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 容 摘 要在中日的经济贸易交往中,农产品贸易摩擦一直是困扰着两国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日本作为一个农业国际竞争优势较弱的国家,其在农产品保护问题上表现得异常强硬,中国作为一个农产品生产以及贸易大国,无疑,日本农产品市场对中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然而日本所设置的各种贸易壁垒却将中国农产品拒之门外。因此,了解日本的农产品贸易壁垒,避免及缓解两国间的贸易摩擦,是实现中日两国间农产品自由贸易的关键。本文通过对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案例分析,认识贸易摩擦的危害,提出相应的应对战略,以期达到缓解和避免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加深两国间农产品贸易合作的目的。关键词:农产品贸易摩擦、比较优势分析、农产品贸易格局、 措施ABSTRACT In the intercourse of economic and trade proces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Farm produce trade conflicts have been always“A Stumbling Block”to disturbe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in economic and trade affair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lthough japan is the country with disadvantages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of agriculture, its attitude towards the question of protect their own agricultural products market were exceptional strong, China as a giant of yield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trade it with other countries, there is no doubt,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markets of Japan a have an intense attraction to China, but the trade barriers which set by Japan keep the Chinese agricultural products out from the market. Therefore, How to avoided the trade barriers, to eliminated and abated the agricultural trade conflict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s the key factor to fulfill the fre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This article through analysing the case of agricultural conflict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understanding the affect of conflict,want to avoid the agricultural conflict and deepen the agricultural trade cooperative jobs between the three countries.KEYWORDS:agricultural trade dispute , analysi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agriculyural trade pattern,measure 正文目录第1章 引言.1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1 第二节 研究的现状.2 第三节 研究的基本内容3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3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3第二章 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基本理论和优势分析. 4 第一节 贸易的基本理论4 一、赫可歇尔俄林理论.4 二、产业内贸易理论4 三、比较优势理论.5 第二节 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基本格局.5 第三节 对日农产品贸易的优势分析6 一、要素禀赋差异.6 二、两国收入水平差异.7 三、地理位置和运输.8第三章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分析.9 第一节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事例9 第二节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原因.11 第三节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影响.13第四章 中国应对农产品贸易摩擦的措施16 第一节 政府的宏观措施.16 第二节 企业的微观措施.17第五章 结束语20参考文献.21致谢.22附录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第1章 引言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中国、日本均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产品贸易大国。