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九中高二化学反应原理期中考试题200911.doc_第1页
青岛九中高二化学反应原理期中考试题200911.doc_第2页
青岛九中高二化学反应原理期中考试题200911.doc_第3页
青岛九中高二化学反应原理期中考试题200911.doc_第4页
青岛九中高二化学反应原理期中考试题200911.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学段阶段考试高二年级化学试题(化学反应原理) 命题人:官福荣(1)考试时间90分钟,为闭卷考试。不得用计算器进行有关计算。(2)将选择题检正确答案涂到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试卷上无效。可能用到的原子量:Na:23 H:1 O:16 Ca:40 C:12 K:39 Ba:137 S:32 Cu:64 第一卷 选择题(共54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54分) 1、关于右图所示装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铜是负极,锌片上有气泡产生 B锌片逐渐减轻,铜片逐渐增重 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得电子被还原2、哈伯因发明了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人1mol N2和3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2(g)+3H2(g) 2NH3(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w.w.A达到化学平衡时,N2将完全转化为NH3B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比为1:3:2C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3、在研究物质变化时,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认识物质变化时所引起的化学键及其能量变化,据此判断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生成B 物质燃烧可看成“储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C在化学反应中,破坏旧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大于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能量时,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D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收能量的反应4已知2SO2(g) + O2(g) 2SO3(g) );H = 197kJmol-1。若在500和催化剂的作用下,该反应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降低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B在上述条件下,2 mol SO2和1mol O2混合反应,放出197kJ的热量 C反应达平衡时,SO2和SO3的浓度一定相等D增大O2的浓度可提高SO2的利用率5已知:H2(g)+F2(g)2HF(g);H=270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 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 L氢气与1 L氟气吸收270 kJ热量B在相同条件下,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C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 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 kJ热量6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B由C(石墨) C(金刚石);H +1.9 kJ/ mo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在稀溶液中:H+(aq)+ OH(aq) = H2O(l);H 57.3 kJ/ mol,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D在101 kPa、25 时,2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 + O2(g) = 2H2O(l);H 285.8 kJ/ mol7某学生欲完成2HCl2Ag2AgClH2反应,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是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锌跟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加入少量硫酸锌溶液能加快反应速率 B白铁(镀锌铁)镀层破损后,在破损处滴加少量NaCl溶液和KSCN溶液,不会出现血红色C钢铁表面常易锈蚀生成Fe2O3nH2OD金属的腐蚀主要是电化学腐蚀9被称之为“软电池”的纸质电池,采用一个薄层纸片作为传导体,在其一边镀锌,而在其另一边镀二氧化锰。在纸内的离子“流过”水和氯化锌组成的电解液。电池总反应为: Zn + 2 MnO2十H2O = ZnO + 2MnO (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的正极为锌 B该电池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剂作用 C当 0.lmol Zn 完全溶解时,流经电解液的电子个数为 1.204l023 D电池正极反应式为: 2MnO2 + 2e一 2H2O = 2MnO (OH)十2OH 10用铜片、银片、Cu (NO3)2溶液、AgNO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NO3的U型管)构成一个原电池。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 正极反应为:Ag+e-=Ag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仍继续工作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A BCD11下列关于叙述正确的是A铜、锌与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铜是负极B电解精炼铜时,若转移NA个电子,则阴极析出32g铜CCu + H2SO4 (稀) = CuSO4 + H2在任何条件下都无法实现D用铜做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反应式为:2NaCl+2H2O2NaOH+H2+Cl212 能源是现代化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背景材料:2005国际油价飙升,新型纳米金属燃料面世;2006年1月1日,部分省市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到2010年,山东省将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太阳能产业基地;生物柴油是以油脂为原料,通过水解、酯化所得高级脂肪酸甲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醇汽油的推广目的在于降低国际市场的油料价格B生物柴油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但不会增加大气二氧化碳的总含量,是一种清洁能源C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安全的可再生能源 D纳米金属燃料表面积大,易引发,能量释放快13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 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3Zn 6e+6OH = 3Zn(OH)2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2FeO42+6e+7H2O=2Fe(OH)3+8OHC放电时每转移3mol电子,正极有1mol K2FeO4被还原D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14可逆反应,2A(g) + 3B(g) 4C(g) +D(g),已知起始浓度c(A)=2mol/L, c(B)=3mol/L,c(C)、c(D)均为0,反应开始2min时达到平衡状态,此时D的平衡浓度为0.5mol/L,则下列表示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速率v(C)=1mol/(L.min) BC的平衡为浓度为1mol/LCA的转化率为50% DB的平衡浓度为1.5mol/L15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催化剂高温CO2H216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 