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4-3.doc_第1页
练习4-3.doc_第2页
练习4-3.doc_第3页
练习4-3.doc_第4页
练习4-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 案 设 计主备教师 刘长旭 主备时间:2011年 09 月 28 日 总备课第 课时年 级五学 科语 文单元名称三单元共需课时2教学内容(课题)11、读书莫放“拦路虎”第1 课时课 型新 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3、自读课文,借助中心句概括段意。4、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联系实际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重难点认识懒查字典、不查字典的危害,养成勤查字典读书的好习惯。教学方法讨论 交流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 学 过 程主 备复 备一、导入揭题。谈话导入,在学习中,如果你遇到了“拦路虎”,那该怎么办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自学课文。自读课文 阅读课文,借助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或重点句理解课文。1、学生带着任务自读课文。2、学生分小组多种形式进行学习。三、汇报自学情况,抓住重点,指导读懂。1、什么叫“拦路虎”?2、面对“拦路虎”,绕着走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3、你是如何消灭读书中的“拦路虎”的? 4、如何查字典?(1)要有耐心。(2)要有恒心。5、抓住重点句,谈感受。6、就自己如何解决“拦路虎”,发表见解。抓住重点句,理解全文。使学生懂得,读书遇到“拦路虎”,不能绕着走,应该迎难而上,勇于战胜它。四、课文分段,概括段意。这篇课文不同于我们以往的大多数课文,它是一篇介绍读书方法的课文。所以,这类文章往往都有中心句,意思清楚明白。自读课文,试用抓中心句的方法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五、总结延伸。1、采用多种形式练读全文。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反复朗读。交流读你喜爱的段落。3、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受。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六、作业。1、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近义词:坚固( ) 感受( ) 寻找( )烦恼( ) 也许( ) 方法( )教 学 过 程主 备复 备反义词:错误( ) 理解( ) 悲痛( )清楚( ) 无效( ) 困难(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人们称阅读中遇到的( )为“拦路虎”。(2)如果我们在读书时碰到生字,而懒得查字典,那么不仅( ),而且( )。(3)字典就是无声的( ),遇到( ),便去请教它。(4)我们要扫除“拦路虎”,( )是一个有效的办法。3、预习下一篇课文,试着扫除“拦路虎”。请你解释新课文中词语的意思。惊慌失措:一贯:掺杂:4、修改病句。(1)同学们收集了许多大量废纸。(2)道路两旁,白色的菊花五彩缤纷。(3)苏州的风光建设得越来越美丽了。5、补充习题全部板 书 设 计11、读书莫放“拦路虎”迎难而上 勤查 字典 勇于战胜授课时间: 复备时间: 教学反思教 案 设 计主备教 刘长旭 主备时间:2011年 09 月 28 日 总备课第 课时年 级五学 科语 文单元名称三单元共需课时2教学内容(课题)12、伊 索 寓 言 第1 课时课 型新 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狐狸和乌鸦。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3、理解狐狸和乌鸦寓意,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重难点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寓意。教学方法讨论 交流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 学 过 程主 备复 备一、揭示课题。1、谈话:大家听过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的故事?这些有趣的故事都是从伊索寓言里选出来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伊索寓言中的另外三则故事。2、板书课题:伊索寓言。 齐读题。3、简介寓言及伊索寓言。寓言,是一种带有劝谕性或讽刺性的小故事,常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描写人物、或把动植物与无生物拟人化,使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从简单而又明白易懂的故事中体现出来。伊索寓言原名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萨摩斯岛上一个丑陋无比,但智慧无穷的叫伊索的奴隶所作。伊索寓言脍炙人口,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说理深邃,诙谐有趣,在全世界享有盛誉。 4、想不想知道今天所学的伊索寓言里讲了哪些故事?好的,我们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板书:狐狸和葡萄齐读题。二、初读寓言。1、学生听课文录音。2、学生自读课文。(1)画出不认识的字及不理解的词。(2)学生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自学生字。(3)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3、了解自读情况:(1)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开火车读,齐读。 