********************************************************************************************************************************************************************************************************************************************************。现需对开工前项目范围内地形地貌进行测量。具体工程量以现场实测为准。1.3服务要求:按照已评审批复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该项目进行以下工作。(1)测图比例为1:500。(2)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3)在15日内完成。2、规范标准(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技术规范》(GB/T18314-2009);(2)《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3)《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13989);(6)《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7)《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17160-1997);(8)《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3923-2006);(9)《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10)《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17941-2008)(11)《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2008)(12)《测绘成果质量检验报告编写基本规定》(CH/Z1001-2007)(13)《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3、人员组织安排及生产硬件、软件配置3.1人员组织安排1、主要测量人员名单序号姓名年龄性别学历专业职称拟任职务123452、人员培训为了更好地掌握本次测量的特点,本公司对项目所有参与的工作人员重点培训有关地形测量的操作方法及技术要求。本公司还专门成立测绘项目部,对各参与人员进行统一组织安排。项目经理即为本项目负责人,负责本工程项目内、外业生产的生产安排、人员配置、仪器物资调度、生产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和业主日常联系工作等总体运营。3.2生产硬件投入本项目拟投入的主要硬件设备和生产装备:序号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2345673.3生产软件投入(1)GPS基线检核、处理和数据预处理软件(随GPS接收机配置,如TGO、LGO); (2)GPS数据后处理软件; (3)地面控制测量数据处理软件; (4)地形地籍成图软件CASS10.1; (5)图形处理与输出软件; (6)办公应用软件; (7)计算机操作系统。4、控制测量4.1平面控制测量基础控制网布设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等到低等的布网原则。 首级控制网应布设GPSE级控制网。首级控制网应在各个单位独立完成的前提下,择机进行联测。⑴、GPS网形设计GPS网的网形通常有点连式、边连式、网连式及边点混合连接、三角锁连接、导线网连接、星形连接等几种基本方式。本项目主要采用边连式,每次使用至少3台接收机,能够有效的保证GPS网的几何强度,提高GPS网的可靠性指标。布网设计应同时遵循以下原则:①.GPS网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分级布网,逐级加密的原则,并顾及原有的测绘成果以及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沿用。②.采用独立观测边构成闭合图形,如三角形、多边形或附和线路,以增加检核条件,提高网的可靠性。③.GPS网点位应均匀分布,并顾及测区边缘,相邻点间距最小可为平均距离的1/3-1/2,最大不宜超过该网平均点间距的2倍。④.GPS网应与附近已有的高等级GPS点联测,联测点数不应少于3点。为求定GPS点在目标坐标系中的坐标,应与目标坐标系的原有控制点联测,联测点数不应少于3点,以便可靠地确定GPS网与目标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⑤.在需用常规测量方法加密控制网的地区,D、E级网点应有1~2方向通视。⑵、GPS点选埋1.GPS控制网的选点①.选点应由熟悉GPS技术的人员承担。选点前收集测区资料,了解测区情况,特别是交通、通讯、气象、地质及已有控制点等情况,待定点预先在小比例尺地形图上圈定。②.选点人员应实地踏勘,在实地按要求选定点位。