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doc_第1页
大城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doc_第2页
大城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doc_第3页
大城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doc_第4页
大城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巨人高考网,祝你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大城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说明: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3.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130每小题1分,3140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在生物的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生物是 A肺炎双球菌 B家兔C小麦 D花生 2. 以下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人的身高和体重 B.小麦的早熟和晚熟 C.绵羊的细毛和长毛 D.狗的短毛和兔的黑毛3.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紫花紫花紫花紫花紫花紫花和白花紫花白花紫花紫花白花紫花和白花A和 B和 C和 D和4.下列有关推理不正确的是 A.隐性性状的个体是纯合子 B.隐性个体的显性亲本必为杂合子C.显性个体的基因型难以独立确定 D.后代全为显性,则双亲必为显性纯合子 5. 正常人的褐眼(A)对蓝眼(a)为显性,为常染色体遗传。一个蓝眼男子和一个其母是蓝眼的褐眼女子结婚。从理论上分析,他们生出蓝眼女孩的几率是 A.50% B.25% C.75% D.12.5% 6. 用黄色公鼠甲分别与两只黑色母鼠乙和丙交配,在几次产仔中,母鼠乙产仔鼠为9黑3黄,母鼠丙产16只黑鼠,则甲、乙、丙中最可能是纯合子的为 A.甲和乙 B.只有丙 C.乙和丙 D.甲和丙7.据右图,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8.正常女性的卵细胞中,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的组合是 A44XY B44XX C22XD22Y9.下列表示纯合子的基因型是AAaXHXH BAABb CAAXHXH DaaXHXh10.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B.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C.纯合子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D.同胞兄妹的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 11.在杂交育种过程中,子代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的性状是A显性性状 B隐性性状 C相对性状 D优良性状12. 番茄果皮红色(R)对黄色(r)是显性。如果把纯合的红色果皮番茄的花粉授到黄色果皮番茄的柱头上,则黄色果皮番茄植株上所结的番茄,其果皮的颜色和胚的基因型分别是 A黄色、Rr B红色、RR C红色、Rr D半红半黄、Rr 13. 以下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都会遗传给后代B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都是不育的C基因中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D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14诱发突变与自然突变相比,正确的是 A都是有利的 B定向的可能性大 C都是隐性的 D出现的频率高些15以下情况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唐氏综合症患者细胞中的第21对染色体有3条 同源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相应部分的交叉互换 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 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 染色体上DNA个别碱基对的增添、缺失A. B. C. D. 1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才是单倍体B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C八倍体小黑麦花药离体培养成的个体是四倍体 D六倍体小麦花药离体培养成的个体是单倍体17.引起生物可遗传的变异的原因有3种:即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来源于同一变异类型的是 果蝇的白眼豌豆的黄色皱粒无子西瓜人类的色盲玉米的高茎皱缩叶人类镰刀型贫血症A. B. C. D.18萝卜和甘蓝是不同的物种,下列关于萝卜(2n=18)和甘蓝(2n=18)杂交的叙述,从理论上讲正确的是 萝卜和甘蓝体细胞内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18条染色体二者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是可育的二倍体二者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是不育的二倍体,因为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二者进行有性杂交,所得到的个体经过秋水仙素的处理,得到的是不育的四倍体19下列生物新品种的培育与相关原理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子番茄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 B无子西瓜染色体变异C青霉素高产菌株基因重组 D太空椒基因突变20人类的生殖细胞中,下列哪两个配子结合可能产生先天性愚型 23+X 22+X 21+Y 22+YA B C D21下列细胞中具有三个染色体组的是 水稻的受精卵;水稻的受精极核;普通小麦的受精卵细胞;水稻的胚细胞;水稻的胚乳细胞;普通小麦的卵细胞;普通小麦的胚细胞;小麦的胚乳细胞 A B C D22. 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理论依据是 A近亲结婚时容易发生基因突变B近亲结婚使后代出现隐性遗传病的可能性增加C人类遗传病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D近亲结婚违反社会的伦理道德23. 原发性高血压和 21三体综合征分别属于 A单基因显性遗传病和单基因隐性遗传病 B多基因遗传病和常染色体病 C常染色体病和性染色体病 D多基因遗传病和单基因显性遗传病24. 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 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25. 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新物种的形成一般都要经过长期地理隔离 B植物多倍体物种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C东北虎和华南虎是经过生殖隔离而形成的两个亚种D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26.“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你认为这一说法 A. 正确,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它为定向的自然选择提供了材料,为物种的进化奠定了基础B. 正确,基因突变对多数个体不利,但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C. 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不利于个体的生存,会导致物种的绝灭D. 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会导致个体死亡,不利于生物进化27. 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Aa的个体占78%,aa的个体占4%。该种群中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A18%、82% B36%、64% C57%、43% D92%、8%28. 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试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相互选择的结果B.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高处的树叶,因此颈和前肢变得都很长C.