狐狸(“狸”在这个词语中读轻声) 葡萄 馋 酸(2)说说你已经理解的词语的意思。(3)指名读文,读后师生评议。(4)说说自己对这则寓言内容的理解。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1、齐读第1、2自然段。2、思考:这些葡萄究竟酸不酸?好吃不好吃?为什么狐狸说“这些教 学 过 程主 备复 备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3、交流,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垂下几串”写出了成熟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诱人的样子。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体味葡萄的诱人。)(“馋得直流口水”描绘了狐狸心想吃到葡萄的急不可耐。)(“白费劲”点出了狐狸够葡萄的结果:葡萄架很高,狐狸“想尽了各种办法”,还是没有够着。)(“无望”“只好”表达了狐狸的无可奈何。)(狐狸却不承认自己没有能耐,而是自我解嘲地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4、指导读第1、2自然段。 5、默读第3自然段,从上面的故事中,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理解这段话吗?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的道理讲给同学们听。 6、交流。 7、你觉得生活中像狐狸形象的人是怎么样的人?(虚荣心强、爱面子、生怕别人笑话;自己无能为力,却又不敢承认,表里不一。)8、齐读寓意。四、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五、作业。1、朗读课文。2、试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2、补充习题一、二、三题。板 书 设 12、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无能为力 做不成事不承认没有能耐,还要自我解嘲。授课时间: 复备时间: 教学反思教 案 设 计主备教师 刘长旭 主备时间:2011年 09 月 28 日 总备课第 课时年 级五学 科语 文单元名称三单元共需课时2教学内容(课题)12、伊 索 寓 言 第2课时课 型新 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余下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3、理解蝉和狐狸、牧童和狼寓意,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4、选一两个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重难点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寓意;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教学方法讨论 交流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 学 过 程主 备复 备一、复习导入。 1、我们学习了狐狸和葡萄这一寓言,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2、小结:我们在讲故事时要紧扣寓言故事情节,运用课文中的词句,恰当地使用体态语言,可以增强故事的感染力。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另外两则寓言故事。二、初读寓言,了解内容。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两则寓言分别讲了什么故事? 2、了解自读情况:(1)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开火车读,齐读。(2)说说你已经理解的词语的意思。(3)指名读文,读后师生评议。(4)指名说说这两则寓言分别讲了什么故事?三、细读牧童和狼,领会寓意。1、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2、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一步读懂课文。牧童 村民狼没来 几次大叫(说谎) 闻声赶来(上当) 不禁哈哈大笑(捉弄村民) 惊慌失措(气愤)狼来了 吓坏大叫(真话) 没人帮忙(不相信)3、牧童两次“大叫”,每一次的情感一样吗?分别是怎样的?村民们对牧童的大叫前后态度为什么有所不同?4、出示寓意(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名读,齐读。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5、生活中有类似的例子吗?四、细读牧童和狼,领会寓意。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教 学 过 程主 备复 备2、狐狸是非常狡猾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也与狐狸有关,它也使出了同样的手法又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这回它的计策可是失败了,是谁这么聪明呢?(板书课题:狐狸和乌鸦)齐读课题。3、默读课文,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4、交流。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从“故意”一词中可以看出狐狸的假心假意,“赞叹”是狐狸为吃蝉而设下的“圈套”。不同之处是乌鸦上当了,而蝉没有上当。 5、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蝉:“察觉有诈”“摘下扔下来”(头脑很清醒,保持警觉,进行试探。)理解“有诈”。狐狸:“以为是蝉”“猛扑过去”(露出了真面目)6、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蝉不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7、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呢?