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大批判:治国还是治家?.doc_第1页
企业文化大批判:治国还是治家?.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中国古代思想中,强调“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可以用治家的方式来治国,这种逻辑其实祸害中国几千年!而在现代管理理论中,更有专家理论鼓吹可用“治家之法”来管理企业,很多企业要求员工把企业当“家”。海尔的企业文化口号中就说:海尔是个大家庭。这其实也是对企业文化的最大误解!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故事,在威廉二世与磨坊主的故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十八世纪的一天,德皇威廉二世收到一位磨坊主的来信。表示:愿意卖掉磨房。 原来,他的父亲威廉一世在波茨坦修建了这座宫殿,宫墙外不远处耸立着一座古老的磨房,遮挡视线影响观景,遂令身边的大臣去问磨房的主人愿意不愿意出卖磨房,他打算买下这座磨房并把它拆掉。大臣找到磨房主交涉,不料磨房主坚决不卖:“这磨房是我祖上传下来的产业,乃无价之宝,我必须把它一代一代传下去。”大臣只得如实回禀。威廉一世执意要买磨房,开出了高价,可磨房主还是不卖。威廉一世大怒,命令卫队强行拆掉了磨房。不久,磨房主就此事一纸诉状将威廉一世告到法院,结果法院判决皇帝恢复原状重建磨房,还判决皇帝赔偿磨房主人的损失。威廉一世令人又将磨房在原地重新建了起来。 想到这些,很快,威廉二世给磨坊主回了信。信中说:“亲爱的邻人,你说要把磨房卖给我,这可事关国家大事,我以为万万不可,因为这座磨房已成为我国司法独立和裁判公正的象征。我怎么能忍心让你丢掉这份产业呢?你应当竭力保住这份产业并传之子孙,使其世世代代保留在你家名下。你现在经济困难,我十分同情,派人送去3000马克,以解燃眉之急。”信末署名是:“你的邻居威廉。” 小磨房主收到威廉二世的信以后,打消了出售磨房的念头,并且教育其子孙要珍惜这份祖传遗产。直到现在,这座象征司法独立和裁判公正的古老磨房还屹立在波茨坦的土地上。 但是在中国,任何一部文学作品中,都找不到这样简单的故事。而18世纪人家的法律就保护私有财产,并称之为事关“国家大事”。但直到2007年3月,中国才有物权法,但直到现在,物权法都还形同虚设。这才是“国”。国就是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然而中国却没有国,我们只有朝代,朝代的明显特征是封建君主制,也就是封建家长制,中国的历史也就是一部部独裁史。大家把国当做“家”,把“家”当做国,所以大都认为可以用“治家”之法来“治国”。逻辑思维一片混乱。而在“家长制”的管理思维中,家长是独尊的,家长可以随便拿,随便贪,随便花,随便浪费。所以,中国没有国学。四书五经,第一部是大学,大学开篇是:家齐而后治国,国治而后天下平。传统中国没有治理国家的学问,只有治理百姓的学问。朱熹提出的是“存天理,灭人欲”,这是治民、愚民。治国必先治君。这是现代管理理论。在美国,不就治了克林顿与莱温斯基吗?但是在中国,我们做得到吗?你敢动你的屡屡犯错、毫无建树的“家长”吗? 在先进、健康的企业文化形态中,企业首先是一个赢利组织,需要承担风险。这就需要价值认同、需要制度规则,哪一个中国家庭有制度规则的?哪一个规则又是可以公平公正的、不折不扣得以实施的?又有哪一个“家长”与成员之间是平等的?又有哪一个“家长”会真的尊重他的下属或“家人”的?要是有,中国企业管理水平还会如此之低吗?中国还会是“世界的农民工”吗?有人曾提出做中国式管理,这是一种谬误。告诉大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