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doc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前自主学案(岳麓版)备考自主预览(课前部分) 课标解读 考点呈现 学考点睛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对“周朝的建立”应主要掌握时间、人物和都城;分封制应掌握内容和历史作用;宗法制应掌握特点和深远影响;并了解两种制度互为表里的关系。认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形成的最大的特点是以宗法制为核心并带有浓厚部族色彩。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皇帝制度了解“皇帝”的由来、中央官制及郡县制应掌握内容、特点,认识秦朝创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巩固了秦朝的统一局面,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1.2008 年宗法制(广东历史卷)汉初分封诸侯(海南); 2.2009年宗法制的影响(宁夏文综、天津卷);设置有丞相的朝代(广东文综基础) 3.2010年分封制(湖南文综)宗法制(广东文综)1.高考角度:从命题角度看主要是以图文或文字材料入手考查各类制度的实行、沿革变化及其特点、历史作用,但重点是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选择题和大题在历年高考中都有体现。 2.知识角度: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三公诸卿制度、郡县制,是高考的相对热点。考点自主梳理(课前部分)夏朝建立:约公元前 年,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出现。制度:始创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夏商的政治制度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制度: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 。内服是 ,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商王控制着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但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商朝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国,史称 。对象: 和功臣。 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内容 在分封时除土地外,还得到大量的物资、武装和人口。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分封制分封使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影响 周王确立了 的地位,统治得到加强。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 “周王 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目的:巩固 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实质:周人把血缘纽带同 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宗法制度核心是 继承制度。特点 嫡长子(大宗)与庶子(小宗)的关系,不仅是 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 ”的特权。影响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的力量逐渐强大,宗法分封制的原则遭到破坏。一些诸侯打着“ ”的旗号,不断进行争霸战争。战国时期,各大国国君先后改称“王”,不少大国还出现了 夺位的政变。背景秦的建立过程:秦国先后灭掉韩、赵、 、楚、燕、齐等国,在公元前 年最后完成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确立“皇帝”名号:嬴政统一六国后,改称“皇帝”。皇权至上:全国的 、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家天下”: 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皇帝制度三公:三公是指 和太尉。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律令、图籍,兼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 。九卿:三公以下设九卿,分掌国家和皇家各项行政事务。中央官制制度建设秦统一全国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实行 。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颁布秦法:秦法以“ _”为立法的指导思想,是秦朝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影响彻底打破了传统的 。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自主核对2070 内服与外服制度 王畿 神权 王权 西周 亲族 周王 天下共主 诸侯 分封制 政治关系 嫡长子 家族等级 世卿世禄尊王 卿大夫 魏 221 丞相、御史大夫 军事 郡县制 轻罪重刑 贵族 分封制高考资源库(新材料、新情境)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材料二 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材料三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思路分析:本题比较新颖,以“家谱”这种形式来考查宗法制度,要求比较高,注意语言表述也要得当。第(1)问分析原因时,注意从政治、道德观念、经济等方面展开分析,并且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作用时注意多角度分析,抓住道德、人际关系、政治几方面展开理解。第(2)问注意紧扣材料,全面分析,综合归纳;第(3)问注意从一分为二角度展开。答案:(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2)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完全统一。(3)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课堂探究学案 重难要点探究(课堂部分)要点探究探究一:分封制与宗法制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摘自孟子告子材料三:(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摘自左传材料四: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请回答:问题1材料一、材料二中周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说明周天子与诸侯间的什么关系?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 问题2材料三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问题3材料四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据此归纳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条件下,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问题4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各起了什么积极作用?为什么这种积极作用只是一定时期的? 答案:(1)分封制。包括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臣属关系。诸侯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2)周天子不能再对诸侯发号施令。由于一些诸侯国实力的强大,使得王室衰微(3)材料四说明通过宗法制确立了大宗和小宗层层相属的体系。社会结构具有族权和政权合一的特点。 (4)作用:分封制巩固了周朝的统治,扩大了疆域;宗法制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原因:诸侯和卿大夫在自己的封地内有相当大的权力和独立性。随着诸侯与周王、卿大夫与诸侯等力量对比的变化,旧的统治秩序就难以维持,分封制和宗法制必然受到破坏。重难点突破分封制与宗法制的联系比较。比较项分 封 制宗 法 制不同点含义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的制度。宗法制是通过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统治的。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巩固分封形成的统治秩序;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特点周王高高在上,邦国臣属于周王,进而分封属下,构成等级秩序。邦国有同姓、异性之分。周王与封国通过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联系在一起。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起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两者既是家族等级之分,又是政治隶属关系。权力与义务诸侯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力,但也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诸子可获取土地、庶民、奴隶等,但必须维护下级贵族臣服于上级贵族、全体贵族服从于天子的政治隶属关系。双方关系周王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服从周王的命令。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作用巩固和扩大了西周的疆域,传播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带动了边远地区的进步。但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逐步失去原有作用,逐渐出现诸侯割据局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皇权相同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分封的诸侯或众子在封国内都享有世袭统治权;都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两者关系两者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就是分封制,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具体见以下图表:(大宗)嫡长子继任为天子天子(小宗)余子分封为诸侯(大宗)嫡长子继任为诸侯(大宗)余子分封为卿大夫(大宗)嫡长子继任为卿大夫(小宗)余子为士 误区警示1对“封建”的概念的理解,第一是指西周的分封诸侯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第二是指中国古代延续到近代的“封建社会”,在复习中要能结合背景正确分析。