六、作业。1、组词。狸( ) 慌( ) 馋( ) 酸( )理( ) 谎( ) 搀( ) 梭(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学了伊索寓言这篇课文后,你最喜欢的角色是( ),因为( ),你最不喜欢的角色是( ),因为( )。2、补充习题四、五题。板 书 设 计12、伊索寓言牧童和狼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人相信。蝉和狐狸 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授课时间: 复备时间: 教学反思教 案 设 计主备教师 刘长旭 主备时间:2011年 09 月 28 日 总备课第 课时年 级五学 科语 文单元名称三单元共需课时1教学内容(课题)我读书 我快乐 第1 课时课 型新 授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2、了解伊索寓言集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3、通过导读,让学生学会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重难点在“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过程中体会和享受读书的乐趣,开拓视野。教学方法讨论 交流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 学 过 程主 备复 备一、导读引路,激发兴趣。1、板书:伊索寓言。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 2、板书完:伊索寓言集。简介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3、板书完整:阅读伊索寓言集。齐读题。认真阅读导读部分,想想从中知道了什么?二、明确读书要求,制订读书计划。1、伊索寓言版本较多,选择合适自己的一本进行阅读,要持之以恒,读完整本书。2、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自己的书: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借来的书: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作记录,也可自抽读书卡片,抄写点明故事寓言的语句。采用各种方式随时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迹。3、制订读书计划,鼓励学生做到每天必看,根据自己的情况大体的,规定一个时间表,一般可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整本书读完。三、后继活动,深化阅读效果。在全班同学都读完伊索寓言集后,组织学生交流心得体会,联系具体故事谈谈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有哪些心得,获得怎样的思想启迪,对“我读书我快乐”有哪些体会。教 学 过 程主 备复 备四、作业。 1、制定读伊索寓言集的计划。2、按计划读完伊索寓言集,并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迹,准备交流心得体会。板 书 设 计我读书我快乐阅读伊索寓言集持之以恒 读完全书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制定读书计划授课时间: 复备时间: 教学反思教 案 设 计主备教师 刘长旭 主备时间:2011年 09 月 28 日 总备课第 课时年 级五学 科语 文单元名称三单元共需课时2教学内容(课题)习 作 3 第1 课时课 型新 授教学目标1、通过组织秋游,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及采集标本、积累写作素材的技能。2、让学生把自己秋游中观察到植物叶子的颜色和形状以“秋天的树叶”为题写一篇习作。3、通过习作,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3、通过习作,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重难点观察秋天树叶,将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相结合;定好习作顺序与写作重点。教学方法讨论 交流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 学 过 程主 备复 备一、揭题导入。1、昨天,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到野外去秋游,观察秋天的树叶,你观察到哪些树叶? 2、在我们课本中还有几种树叶的照片,这些树叶我们昨天发现了吗?它们的形状、颜色各有什么特点? 3、小结。秋天到了,很多树叶都换上了新的色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这些树叶,写一篇介绍秋天的树叶的习作。(板书课题) 二、明确要求,指导选材。1、指名读课本中的习作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本次习作有哪些要求? 学生讨论,教师结合讨论情况相机板书:颜色 形状2、拿出自己搜集的树叶标本,边看边思考:你最喜欢什么树叶?你准备向大家介绍哪几种树叶?(枫叶、冬青叶) 它的颜色、形状各有什么特点?三、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写作。1、出示枫叶标本,问:(1)枫叶由哪两部分构成?(叶柄 叶片) (2)叶片、叶的边缘各有什么特点? (3)叶脉有什么作用? (4)枫树叶的叶柄有什么特点? (5)你知道枫叶秋天为什么会变红吗? 讨论、小结:秋天气温降低,枫叶里的叶绿素被破坏了,产生了花青素,有了它,枫叶的叶子就变红了。2、指名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秋天的枫叶,注意枫叶的形状、色彩,还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色彩变化的原因。3、评议口述情况。4、根据评议情况将介绍枫叶的内容完整地写下来。教 学 过 程主 备复 备5、按同样的方法,将另外一种树叶的特点写下来。四、指导学生写好全文。