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东湖(最新的景点解说词).doc_第1页
凤翔东湖(最新的景点解说词).doc_第2页
凤翔东湖(最新的景点解说词).doc_第3页
凤翔东湖(最新的景点解说词).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拆分词条凤翔东湖(解说词)文字补正:凤翔师范 邰俊 东湖概况凤翔在夏代以前称雍州,唐代时改为凤翔府。东湖和凤翔的历史一样悠久,相传周文王元年瑞凤飞鸣过雍,在此饮水而得名,周人认为是祥瑞之兆,故名“饮凤池”。北宋时,大文学家苏东坡在凤翔府任签书判官时,倡导修筑扩建饮凤池,植细柳,栽莲藕,修筑君子亭、宛在亭、喜雨亭等秀丽的亭台楼榭。因距府城东门只有二三十步远,又改名为东湖,延续至今,已经有近千年历史。在修建凤翔东湖二十年之后,苏东坡又在杭州修建了西湖,因而东湖与西湖是名正言顺的姊妹湖,现如今东湖的柳与西湖的水一样,已经名闻遐迩。湖内水荷交融,湖岸古柳摇曳,奇石林立,翠竹成群,亭台轩榭,布局精巧,曲径通幽,建筑古朴典雅。湖心景区以“君子亭”为核心,湖面相通巧分为三,亭榭棋布四周,岸渚交映成趣;观小娇亭,精巧玲珑,看“鸳鸯亭”,煞似鸳鸯戏水;置会景堂,可品茗观景,临风怀古;登一览亭,可远望终南,近看雍山雍水,一景一物,别具匠心。 东湖自然景观独特,人文景观见长,苏东坡当年修筑凤翔东湖,既给凤翔城留下了赏心悦目的美景,也为后人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他在东湖和为东湖而写的诗文共有一百八十多篇,其中千古传唱的名篇有喜雨亭记、凌虚台记、凤鸣驿记、思治记、凌虚台诗等。特色景点有凌虚眺远、岸柳飞雪、石螭吐甘、沧浪瀑布、曲桥观鱼、断桥叙史、喜雨怀苏、洗砚直谏、君子吊古、苏祠仰象、墨海揽胜、牡丹争艳等 现在,东湖有景点二十余处,集亭、谷、楼、阁、廊、堂等古代建筑精华于一处,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历史性园林。 景点介绍东湖西门东湖西大门,面朝东湖路背依东湖水,是凤翔县2010年为进一步发展旅游事业、方便游人入园游览而特意修造的新建筑。整个工程投资 500万元,占地 30亩,建设内容包括彩绘仿古大门、假山堆筑、广场及与东湖路连接道路硬化、亮化等。其中,新建的仿古大门高 12米、长55米、宽 18米,基座为石材,飞檐斗拱采用上等松木建设,大门整体气势恢宏,古典大气。在夕阳的映照下,在依依垂柳的簇拥中,仿古式东湖西门显得美轮美奂、典雅无比。望苏亭凤翔是苏东坡为官的第一个地方。他虽然只在凤翔当了三年签书判官,但却兴利除弊,为凤翔人民办了许多好事,令凤翔人民世代受益,凤翔人民对苏东坡的怀念之情,也世代不减。望苏亭,就寄托了凤翔人民对苏东坡的缅怀之情。外湖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凤翔知府傅世炜在东湖的南边开凿了二湖,将其称为外湖,把原来苏轼疏浚的原湖称为内湖,统称东湖。外湖的山庄、空濛阁,曲桥回廊等建筑既有北方建筑的宏大,也有南方园林的精巧;仲春时节,牡丹园姹紫嫣红,让人恍惚深处东都洛阳,吊桥流水、竹林小山更是颇具南国情调。景色秀美的外湖与内湖形同姊妹,相映成趣。使游人流连忘返游兴倍增!沧浪桥沧浪桥位于内、外二湖的连接处。旧有石桥,1991年重修。因内湖至外湖有五六米高的落差,每逢阴雨连绵,内湖水涨,溢向外湖,桥下水声沧浪,形成瀑布。故将此桥命名为“沧浪桥”。一览亭一览亭在东湖东岸,是东湖景点中最高的建筑。可观秦岭山脉中的太白山,近可观雍城全景,俯可瞰东湖全貌,尚逢暑天一蹬此亭,则凉风习习,酷热顿消,实为游人骓足览胜的好地方。一览亭初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距今已经一百五十多年,为当时知府白维清创修。会景堂会景堂原址在凤翔南溪,创建颇早,原名会景亭。