根据联合国粮农组(FAO Database,2006)发布的2005年农产品贸易统计资料,中国是第五大农产品进口国和第八大农产品出口国,而日本则是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若从净进口额看,日本以40.29亿美元高居世界首位,远超过其后的欧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产品进口市场。而日本一直以来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2009年对日的出口76.89亿美元,占中国总的农产口出口份额的19.42%。虽然目前中、日均是农产品净进口国,但东亚地区市场呈现中国对日本和韩国净出口农产品的格局。中国的农业资源总量大,农业生物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多样化,农业生产能力远高于日本。这一条件与中、日地理位置相邻、文化习俗相近、消费偏好相似等特点结合在一起,为区域内农产品贸易创造了条件。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日本一直保持中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中国从日本进口农产品的规模远小于日本的出口,因而日本是中国农产品贸易盈余的主要来源。2008年中日两国农产品贸易金额为81.2亿美元。我对日出口额为77.2亿美元,自日本进口4.0亿美元,贸易顺差明显。然而同时,由于金融危机,物价剧烈波动,经济衰退和食品安全风波等复杂的贸易环境下,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出现了负增长。2008年的贸易总额同比下降7.5%,而其中对日的贸易总额下降了7.8%。表11中国对日本的农产品出口总值表(2006-2009)年份出口比上年增减 %对日出口占我国出口的份额%200157.295.6135.65200257.24-0.0831.54200360.505.7028.23200474.0222.3431.65200682.293.6626.20200783.681.7122.00200876.94-8.0619.00200976.89-0.0626.2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数据库数据整理中、日两国的比较优势存在显著差异,因而无论是在双边还是多边贸易谈判中,双方对于扩大农产品市场开放持有不同的立场,农产品贸易活动也经常出现纠纷,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也时常出现。如何为本地区农业和国民经济长远发展创造出良好的环境是一个需要各方认真考虑的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对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们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产品贸易的良好发展有助于促进农产品结构的升级,增加国家的就业率。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中国的农产品贸易现状和战略进行梳理和剖析,探讨农产品贸易对国家经济的影响,找出农产品贸易摩擦的成因并加以分析,从中找出值得借鉴和改善的地方,这对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第2节 研究的现状何立春(2009)在中日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一文中,运用G-L指数Brulhart 边际产业贸易指数,thon&Mc Dowell垂直型和水平型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运用UN CONMTRADE数据库中中日农产品贸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证实中国和日本整体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增加量主要是水平线产业内贸易提供的,提出应加强农产品间的产业贸易优势互补,神话农产品加工,体高农产品附加值等相关建议。陈文(2006)在中日农产品贸易问题研究一文中,运用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原理分析了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设置种种农产品贸易壁垒的危害性,并进而摄入探讨中日农产品问题产生的政治原因,探索我国作为WTO的正式会员国,中国政府,企业和农民所应采取的措施和解决的方法。论述了中日农产品贸易的互惠互利,对双方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Jimmye S.Hillman(1996) 在NONTARIFF AGRICULTURAL TRADE BARRIERS RESISITED一文中,对世界上的各种农业的非关税贸易壁垒进行了探讨,对其形成的原因和危害进行了阐述。他认为非关税贸易壁垒最终损害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影响和阻碍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福利减少,最终会影响世界农业的发展。并提出了国际组织对此所应采取的措施。赵殿仁 徐文娟(2008)在新型贸易壁垒对中日农产品贸易影响初探中分析了三种新型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反倾销,并分别分析了它们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制约着中国队日本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给中国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贸易等环节带来极大地挑战;由于中国式一个发展中国家,环保水平还比较低 ,绿色贸易壁垒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存在诸多不利于环保的因素。并对此提出了若干建议:体高农产品质量;建立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预警机制;运用WTO和国家惯例来应对贸易壁垒,建立自己的防御体系。