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监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doc_第1页
保险监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doc_第2页
保险监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doc_第3页
保险监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doc_第4页
保险监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 类 号 密 级 U D C 编 号 武 汉 大 学 工 程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保险监管人力资源管理保险监管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开发 研 究 生 姓 名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教授 专 业 学 位 名 称 软 件 工 程 研 究 方 向 电 子 政 务 二 六年十月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Wuhan University Development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CIRC By Under the Guidance of Professor May 2006 郑郑 重重 声声 明明 本人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撰写并完成的 学位论文没 有剽窃 学术规范和侵权行为 本人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 和法律责任 郑重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 签名 2006 年 10 月 15 日 I 摘摘 要要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1998 年成立 经过近十年的改革与发展 相关职 能部门 派出机构和人员编制都快速增加 这使得保监会日常人事信息管理的 事务性工作量非常大 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成本高 而且工作效率不高 相关人 事问题也十分复杂 这些都对保监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巨大挑战 也为 保监会进一步提升行政执行能力设置了障碍 应对中国加入 WTO 后的新竞争格局 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信息化的要 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保监会人事管理工作水平 进而提高保险监管能力 保监 会人事教育部结合本单位实际 运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 研究开发了 中国保 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人事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包括九个模块 干部管理子系统 机构管理子系统 工资管理子系统 党员和党组织管理子系统 任免管理子系 统 干部考核子系统 时间管理子系统 统计与分析子系统 系统配置子系统 本文详细介绍了该系统所采用的相关技术和软硬件环境配置 描述了各系统功 能 对系统在设计 实施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 应的对策 关键词 关键词 人力资源 管理信息系统 SQL 数据库 II Abstract The China Insurance Regulatory Commission the CIRC established on November 18 1998 is authorized by the State Council to conduct administration supervision and regulation of the Chinese insurance market and to ensure that the insurance industry operates stably in compliance with law The number of the CIRC s local offices Internal departments and personnel has largely and quickly increased after about ten years development and reform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of CIRC increased in working amount accordingly Although the cost of HR increased a lot the efficiency was in low level It caused many problems challenging the CIRC s management and set more obstacles to keep the CIRC from improving its performance The competition mode has been greatly changed after China joined WTO and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lays more important role So in order to make the CIRC s HR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supervision more efficiently Personnel and Education Department organized related force to build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CIRC using updated web technology This HR MIS contains 9 subsystem