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长麦田的管理技术.doc_第1页
旺长麦田的管理技术.doc_第2页
旺长麦田的管理技术.doc_第3页
旺长麦田的管理技术.doc_第4页
旺长麦田的管理技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旺长麦田的管理技术适时镇压。在小麦返青期和起身期镇压,能控制地上部生长和过多分蘖的发生,在早春气温偏高的情况下,还能抑制小麦生育进程过快,避免其过早进入拔节期,是控旺转壮的好措施。镇压时要在上午时以后无霜时开始,注意有霜冻麦田不压,以免损伤麦苗;盐碱涝洼地麦田不压,以防土壤板结,影响土壤通气;已拔节麦田不压,以免折断节间,造成穗数不足。 喷施化控剂。对于旺苗麦田,在小麦起身期前后喷施壮丰安等化控药剂,可有效缩短基部第一节间的伸长,控制植株过旺生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生育后期倒伏。适当推迟春季追肥浇水时间。对于旺长但没有出现脱肥现象的麦田,早春不要施肥浇水,采取镇压、划锄和喷施化控剂等措施。春季追肥浇水时间依苗情分类进行:一是因播种期偏早形成的旺长麦田,由于年前植株营养体生长过旺,叶片薄而长,抗寒力差,消耗过大,春季很容易由旺转弱,如果这类麦田群体不大,早春每亩总茎数在万以下,可以看苗情在起身初期追肥浇水;如群体偏大,可在起身后期追肥浇水。二是适时播种,播种量偏大形成的旺长麦田,由于长势旺盛,春季应适当蹲苗控制,避免过多春季分蘖发生,应在拔节初期施肥浇水。(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 一、旺苗形成原因及表现造成小麦旺长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气温偏高。据气象部门资料,自9月下旬以来,全省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3左右。在今年这种特殊气温条件下,10月10日以前播种的麦田都有可能形成旺苗。另外,因为分蘖适宜的温度为13-18,高于18,往往叶片生长快,蘖生长缓慢或停止,造成分蘖缺位,叶蘖不同伸,不利形成壮苗。二是播期偏早。目前我省种植的小麦品种多为半冬性品种,适宜播种温度为15-14。今年气候反常,小麦播种期间干旱和高温同时出现,部分农民怕因旱影响小麦出苗,不顾品种的特性及气候实际,而过早抢墒播种,使播期提前。三是播量过大。部分农民不顾品种类型和播期而过量播种,导致部分早播麦田平均基本苗达30-40万。二、旺长麦田表现主要表现为:叶长而下披,叶鞘细长而薄,叶色淡绿,假茎长而扁,植株直立较高。麦垄封垅不见行间。冬前主茎叶片6叶以上,群体总茎达70万以上,可视为旺长麦田。目前我省不少旺长地块主茎叶龄已达6-8片,且叶片叶鞘过长,最长叶片长度达30-55厘米,较壮苗偏长10-30厘米,最长叶鞘7-15厘米,较壮苗偏长4-10厘米左右,不少地块已封垄。但茎叶嫩弱,叶色淡绿,且叶蘖不同伸,分蘖缺位,次生根数量偏少。三、旺长麦田易造成的危害小麦旺长后易造成的危害:一是不利安全越冬,易受冻死苗。旺长麦田由于叶片生长过快,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不协调,旺而不壮,极易遭到低温的冻害,也具有潜在的后期倒伏危险。特别是弱冬性品种,如果气温持续偏高,容易在冬前通过春化阶段而拔节,抗寒性下降,越冬期间主茎和大蘖很容易冻死,严重地块会出现整株受冻死亡现象。二是影响小麦春季返青。旺长麦田冬前生长量大,消耗地力养分,部分麦田会发生脱肥现象,不利于春季生长。农谚说:“麦无二旺”,是指小麦冬前早发,后期早衰,粒重降低,影响产量。三是易发生多种病虫害。旺长麦田群体偏大,通风透光不良,麦苗素质差,抵抗力下降,易遭受病虫害危害。四、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目前距小麦越冬期还有20天左右的时间,这段时间是小麦长叶、增蘖、生根的重要时期,即使气温不再偏高,如不采取控旺措施,旺长程度也会持续加重,发生越冬期严重冻害的可能性很大。特别是播种偏早的弱冬性品种临冬将会起身拔节,如遇大幅度降温,将会造成大量死苗。对此,各级有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有效措施,超前做好控旺防冻工作,把旺长造成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目前比较有效的措施主要有:一是镇压。