1、通过介绍,老师发现同学们都不止熟悉一种树叶,有的熟悉两种、三种甚至更多,那么如果你想把两三种都写下来,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学生讨论。小结:要确定好介绍的顺序,在介绍不同的树叶时过渡要自然,要有详有略。2、讨论:如果把介绍几种树叶的话写下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吗?当然不是,还应该加上什么?(开头和结尾。) 3、复习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进一步明确“总一分一总”的写作方法。板书:“总一分一总”的写作方法4、开头可以怎么写? 写秋游时看到秋叶的总印象。5、结尾可怎么写? 讨论,小结:可以写对秋叶的赞美,也可以写这次活动给自己带来哪些快乐,增长了哪些见识。6、把刚才已写好的片断加上开头,段与段之间要注意连接,还可以再介绍一两种与刚才写的色彩变化不同的树叶。五、学生独立写作,教师巡视指导。板 书 设 计习作3 秋天的树叶“总一分一总”的写作方法颜色树叶形状授课时间: 复备时间: 教学反思教 案 设 计主备教师 刘长旭 主备时间:2011年 09 月 28 日 总备课第 课时年 级五学 科语 文单元名称三单元共需课时2教学内容(课题)习 作 3第2 课时课 型新 授教学目标1、能按习作要求继续完成初稿。2、是否抓住重点,描写具体,语句通顺;是否按一定顺序写,做到有条理能仔细修改初稿,能认真誊写重难点能抓住重点,描写具体,语句通;能按一定顺序写,做到有条理。教学方法讨论 交流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 学 过 程主 备复 备一、学生继续完成习作草稿。教师巡视,作个别辅导。(选择好学生代表习作,准备全班评析,修改。)二、评析,再修改。1、师从巡视的情况,简单小结学生习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本次习作,大部分同学能针对作文要求,做到突出重点,从叶子的形状颜色等方面进行描写,语句较通顺,层次较清楚。不足之处在于描写时,没有按一定顺序写,部分同学语句不够生动具体,衔接不自然,最大的问题还是内容不够具体。2、重点提出修改补充要点:(1)修改错别字和标点符号。(2)句子是否完整,要补充完整。(3)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是否连贯,要修改通顺。(4)内容不具体的,要补充内容。从树叶的形状和色彩的特点等方面来写具体。3、选一篇学生习作,师生共同评议修改。4、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同时相互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5、学生自己再认真修改。 三、誊写习作。书写要工整。教 学 过 程主 备复 备板 书 设 计习作3 秋天的树叶修改要点:1、修改错别字、标点符号。2、把句子补充完整。3、使用过渡句,注意段与段的衔接。4、从树叶的形状和色彩的特点等方面来补充具体。授课时间: 复备时间: 教学反思教 案 设 计主备教师 刘长旭 主备时间:2011年 09 月 28 日 总备课第 课时年 级五学 科语 文单元名称三单元共需课时2教学内容(课题)练习3第1 课时课 型新 授教学目标1、语文与生活,学会联系剧情领会唱词的弦外之音,了解和戏曲有关的谚语。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重难点学会联系剧情领会李玉和这段唱词的弦外之音,了解和戏曲有关的谚语。教学方法讲解 学唱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 学 过 程主 备复 备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练习3的第一项内容语文与生活。2、板书:语文与生活。二、教学“语文与生活”。(一)学习第一部分。1、谈话导入:同学们,了解京剧吗?它是中国的国粹,讲究唱词的优美和内涵。今天我们来听一段京剧红灯记。2、简介红灯记剧情,把这段唱词的前因后果讲清楚。3、学生认真看唱词,了解大意。4、引导学生联系剧情想想这段唱词的弦外之音。“浑身是胆雄赳赳”“千杯万盏会应酬”意思是不管敌人如何凶残狡猾、诡计多端,他都会冷静对付。“时令不好风雪来得骤”,比喻形势险恶,敌人越来越疯狂。“把冷暖时刻记心头”,提醒母亲要时刻提高警惕,不可大意。“出门卖货看气候”“来往帐目要记熟”,提示铁梅在与地下同志联系时一定要谨慎小心。切记对准暗号,不可稍有疏忽。 “防野狗”指警惕敌人特务爪牙耍花招,面对白色恐怖,要学会斗争。 “喜鹊唱枝头”指革命取得胜利。5、小结:这段唱词充分表现了李玉和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和坚定的必胜信念。6、在了解弦外之音的基础上,再细读这段话。(二)学习第二部分。1、再次放录音,让学生对照唱词听,感悟其内在情感。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唱一唱,培养学生的兴趣。2、同学们,唱戏曲难吗?要想学好,需下一番功夫。下面我们来学习与戏曲有关的谚语。(三)学习第三部分。教 学 过 程主 备复 备1、指名读谚语。2、想一想这些谚语的意思,再交流。(掌握戏曲艺术,必须从小苦练功夫、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才能卓有成效,做其他事何尝不也是如此呢!)3、练习诵读这些谚语。三、教学“写好钢笔字”。1、审题。2、朗读要写的一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嫦娥奔月。 3、引导学生读帖,先从整体上观赏布局,再仔细观察每一个字的笔画走势。4、重点指导笔画较多的汉字,着重体会它们的提笔、运笔以及结构安排。指导“越、碧蓝、轮、嫦娥”等词的书写。5、鼓励学生先看清范字再描红,边描红边揣摩其运笔方法。6、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2)对于写得不够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练习。四、作业。1、有兴趣的同学可听一听,学一学像红灯记这样的京剧唱段。2、收集一些与戏曲有关的谚语。板 书 设 计语文与生活弦外之音红灯记 学唱谚语授课时间: 复备时间: 教学反思教 案 设 计主备教师 刘长旭 主备时间:2011年 09 月 28 日 总备课第 课时年 级五学 科语 文单元名称三单元共需课时2教学内容(课题)练 习 3第2课时课 型新 授教学目标1、诵读与感悟,读背幸福,通过朗读与练习续写,体会“幸福”的真谛。