cadre management subsystem organ management subsystem salary management subsystem party member and party body management subsystem appoint and remove management subsystem cadre assess management subsystem time management subsystem statistic and research management subsystem general configure management subsystem This dissertation explained the technology software and hardware used by the HR management system and introduced all the functions in detail You can also get information about the possible risk happened in designing and practicing phase of the project Key word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SQL Database III 目目 录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第一章 引言引言 1 1 1 1 项目背景 1 1 2 研究概况和趋势预测 2 1 3 系统研发原则 6 第二章第二章 系统概述系统概述 7 7 2 1 研发目标 7 2 2 研发内容 8 2 3 关键技术 9 2 4 技术方案 11 2 5 创新点 12 第三章第三章 系统总体结构和原则系统总体结构和原则 1414 3 1 总体结构 14 3 2 系统设计原则 14 3 3 系统开发模型和设计方法 16 3 4 系统设计方案 16 3 4 1 计算机硬件环境 16 3 4 2 操作系统 18 3 4 3 数据库管理系统 19 第四章第四章 系统规划系统规划 2121 4 1 建设规划 21 4 2 应用模式 21 4 3 总体功能模块图 22 第五章第五章 系统功能描述系统功能描述 2323 IV 5 1 干部管理子系统 23 5 1 1 功能说明 23 5 1 2 模块划分 23 5 1 3 模块描述 23 5 2 机构管理子系统 25 5 2 1 功能说明 25 5 2 2 模块划分 25 5 2 3 模块描述 25 5 3 工资管理子系统 26 5 3 1 功能说明 26 5 3 2 模块划分 27 5 3 3 模块描述 27 5 4 党员 党组织管理子系统 28 5 4 1 功能说明 28 5 4 2 模块划分 28 5 4 3 模块描述 29 5 5 任免管理子系统 30 5 5 1 功能说明 30 5 5 2 模块划分 30 5 5 3 模块描述 30 5 6 干部考核子系统 32 5 6 1 功能说明 32 5 6 2 模块划分 32 5 6 3 模块描述 32 5 7 时间管理子系统 33 5 7 1 功能说明 33 5 7 2 模块划分 33 5 7 3 模块描述 33 5 8 统计与分析子系统 34 V 5 8 1 功能说明 34 5 8 2 模块描述 35 5 9 系统配置子系统 35 5 9 1 功能说明 35 5 9 2 模块划分 35 5 9 3 模块描述 35 第六章第六章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 3737 6 1 数据库整体规划 37 6 2 信息集群设计 37 6 2 1 人员管理信息群 37 6 2 2 单位管理信息群 44 6 2 3 中共党员及申请入党人员管理信息群 45 6 2 4 中共组织管理信息群 46 6 2 5 字典管理信息群 47 第七章第七章 系统的特点系统的特点 4848 7 1 技术特点 48 7 2 功能特点 49 第八章第八章 问题和控制措施以及风险效益分析和发展前景问题和控制措施以及风险效益分析和发展前景 5151 8 1 可能出现的问题 51 8 2 针对问题采取的措施 51 8 3 系统存在的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 52 8 4 需要注意的问题 54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5757 致谢致谢 1 第一章 引言 1 1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 随着 Internet 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广泛应用 人类社会已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 信息时代 人力资源信息化迅速兴起和发展起来 人们逐步认识到人力资源管 理水平的提升 不仅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同时也非常需要信息化工具进行 辅助 因此 众多组织产生了人力资源管理先进化的需求 欲借管理信息系统 助力人力资源管理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 从而提升组织的竞争力 与企业相比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以下简称 保监会 作为国务院直属 的正部级事业单位 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 依照法律 法规统一 监督管理全国保险市场 维护保险业的合法 稳健运行 其人力资源管理与系 统开发不仅决定着人事部门的管理水平 而且直接影响着整个单位行政效率的 提高 对其所监管的保险公司的人事管理都有着示范和引导作用 进而影响到 整个保险行业机制的运行 可见 进一步开发保监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对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1998 年成立 经过近十年的改革与发展 相关职 能部门 派出机构和人员编制都快速增加 人事教育部根据 三定 方案所赋予 的职责 目前需承办保监会机关 15 个内设部门 35 家保监局及 6 家直管保险 公司的人事管理及党的组织建设工作 由于有众多的下属管理部门 直属单位 公司 保监会日常人事信息管理的事务性工作量非常大 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成 本高 而且工作效率不高 相关人事问题也十分复杂 另外负责人事信息管理 的工作人员没有随之增加 