第3节 研究的基本内容1、 研究的基本内容本文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首先,回顾中日两国农产品贸易概况和优势,探究进行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动机。然后是近期中日农产品贸易之间的不断发生的贸易摩擦。接下来,运用整体到个别的论证方法,将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之后,在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下,中国政府应采取何种经济措施来降低损失和扩大贸易。2、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试图以中日农产品贸易为代表,详细深入的分析对外贸易的优势和缺陷,对外贸易所需要的条件,进而得出在面对机遇和挑战的时候我们所应该采取的应对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得出对我国农产品行业的启示,提出自己对我国应如何合理利用国外的农产品贸易壁垒来促进本国的农产品行业的发展,扩大和发展农产品贸易。第二章 对日农产品贸易的理论和优势分析第1节 贸易基本理论1、 赫克歇尔俄林贸易理论(HO理论)H-O理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首先提出来的。主要包括以下两个个方面:第一,理论的假设前提。H-O理论有九个假设前提:1、仅有两个国家;2、生产要素在两国间无法自由流动;3、没有贸易壁垒,市场完全竞争;4.贸易平衡;5。生产要素可以在不同行业间迅速自由的转移,所有要素都完全被利用;6.两国的消费偏好完全相同;7.两国的生产技术完全相同;8.每个产品生产的劳动-资本比为常数;9.两个国家的唯一差别在于要素禀赋的不同。第二,H-O定理。任何一个国家都将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于丰裕的要素生产出来的产品,即该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必定是密集使用它相对丰裕的要素生产出来的产品。2、 产业内贸易理论 在格鲁贝尔(H.G.Grubel)和劳埃德(P.J.Loyd)于1975年编写的产业内贸易:差别化产品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度量一文中,对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产业内贸易的假设前提和条件:第一产业内贸易的假设前提:1. 从静态出发进行理论分析; 2.分析不完全竞争市场,即垄断竞争; 3.经济中具有规模收益; 4.考虑需求相同与不相同的情况。第二.产业内贸易的条件:1是生产投入要素相近;2是产品在用途上可以相互替代。符合上述条件的产品可以分为两类:同质产品和异质产品,也称作相同产品或差异产品。何立春在中日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发现:一、中日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且主导优势越来越明显。二、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增长是以产业内贸易增长为主,产业内贸易的作用越来越大。第三,从增长的结构上看,中日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中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占据主导地位,产业内贸易的增量主要是由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带来的,表明中日农产品在质量,档次以及多样性方面都有所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三、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李嘉图提出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理论的假设前提:(1)假定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商品(X与Y商品),这一个假设的目的是为了用一个二维的平面图来说明这一理论。 (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3)假定在物物交换条件下进行,没有考虑复杂的商品流通,而且假定1个单位的X产品和一个单位的Y产品等价(不过他们的生产成本不等)。(4)在两个国家中,商品与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5)在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是在国际间不流动。 (6)分工前后生产成本不变。 (7)不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其他壁垒。但是,在贸易存在的条件下,当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完全相等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如果存在运输成本和关税,当两国的相对价格差小于每单位贸易商品的关税和运输成本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 (8)价值规律在市场上得到完全贯彻,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9)假定国际经济处于静态之中,不发生其他影响分工和经济变化。 (10)两国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均不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和要素。 (11)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即总的进口额等于总的出口额。第二,比较优势的概述: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第二节 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基本格局中日两国开展农产品贸易的历史非常悠久。