应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旧有控制点,当利用旧点时,应检查旧点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完好性,符合要求方可利用。③.点位应选在交通方便,有利于其它观测手段联测与扩展的地方。点位应选在基础稳定,土质坚实的地面上或高大稳固的建筑物上,以便长期保存利用。④.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机和操作,利于安全作业,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超过15°,以减少GPS信号被遮挡或障碍物吸收。⑤.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播通道,其距离不应小于50m,以避免电磁场对GPS信号的干扰。⑥.点位附近不应有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如大型建筑物,并尽量避开大面积水域,如河流、湖泊等,以减弱多路径效应的影响。2.GPS点的埋石①.GPS点应埋设具有中心标志的标石,以精确确定点位,可采用预制标石或现场灌注标石。GPS点的标石、标志必须稳定、坚固,便于长久保存和使用。标石规格如下图示(单位:cm):②.GPS点的标志中心应刻有“+”字,埋设要求如下:在岩石面上可采用浇灌岩标的方法,选用规格为20cm×30cm×15cm的混凝土标石,标石面与岩石表面高度保持一致。在水泥路面上埋设时,用切割机切割成20cm×20cm的正方形边框,边槽深0.5cm,宽0.5cm,中心用冲击钻钻孔,埋入标志,并用混凝土固紧,标石面与地面高度保持一致。在沥青路面上埋设时,先将沥青面凿成20cm×20cm的正方形,深度以凿到路基碎石为准,清去杂土,灌入混凝土并埋入标志,标石面与地面高度保持一致。3.GPS点的编号冠以“G”,后面加流水编号,如:G1、G2、G3、……。点位设置好后,应做详细的点之记,并在点位附近的明显地物上(如大石块、树木、电杆、墙角、地面等)用红油漆标注点号,以便于查找使用。⑶、E级GPS测量的技术要求GPS控制网相邻点间弦长测量中误差规定如下:δ≤式中:δ—标准差(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a—固定误差(mm);b—比例误差系数(1×10-6);d—为相邻点间距,以km为单位。E级GPS网静态测量的主要技术参数应符合以下规定:指标项目E级平均距离(km)2a(mm)≤10b(1×10-6)≤10类型双频或单频标称精度≤(10mm+5ppm×d)观测量载波相位同步观测台数≥3卫星高度角≥15°有效观测卫星数(颗)≥4平均重复设站次数(次)≥1.6观测时段长(分钟)≥45数据采样间隔(秒)15PDOP值≤6闭合环边数≤10最弱点点位中误差(cm)≤±5GPS天线安置应严格对中、整平、指北,定向误差不宜超过±5°,对中误差应≤3mm。开、关机前后,作业员量取天线高,两次量高互差不得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观测的同时应注记环视情况,以保证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所有测站卫星信号接收正常,观测数据良好。野外观测数据必须及时备份,并由专人保管,最终提供通用交换格式的所有原始基线数据。⑷、基线解算GPS观测数据采用随机软件和广播星历进行基线解算,网平差之前必须对GPS网同步环、异步环、复测基线等项目按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规定的精度指标作充分检验。=1\*GB3①同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及环线全长闭合差,应满足下列要求:Wx≤(/5)σWy≤(/5)σWz≤(/5)σW=W≤(/5)σ式中n—同步环中基线边的个数;W—同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mm)。②基线组成异步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精度应满足下式要求:Wx≤2σ、WY≤2σ、WZ≤2σW≤2σ、W=③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不宜超过下式规定:ds≤2σ式中:σ—标准差(基线向量的相邻点间弦长测量中误差)⑸、平差计算采用随机软件或商用软件进行平差计算。所有采用的基线均应为整周固定解。当各项要求符合标准后,应以有效观测时间最长的一个重合点的WGS-84三维坐标作为起算数据,进行GPS网的无约束平差。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VΔx,VΔy,VΔz)绝对值应满足下式要求:VΔx≤3σ、VΔy≤3σ、VΔz≤3σ。在无约束平差的基础上,进行三维约束平差。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剔除粗差后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名基线相应改正数的较差(dVΔx,dVΔy,dVΔz)应满足下式要求:dVΔx≤2σ、dVΔy≤2σ、dVΔz≤2σ。否则应调整起算点联测方案,剔除不兼容的起算点。