这些都对保监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巨大挑战 也为保监会进一步提升行政执行能力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为了进一步提高保监 会人事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 进而提高保险监管的行政执行能力 保监会人事 教育部结合本单位人事工作的实际 运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 研究和开发了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人事管理信息系统 以希望实现自身的人力资源管 理高效率 并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层次 为繁杂的公共政务活动提供有 力保障 2 1 2 研究概况和趋势预测研究概况和趋势预测 当前 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各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多元化 中国加入 WTO 后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可逆转 市场竞争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各单位 将不得不面对以 客户 竞争 和 变化 为特征的时代背景 入世 后各个行业 将面临外资产品与服务的更为严峻的挑战 各行各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 力 因此 我国企事业单位急需借助先进的管理思想转变经营观念 深化服务 内涵 改进服务手段 作为组织第一资源的人力资源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美国学者曾对人 力资源管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划分了四个阶段 手工艺制度阶段 科学管理阶 段 人际关系运动阶段 组织科学 人力资源方法阶段 目前 我们处在人力 资源管理发展的第四阶段 组织科学强调的重点是整个组织而不再是关注员工 个体 改变了原来组织对成员仅限于管理 使用与监督 将人事管理工作仅仅 集中在人事信息处理 人事关系调动 编制控制与工资总额控制等做法 而是 将成员个人价值与组织目标联系起来 人力资源的独特性成为组织重要的核心 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的贡献已经成为衡量组织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并从战 略性的高度衡量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发展贡献的价值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起源的很早 30 年代 柏纳得就在专著中强调了决策 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 但直到 80 年代 1985 年 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 院的著名教授 Gordon B Dawis 才给出一个较完整的定义 它是一个利用计算 机硬件和软件 手工作业 分析 计划 控制和决策模型 以及数据库的用户 机器系统 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 管理和决策功能 作为管 理信息系统的创始人 Davis 的定义全面的说明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 功能和 组成 而且反映了当时所达到的水平 明确地表示管理信息系统在高 中 基 三个层次上支持管理活动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 我国也出现了管理信息系统 一词 而且在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上给出了正式定义 这个定义同样强调了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性质 同时强调了计算机作为基础性工具在信息管理系 统中的重要作用 正是因为借助了计算机强大的处理能力才使管理信息系统更 3 有效 因而说 管理信息系统决不是一个技术系统 而是把人包括在内的人机 系统 是一个管理系统 是一个社会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HRMS 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专业化分支 随着 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 也经历了如下的发展过程 20 世纪 60 年代末 为了 解决大型企业手工计算和发放薪金又费时费力 而且容易出错的问题 第一代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的高速度和自动化来代替手工计算薪资的巨大工 作量 虽然此时的系统既不包括财务信息 也不包括薪资历史信息 更没有报 表生成功能和薪资数据分析功能 但是该系统发挥了计算机的高准确性 并使 大规模集中处理薪资成为可能 20 世纪 70 年代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无 论是计算机的普及 还是计算机系统工具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都促成第二代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诞生 解决了第一代的缺陷 但由于系统的开发人员主要 是计算机专业人员研制的 未能系统的考虑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和理念转变 20 世纪 90 年代 个人电脑迅速普及 加之在数据库技术 客户 服务器技术 特别是 Internet Intranet 技术的强有力支持下 第三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了 革命性的变革 该系统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 用集中的数据库将几乎所 