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与疾病 论文.doc_第1页
药物与疾病 论文.doc_第2页
药物与疾病 论文.doc_第3页
药物与疾病 论文.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物与疾病结课论文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班级:土木工程13班 学号: 姓名: 联系电话: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使人们的认识逐步深化,即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但是现在用药不合理还是很普遍的存在,危及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浅谈下应该如何合理用药。关键字:重要性 合理用药 健康 药物,与我们息息相关,平时少不了生病,生病了就得吃药。这学期选修了药物与疾病这门课,让我对药物有了更多的认识,同时更觉得合理用药的重要性。药物一直是人类与疾病抗争的主要武器。因此,合理用药就显得非常重要。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全球的病人有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我国医院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也相当严重,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2%至32%。按照美国药物不良反应致死占社会人口的1/2200计算,我国每年药物不良反应致死人数达50余万人。我国有残疾人6000万,听力残疾占三分之一,其中60%至80%为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中毒所致。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病死患者70%为脑血管病、癌症、心脏病和呼吸疾病。心脑血管病首害为高血压,但高血压治疗符合规范、血压控制良好的仅有5%,绝大部分高血压病人未能得到长期有效的治疗。癌症符合治疗规范者仅为20%,完全不符合者占20%,早期诊断还很难实现。不合理用药的危害具有全球性。美国1998年发表了对过去30年电子数据库的汇总分析,表明美国住院病人严重及致死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占住院病人总数的6.7%及0.32%。药物不良反应致死平均值仅次于心脏病、癌症和中风。在欧洲,住院病人中有15%是因药物不良反应事件(除药物正常使用时发生的不良反应,还包括选药不当、剂量不当、药品质量不合格等)而入院。在英国,因药物不良反应或处方错误致死的人不断增加,内科住院病人中约有11%存在药物不良反应,使住院日平均延长8.5天,总开支上升11亿英镑。我国不合理用药形式多样,例如无明确指征、违反禁忌症与慎用症、剂量过大或不足、疗程过长或过短、剂型不适当等,其中以选药不当、用药品种过多、配伍错误最为突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在北京、武汉、重庆、广州的26家医院调查了儿童水样腹泻的药物治疗,用药合理的只有5.4%;肺炎的药物治疗,处理适当的也只有12.3%。用药品种最多、最不合理的首推抗生素。我国呼吸疾病患者主要死于肺部感染,但治疗肺部感染的主要药物抗生素使用合理的不到50%。从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就开始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发了对处方进行监测的合理用药决策支持系统,能快速监测用药处方或医嘱的合理性,包括对药物过敏、药物相互作用等项目的监测,及时地将监测结果提供给医生参考。一项专门的研究显示,医院采用此类系统后,用药错误(不含剂量错误)的发生率较采用该系统前下降了81%,平均住院天数减少0.89天,降低费用12.7%。现在,发达国家90%以上的医院在使用此类用药监测系统。目前,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制定了国家药物政策,其中30个国家已由政府批准执行。各国药物政策最基本的目标有三点,一是让基本药物需要者买得到、买得起;二是保证向公众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药物;三是医护人员与公众共同改善处方与调剂实践,促进合理用药。而且不合理用药一部分也因为利益的诱惑。医生处方回扣,为祸甚烈,已引起众怒多年,但当事者对此总不能理直气壮,而是犹抱琵琶,半遮半掩。而医疗机构的药价加成,则是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让病人多消费药物,是公认的买卖规则,自管理部门到医生护士,大家都心照不宣,共同维护集体的利益。多少病人不仅为此蒙受经济损失,更承受了许多额外的健康风险。如何合理用药?合理用药,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用药均需有其特定的适应症,药物能不用者则不用,能精简者则精简;其二是恰当选药,即权衡利弊,尽量选用既有功效,副作用又小,且相对便宜的药物。一、掌握科学正确的药品知识对于普通患者来说,该如何主动去认识药品,安全合理地用药呢?