4.2高程控制测量高程系统应采用与设计资料一致的高程系统或采用业主指定的高程系统,宜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位于平地的首级控制点,采用四等水准进行施测,四等水准测量须达到下表要求:四等水准技术要求仪器路线长(km)偶然中误差(mm)中误差(mm)往返高差不符值(mm)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检查已测测段高差之差(mm)DSZ215≤±5≤±10≤±20≤±20≤±30注:L为路线长度,K为检测长度,均以km为单位。⑴、水准观测控制点的水准观测按照四等水准测量的各项限差要求进行观测,采用苏州一光DSZ2及以上等级的自动安平水准仪,配合区格式木质标尺观测,采用中丝读数法,直读距离,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观测前水准仪和水准标尺应按规定项目进行检查校正。当水准路线为附合路线或闭合环时采用单程测量,水准支线应进行往返观测。每测段的往测和返测的测站数应为偶数。水准测量的各项观测限差要求如下:①.附合或闭合路线最大长度为15公里,水准路线中最弱点的高程中误差≤±2cm;②.每公里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MΔ≤±5mm,每公里高差中数全中误差MW≤±10mm;③.视线长度≤100m,前后视距差≤3m,前后视距累积差≤10m;④.黑红面读数差≤3mm,黑红面高差之差≤5mm,检查间歇点高差之差≤5mm;⑤.环线闭合差≤20mm,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30mm⑵、水准网的平差计算平差计算前应对原始观测成果及起算数据进行100%的检查,以确保成果的正确性。水准网的平差计算采用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南方平差易》。平差后,单位权中误差应小于±10mm,成果取至0.001m。4.3图根控制测量⑴、RTK图根点测量本项目可采用GNSS-RTK施测,具体方法参照《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①.观测时采用三角架对中整平,不能使用对中杆,对中整平后量测仪器高度,并正确设置仪器高类型(斜高、垂高)和量取位置(天线相位中心、天线项圈、天线底部等)。图根点间平均边长大于100m为宜。每次观测历元数应大于20个,采样间隔2s~5s。②.观测前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并得到固定解,当超过5分钟长时间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宜断开通信链路,再次初始化操作。③.每个图根点均应有两次独立的观测结果,测回间应对仪器重新初始化,测回间的时间间隔应大于60秒,也可采用两个时段进行观测。两次测量结果的平面坐标较差不得大于±3cm,高程的较差不得大于±5cm,在限差内取平均值作为图根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④.每次作业前、作业结束后或重新架设基准站后,均应进行至少一个高等级已知点检核,平面坐标较差不应大于7cm。⑤.获取测区正确的的转换参数。平面残差不应大于图上±0.07mm(1:500图3.5cm),高程拟合残差不应大于1/12基本等高距(1米等高距,8cm)。⑥.每测回观测控制手簿设置,控制点的平面收敛精度不应大于2cm,高程收敛精度不应大于3cm。⑦.经、纬度精确至0.00001″,平面坐标和高程精确至0.001m。天线高精确至0.001m。⑧.卫星状况基本要求观测窗口状态截止高度角15º以上的卫星个数PDOP值良好≥6<4可用5≥4且≤6不可用<5>6⑨.RTK图根测量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图上点位中误差(mm)高程中误差与基准站距离(km)观测次数起算点等级图根≤±0.1≤1/10基本等高距≤7≥2平面三级、高程等外以上⑩.RTK测量检查对观测成果进行100%内业检查和不少于总点数10%的外业检测,平面坐标外业检测采用相应等级全站仪测量边长方法进行,边长较差的相对误差≤1/3000,高程检测采用相应等级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进行,高差较差≤1/7基本等高距,检测点均匀分布测区。每天作业结束后,应及时将各类原始观测数据、中间过程数据、转换数据和成果数据等转存至计算机或移动硬盘等其它媒介上。外业观测数据应提交完整的原始观测记录、检查记录表、成果表、资料整理等,参照RTK资料整理样板。⑵、图根导线测量在RTK不便于观测的区域采用全站仪布设图根导线。①.图根导线布设形式主要以附(闭)合导线和导线网为主,图根导线附合不宜超过两次,个别特困难地区可附合三次。图根导线无法附合时可布设成支导线,但支导线边数不得超过2条,总长度不超过起算边的2倍。支导线边长往返测,转折角观测一测回。图根测量注意仪器常数设置和棱镜放置一致,不能矛盾。②.图根导线测主要技术参数见下表:图根导线测量技术指标等级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m)测回数测角中误差(")测距中误差(mm)测距相对中误差方位角闭合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DJ2DJ6一级2.4250138151/140001/10000二级1.21001212151/70001/5000三级0.7701120151/30001/3000注:注意不同等级的仪器在做一级图根导线测回数要求不同。