有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 如薪资福利 招聘 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 培训 职位管理 绩效管理 岗位描述 个人信息和历史资料 统一管理起来 形成 集成的信息源 友好的用户界面 强有力的报表生成工具 分析工具和信息共 享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得以摆脱繁重的日常工作 集中精力从战略的角度考 虑组织的人力资源规划和政策 网络技术是帮助我们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运做模式转变的根本手段 90 年代中后期 提出的信息化系统通常有资源计划系统 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 Systems ERP 通过该系统使得企业的财务会计 生产管理 采购 计划和材料管理等得以优化 而且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外部社会容易地交换 信息 通过决策支持系统可以进行对市场的预测和分析 办公自动化系统 Office Automation OA 也加快了办公室信息处理效率 EHRMS 即电子人 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同上述的信息管理系统一样 是基于先进的软件和高速 大容量的硬件基础上的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通过集中式的信息库 自动处 理信息 员工自助服务 外协以及服务共享 达到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改进 4 员工服务模式的目的 可见 它们都存在一个对资源的管理和使用 所以对资 源的管理就成为信息传递的桥梁和纽带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以办公自动 化系统为基础 利用信息整合技术将不同的应用集成到一起形成有机的整体 在覆盖整个组织的局域网安全平台上 实现网络环境下人事部门与各主要业务 系统的互联交换和资源共享 通过建立各种横向和纵向之间信息采集 信息共 享 电子邮件 无纸办公和电子视屏会议等功能系统 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现 代化 信息化和科学化 并服务于电子政务的建设和提高政府部门的执政能力 目前 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系 统信息化的计算模式也已经从最早的分时共享模式和资源共享模式发展成构造 分布式 构造分布式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客户机 服务器模式 即 Client Sever 模 式 该 C S 结构是由客户机 服务器构成的基于分布式处理概念的网络计算 环境 该模式把一个应用分割成多个任务 并把每个任务放到最能高效地运行 该任务的平台上执行 通过客户机 服务器协同作业 共同实现整个应用 通 常客户端注重应用功能 诸如用户接口 报表生成及应用的逻辑设计等 而将 数据库的操作交由服务器方去完成 诸如数据定义及存储保密性检查 并发控 制及事务管理等 这样可以合理均衡地处理事务 充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 致性 当前 C S 结构已经逐步转型为浏览器 服务器模式 即 Browser Server B S 架构模式 该模式是建立在 C S 模式之上的新型网络计 算方式 它是一种三层结构的 C S 模式 客户机不再直接与数据库服务器相连 而是与 Web 相连 Web 服务器再与数据库服务器相连 在 B S 结构中 将应用 系统完全集中存放在 Web 服务器端 数据完全集中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中 客 户端只需具有浏览器和知道 Web 服务器的域名就行了 与 C S 结构相比 B S 结构是一种瘦客户机结构 对客户端的硬件配置要求不高 系统也更易于维护 和管理 客户端无需专用软件 只需集中维护服务器的代码即可 无需开发客 户端软件 而且客户端只需安装常用的浏览器即可 基于 INTERNET 与 INTRANET 的广泛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未 来的发展趋势 如图 1 1 所示 将从简单的人事管理计算机化或电子化 逐步 发展成结合先进管理理念和优化流程理念的智能型 管理型 决策型的人力资 5 源信息系统 图 1 1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具体来讲 电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如下功能 1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影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效率的 因素主要包括每月的工资计算与处理 员工的考勤休假处理 员工信息管理等 业务内容 这些事务往往要持续占据 HR 管理人员的大量时间 手工操作不仅 效率低下 而且容易出错 因此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信息化的最直接的结果 是工作效率的极大提高 使管理人员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 考虑更具 战略意义的工作 根据这一需求 待开发系统首先要考虑设计员工信息管理 薪资福利管理 考勤休假等模块 实现在网络环境下业务过程中的物质流动和 人员流动更多的让位于快捷高效的信息传递 2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业务流程 当人力资源管理管理者从繁杂的行 政事务中抽身出来之后 他们往往希望规范人力资源运作体系的业务流程 招 传统人事 流程化 HR网上 HR 战略 HR 决策系统 后台 前台 事务管理 6 聘流程 绩效管理流程 员工培训与发展流程 员工职业计划流程 离职流程 等的设计都将进入人力资源管理者们的考虑范围 根据这一需求 待开发系统 还要考虑流程重组问题 把经过优化的业务流程和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融 入到该系统中 努力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系统化 模式化和集成化 3 为组织与成员提供增值服务 从发展趋势上看 