建国初期,中日两国以民间贸易为主,1972年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为两国贸易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贸易规模逐步扩大。1979年以后,中国实行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日本从中国进口的农产品大量增加。1996年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额达5亿美元,比1985年增长了将近3倍。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肉制品、水产品、蔬菜、水果、软木及木材、其它动植物原料的对日出口增长较快。到2006年形成了对日农产品出口格局以水产品和园艺工艺为主,谷物占得份额逐渐减少。日本已连续9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也已多年成为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陈可安,武拉平,高连云.中日农产品贸易的新动向J.世界农业,2003,(1):15-17 2002年中日贸易在日本贸易总量的份额达到128。 图1-1 2006年对日农产品出口结构第三节 对日农产品贸易的优势分析1、 要素禀赋差异中国和日本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贸易国。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两国的农产品贸易额在亚洲的份额一直稳定在40%左右,而在世界农产品贸易总额中目前也占有10%的份额。日本的自然资源十分贫乏,耕地面积仅为全国面积的141 ,1994年人均耕地面积003公顷。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趋于下降。1960年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13 ,到1990年仅占3 ;农业就业人数在日本全国总就业人数中的比重由1960年的268减少到1991年的71 ,同时农业劳动力兼业化,老龄化显著。农业所提供的产品难以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每年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农产品。中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中国的耕地、林地、草地、淡水资源总量分列世界第4、8、2和6位。中国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也极为丰富。目前中国人口的80为农村人口。农产品在满足国内需要的同时,出口额不断增加,出口品种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各自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要素的赋存与相对价格也不一样,由贸易结构所表现的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变化特征也就不一样(参见表2)。表22 中日农产品贸易净出口指数变化时 期1961-651966-701971-751976-801981-851986-901991-9596-2000土地密集型中-0.60 -0.26 -0.28 -0.64 -0.72 -0.57 -0.39 -0.24 日-0.98 -0.86 -0.93 -0.94 -0.91 -0.92 -0.90 -0.91 劳动密集型中0.91 0.95 0.92 0.86 0.81 0.75 0.73 0.53 日-0.35 -0.67 -0.83 -0.90 -0.90 -0.95 -0.98 -0.98 全部农产品中-0.08 0.21 0.05 -0.19 -0.12 0.05 0.05 -0.08 日-0.87 -0.88 -0.92 -0.92 -0.90 -0.92 -0.91 -0.92 根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整理(一)就整体农产品而言,日本是典型的农产品进口国,已经基本不具有比较优势;而中国的农产品有进有出,说明在各类产品之间存在差别,既存在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也存在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这种格局自60年代就已经形成,近40年来没有明显变化。(二)在土地密集型农产品方面,面对世界农产品市场,中日两国都是进口国,都不具有比较优势。但是在东北亚地区内,对日本而言,中国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具有比较优势(三)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方面,中国与日本之间具有较强的优势互补性。虽然从历史上看,日本曾经存在过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比较优势的阶段,但是日本从50年代开始,比较优势已经开始丧失。就现阶段而言,两国中已经只有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由此可知,由于中日两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中国与日本两国在农产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方面的优势互补性是客观存在的。二、两国收入水平的差异 表23中日人均国民收入表单位:美元 199020002005200620072008中国3109301740201024102940日本253003462038950387103780038210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WDI数据库整理日本是世界上收入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2008年其人均国民就该高达38210美元。而中国的收入水平则比日本要低的多,2009人均国民收入也才2940美元。而正是由于这种水平的差异,导致了两国的消费结构的差异。日本的本肉、蛋、奶、食油、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消费量大,而粮食的消费量小,并呈下降趋势。