2、学写毛笔字。重难点读背幸福,练习续写,体会“幸福”的真谛。教学方法讨论 交流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 学 过 程主 备复 备一、教学“诵读与感悟”。1、读背幸福。(1)指名读题,师讲清要求。(2)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向别人请教。(3)师范读。(4)指名读,齐读。(5)思考:在柯原的散文中,“幸福”究竟是什么?(6)交流讨论。(“幸福”的真谛在于奉献,因为奉献,方始心灵丰满而充实。)(7)集体练读,小组赛背。2、续写。(1)在背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幸福,不在取得,在于奉献”的结论。(2)根据结论,学生讨论“河流、蜜蜂、小鸟、我”的幸福是什么。(3)学生按讨论结果来续写。(4)学生将续写的跟原作连在一起诵读,用心感受。二、教学“学写毛笔字”。1、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部件:练习“虎字头”、“病字旁”两种偏旁。例字为“虎”和“病”。2、指导写“虎字头”的写法。3、指导写“病字旁”的写法。 4、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5、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教 学 过 程主 备复 备板 书 设 计练习3诵读与感悟学写毛笔字授课时间: 复备时间: 教学反思教 案 设 计主备教师 刘长旭 主备时间:2011年 09 月 28 日 总备课第 课时年 级五学 科语 文单元名称三单元共需课时3教学内容(课题)练习3第3 课时课 型新 授教学目标练习口语交际,学会拒绝别人。重难点学会拒绝别人,培养学生敢说“不”字。拒绝别人时语气要婉转,辨是非。教学方法讨论 交流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 学 过 程主 备复 备一、教学“口语与交际”。1、启发谈话:当别人向你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让你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时,你应该怎样办?是的,我们应该学会拒绝。板书:学会拒绝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3、指导。(1)指名读一读题中所列的三种情况。(2)认真思考,为什么要拒绝呢?(3)交流,指出三种情况不合理的原因所在。(4)对,我们要明辨是非,要会思考,要弄清别人向你提出的要求什么地方不合理。 3、学会拒绝。(1)面对这三种不合理的情况,我们该怎么拒绝呢?这儿并不是简单地说一个“不”字,而要婉转、诚恳地说出充分的理由,力求使对方心里能够接受你的“拒绝”。(2)小组讨论怎样去拒绝,并试着分角色表演。(3)指名表演,师生共同评议。(4)除了这三种不合理的情况,还有什么情况你也会拒绝别人的要求呢?自由创设情境,练习拒绝。 4、总结本课口语交际的情况。二、作业。1、抄写这些谚语。2、选择关联词填空。不要而要 要么要么 如果就 因为所以教 学 过 程主 备复 备(1)( )我们努力学习,刻苦钻研,( )能取得好成绩。(2)休息的时候,爸爸( )拉小提琴,( )看电视。(3)他( )许多人一齐吹,( )一个个地单独吹。(4)( )天下雨了,( )我们的野外活动暂停。3、扩句。(1)老师走进教室。(2)花儿散发着清香。(3)太阳光照射着树林。4、读了练习3上的幸福,你有什么感受?板 书 设 计练习3口语交际:学会拒绝要明辨是非婉转、诚恳授课时间: 复备时间: 教学反思教 案 设 计主备教师 刘长旭 主备时间:2011年 09 月 28 日 总备课第 课时年 级五学 科语 文单元名称四单元共需课时2教学内容(课题)13、在大海中永生 第1 课时课 型新 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4、精读课文第一段。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第一段。教学方法讨论 交流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 学 过 程主 备复 备一、揭示课题。1、(出示邓小平画面)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谁来介绍他。(检查学生预习情况)2、现在,让我们带着沉痛的心情,去重新回顾这位伟人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人民,而逝世后,骨灰撒向大海的情景。 3、板出课题,并齐读。 理解“永生”是什么意思? 人们明知这位伟人已与世长辞,但仍希望他在大海中获得永生。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让我们一起带着悲痛、赞颂、怀念的感情再来齐读课题。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一起去为这位伟人送行。二、初读课文。1、按要求自读课文:(1)读准生字字音,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2)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3)标好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查字词典来理解)。2、了解自读情况:(1)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开火车读,齐读。 党、疆、港(后鼻音) 崭(前鼻音) 呜咽(在这里读y)那么你知道它还有一种读音吗?(yn),你会给它组词吗?(2)说说你已经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痛悼:沉痛悼念。辽阔:宽广空旷。崭新:非常新的意思。呜咽:低声抽泣。奔腾不息:一般指江水翻起波浪急速流淌。 水天一色:形容水与天交融成为一体,没有界限。(3)指名分自然段读文,读后师生评议。三、再读课文。教 学 过 程主 备复 备1、听课文录音,思考:(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用“/”试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的大意。2、全班交流。