综合说来,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科学的用药习惯;二是科学的医疗保健习惯;三是更加注重学习用药和保健知识,理性选择就诊和用药。根据药品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我国对药品分别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进行管理。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简称OTC药。二、如何正确的选择和使用药品1.购买OTC药时,患者要明确自己是什么病症,应选用哪种药,再去药店购买,否则应去医生处就诊,开处方。比如同样是患胃病,是胃炎、胃溃疡还是消化不良?不同原因的胃痛,用药就不一样,如果自己不能确定是哪种病症,就应该先去医院诊断。2.购买药品是要看药盒上的药名及所写的适应证,必须详细阅读所购药品的说明书。来了解所购药物是否可以治疗自己的病症,同时弄清药物可能产生哪些不良反应;看自己是否有用药禁忌证;几乎所有的药品都有不良反应,但并不是每个用药者都会发生,所以不要因噎废食,该用药时,当用药,同时也必须注意有无不良反应。发生了不良反应,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同时因该上报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3.要明确药物服用的方法、剂量。一定要按说明书的用法和用量使用,不要随便更改,用量过大可出现不良反应甚至中毒,用量过小则无法发挥药物疗效。4.很重要的一项,要看药品批准文号,我国所有的药品都有药品批准文号,没有批准文号的药品是假药。同时要注意,药品与保健品的在批准文号方面的区别:药品的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或Z、S)xxxxxxxx,而保健品的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G(J)xxxxxxxx。保健品只能够调节机体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起到一些辅助作用,没有治疗作用。5.提醒消费者要检查药品包装有无破损;要保留购药的凭证,记住药店的地址、电话,有问题便于查询。6,尽量不要自行用药。这些年来,由于医患的互信减弱,“自我医疗”类的宣传,包括图书、杂志、电视节目,很受欢迎。媒体、机构或个人,为能迎合大众,推销的“便方”、“验方”层出不穷。很多人喜欢听信宣传,按图索骥,以图方便。实际上,医疗是一门非常复杂的专业。学医之人,大多有过“三年级病”的经历,即在学习临床之初,似懂非懂之时,觉得教科书中的每一段症状描述,自己都有;每一项治疗方法,也都适合自己,因此满腹狐疑,忧心忡忡,恨不得穷尽检查,服尽药物。一般大众偶听宣传,自行用药,其滥用误用更是难以避免。7,和医生商量用药。有些人会在看病之前,先点药开方。这样做,不但失去了一个让医生进一步诊治的机会,有时还会损伤医生的自尊心。但在医生开完处方之后,则不必太顾及情面,而应以商量的口气和医生讨论以下问题:1所开药物,是否都有必要?2其效果如何?副作用如何?如同时服用其他药,它们的相互作用如何? 3是否有其他副作用更小或更便宜些的药可替代?4自己的经济能力是否能负担得起?如果处方很大,或药物很昂贵,则不妨暂不取药,再找另一个医生商量。8,协调用药。很多人患病之后,求医心切,多方就医,也有人(特别是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需在不同专业医生处就诊。现在医院分科很细,医生们往往只顾及自己专业的问题。因此,慢性病人到头来会发现自己的抽屉里所装的药物五花八门,甚至有十几二十种。药物之间,甚至中药西药之间都有相互的影响,或增加毒性,或降低疗效。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找一个自己比较信赖的医生,帮助对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进行一番梳理,必要时再和专科医生商量,调整或精简用药。9,合理联合用药,各种药物单独作用于人体可产生各自的药理效应。当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由于它们的相互作用,可使药效加强或副作用减轻,例如,多巴脱羧酶抑制剂(甲基多巴肼或苄丝肼)与左旋多巴联合应用,可抑制后者在周围脱羧,增加进入中枢的药量而提高疗效,并减轻不良反应,甲氧苄啶(TMP)可使磺胺药增效等,但联合用药也可使药效减弱或出现不应有的毒副作用,甚至可出现某些奇特的不良反应,危害用药者。例如,同时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人,使用降糖药的同时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或依那普利时则会出现低血糖,又如服用抗凝药的患者,如果同时服用500 mg阿斯匹林,引起出血的可能性将增加3倍5倍。综上所言,药物在医院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不但能够发挥维护作用,还能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异常反应或毒副作用。但要想科学用药却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这就需要工作人员能够熟悉药效学、药动学等专业知识,从专业化的角度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