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达标测试题(A卷).doc_第1页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达标测试题(A卷).doc_第2页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达标测试题(A卷).doc_第3页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达标测试题(A卷).doc_第4页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达标测试题(A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达标测试题(A卷)一、单项选择:1.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是在( )A. 1961年 B. 1962年 C.1963年 D. 1964年2.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的时间是( )A.1970年B.1971年C.1972年D.1973年3.“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讲这段话的是( )A.华罗庚B.钱学森C.赵忠尧D.邓稼先二、看图请回答: (1)请写出图中卫星的名称?它于哪一年发射成功?(2)它的发射成功表明了什么?三、请列举本课中三项重大科技成果。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D 2.A 3.D二、看图请回答:(1)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1970年。(2)表明中国在卫星通信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三、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地球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还掌握了一箭多星的技术。袁隆平在国际上首先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使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达标测试题(B卷)一、单项选择:1.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是在( )A.建国初期三大运动期间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头十年里C.“文革”十年期间D.“一五”计划执行期间2.我国跨入核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A.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正式运转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D.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3.取得下列科技成就的先后顺序是( )第一颗氢弹爆炸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同步实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A.B.C.D.二、读下面材料: “籼型杂交水稻”新品种,每亩增产20%至30%,现在国内已推广种植12亿亩,每年增产粮食达300亿公斤。籼型杂交水稻技术已推广到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请回答:(1)“籼型杂交水稻”是哪一位农业科学家培养出来的?(2)这位农业科学家获得了什么称号?三、1964年10月16日下午15时整,一道强光,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它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胜利地掌握了核技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有什么重要意义?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B 3.D 二、(1)袁隆平。(2)杂交水稻之父。三、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安宁日子。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达标测试题(C卷)一、选择题1奥本海默是美国原子弹设计领导人,享有中国奥本海默之称的是( )A钱学森 B邓稼先 C王永志 D杨振宁2电影横空出世再现了我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感人故事,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应是( )A1945年 B1946年 C1964年 D1970年3.新中国在航天运载火箭、核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有( )成功爆炸原子弹 成功爆炸氢弹 成功发射卫星 一枚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三颗不同用途的卫星A.B. C.D. 二、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邓稼先,中国现代著名核物理学家。1948年赴美国留学,1950年回国。1958年他受命研制原子弹,从此,一直奋战在中国西部荒漠中的核基地。由于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我国核武器的研制事业中,被誉为“两弹元勋”。材料二: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邓稼先材料三: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在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奋斗历程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请回答:(1)由材料一概括出邓稼先的突出事迹。(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归纳出哪些邓稼先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和精神?(3)材料三中的“两弹一星”是指什么? “两弹一星”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三、建国50多年来,新中国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科学技术成果?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C 3.D 二、(1)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我国核武器的研制事业中(2)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爱国和奉献精神。(3)原子弹、导弹和卫星。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三、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地球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还掌握了一箭多星的技术。袁隆平在国际上首先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使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启示:中国共产党是科技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自主创新、艰苦奋斗是民族进步和科技事业发展必须坚持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能在世界高新技术领域占有领先地位的重要基石。中国要拥有一支爱国奉献、赶超世界、协作创新的不断进步的科技队伍。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达标测试题(A卷)一、选择题1.1996年,被列为国家“863计划”第八个领域的是()A.生物技术B.海洋高技术C.航天技术D.自动化技术2.据调查,在我国几千万的上网人数中,青少年占了()A.80%以上B.90%以上C.95%以上D.98%以上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者是( )A.