而中国农村粮食消费占主要地位。由于日本农产品生产趋于下降,而农产品需求则随人口增长而增加,农产品进口呈扩大趋势,增长的多的是肉类、水产品、蔬菜等收入弹性较高的食品。因此,在中国对日出口的农产品中,这几类农产品的增长较快。三、地理位置和运输 中日两国在地理位置上临近,因而运输距离短,由于农产品单位价或体积的运输成本较高,因此短距离运输使中国在运输成本上占据优势。运以玉米为例,从阿根廷运到日本需4050天,从美国西海岸运到日本需3035天,但从中国运往日本只需27天。运输距离短还有利于保护农产品的品质,如日本市场上的中国产玉米破碎粒较少,对于鲜活食品,运输时间短可以减少运输途中得损耗。输成本的降低,使得中国的农产品价格能维持一个相对低的位置,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第三章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分析第1节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事例一、2001年大葱、鲜菇、蔺草事件 2000年 12 月 23 日,日本政府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大葱、鲜菇、蔺草席 3 项农产品实施设限调查,拉开了两国贸易战的序幕。2001 年 4月 23 日,日本政府以进口激增对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为由,未与中国充分磋商,单方面启动对大葱、鲜菇、蔺草席 3 种农产品实行 200 天的临时设限措施,并实施关税配额管理,以此对超过限量的农产品征收税率达100%的高关税。其中,香菇的税率最高,达到266%。根据日本政府的决定,当中国向日本出口的大葱、香菇、蔺草席超出 200l年 6 月 8 日,日本政府仅据韩国方面的信息,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突然宣布停止中国家禽进口。这些紧急限制措施的实施,给中国农产品出口量带来了一定影响。与2000年相比,2001年中国对日大葱出口量从6.8万吨减少到3万吨,2002年虽同比增长,但仍远远低于2000的水平,仅为3.7万吨。2001年中国对日出口香菇为3.6万吨,比2000年减少了0.6万吨;2002年又比上年减少0.8万吨。二、2002年冷冻菠菜事件2002年1月,日本厚生劳动省开展了“加强检查中国蔬菜残留农药月”活动。2003年5月,日本以毒死蜱残留超标为由,对中国输日冷冻菠菜采取了“进口自肃”措施,造成中国数日冷冻菠菜贸易事实上中止。2004年6月,日本取消了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推荐的45家优良企业冷冻菠菜的“进口自肃”措施,但仍执行严格的“检查命令”,每集装箱抽取16个检体,检测费高达80万日元。2002遭禁以后,中国冷冻菠菜出口量直线下滑,仅有2.26万吨,2003年为0.45吨,至2004年6月为零。三、2006年“肯定列表制度”2006年5月29日,日本开始执行关于农产品进口的“肯定列表制度”,它是日本政府为了加强食品(包括可食用农产品)中农业化学品(包括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管理而制定的一项新制度。表34 2006年712月与同期日本进口中国农产品数量金额2005年7月-12月进口数量(吨)2006年7月-12月进口数量(吨)同比增长率(%)2005年7月-12月进口总额(百万日元)2006年7月-12月进口总额(百万日元)同比增长率(%)鱼类288057316868101648361876868.94虾类1638115396-6.01128321345213.86肉类1522731583313.9859171622944.83谷类5545579357679-35.502729725617-6.15蔬菜851747844797-0.821090621184618.62水果2330622373531.84365744042910.54总计4466494865978.94 根据日本财务省相关统计资料整理根据日方统计的2005年数据,从中国进口ll9754亿日元的商品,2006年进口l37726亿日元,同比增长l5。而2006年7一l2月份各类食品增长率都低于15。这说明了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出口日本农产品的减少。从表中还可以看出2006年712月金额的同比增长幅度要大于进口数量的同比增加幅度, 也就是说中国出口日本的食品价格上涨了。以谷物为例, 2005年下半年的平均价格为4.9万13元/吨, 而2006年下半年则为7.16日元/吨。而中国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就意味着其竞争力的降低,这对中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是非常不利的。另外自“ 肯定列表制度” 实施以来,我国对日农产品出口速度放缓,企业和产品结构都发生了变化。从出口结构来看,2006年我出口日本的农产品中,水产品约占36.2%,园艺产品(包括水果、蔬菜、茶叶等) 约占30%,肉类产品占12.2%,物产品占1.7%,他产品约占13.4%。肯定列表制度实施之后,我国对日蔬菜、蔬果制品、谷物的比重略有下降。从出口增速来看,“ 肯定列表制度” 实施初期, 由于进出口商对日本检验检瘦隋况心存顾虑, 持观望态度居多,不敢盲目发货、发货,出口企业减少,成交量也明显下降。四、2007年日本“饺子中毒事件”2007年底和2008年初日本发生的“中国水饺中毒事件”,在中日间掀起轩然大波。日本3个家庭有10人先后食用市场上的中国河北天洋食品厂生产的速冻手工饺子而中毒,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上吐下泻恶心晕厥等症状。经日本警方侦查,在患者的呕吐物和饺子包装袋内检出了高毒农药甲胺磷。日本舆论大肆渲染,消费者不仅拒食中国水饺,而且对其他中国食品也敬而远之,有的超市干脆暂停销售中国产冷冻食品。最后经过调查,此次中毒事件是一起蓄意投毒的刑事案件,而不是一起因蔬菜农药残留问题引发的系统性食品安全事件。中日双方警方共同认为“饺子事件”是个人为的个案,并非中方饺子加工的问题。尽管如此,此事件仍然对中国的食品出口带来了诸多的不利,天洋食品厂也面临危险的境地。此事件严重影响了中国的食品的对日出口,破坏了中日农产品贸易的正常秩序。第2节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原因 可以说中日两国的农产品贸易摩擦主要就是因为日本单方面利用其先进的技术、苛刻的进口限制等制造贸易壁垒限制中国农产品进口,以及日本违反WTO的非歧视原则片面对我国农产品进行歧视性限制。