组织人力资源运作的重 点点将从行政事务管理向战略规划方向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根本任务是 忠实服务于企业管理层与员工 从坐等业务部门提出服务需求和仅处理常规的 事务性工作已经不能满足企业良性运转的需要 及时 准确的人力资源资源信 息系统是实现增殖服务的根本保证 待开发的系统将具有强大的智能内容和报 表 图示输出功能 该系统实施以后 将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统一的操作平 台 下属单位使用统一的报表 数据信息层层汇总上报给领导 这样领导可以 随时查阅 搜索 分析 统计相关信息 并据此做出战略性决策 1 3 系统研发原则系统研发原则 1 坚持系统的科学性 科学制定数据范围 标准和规范 2 坚持系统的全面性 客观准确地反映本单位人事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 3 坚持系统的安全性 从系统与用户两方面加以严格控制 4 坚持系统的灵活性 充分考虑组织结构 管理模式 业务流程等可能发 生的变化 使系统具有一定的柔性 能够在一定范围内适应环境的变化 5 坚持系统的通用性 要能满足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的工作需要 并能实现 数据完整交换 6 坚持系统的容错性 保证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可靠 不会因为用户的 误操作而导致系统崩溃 7 第二章 系统概述 2 1 研发目标研发目标 基于目前很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 人力资源管理行为粗放 权力界限模糊 中层管理者存在一定的依赖思 想 2 管理基础薄弱 缺乏一流的职业管理团队 3 没有形成以业绩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缺少价值评价体系和价值分配体系 4 企业激励机制失效 不能吸引和留住一流优秀人才 破坏了企业的动力 系统 针对上述问题 本课题预期达到如下目标 1 基于对能力素质模型管理平台中素质指标的引用 建立职位的任职资格 体系 同时可基于职位的能力素质要求对员工的实际能力素质状况进行评价和 记录 2 任职资格体系的内容可转换成对外发布的招聘需求 并可在招聘面试 录用环节被引用 以对应聘者进行能力素质评价和与职位所需能力素质要求进 行匹配 3 培训发展体系中培训课程可针对能力素质来设计 由此可以检索出需要 针对该素质进行培训的员工信息 4 绩效管理体系中绩效目标不仅可来自 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关键业绩指标 指标 还可引用职位的能力素质指标 绩效评估结 果计入员工档案 建立绩效与薪资的关联应用 5 薪酬体系的设计可进行员工的信息定薪 调薪设计 系统通过统一的数 据管理平台 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的数据流动和共享 支持战略人力资源 管理解决方案的应用 待开发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该是一个适用于全行业范围的功能完善 的系统 它不仅可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各个方面的支持 并且 作为内部集成 8 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主要部分之一 可以和其他业务应用系统 如客户管理 销 售管理 采购管理 项目管理系统 完全集成在一起 实现对人力资源的全面 管理 包括从组织规划 招聘和聘用 到员工福利 教育培训 以及出差管理 时间管理 工资管理 员工发展计划等 具体来讲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兼具安全性 完备性 灵活性 开放 性及前瞻性 能够满足以下要求 1 建立统一的人事工作管理平台 解决系统内上级机关与各派出机构间的 信息孤岛问题 保证全系统人事信息的及时 真实 有效与准确 2 建立单位系统内干部档案全员信息数据库 3 以信息化手段完成组织人事部门各项工作 为人事工作提供固化的流程 为人事工作的业务协同提供互联平台 4 通过数据与业务的集中 实现全系统内人力资源信息共享 进行有效的 人力资源控制与开发 5 强大的查询统计与各项报表打印功能 6 辅助决策功能 通过数据仓库的多维分析以及人力资源报告等途径为领 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 2 研发内容研发内容 为了设计开发出功能齐全 权限明确 操作方便 运行安全的人力资源管 理信息系统 更好地服务于保监会的人事管理工作 本课题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将主要完成以下九个模块的建设 1 干部管理子系统 对本组织人事工作所涉及所有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管 理 包括干部基本信息 干部培训信息 干部职务信息 干部专业技术职务信 息 干部学历信息等 2 机构管理子系统 对本组织所有单位与部门进行新增 变更 注销等管 理 并对所有单位的编制 岗位进行管理 3 工资管理子系统 以国家与地方的有关政策 保监会相关规定为依据 完成工资档案管理 工资变更审核与批复 报表打印与分析等工作 4 党员 党组织管理子系统 实现对本组织内各级党组织以及党员相关信 9 息的管理功能 5 任免管理子系统 实现任免方案的制作 上会材料的准备 上会演示 会议结果处理等功能 6 干部考核子系统 实现考核方案的制作 考核过程 结果应用等功能 7 时间管理子系统 实现考勤管理 出差管理 休假管理 加班管理等功 能 8 统计与分析子系统 除实现各子系统内部的查询统计功能以外 还可借 助工具类软件 实现自定义统计分析功能 9 系统配置子系统 实现系统各类初始化信息的设置工作与权限管理 用 户管理 字典管理 信息集管理 信息项管理 系统备份与恢复 数据导出与 导入等功能 2 3 关键技术关键技术 在开发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将主要采用以下关键技术 面向对象构 件技术 分布式计算模型和并行计算技术 工作流处理技术 RUP 项目实施技 术 1 面向对象构件技术 面对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 是将客观世界抽象地视为若干相互联系的对象 然后根据对象和方法的特性研制出一套软件工具 使之直接完成从对象客体到 计算机软件系统结构模型和进程的转换 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开发 