N2(g)+3H2(g)2NH3(g) H=-92.4 kJmol-1在恒温恒容下充入1molN2和3molH2,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75%,若其它条件不变,充入2molNH3,达到平衡时的热量变化为Q,则下列有关Q的说法正确的是A吸收热量69.3kJ B放出热量69.3kJ C吸收热量23.1 kJ D放出热量23.1kJ17下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的局部示意图,其中燃料电池采用KOH为电解液,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循环利用B燃料电池系统产生的能量实际上来自于太阳能C水电解系统中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D背日面时,燃料电池系统负极发生的反应为:O2+4e+2H2O=4OH18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3Y(g)2Z(g);H0t4t5t3t2t1t0vv(逆)v(正)v(逆)v(正)tv(逆)v(正)t6上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t2、t3、t5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的初始加入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时加入了催化剂 Bt3时降低了温度Ct5时增大了压强 Dt4t5时间内转化率最低第二卷 非选择题(共46分)19(14分)已知:将煤转化为水煤气的主要化学反应为C(s)+H2O(g)CO(g)+H2(g);C(s)、 CO(g)和H2(g)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s)+O2(g) CO2(g);H=-393.5 kJmol-1 H2(g)+ O2(g) H2O(g);H=-242.0 kJmol-1 CO(g)+ O2 CO2(g);H=-283.0 kJmol-1请回答:(1)根据以上数据,写出C(s)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 。(2)比较反应热数据可知,1 mol CO(g)和1 mol H2(g)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和比1 mol C(s)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甲同学据此认为“煤转化为水煤气可以使煤燃烧放出更多的热量”;乙同学根据盖斯定律做出下列循环图:并据此认为“煤转化为水煤气再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煤直接燃烧放出的热量相等”。请分析:甲、乙两同学观点正确的是_(填“甲”或“乙”);判断的理由是_ 。 (3)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作为燃料和煤直接燃烧相比有很多优点,请列举其中的两个优点_ 。(4)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Mg(OH)2(s)=MgO(s)+H2O(g) H1=+81.5kJmol-1 Al(OH)3(s)=Al2O3(s)+H2O(g) H2=+87.7kJmol-1 Mg(OH)2和Al(OH)3起阻燃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等质量Mg(OH)2和Al(OH)3相比,阻燃效果较好的是 ,原因是 。20(8分)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其充、放电反应按下式进行:Cd(OH)2+2Ni(OH)2 Cd+2NiO(OH)+2H2O。(1)该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显 性(填写“酸性”、“中性”或“碱性”)(2)当该电池放电时,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 。(3)放电过程中正极处溶液的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4)若用该电池电解AlCl3和H2SO4的混合溶液,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阴极自始至终只有H2析出 B阳极先析出Cl2后析出O2C电解最后阶段为电解水 D溶液中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又全部溶解21(10分)已知Co(H2O)62+显粉红色,CoCl42-显蓝色。CoCl2晶体在不同的盐酸溶液中会显示不同的颜色:在很稀的盐酸中呈粉红色,在浓盐酸中呈蓝色,在一定浓度的盐酸中会呈紫色。(1)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氯化钴晶体溶于浓盐酸中,然后在该溶液中加入大量水,溶液的颜色如何变化? ,其原因为 。(请用相关的离子方程式和适当的文字进行说明)。写出对应平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2)某同学将盛有获得的溶液的试管置于热水中,溶液变为蓝色,则说明该平衡的H 0(填“”、“”或“”),此时,平衡常数K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2(14分)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NO会破坏臭氧层。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和CO转变成CO2和N2,其反应为:2NO2CO2CO2N2。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和CO浓度如表:时间(s)012345c(NO)(mol/L)1.001034.501042.501041.501041.001041.00104c(CO)(mol/L)3.601033.051032.851032.751032.701032.70103请回答下列问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1)在上述条件下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则反应的H 0(填写“”、“”、“”)。(2)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N2) 。(3)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使平衡常数增大的方法是 (填写选项)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大体系压强 D减小体系压强 E增大反应物浓度 F减小反应物浓度 G减小生成物浓度 H选择新的催化剂(4)假设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O转化率的是 。A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B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C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D缩小容器的体积(5)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实验编号T()NO初始浓度(mol/L)CO初始浓度(mol/L)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2801.201035.8010382124350124请在上表空格中填入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123456789DCDDBCCAD101112131415161718CBABBACDA19.(14分)(1)C(s)+H2O(g) CO(g)+H2(g);H=+131.5 kJmol-1 (2分)(2)乙 (2分) 甲同学忽略了煤转化为水煤气要吸收热量(或H1=H2+H3,且H20)(2分)(3)减少污染 燃烧充分 方便运输(2分)(答对一点1分)Mg(OH)2和Al(OH)3受热分解时吸收大量的热,使环境温度下降;同时生成的耐高温、稳定性好的MgO、Al2O3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阻燃效果更佳。(2分)Mg(OH)2 (2分)Mg(OH)2的吸热效率为:81.5kJmol-1/58gmol-1=1.41 kJg-1Al(OH)3的吸热效率为:87.7kJmol-1/78gmol-1=1.12 kJg-1 等质量的Mg(OH)2比Al(OH)3吸热多。(2分)20(8分)(1)碱(2分) (2)Cd-2e- +2OH-=Cd(OH)2 (2分,若写成Cd-e=Cd2+得1分)(3)增大(2分,不按要求书写不给分) (4)D(2分)21(10分)(1)溶液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