③.导线上相邻的短边与长边边长之比不小于1/3。④.如导线总长超限或测站数超限,则其精度技术指标应作相应的提高。⑤.图根点高程采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施测,图根导线测量前后视配简易靶,边长、高差采用正倒镜往返观测。边长各项改正要在仪器内自动完成。⑥.利用全站仪自动记录数据,并将数据格式转换至清华山维NASEW平差软件或南方平差易2005进行平差计算,精度应满足上述要求。5、数字化地形测绘5.1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基本要求(1)本次测绘在甲方提供的测量范围的基础上,根据测量规范要求对测区地形进行全野外数字化测图。(2)测绘软件统一采用南方CASS10.1版;(3)测图比例尺为1:500。(4)地形要素测量以地物点及相关地形要素坐标数据为基础。(5)地形要素的综合取舍,复合地物的表达均按照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6)地形测量所有要素的逻辑分层必须按照测量技术方案的要求进行;(7)对外业采集的数据,要通过统一指定的软件进行内业计算、图形编辑、图表匹配等处理,并对输出的图表进行实地复核,改正错误;(8)数据成果:应当按照规定的数据格式提交成果,即南方CASS测绘数字化成图软件10.1版规定的*.DWG格式。不同层次的点、线、面数据必须保持拓扑一致性;(9)图件成果:地形图按照《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3923-2006)的要求制作。5.2地物、地貌要素地形图表示内容及要求5.2.1高程注记点的分布要求高程注记点间距在满足1:500比例尺的前提下,地形最为复杂的沟壑区域地应适当加密。城市建筑区高程注记点应测设在街道中心线,街道交叉中心、建筑物墙基脚和相应的地面管道检查井井口、桥面、广场、较大的庭院内或空地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5.2.2技术要求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构)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1)居民地测绘要求:有村庄的地方,测绘出村庄的边界。(2)交通及附属设施的测绘:(a)图上应准确反映陆地道路的结构与附属设施的关系;正确处理道路的相交关系及与其他要素的关系;交待各道路通过的关系。(b)公路与其它道路在图上均应按实宽依比例尺表示(包括乡间小路),各类道路按其铺面材料分别以砼、沥、砾、石、砖、碴、土等注记于图中路面上,铺面材判改变处应用点线分开。(3)管线及附属设施的测绘:(a)永久性的电力线、电信线应准确表示,电杆、铁塔位置应实测。(b)架空的、地面上的、有管堤的管道均实测,分别用相应符号表示,并注记传输物质的名称。5.2.3水系与附属设施的测绘(a)河流、水沟要测绘岸边线和测出河底、沟底高程。水库、塘要测注底高程,沟渠流入口,应注“止”字样;季节性流水沟不用干沟符号,仍用一般水沟符号表示,可以不绘流向;凡河、沟渠、塘岸边应测高程。(b)1:.500地形图上,河流、水沟均应用双线表示。5.2.4植被的测绘地形图上应正确反映出植被的类别特征和分布。对耕地、果园地、林地应实测范围,并配置相应的符号表示。大面积分布的植被在能表达清楚的情况下,可采用注记说明。5.3地形图的整饰5.3.1编辑原则①采用南方CASS10.1进行数据编辑。②数据编辑严格按照《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执行。③线状符号相距很近时的处理,通常采用次要地物避让主要地物的方法。为使图面清晰,在精度允许范围内,其它地物可避让,位移0.2mm(图上)表示。5.3.2数据编辑①各级控制点都应编辑上图,高级点高程注至0.001米;图根点高程注至0.01米。②居民集聚区以外轮廓表示,零散居民区以最小上图面积分别上图。③工矿建筑物及其它设施a.大型、独立的露天工业设施要表示设备外轮廓;b.烟囱、水塔、发射塔的中心定位按真方向表示。④交通及附属设施a.公路要注明铺装材料及道路等级,国道要注出路线编号。b.大车路的宽度依比例尺表示,若实地宽度不一,且变化频繁,图上可取平均宽度平行表示。⑤管线与附属设施a.电力线通过城区、居民密集区或与道路、水渠、主要堤平行时可以只表示杆位和连线方向,其余地区按外业所示方向连线表示。b.变电所(站)外围的电线通至变电所围墙内终止,内部的电线(杆)不表示。⑥水系及附属设施a.河流、时令河在图上宽度小于图上0.5mm时以单线河表示,反之以双线表示。人工沟渠、干沟宽度在图上小于1mm时以单线沟渠表示,反之以双线沟渠表示。b.双线沟渠的宽度按外业提供的尺寸拷贝平行线编辑,双线渠端头处应闭合表示。c.较长的河和流沟渠图上每隔15cm-20cmd.河渠名称图上每20cm-30cme.池塘、水库有名称按外业调绘表示;水库水域面积大于100cm2时,需注水位高程。⑦境界各级境界按外业测量的位置和等级,用图式要求的线型编辑。⑧地貌、土质a.城区及农村密集居民地内不绘等高线,只绘相应的地貌符号。b.等高线遇双线河渠、双线堤、双线道路、地貌符号时间断表示。⑨植被农田、园地等,用相应的植被符号表示。⑩注记各种名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要按照图式注出。居民地名、河流名、行政区名、地名、道路名、街巷名、主要单位名称、有特色的地物名称等均应正确注记。