当然要分析一个事件的发生原因我们都应该辨证的看待,所以要分析中日两国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原因也应该从我国自身和日本两方面分析现将两国贸易摩擦原因分析如下:1、 国内方面原因(1) 我国农产品质量差,缺乏国际竞争力一般地讲农药的有效利用率仅为20%-30%,大部分飘浮在空气中或降落在地面,后者又大部分进入土壤、水体、生物体内,通过食物链形成危害,导致土壤污染。而又据近年来统计,我国单位耕地面积农田的化肥使用量为世界平均用量的219倍。早在1990年我国受农药污染的土壤面积就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5。在以后的10多年中,我国的环境状况总体上在进一步恶化,土壤污染也更为严重。如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珠江三角洲某市所产的叶菜,因施用氮肥过多,几乎都受到一定程度的硝酸盐污染,相当比例的蔬菜仍可检出六六六与滴滴涕2。这也导致我国部分农产品自身存在一定质量问题,影响我国农产品对日出口。除了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之外,由于城市化的加剧和乡镇工业发展, “三废”污染和城市排污量日益增加,我国的大气、水质、土地污染不断加剧,危机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2) 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方式粗放,科技含量低 我国农产品生产以小规模个体农户为主体,种植管理方式都还比较落后,而相关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不大,技术含量不高,竞争实力不强,战略经营的理念和市场营销能力比较薄弱,对国际市场的质量标准、食品安全标准的动向知之甚少。由于中国的农民普遍都是低文化,缺乏必要的农业知识和技术,以传统的方式养殖和培育农产品。这不仅使得农产品的质量低,还会降低农产品自身的价值,也无法开发农产品的附加值。因此,在中国,有机食品的数量甚少,而且价格也格外的昂贵 。(3) 我国在农产品管理方面政出多门,监管不力,技术滞后我国农产品安全管理涉及经贸、工商、卫生、质检等多个部门,由于存在多头监管,职责不清,监管不力,造成权威不足,收效不明显。如据国外的要求和特定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毒理、药理、残留代谢等方面的性质有些农产品没有达到出口标准,但是有的检验检疫部门执法不严,而一些企业又过分追求眼前利益,往往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此外,当前我国农业科研投资强度仍然不足世界粮农组织确定的农业科研投资强度适当标准(1%)的一半,使得农产品和食品质量管理、标准化和认证体系建设落后,食品安全标准和国际不接轨。这就常常使得在我国合格的农产品却遭遇他国退货的尴尬,也让中国农产品的信誉受损,不利于农产品贸易的长远发展。2、 日本方面原因1、 日本实施贸易保护的需要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生产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有一定的成本比较优势,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进入日本市场。而日本政府对农业长期实行保护政策,使农产品缺乏竞争力。日本的农业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就一直受到保护,保护的结果是劳动力成本增高、生产效率相对偏低、价格居高不下。日本农业部门的生产率仅相当于美国的十分之一左右,而许多农产品的价格却相当于国际平均水平的10倍左右。如日本对中国设限农产品在成本上占绝对优势。以大葱为例,在考虑劳动力成本的情况下,日本比中国高8.7元公斤。在这种情况下,当蔬菜等农产品大量进口时,自然会使一些农户利益受损。为此,日本政府为片面保护本国相关农业产业,就通过设置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设卡,限制我国农产品大量进入日本市场。2、 日本制定繁杂、苛刻的进口程序日本利用其繁杂的绿色技术标准、先进的技术手段,在产品检验检疫方面不断增加项目、扩大范围、提高苛刻程度,来自于我国的出口农产品往往因受制于多项指标技术参数而顾此失彼,这个在下面的表中就可以看出。以我国输日冷冻菠菜为例,以前一箱冷冻菠菜到日本一个星期左右就可获得通关,但2004年7月后拖延到了35天,原因是日方新增了原本没有要求的材料审核。而且日方要求输日菠菜必须同时附带大批书面材料,用于记载菠菜从种植到出口每一个环节的详细情况,而这些仅是以通关前让日方判断我国冷冻菠菜是否有资格获得检查,并不代表材料齐全日方就一定会检查。检验检疫部门认为,大量的附加劳动给出口企业增加了成本,以前山东每年出口日本的冷冻菠菜为4万-5万吨,而自2004年7月以来每年1万吨的出口量都无法实现。表35日本队中国农产品设限简表序号时间措施涉及产品11995特殊保障措施生姜、大蒜22001一般保障措施大葱、蘑菇和灯芯草32002强化卫生和植物检疫蔬菜42003修改种苗法和关税定率法植物性农产品52004停止进口和命令检查禽类产品和粉丝62006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几乎所有农产品和食品 根据商务部中国农产品月度统计报告整理3 、日本对华农产品采取了歧视性待遇日本政府违反WTO原则,对华农产品采取歧视性待遇也是造成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之一。如2001年日本在美国的绿菜花、洋葱和韩国的西红柿与中国的蔬菜在日本市场上处于同样情况时,选择中国为贸易壁垒对象,显示出对中国的不公正与歧视,这既违反了WTO的非歧视原则又造成了两国的经济利益损失,更伤害了两国人民近年努力建立的的友好情感。4、 日本消费者消费理念的转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改善生活质量,越来越关注保护环境。相应的,人们的消费理念也就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健康型”转变,对营养、健康、卫生、无污染的绿色安全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绿色消费正成为世界性的消费潮流。