面向构件 技术的思想基础在软件复用 技术基础是根据软件复用思想设计的众多构件 面向构件技术的特色在于 迅速 灵活 简洁 面向构件将软件系统开发的重 心移向如何把应用系统分解成稳定 灵活 可重用的构件和如何利用已有构件 库组装出随需而变的应用软件 基于面向构件技术的系统组成 系统 框架 构 件 组建 框架是所有构件的支撑框架 每个构件实现系统的每个具体功能 组建 可以视为构件的插入顺序 不同构件的组成顺序不同 其实现的整体功能也就 不同 面向对象构件技术融合上述两种技术的特点 根据实际情况 如软件系 统特点 规模 技术现状等等 在软件设计中具体选取何种技术 举个例子 在系统分析过程中 采用面向对象技术 将整个系统分解成各个对象 分别设 10 计 在各个对象的分析设计中 找出可复用部分 采用面向构件技术设计 2 分布式计算模型和并行计算技术 分布式计算模型一般采用一组相互独立的 通过高速网络互联的计算机 它们构成了一个组 并以单一系统的模式加以管理 信息系统的网络平台配置 采用网络拓扑结构 根据应用系统的地域分布 信息流量进行综合考虑 在图 像仿真中 各个仿真环节之间需要有各种交互作用 也就是说各个仿真环节之 间有大量的数据需要传输 在图像仿真网络平台中 将这些数据汇聚成具有一 定格式的信息 成为协议数据单元 在图像仿真中 基本上分为四类信息 图 像信息 操作信息 参数信息 控制信息等 没有必要完全反映仿真节点的内 在的层次结构关系 尽量把紧密相关的仿真节点安排在同一仿真处理组 以减 小网络传输量和提高信息的传输速度 并行计算技术是指在并行计算机上 将 一个应用分解成多个子任务 分配给不同的处理器 各个处理器之间相互协同 并行地执行子任务 从而达到加快求解速度或者提高求解应用问题规模的目的 使用该技术能够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不断增长而带来的应用问题 如 对速度和 内存资源需求的增加 3 工作流处理技术 该技术是实现业务流程再造和集成的核心技术 可以为业务流程的管理 控制和过程的自动化提供 IT 支持 工作流是一类能够完全或者部分自动执行的 业务过程 它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 文档 信息或者任务能够在不同的执行者 之间进行传递与执行 工作流管理系统是一个软件系统 它可以完成工作流的 定义和管理 并按照在计算机中预先定义好的工作流逻辑推进工作流实例的运 行 该系统能够提供以下三个功能 建立阶段功能 实现工作流过程和相关信 息的定义和建模功能 运行阶段的控制功能 在一定的运行环境下 执行工作 流过程 并完成每个过程中活动的排序和调度功能 运行阶段的人机交互功能 实现各种活动执行过程中用户与 IT 应用工具之间的交互 运用工作流处理技术 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可以实现对业务流程的定义 建立和执行的管理 监控 能够使信息系统从面向功能的事务处理模式转向面向业务过程的事务处 理模式 使之成为具备业务流程管理功能的系统 4 RUP 项目实施技术 11 RUP Rational Unified Process 即 Rational 统一过程 是 Rational 软件公 司聚集了面向对象领域 3 位杰出专家 Booch Rumbaugh 和 Jacobson 的研究成果 而发展起来的一个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通用业务流程 它以用例为驱动 以体 系结构为中心 迭代开发与增量开发相结合 为在开发组织中分配管理任务和 职责提供了一种规范方法 目的是在预定的进度和预算的经费内 开发出满足 最终用户需求的高质量软件 RUP 是一套软件工程过程 同时又是文档化工程产品 RUP 过程中非常强 调一点 循环 每一个项目都存在不断的变化 用户需求变化 系统设计变化 可能是需求变化也可能是存在其它问题 编码变化 由测试和复审环节引 发的 等问题困扰着项目的进行 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不断的循环 项目过程 中采用了矩阵化管理模式 即 从业务流程主线进行模块划分 从功能点主线 进行技术突破 2 4 技术方案技术方案 本系统拟采用 Internet Intranet 解决方案 融合先进管理理念 在此基础上 进行软件开发 应用当前流行的流程定义和角色定义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过程 中的公文和信息的流转过程 可以很方便地对公文和信息流转过程中的安全性 和保密性进行严格的控制 采用 Oracle 或 SQL Server 等大型数据库技术作为办 公自动化系统的底层数据支持 可以充分保证办公自动化系统运行的数据的可 靠性 同时也充分考虑了下一步开发业务系统和外部系统的可集成性 用户端 可以是 Notes Client 也可以是通用浏览器 邮件系统可以是 Internet Mail 也可以 是 Notes Mail 简化了安装和维护过程 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充性 1 面向对象构件系统 系统是初步基于文件数据库的模式 Domino 处理过程比较容易 由于 Domino 本身和 SQL Oracle DB2 等关系数据库之间可以交互 所以为了便于 与其他系统的集成考虑用关系数据库保存基础数据 比如人员 部门 薪资 考勤等信息 运算处理可通过分布处理 通过系统交换平台与其它系统进行 交换 Domino 文档型数据库用于存放文件数据信息 用于信息的传递 真正报 表 计算处理打算通过专门的控件实现 模块相对独立 可上可下 支持 12 B S C S 两种浏览模式 2 工作流处理技术 工作流采用可视化流程定义方法 开发自己的可视化流程定义工具 类似 IBM 的 Lotus workflow Architect 工具 可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可视化定制和可视 化跟踪 流程处理有多种模式 3 RUP 软件项目实施过程 该实施过程阶段划分见表 2 1 表 2 1 实施过程具体阶段划分 先 启精 化构 建产品化 工作量 5 20 65 10 进 度10 30 50 10 计划阶段 规划后面几个阶段的工作量和进度 先启阶段 实现项目的生命周期目标中所有相关因素 如客户等 之间的 并行 主要对开发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新工作中的重要风险和需求风险问题必 须在项目继续进行之前得到解决 精化阶段 建立系统构架的基线 以便为构建阶段的主要设计和实施工作 提供一个稳定的基础 处理构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所有项目风险 2 5 创新点创新点 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相比 