2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而言的,而是相对的,在西周,绝对的大宗只有一人,即周天子。高频考点一 考点名称:分封制与宗法制真题研习(2010高考广东文综12题)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答案:A.解析:抓住题干中的 “家国一体”,仔细推敲结合所学过的知识: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它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国”“家”结合起来,强化王权,答案就出来了。对点训练1.“幽王烽火戏诸侯,可怜列国奔驰苦”反映了当时政治上实行()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郡县制 答案:B 解析:周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派兵戍边守王畿或随王出征是受封诸侯王须对周王承担的义务。 2.宗祠,又称宗庙、祖祠、祖厝、祠堂。它是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又是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地方。宗祠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系() A.宗法制 B分封制C.井田制 D郡县制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牌匾的内容反映了某姓氏的发展,直接体现了血缘关系,由此判断A正确。达标测评1(2010大连高三二模)图6是西周初年的分封图,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同姓诸侯多分布在经济富庶地区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分封制导致了各诸侯国割据混战A B C D答案B解析: 材料本身并不能直接表明嫡长子继承制,材料表明的是西周分封制下分封诸侯国的基本情况;同姓诸侯如武王弟康叔、成王弟叔虞周公子伯禽等都是在首都周边富庶之地;结合材料和所学我们知道分封制确实扩大了西周的疆域。2(2010马鞍山高中三模)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对这一史实最恰当的解释是( )A周天子用最高礼节接待鲁国国君 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C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 D周天子重视礼仪制度建设答案B解析: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3(2010安徽安庆高三联考)西周的分封制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实际上( )A打破了原有的部族组织 B重新任命了部族首领 C重建了新的生产关系 D促进了华夏民族融合答案A 解析:本题采用排除法。夏商周时我国的奴隶社会,生产关系没有变;分封制的对象其中有先代的贵族,排除B;D项没有涉及。故选A。4(2010聊城高考模拟一)下图是江苏省丹徒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该青铜器底部铭文记载了周王将一个贵族分封到宜地,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该文物能成为研究西周社会那一课题的首选( )A政治制度B土地制度C文学艺术D手工技术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中“分封到宜地”,以及“赐其土地、人口”信息可知该铭文反映的是西周时期重要的政治制度分封制。5(2010合肥高三一模)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A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诸侯国之间互相厮杀C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D分封制遭到破坏2D 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由“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可知,春秋时期分封宗法制遭到破坏。6(2010苏州高三调研)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学者李峰在西周的灭亡一书中综合运用了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重要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袭。你认为( )A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符合历史史实B李峰的观点有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等为依据,真实可靠C两人分别从不同冉勺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为一家之言D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测均不足为信答案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灭亡的原因。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由于所站立场、思考角度、思维方法、拥有史料等方面的差异,会得出不同的认识或结论,所以A和B均为一家之言,是否符合历史史实还有待进一步考察研究,A、B错误;司马迁和李峰的看法都有一定的依据,不属于主观臆断,D错误。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7(2010苏锡常镇四市调研二)秦始皇所创立的皇帝制度,既是对前朝制度的否定,也受到了前朝制度的影响,这些制度是()郡县制 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 嫡长子继承制 A B C D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区别历史概念的能力。本题的关键是注意皇帝制度,而郡县制和分封制是地方制度,运用排除法即可否定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8(2010大同高三模拟)“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A皇位世袭 B皇帝独尊 C君权神授 D家天下答案B 关键句“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皇帝制度,皇帝地位独尊、权力至高无上和皇位世袭。而材料只体现了皇帝制度中的皇帝地位独尊,并未皇位世袭、君权神授、家天下。故选B。9(2010巢湖第一学期期末质检)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知封建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围绕这段话进行了如下讨论,你不能同意的观点是( ) A它是在批评封建社会从上而下对农民的压迫B它认为“郡县”要比“封建”进步C它肯定了“郡县”的优点,但又指出它仍是君权的工具D这段话其实反映了顾炎武对政治新体制的渴望和探索A 顾炎武的意思是分封制和郡县制都有缺陷,分封制的弊端是地方容易割据一方,郡县制的弊端是皇权过分专制。但郡县制要比分封制进步;“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表明其对政治新体制的渴望和探索。材料没有涉及对农民的压迫问题。10(2010北京朝阳高三统考二)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其中“车同轨”有利于( )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打破各地文化交流的障碍促进国内经济的往来 密切与西域各国的交往A B C DA 是在汉朝汉武帝时期才开始,故排除,所以应该选择A。11(2010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一模)右图是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收藏的一块砖,此砖正面以凸线划分为12个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被推测为秦代遗物。砖文“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这一遗物印证了秦朝( )A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B国家统一,皇帝集权 C社会稳定,人民富裕 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B 材料中的“秦代遗物”及砖文“海内皆臣”,能印证秦朝完成国家统一,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了皇帝专制统治。12(2010肇庆高三二模)学者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 )A中央集权制 B郡国并行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B 考查汉代地方行政体制知识点。从“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中可知汉初即实行郡县制的同时也分封,汉代吸取秦亡之教训,地方行政体制是郡国并行。13(2010揭阳高中二模)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A 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前,我国奴隶社会盛行的分封制下的贵族政治,而秦始皇建立的君主专制制度打破贵族政治,转而建立了以皇帝为核心的官僚集团政治。14(2010深圳南山高三调研)郡县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有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全国后最早开始实施的 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A B C DC 项说法错误,在地方设郡或县,春秋时一些诸侯国已经开始,如:“春秋之世,灭人之国者,固已为县矣。”大意是:春秋时代,消灭其他诸侯国后,就把那个国家作为本国的县。(摘自日知录卷二十二);“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大意是:战胜了敌人,如果是上大夫的功劳,国王会封一个县给他,如果是下大夫的功劳,封一个郡。(摘自左传哀公二年);“集小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