而日本政府为了追赶世界潮流,满足日本国内人民需要,逐步加大对农产品的绿色要求标准。第3节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影响中日农产品贸易是不断发展扩大的。两国企业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并实现了利益共享,虽然也有过一些摩擦,但多数通过友好磋商得到了解决。日本政府如果不能吸取中日首次贸易争端的教训,动辄采用贸易保护措施,招致报复回击造成经济损失不说,对日本的相关产业来讲,看似是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扩大了自己的市场份额,提高了竞争优势, 短期内可能受益。但是恶意绿色壁垒严重违背了WTO的基本原则,极大地破坏和扭曲了公平贸易的行为理念。从长远看,单纯依靠政府的保护,违背了经济规律,无益于提高企业竞争力,最终受到伤害的仍然是日本的生产者。值得庆幸的是,虽然中日两国贸易发展中有摩擦,但两国企业之间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发展的趋势良好,而具体分析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对我国的影响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 、直接影响中国的菜农和相关企业,给他们造成损失如2001年日本在美国的绿菜花、洋葱和韩国的西红柿与中国的蔬菜在日本市场上处于同样情况时,选择中国为对象,显示出对中国的不公正与歧视,既造成了经济利益损失,也伤害了两国人民的友好情感。日本对华限制进口的三种农产品涉及的金额约为1.5亿美元,占中国对日出口总额的0.36%左右;中国限制从日方进口的三种商品,在日本对华出口额3.27万亿日元中占2.1%。从宏观方面看,这对双方的外贸发展及对相关产业的冲击都微不足道。但从微观方面看,具体涉及到的生产者、经销商则损失惨重,影响深远。如山东安丘是我国最主要的向日本出口大葱的生产基地,2003年约种6万亩大葱,日本启动紧急限制措施时,葱苗已长出,葱农无奈忍痛拔掉了大部分葱苗,每亩地仅葱种的损失就达200元(一亩地用2两葱种)。按往年种葱的收入计算,每亩地减少收入达七八百元,一户葱农仅葱种损失就达4万元,搞葱加工的小企业则大部分倒闭。这种人为造成的严重经济损失也严重损害两国人民之间多年来经过不懈努力培养起来的情感和文化。2 、制约农产品出口的增长近年来,虽然中日贸易发展迅速,但农产品贸易摩擦不断,2001年日本限制中国禽肉、鳗鱼、大葱、香姑、蒲草;2002年对中国输日蔬菜实行技术壁垒;2003年5月12日,日本以从中国山东某企业进口的鸭肉中分离出2例禽流感病毒为由,突然宣布停止进口中国所有禽肉蛋产品;2003年5月20日,日本厚生省又以我国冷冻菠菜查出2例毒死蜱含量超标为由全面禁止进口中国冷冻菠菜,仅山东省生产出口冷冻菠菜的企业就遭受300多万美元的损失,同时由于日本进口商担心其它冷冻菜也会受限,减少了订单,与5月20日前相比,冷冻菜出口减少7成以上。2002年对出口的活鳗及冷冻白烧鳗监控查验11项药物残留后,2003年又对恩诺沙星实施检查。以上的种种严格甚至歧视性标准,严重地阻碍了中国农产品对日本的出口。3、 对日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削弱日本通过开展绿色认证、征收绿色关税及实施所谓的反补贴措施,例如日本自2003年起在全国推行“大米身份认证制度”,即凡进入日本国内市场的大米必须标明品种、产地、生产者姓名和认证号码等,否则不允许销售。“大米身份认证制度”推行之后,日本各地又对新制度“层层加码”,把认证范围推广到蔬菜,要求市场上销售的本地蔬菜都必须有认证标志。对中国蔬菜等农产品来讲,今后进入日本市场将更趋困难。这都使我国出口农产品产品的成本大大增加,进而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在绿色标志认证方面,我国外贸企业为了获取国外认可的绿色标志,不仅要支付大量的检测、测试、评估、购买先进仪器设备等间接费用,而且还要支付不菲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的使用年费等直接费用,导致农产品的成本大幅上升,进而丧失价格优势,制约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4 、加大了开拓其他国际市场的难度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拥有发达的科技手段,因此他们都凭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制定了高标准的农产品进口准入制度,掌握着世界农产品贸易规则。这使做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明显处于十分被动不利地位。而且农产品贸易环境随着绿色贸易壁垒、歧视性待遇等措施的强化而不断恶化,使我国农产品出口日本连连受挫,而这些也必然会引起欧美国家对我国农产品安全问题的关注,从而强化对从中国进口的农产品的检测力度,影响到我国农产品在欧美等地区的出口销售情况,加大了我国开拓其他国家农产品市场的难度。第4章 中国应对农产品贸易摩擦的措施诚然,在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中我国自身也存在一定问题,毕竟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环保法规与标准尤其是与农产品贸易有关的尚不健全,与发达国家距离甚远,而且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还严重影响了我国生态环境的质量。同时我国农产品贸易行业在环保意识、行政管理、发展战略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我国农产品的对日出口,但是在分析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原因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摩擦的主要原因就是日本利用其先进的技术、苛刻的进口限制等制造贸易壁垒限制中国农产品进口,以及日本违反WTO的非歧视原则片面对我国农产品进行歧视性限制造成的,因此我国的农产品要想顺利进入日本市场,主要就是要加强和日方的对话交流,提高自身产品质量突破其各种贸易壁垒,使我国农产品质量要达到日本的食品卫生标准,满足日本制定的更为苛刻的技术标准。而且再纵观中日之间历次贸易摩擦,均对双方贸易产生了消极影响损害了彼此利益,而摩擦的解决也且要靠双边友好协商获得解决。