对麦田镇压,可以抑制麦苗主茎和大蘖的生长,促进小蘖增生和地下部根系的生长,达到控旺转壮的目的,增强抗冻能力,是应对麦苗旺长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镇压还能压碎坷垃,压实土壤,促进毛细管水上升,起到提墒保墒、抗旱防冻的效果。因此,旺长麦田都应进行镇压管理。一般采用石磙或铁制镇压器碾压、人工踩踏等方法进行镇压。考虑到目前不少地区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缺少进行冬前小麦镇压的劳动力,各地应组织麦田镇压专业服务队帮助农民进行镇压。通过镇压损伤地上部分叶蘖,达到控制生长的目的。方法简单效果好,视苗情长势,冬前可进行多次。二是化控。应用生长抑制剂能抑制叶片伸长,促进分蘖增生和根系生长,具有明显的控旺转壮,防冻防倒效果。目前控制生长的化学调节剂种类较多,效果较好的是“壮丰安”乳油。一般亩用量30-40毫升,对水30公斤,叶面喷雾,连续使用2-3次,每次间隔7-10天。旺长地块实行化学调控,时间越早越好。化控和镇压结合起来,效果更好。三是浇好冬水。越冬水能减轻、防止小麦冻害危害,并为翌年返青保蓄水分,做到冬水春用,春旱早防;还可以踏实土壤,消除坷垃,消灭越冬害虫。因此,对旺长麦田都要浇好冬水。但要注意掌握好浇冬水时间,早浇气温偏高会促进生长,过晚会使地面结冰冻伤麦苗。一般当日平均气温下降到5左右时浇越冬水为好。浇后注意及时划锄,破除土壤板结。对于严重脱肥的旺长麦田,可结合浇越冬水亩追尿素10公斤左右,以起到冬肥春用的作用。四是严禁割青或啃青。针对当前小麦旺长现象,不少农民有在冬前或冬季用镰刀割青或用牲畜啃青的意向,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我们必须制止。要加强宣传,向农民讲透割青或啃青对小麦正常越冬和生长造成的危害。实践证明,不管是啃青还是割青,也不管时间早晚,均能造成显著减产。因为啃青或割青后,叶片部分或全部被去掉,大大削弱了养料的制造和积累,直接影响了小麦的生长发育,表现为穗分化开始晚,成熟期延迟,穗少、粒数少、粒秕。另外,啃青或割青造成植株机械损伤,呼吸作用增强,养分消耗增加,水分蒸腾加剧,分蘖节含糖量减少,抗冻能力减弱,容易遭受冻害。因此,应该禁止啃青或割青。五是不要盲目翻种。小麦是一种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强的作物。实践证明,旺长麦田若越冬期遇到严重冻害,只要分蘖节不死,翌年返青后仍可以长出新的分蘖并成穗,也可以获得较好的产量。而如果对旺长麦田在越冬前翻种,考虑到造墒、机械整地、机械播种、增加播量、施肥等投入,翌年小麦亩收益将显著低于不耕翻麦田。因此,对旺长麦田,不提倡翻种。旺苗麦田由于越冬前群体偏大、个体分蘖较多,防止倒伏是田间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早春管理应以控为主。如果麦田没有脱肥,应尽量控制浇水施肥,促有效分蘖成穗,促粒多粒重。 1.适时镇压 在小麦返黄后至起身期进行镇压,以控制地上部生长和无效分蘖的发生。镇压次数视苗情而定,一般旺苗麦田镇压12次,过旺的麦田应适当增加镇压次数以23次为宜。镇压应在无霜、叶片无露珠的午后进行,要做到“三不压”:对有霜、麦苗上有露珠的麦田不压以免损伤麦苗;对盐碱涝洼地麦田不压以防止土壤板结返盐;对土壤湿度过大的麦田不压,以防止土壤硬板。 2.深耕断根对于越冬前每亩总基数达到80万以上的过旺麦苗,除早春镇压外,可在起身期前后进行深耕断根,深度为10厘米左右,耕后要搂平垄台上的土壤,防止透风失墒。应注意的是,对由于播种量大而造成的群体过大,根系发育较弱的麦田不宜深中耕,可通过镇压控制主茎和大蘖徒长控旺转壮。 3.喷洒化学控制剂对于一般旺苗麦田,在小麦起身前后叶面喷洒壮丰安、矮壮素、助壮素等化学控制剂,可有效缩短基部节间生长,促进根系下扎,具有控旺防倒的功效。使用浓度:壮丰安每亩用3035毫升,对水4050公斤;矮壮素每亩用粉体60克,对水30公斤;助壮素每亩用20毫升,对水30公斤进行喷雾。注意喷洒要均匀,严防重喷或漏喷。 4.推迟追肥浇水时间 对于没出现脱肥现象的旺苗麦田,前期尽量减少追肥浇水次数,可将第1次肥水施用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