(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相互补充)。(记叙的是邓小平同志的骨灰撒放大海的生动情景。)(2)先讨论段落,再说说段落大意。四、精读课文第一段。1、过渡:让我们一起再回到1997年3月2日那令人心碎的一天。2、同学们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这一段中共有几句话?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主要讲了什么?(1997年3月2日上午,飞机载着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飞向大海。)3、你能体会,在“飞机飞向大海时”,人们是什么样的心情?(悲痛、伤心、不舍。)(1)哪些语句最能体现这种心情?出示第一句话,让女生来读这句话。(2)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理解“低低地缓缓地”。(3)飞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说明什么?(4)指导朗读:所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特别要注意这两个词语,(读时语速徐缓、语音低沉,读出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5)你能读出你的感情吗?谁来试试?(6)现在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一起来朗读这句话。4、邓小平爷爷,一生波澜壮阔,可是此时机舱里(引读第二句话:机舱里安放着)“爱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爱戴”来说句话?5、(引读第三句话:一位以)同学们,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崭新历史”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课文中说“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最后一个篇章又指的是什么?五、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六、作业 1、生字描红。2、补充习题一、二题。板 书 设 计13、在大海中永生 一( 1 ):飞向大海二(24):撒向大海三(57):告别大海授课时间: 复备时间: 教学反思教 案 设 计主备教师 刘长旭 主备时间:2011年 09 月 28 日 总备课第 课时年 级五学 科语 文单元名称四单元共需课时2教学内容(课题)13、在大海中永生第2课时课 型新 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4自然段。2、学会用“爱戴”、“奔腾不息”造句。3、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重难点感情朗读14自然段;缅怀小平丰功伟绩,学习他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怀。教学方法讨论 交流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 学 过 程主 备复 备一、复习检查。1、指名读生字新词,齐读。2、指名说说段落大意。二、精读课文第二段。1、过渡:邓小平爷爷的一生都献给了他深爱的中国人民,用他的聪明智慧,使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十多亿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他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使香港在1997年7月1日、澳门在1999年12月20日都顺利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这是何等高尚啊。人们的心情多么矛盾,不想小平同志离开,又不忍心违背他老人家的遗愿,所以(引读第2自然段:飞机大海)2、学习第2自然段。(1)引导理解:“呜咽”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大海在呜咽呢?(因为人们痛悼伟人,无比悲痛,所以听到寒风卷着浪花,哗哗作响,便感到大海也在呜咽。)“痛悼”什么意思?(沉痛悼念。)(2)最后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在涛声中,你似乎听到了大海在说些什么?引导学生想象。(3)有感情地齐读第2自然段。(4)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读出人们悲痛不舍的感情。(5)练习背诵。3、学习第3自然段。(1)出示第3自然段。引读第3自然段,但是伟人还是离去了:也许也许也许也许邓小平爷爷的影响(2)思考讨论:“奔腾不息”是什么意思?谁能用“奔腾不息”来说句话?那奔腾不息的浪花将骨灰送到哪些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四个大组分别读四个带“也许”的分句,比比哪组读得好。(3)四个“也许”能颠倒吗?为什么?教 学 过 程主 备复 备(4)增强气势朗读第三自然段的四个带“也许”的分句(5)师:邓小平爷爷的影响太大了,他的影响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国界“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让学生齐读这句话。师:“超越时代”指的什么?“超越国界”又是什么意思?师:这一句你想怎么读,说说你的理由。(要读得沉稳清晰,让人听来字字千钧。因为小平爷爷及其丰功伟绩人民不会忘记,他的形象不可磨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指名读,组织评议。小结:这句话句式整齐,情感充沛,要读出这样的内涵:小平爷爷及其丰功伟绩人民不会忘记,他的形象不可磨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再次齐读。(6)练习背诵第3自然段。4、学习第4自然段。(1)同桌互读第4自然段。(2)男生、女生互读第4自然段。