苏东坡在凤翔为官时,曾将此亭向西迁移。清光绪二十四年,知府得其炜将会景亭迁入东湖,并改名为“会景堂”。历代的文人墨客饮酒畅怀,宴友会宾都会选在此处。正可谓:“一幅湖山来眼底,万家忧乐注心头”啊!鸳鸯亭鸳鸯亭是清代凤翔府西凤营参将常瑛,受知府委托而创建,取义在于纪念苏东坡夫妇。因为苏东坡在凤翔为官时,曾携夫人王弗一同前来。王弗知书达理,非常贤惠,为凤翔人所称道。因而后人就修了这座亭子,纪念他们夫妇。 春风亭春风亭是清同治年间凤翔知府蔡北槐创修。取名春风亭,是为了赞扬苏轼在凤翔时的政绩,就如春风一般让凤翔人们世代温暖。 在明清时代,春风亭是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宴宾会友的地方。在这里摆桌酒席招好友同饮,或由此登上小舟,荡漾于湖心,确是一桩乐事。因此,宛在亭玩月,春风亭荡舟,成为当时游历东湖别有情趣的一桩胜事。宛在亭宛在亭也为苏东坡创建。清乾隆19年,太守朱伟业在宛在亭记中就有:伊人宛在秦诗也。诗经秦风中有一首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给亭子取名“宛在”,就是取这首诗中“伊人宛在”的意思,表示对苏东坡的怀念之情。 君子亭君子亭为苏东坡所创修。为什么要给亭取名“君子”呢?这里还有几个典故。 远在宋代之前,东湖之中就栽种有荷花,苏东坡有“宁可食无鱼,不可居无竹”的习惯,亭子修好之后,他又在亭畔栽了几百杆竹子。荷花又称莲花。在古人眼里,莲花和竹子都是君子。和苏东坡同时成名的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就说莲花是“花之君子者也,出淤泥而不染,浊清涟而不妖。”而竹子更是具有“中虚外直,圆通有节”的君子风范。苏东坡亭子修成,使“亭亭净植,不蔓不枝”的荷花、“圆通有节”的竹子和亭中的人形成对照。荷花、竹子都有君子之态,苏东坡也以君子自许,因此给亭子起名“君子亭”,取花、竹、人“三君子”之意也。陨石据资治通鉴记载,汉武帝刘彻征和元年,也就是公元前八十九年,有陨石坠落凤翔府城内,苏东坡修东湖后,人们因为这块陨石极象凤凰翘首之势,就将这块陨石移置到东湖岸边,取其“凤凰照影”之意,遂成为东湖一个景观。 功德牌坊功德牌坊创修于公元1519年,当时我国园林建设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格局,北门是必备之景。时任凤翔知府的王仁,为完备东湖园林景色,创修了牌坊,并亲笔题写了“东湖静影”四字牌匾。在北门之左,有个张口吐水的石龙头,叫“苍石螭”,这是东湖水流的源头。苏东坡“东湖”诗中写的“但见苍石螭,开口吐清甘,借汝腹中过,胡为月眈之”的苍石螭,就指的是它。 苏公祠 苏东坡离开凤翔后,后人为纪念他,建祠湖岸,由宗迄今,兴废叠作。现存的“苏公祠”是以清人所建之规模恢复修建,建有正殿、同笑山房、鸣琴精舍等附属建筑,规模宏大,气象庄严。正殿内有汉白玉苏公像,前院影壁上镌刻着苏东坡二千余字的名篇思治论。祠内藏有苏轼、梅、兰、竹、菊手迹石刻,还有历代文人墨客诗词石刻一百五十余通,诗文书画、亭廊阁壁,给人以古朴典雅,恢宏壮阔,博大精深之感。喜雨亭喜雨亭是东湖最为有名的景点之一,为苏东坡所修,原址凤翔府内,后搬到凤翔东湖。为什么要用“喜雨”两字作为亭的名字,这里边还有一段故事。关中地区的春旱由来已久。宋嘉祐七年春,又逢大旱,作为凤翔府判官的苏东坡,依当时的习惯,必须代替太守四出求雨,“上以无负圣天子之意,下以无失愚夫小民之望”,他眼看着“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则无禾”可怕景象就在眼前,不由日夜焦虑。正在这时,冬天忽然降下甘霖,而且是“一雨三日”,一下子消灭了旱象。有了这场喜雨,人们喜形于色。这时,苏东坡的亭子也正好建成,就以“喜雨”作为亭名。而且还写下了著名的散文喜雨亭记。喜雨亭迁入东湖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