桦尺蠖工业黑化现象是因为受煤烟污染而被熏黑的D.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所以它们都产生了白色的定向变异29. 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 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A B C D30.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作用原理的研究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行的B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产生不定向的变异,因而造成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是导致新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D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形成31. 已知某种玉米的基因型是AaBbCc,且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其花药离体培养,获得N株小麦,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约有 A.N/4 B.N/8 C.N/16 D. 032.某种鼠黄毛色基因A对灰毛色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现有两只完全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 A2:1 B9:3:3:1 C4:2:2:1 D1:1:1:133某女性患红绿色盲,下列关于该女性的说法正确是 A一定遗传了其祖父的色盲基因 B一定遗传了其外祖父的色盲基因C一定遗传了其外祖母的色盲基因 D一定遗传了其祖母的色盲基因34.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1/4,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红眼对白眼是显性 B.眼色遗传符合分离规律C.眼色和性别表现自由组合 D.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35已知玉米某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现有某对亲本杂交后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如下:基因型TTSSTTssTtSSTtssTTSsTtSs比例111122则双亲的基因型是ATTSSTTSs BTtSsTtSs CTtSsTTSs DTtSSTtSs 36.基因突变分为显性突变(如dD)和隐性突变(如Dd)两种,如果在一个群体中发现了一个突变性状,经培养到了第三代才选出能稳定遗传的纯合突变类型。那么,该突变应为 A显性突变(dD) B隐性突变(Dd)C显性和隐性突变都有 D不能确定37.人对苯硫脲感觉苦味是由基因B控制的,对其无味觉是由基因b控制的,称为味盲。有三组夫妇,他们子女中味盲的几率分别为25、50、100,则这三组夫妇的基因型最可能是 BB BB bb bb BB bb Bb Bb Bb bb BB Bb A. B. C. D.38.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的纯合子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概率A.3/4 B.1/4 C.3/16 D.1/1639.测得一被子植物胚乳细胞的基因型有RRrAAaDDd、RRraaaDDd RRrAAaddd、RRraaaddd、rrrAAaddd、rrraaaDDd、rrrAAaDDd、rrraaaddd八种,并且各种数量相等。由此推测,形成该胚乳细胞的父本、母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A.RrAaDd、RrAaDd B.rraadd、RrAaDd C.RrAaDd、rraadd D.RraaDd、rrAadd为亲代为子代白化病女性患者,致病基因a表现正常的男性和女性123456白化色盲男性患者色盲男性患者,致病基因b40.下图表示有两种遗传病的一个家庭,据此正确的判断是A.1个体的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XB B.2个体的基因型是:AaXBY或AAXBYC.6个体的基因型是:AAXBY D. 代中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理论上是1/16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共50分)41. (7分)右图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两种生物的体细 胞内染色体及有关基因分布情况示意图。请根据图回 答:(1)甲是 倍体生物,乙是 倍体 生物。(2)甲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 条染色体,由该生物的卵细胞单独培养成的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 个染色体组。(3)图乙所示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交配,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图乙所示个体可产生 种配子;其F1 代有 种表现型,其中与双亲表现型不同的个体占 。 42. (12分)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试验材料。(一)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9个个体,分析回答:(1)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种群的 。(2)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那么在该种群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 。(3)通过对果蝇及其他生物的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可得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 。(二)右图为果蝇染色体的图解,据图回答:(1)图A所示的果蝇的性别是 性果蝇,因为它的性染色体是 。(2)图B果蝇共有 条染色体,有 个染 色体组,若用X、Y代替图中性染色体编号,每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是 。(3)图B果蝇产生的配子的染色体组成为 。(4)若Dd基因位于果蝇的一对常染色体的某一位点上,则基因型为ddXaXa和DDXAY的果蝇杂交,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 。 43. (7分)有两个纯种小麦,一个是高秆抗锈病(DDTT),另一个是矮秆易染锈病(ddtt),现进行三组实验。第一组:DDTTddttF1(自 交)F2 ;第二组:DDTTddttF1,并将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某药品处理;第三组:对DDTT进行X射线、紫外线综合处理。实验结果发现:三组实验中都出现了矮秆抗锈病品种。试问:(1)第一组F2出现矮秆抗锈病的几率是 ,在矮秆抗锈病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2)第二组使用的方法,在育种上称为 。常常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得 植株,然后用 (填化学药品名称)处理使其染色体加倍,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 。(3)第三组方法出现ddTT后代是偶然的、个别的,它是DDTT经 来实现的。44.(16分) 玉米植株的性别决定受两对基因(Bb,Tt)的支配,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玉米植株的性别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基因型B和T同时存在(B T )T存在,B不存在(bbT )T不存在(B tt或bbtt)性别雌雄同株异花雄株雌株(1)基因型为bbTT的雄株与BBtt的雌株杂交,F1的基因型为 ,表现型为 ;F1自交,F2的性别为 ,其对应的分离比为 。(2)基因型为 的雄株与基因型为 的雌株杂交,后代全为雄株。(3)基因型为 的雄株与基因型为 的雌株杂交,后代的性别有雄株和雌株,且分离比为1:1。45.(8分)通过调查发现,生活在背风向阳处的蒲公英叶片较大、叶缘缺刻小、大多数近于全缘;生活在向风荫蔽处的蒲公英叶片较小、叶缘缺刻大、大多数呈锯齿状。生活于不同环境中的蒲公英叶形的差异是由于环境因素引起,还是遗传因素引起?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生物科技活动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秋季选择一株生活在向风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