所以针对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我们应采取的以下应对战略:第1节 政府的宏观措施一 、农产品出口的结构调整国际上农产品出口存在三种类型:土地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类型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但在此基础上,我们也要抓好技术关。通过加大科技的投入,积极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和化肥,淘汰对人体危害很大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推广有机肥工程,减少无机肥的用量,逐步引导和发展准确农业,改变偏施、重施化肥的习惯。同时,出口产品要改变低价出口的方式,要采用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出口方式。在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树立农产品品牌意识,利用许可证、质量认证等手段,创立农产品优质品牌,通过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以经济杠杆调整优化农产品结构。 李蓓.中日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分析 J.日本研究,2006,(3):13-142、 大力发展绿色产品我国农产品对日本出口的最大障碍就是绿色贸易壁垒,例如我国出口农产品,特别是新鲜蔬菜中残留农药超标问题时有发生,所以我国要尽快制定实施对农药残留标准的检测系统化、量化的检测标准。同时还要实行农业的产业化经营,让农产把握市场取向,按市场需要生产,在公司和专业协会等组织的带动下,改革农业生产增长方式,实施集约经营、科学种田和标准化生产。并通过对农产品生态环境和生产过程中投入物的控制来对农产品进行品质管理,加强全过程监管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和保证食品安全。这样不但有利于实现产品的营销创新。而且还可以增加对农业的科技投入,提高农业整体素质,提高我国对日出口农产品质量,以争取从根本上突破中日农产品贸易壁垒,避免贸易摩擦。3、 利用WTO的规则与其他国际贸易惯例,加强对我国农业的适度保护作为的成员国,我们应加紧对规则和协议的研究,充分利用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系的谈判机制、合理对抗机制、报复措施、非歧视原则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特殊照顾的规定,维护自身合理的经济权益,增进农产品出口的市场准入机会。在发生贸易摩擦时,要依据上述规定和原则,向日本和有关国际机构提出交涉或申诉,力争通过磋商和谈判加以解决。WTO规则的具有模糊性,这就需要我们自己熟悉并巧妙的运用了。4、 规范企业出口,防止恶性竞争多年来,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领域经营秩序混乱,专业出口公司和个体私营企各自为战,为了争夺出口市场竞相削价,造成出口价格一降再降。再加上产品知名度低,在国际市场上价格必然偏低,从而为别国实施贸易救济提供了借口。因此,出口企业应清醒地认识到混乱无序的价格战,只会消耗企业自身和行业的竞争力,削弱行业整体的保护力度。为防止恶性竞争,引导外贸企业有序进入国际市场,要尽快建立政府、行业组织以及企业三元化的反倾销机制。中国企业应通过行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协调本行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改善企业低价竞销状况。政府有关部门合理调控,规范出口经营秩序,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国外对中国企业反倾销指控的机率。第二节 企业的微观措施一、提高产品质量中国一些农产品生产企业质量意识薄弱,是造成农产品出口日本经常授人以柄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国内宣传日本的一些贸易障碍的政策和内容时,也要让企业有提高自身质量的意识。企业应主动去学习和掌握一些质量检测的保准,加快农业生产的技术改造,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从而从源头上改变中国农产品质量差、有害物质的残留量高等问题,这才是真正解决和克服日本的贸易。如中国的冰冻菠菜,在历时六年的技术研发,严格遵守数日冷冻菠菜农残控制体系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气候适应性施工方案
- 水痘疫苗培训课件
- 杖类助行器腋拐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康复医学教研室72课件
- 水电安装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版老房改造砌墙抹灰加固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典当业务风险评估与应对咨询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工业地产项目开发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车辆租赁续约合同:新能源车辆租赁服务
- 二零二五版建筑行业公对公借条及对公借款合同范本
- 2025版综合能源服务项目施工廉政监督协议
- 2025年山西航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完整word版)高中英语3500词汇表
- 开放性伤口止血包扎技术课件
- 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 环境综合应急预案
- 氯甲烷泄露应急预案
- 2.PaleoScan详细操作流程
- PLC西门子S7-1200应用技术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苏州银行总行信息科技部招聘考试真题2022
- 安装电工电气调试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 2乳的验收与预处理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