图框:图框外缘所有字的大小、各种字体统一按照《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里的规定整饰。⑴ 地形图上一般要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等高距1米。农田要有高程点,高程点密度约20-30米。农田符号配置间距为实地的20米。⑵ 地形要素如河流名称、道路名称、地名、有特色的地物名称和有关土地利用要素有关的以相关规范注记。5.3.3地形图要素分层及设色表(1)地形图测绘所用到的地形要素,图层统一按南方CASS10.1软件中的默认图层执行。(2)如与规范和图式有冲突时,以规范图式为准。6、质量管理的目标及措施6.1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本工程的质量目标:向顾客提供及时、可靠、满意的测绘产品。确保产品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优良率85%以上。本工程的质量方针:以国家、地方、行业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业主对工程明示或潜在的要求为依据,严格按照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精心组织施工,依靠高科技、运用新技术、以科学的方法对工程进行过程及最终产品的质量管理,关注业主需求,以业主满意为关注焦点,为业主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和满意的产品。6.2测绘质量保证体系(1)技术标准1)GJJ8—99《城市测量规范》2)GB/T20257.1—2007《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3)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4)GB/T14912—2005《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5)GB/T24356—200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6)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2)具体项目质量保障工序对具体项目成果成图资料的检查验收工作,在生产过程中和提交最终成果成图资料前,应对成果负责全面的检查,保证成果成图质量符合规范要求。根据我公司的质量管理规定,对项目检查验收,要求实行三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即:作业组100%自检——→项目部100%内外业检查——→公司级最终100%内业检查、30%外业抽查——→项目业主方检查验收各级检查出现的问题必须在检查员监督下认真返回改正,经公司质检部认可后,方能最终整理装订资料交甲方验收。1)小组自检项目外业工作结束后,小组根据打印图纸对所测内容进行实地和内业全面检查,对错误的地方在现场即时改正。2)项目部检查在具体项目进行的过程中,由公司委托的项目组专职检查员对各小组的资料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即时反馈给小组进行改正,跟踪检查至问题解决为止,并对小组提交的各类成果成图资料再进行内外业全面复核检查、即时处理,填写图幅质量跟踪检查表并初步评定质量等级。3)公司级抽查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质检部亲临现场抽查指导监督,通过公司质检部内外业检查修改后,由公司总工办按规范和规程的要求对测区成果成图资料进行最终检查合格,评定质量等级,编制检查报告,最终将全部成果成图资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店新手药品知识培训课件
- 药品知识培训海报课件
- 护理政治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教师时事政治真题(附答案)
- 人力资源合作协议细节条款说明
- 科学素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老人健康管理培训课件
- 扎染培训课件美术教案
- 商场夜间安全培训课件
- 客户服务水平评价及提升方案
- 景观设计投标书模板
- 室内消火栓使用培训课件
- 2015-2023年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真题合集(含答案及解析)共10套
- 幼儿园卫生保健新生家长会课件
- 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22解读
-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6年级音乐上册全教案
- 工程机械液压传动系统形式-变量泵的控制方式
- 藏在生活中的数学:张景中教你学数学
- 中外教育史课件
- 第6章 Pandas基础与应用
-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实验报告单(超全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