研发出来的电子人力资源管理信息 系统具备如下特色 1 系统的完整性与集成性 系统全面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所有业务功能 并且对每个业务功能都是按照完整而标准的业务流程设计出来的 该系统作为 用户日常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只需对员工数据进行一次输入工作 其它功 能模块即可共享 减少大量的重复录入工作 而且该系统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 系统使用 也可以将每个模块拆分开来单独使用 2 系统的易用性 该系统的用户界面友好 能够直观地体现了人力资源管 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而采用导航器界面 能够引导用户按照流程进行每一步操 13 作 另外该系统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基本没有弹出式对话框 在一个界面就能显 示所有相关信息 同时操作所有功能 这样 一方面信息集成度高 用户操作 起来更直观 另一方面减少了用户对大量弹出式对话框的繁琐操作 因为系统 采用完全基于浏览器的操作模式 操作十分简便 即使是对非计算机专业人员 的用户 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轻松使用 另外 任何一个终端用户无须进行 任何应用程序的安装 而直接通过访问浏览器 就可以对于本系统进行访问 这很好的解决了外地员工远程访问的问题 异地员工可以不受物理位置限制 在任何联网计算机上经身份验证后进行系统操作 即可以像本地员工一样自由 的操作系统 得到最新的系统信息 3 系统的智能化 系统可以灵活设定提醒功能 提供直观的提醒模式 以 便用户及时完成相关操作 例如员工合同到期 员工生日 员工转正等 使得 人力资源管理变被动为主动 有效地提高了员工对人力资源工作的满意度 系 统还可以实现自动发送邮件的功能 例如可以通过各种设定的提醒 自动发送 工资单到员工信箱中 降低了管理人员的行政事务工作强度 同时 该系统具 备强大的报表 图形输出功能 系统提供报表制作与管理工具 用户可直接设计 各种所需报表 报表可以输出到打印机或是导出成 Excel 格式文件 这样非常 便于统计和分析 系统提供的完善图形统计分析功能 如柱状图 饼图 折线 图等 可以将输出的统计图形直接导人 Excel 格式文件 快速形成 HR 工作 报告 14 第三章 系统总体结构和原则 3 1 总体结构总体结构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的基本结构体系拟采用 B S 三层结构 如图 3 1 所示 该结构灵活性强 界面友好 适用范围广 易于维护 图 3 1 B S 三层结构 第一层用户界面层 客户机浏览器进行信息的显示 不需要安装任何逻辑 应用 客户端零维护 通过界面层 用户输入数据 获取数据 界面层同时也 提供一定的安全性 确保用户不会看到机密信息 第二层逻辑层 WEB 服务器负责 HTML 的处理 Application Server 负 责应用的处理 是界面层和数据层的桥梁 它响应界面层的用户请求 执行任 务并从数据层抓取数据 并将必要的数据传送给界面层 第三层数据层 系统数据库服务器负责系统数据的管理 定义 维护数据 的完整性 安全性 它响应逻辑层的请求 访问数据 由 DB2 SQLServer 等数 据库实现 3 2 系统设计原则系统设计原则 系统设计原则是指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时必须遵循的一些指导思想 展示层 应用服务器 数据库 数据库 Intranet Web 服务器 应用层数据层 15 这些设计原则要求综合考虑基本需求 信息系统特点和风险防范等多方面因素 设计合理 高效和高质的信息系统 这些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合法 合规性 系统要符合人力资源管理及其相关的财务管理 资产管 理等有关制度 系统处理流程要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流程设计整体框架 然后根据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进行适当流程优化 系统还要预置人力资 源管理有关标准和定额 以便随时维护 2 功能完备性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 全面的集成信息系统 主要功能包括人力资源管理 财务管理 资产管理 审计管理 政府采购等预 算相关的功能 所以在设计系统时 要充分考虑全部相关流程的影响 要保证 系统功能全面和完备 3 结构合理性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要具有结构合理性 包括硬件结构 网络结构 应用软件系统结构等都要做到设计合理 结构优化 4 性能优化性 性能优化包括的内容比较多 主要有 1 先进性 建 设的信息系统需要具有先进性 较多地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及工具 采用当前国际领先的主流软件及开发模式 采用较先进的设计方案 使其具有 发展的潜力 2 实用性 在注重先进性的同时 更应注重实用性 充分利用 现有资源 适应当前时期及不同情况用户的使用要求 并充分考虑系统使用人 员计算机操作习惯等主客观因素 3 兼容性 满足对现有会计核算 资产管 理等系统的兼容 使现有系统能和新系统配合运行 将这些系统整合和集成到 整个系统中 4 合理性 网络系统设备布局尽可能合理 努力实现各设备和 网络链路均等负荷运行 以便更有效地充分发挥硬件资源的效率 5 可靠性 网络系统必须具有尽可能高的安全可靠性 6 标准性 做好网络通信和数据 库管理的标准化工作 使今后的开发工作在统一的标准下完成 7 可扩充性 及可维护性 系统要便于管理 维护与扩充 以便在将来的发展变化中 有效 保护用户投资 如用户在管理模式上由分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向集中人力资源 管理模式转变时 系统能够实现扩充和维护 8 灵活性 可以处理一级 二 级 基层等预算级次的人力资源管理 适应不同规模的的要求 9 可移植性 随着用户业务的发展 数据量的增大 从安全性考虑 用户可能希望服务器操 16 作系统在 Windows2003 系统和 Unix 间选择 数据库管理系统可能在 Oracle SQL Server Sybase 间选择 因此系统需要有较好的可移植性 3 3 系统开发模型和设计方法系统开发模型和设计方法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涉及的业务管理工作较多 