(3)讨论: 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读到这里,想到了前面第2自然段中的“鲜花伴着骨灰”,用“伴”而不用“拌”,你觉得好在哪里?三、精读第三段。1、指名朗读第4、5 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后讨论:(1)“水天一色”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又指什么?(是说骨灰、鲜花、和海水化为一体,伟人和大海融为一体。(2)人们仿佛听到什么了?体会一下小平爷爷说这句话时的心情,谁来试着读?为什么说是“仿佛听到”?请同学读这段话“从那是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2、有感情地齐读5、6自然段。3、请一个小组读第7自然段。(1)其他同学想想:这一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读后讨论。(为全文作结,并点明课题。)(2)你是怎样理解“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的?(3)“在大海中永生”指的是什么?(4)有感情地齐读第7自然段。试着背诵。四、总结 五、作业 1、背诵课文。2、补充习题三、四、五题。板 书 设 计13、在大海中永生飞向大海撒向大海(丰功伟绩)告别大海:与同在授课时间: 复备时间: 教学反思教 案 设 计主备教师 刘长旭 主备时间:2011年 09 月 28 日 总备课第 课时年 级五学 科语 文单元名称四单元共需课时2教学内容(课题)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第1 课时课 型新 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4、精读课文,联系生活,初谈“给予”。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联系生活,初谈“给予”。教学方法讨论 交流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 学 过 程主 备复 备一、揭示课题。1、板书:高尔基。谁来说说你了解到的高尔基有关内容。师补充: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中。8岁就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各种各样的苦活儿,渴求知识的他勤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在人间、母亲、海燕之歌等。齐读课后的“作家卡片高尔基”。2、课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板书:他的儿子。再板书:和。 齐读题。中间的“和”告诉了我们什么?(课文讲的是发生在高尔基与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的事。)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提出?二、初读课文。1、按要求自读课文:(1)读准生字字音,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2)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3)标好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查字词典来理解)。2、了解自读情况:(1)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开火车读,齐读。(2)说说你已经理解的词语的意思。(3)指名分自然段读文,读后师生评议。三、再读课文。1、自由轻声读文,思考:(1)这篇课文写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的哪两件事?(2)用“/”试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的大意。2、全班交流。(1)这篇课文写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的哪两件事?教 学 过 程主 备复 备(栽花赏花;写信教子。) 师说明:文中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自然段。最后一节在信中也是一个自然段,但因为本文引用的部分结束了,所以是全引号。(2)先讨论段落,再说说段落大意。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写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第一件事栽花赏花。第三段(第69自然段):写第二件事写信教子。四、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五、精读课文。联系生活,初谈“给予”。1、通读全文,从文中找出意义最为深刻的一句话,画出来。指名说说。出示: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指名读,齐读。2、生活中你给过别人东西吗?(学生自由谈,引导学生说出给予后的心情。)3、送同学们一句老师珍藏已久话:出示:给予是一种快乐。六、小结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生字描红。3、补充习题一、二、三题板 书 设 计14、高尔基和他儿子一( 1 ):很爱儿子二(25):栽花赏花三(69):写信教子授课时间: 复备时间: 教学反思教 案 设 计主备教师 刘长旭 主备时间:2011年 09 月 28 日 总备课第 课时年 级五学 科语 文单元名称四单元共需课时2教学内容(课题)14、高尔基和他儿子第2 课时课 型新 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诵读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3、背诵课文重难点理解“ 给,永远比拿快乐”这句话的含义。教学方法讨论 交流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 学 过 程主 备复 备一、复习检查。1、指名读生字新词,齐读。2、指名说说这篇课文写了高尔基和他儿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