系统的开发模型可 以采用生命周期法 即把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全过程按其生命周期分成若干阶 段 每个阶段有相对独立的任务 然后逐步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 在每一个阶 段的开始与结束都规定严格的标准 前一个阶段的结束标准就是后一个阶段开 始的标准 或者采用快速原型法 即首先构造一个功能简单的原型系统 然后 通过对原型系统逐步求精 不断扩充完善得到最终的系统 这个模型可以在运 行中被检查 测试 修改 直到它的性能达到用户需求为止 系统设计的方法 可以采用结构化方法或面向对象的方法 3 4 系统设计方案系统设计方案 我们应该从计算机硬件环境 操作系统 应用系统方面通盘考虑人力资源 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 这些方面应该是相互配合的有机整体 不可人为割 裂开来 3 4 1 计算机硬件环境计算机硬件环境 计算机硬件环境主要指计算机网络中的各种硬件设备 如网络服务器 网 络交换机 远程访问服务器 客户端 PC 机等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将 负责全部的财务核算 经费执行 资产管理等信息 数据量大 实时性强 所 以对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环境要求较高 1 网络服务器 网络服务器是网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主要用于存放财务数据 要求具 有较高的性能和有尽可能高的可靠性 为了保证主干网络系统的可靠 有效地 运行 主域网络服务器应采用专用服务器 如可以采用美国 IBM HP 公司的 服务器 它们具有优良有性能 可以保证网络高效地运行 但价格较高 也可 以采用国产浪潮 联想等公司的服务器 它们性价比相对较高 价格相对便宜 17 具体操作上 可以采用 Windows2003 操作系统作为主域控制器 安装网络数据 库系统 提供资源共享和信息服务 用另一台服务器作为备份域控制器 在主 域控制器发生故障时 备份域控制器自动升为主域控制器 2 网络交换机 网络交换机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设备 主要作用为合理分配带宽 使系统 获得较高的网络性能 3Com Switch 4007 4007R 是一款企业级高性能交换机 所有交换模块利用 3Com 公司的 SAGE 千兆以太网交换 ASIC 和获奖的 FIRE 灵活智能路由引擎 ASIC 芯片组成 为 4007 4007R 交换机提供基于 硬件的高性能交换速度 围绕着以 FIRE ASIC 为关键的第三代结构不仅仅提高 第二层的性能 更提供了第三层路由 组播 基于用户的策略服务等等的更多 的能力和线速转发的性能 真正的第三层交换式的网络结构以第二层效率实现 第三层的性能 又保证第三层对网络的控制能力 而网络性能却丝毫不会降低 智能交换模块的分布式交换结构极大缓解了中心交换引擎的负载压力 第三层 交换模块向机箱提供高性能的第三层交换能力的同时 还提供丰富的用户接口 通过第三层模块的扩展 整个机箱可为网络核心提供高达 1 亿包每秒的第三层 交换能力 基于策略的服务为不同类型的网络服务 诸如备份 视频 多媒体 等 定义了不同的性质和标准 3Com 提供了大量的特性 用以支持包括多输 出队列的服务质量保证 传输类型的自动流量分类 和先进的优先队列传输机 制 网络管理方面 独有的内嵌于 ASIC 硬件结构中的 RMON RMON2 管理机 制支持网络管理员进行传统上无法做到的网络管理而无须考虑性能下降等负面 影响 内置的 WEB 服务器更为基于 WEB 的管理提供一个增强的图形化的用 户界面 3 路由器 路由器 Router 亦称选径器 具有连接不同类型网络的能力并能够选择 数据传送路径的网络设备 它具有很强的异种网互连能力 连接对象包括局域 网和广域网 Cisco 3600 系列路由器是一个适合大中型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 Internet 服务供应商的模块化 多功能访问平台家族 Cisco 3600 系列路由器拥 有 70 多个模块化接口选项 提供语音 数据集成 虚拟专网 VPN 拨号访 问和多协议数据路由解决方案 通过利用 Cisco 的语音 传真网络模块 Cisco 18 3600 系列允许客户在单个网络上合并语音 传真和数据流量 高性能的模块化 体系结构保护了客户的网络技术投资 并将多个设备的功能集成到一个可管理 的解决方案之中 4 客户端 PC 机 为了保证可靠性和运行速度 各客户端最好统一采用高档商用机或工作站 如 IBM 公司的 ThinkCentre S 系列 商用机 HP 公司的高档工作站 HP Workstation xw8200 系列 也可采用性能价格比高的联想商用机 开天系列 3 4 2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主要对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管理 统一调配计算机资源 操作系 统的功能和性能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网络系统的整体水平 同时也影响了系统 应用和技术发展方向 因此在设计网络时应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 从人力资源 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的类别上主要有网络操作系统 客户端操作系统 1 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 网络操作系统除了具备单机操作系统所需的功能外 还应提供高效可靠的网 络通讯能力和多项网络服务功能如远程管理 文件传输 电子邮件 远程打印等 选用网络操作系统应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 与应用系统的类型和规模相适应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一般选择较 好地支持客户端 服务器 Client Server 体系结构和浏览器 服务器 Brower Server 体系结构的操作系统 2 具有开放的多用户 多任务平台 3 支持 TCP IP 网络协议 支持多种流行的网络协议 如 IPX SPX 协议 等 同服务器硬件能力相匹配 支持全对称多处理器 SMP 高可用性集群 方式 HACMP 4 支持服务器硬件的升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