毛泽东B.周恩来C.马克思D.邓小平 二、读图题“863计划”的倡导者“863计划”的四位倡导者是:_三、问答题1986年,国家制定了863计划纲要,为什么称之为“863计划”?被列入这一计划的首批七个高技术领域是哪些?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A 3.D二、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三、863计划是指发展我国前沿高科技的计划,因这项计划的建议和邓小平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作出而得名;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达标测试题(B卷)一、选择题1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863计划纲要,选择了哪七个领域作为发展高科技的重点( )生物技术 能源技术 航天技术 信息技术 激光技术 自动技术 新材料技术 海洋技术A B C D2形成于1986年的863计划纲要,选择了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科技的重点,10年后又增加了第八个领域是( )A国防技术 B航天技术 C海洋技术 D信息技术 3中国古代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今天使这种说法变为现实的是( )A报纸 B电话 C电视 D计算机网络二、读下列材料:“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请回答:(1)这段材料是谁提出的?(2)它的提出有什么作用?三、你上网吗?你是如何理解“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对青少年上网有何要求?这一公约的制订有何意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2.C 3.D二、(1)邓小平。(2)对科学技术同生产力进一步结合,促进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三、上网。一方面健康上网,有利于增强自己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另一方面网络的不健康现象也会给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带来危害。如在网上浏览不良信息,有的超时无节制上网,有的因缺乏自护意识而上当受骗,等等。公约要求青少年“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等。公约的颁布,标志着我国青少年有了较为完备的网络行为道德规范。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达标测试题(C卷)一、选择题1.建国以来,我国科技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果( )A.多依赖于外国援助 B.都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C.具有独立自主特色 D.发挥了传统科技优势2.人类进入高度的信息化时代是在( )A.19世纪末 B.20世纪中期 C.20世纪末 D.21世纪3.“863计划”提出是在( )A.1978年 B.1986年 C.1990年 D.1996年二、看图回答:(1)请回答出图中四位科学家中任意一位的名字。(2)这四位科学家共同倡导的计划是 。(3)这一计划得到了国家最高领导人 的批准和支持。(4)迄今为止,这一计划共包括 个重点发展领域。三、什么是863计划?我们现在经济还比较落后,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钱去搞高新技术的研究?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 2. C 3.B二、(1)(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任意选一个。(2)“863计划” (3)邓小平 (4)8三、863计划是指发展我国前沿高科技的计划,因这项计划的建议和邓小平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作出而得名。原因:面临世界科技革命的挑战,中国必须抓住机遇,根据国情发展高新技术。中国集中精力,瞄准世界前沿,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造就一大批新一代高水平技术人才,为未来形成高技术产业准备条件。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达标测试题A卷一、 单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布是在()A、1976年 B、1978年 C、1986年 D1988年2、义务教育阶段指的是() (1)小学(2)初中(3)高中(4)大学A、(1)(2)B、(3)(4)C、(1)(2)(3)(4)D、(1)(2)(3)3、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是在()A、20世纪9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初 D、21世纪4、我国高等学校的科技工作者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占()A、1/2以上 B、1/3以上 C、1/4以上 D、2/3以上5、阅读下列材料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请回答:(1) 这是哪一位国家领导人的题词?(2) 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读后的心得体会答案1、C 2、A 3、A 4、B5、(1)邓小平 (2)体会:体现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为新时期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当前我们正处于受教育的黄金时代,要珍惜这些机会,争取多学些本领,为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达标测试题B卷一、 单项选择题1、义务教育法规定:儿童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年龄一般是()A 、3周岁 B、5周岁 C、6周岁 D、7周岁2、九年义务教育属于()A、高等教育 B、小学教育 C、基础教育 D、中等教育3、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明确提出把什么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A、科教 B、教育 C、文艺 D、体育4、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应承担的最基本的责任是应当履行()A、按时入学的义务 B、按时缴纳学费的义务 C、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 D、遵守学校纪律、尊敬教师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和义务5、阅读下列材料义务教育法规定:凡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对这个规定,有人认为:儿童入学是家长和学校的事,家长和学校让上学就上,不让上学就不上。又有人认为,上学是我们自己的事,既是我们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也是我们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依法执行。不能让上学就上,不让上学就不上。 看了上述材料,请问你怎样理解上述法律条文中你所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上述两种观点哪一种对?为什么?参考答案14:CCBC5、受教育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义务。同意后一种观点。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达标测试题C卷一、单项选择题1、到2000年我国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普及( )义务教育。A.十年 B.九年 C.八年 D.七年2、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重视教育的发展,尤其是( )A.高等教育的发展 B.基础教育的发展C.素质教育的发展 D.中等教育的发展3、高等学校的科学技术工作取得显著成就有( )承担了“863计划”三分之一以上的项目获得国家发明奖的占全国三分之一左右其科学研究成果有些已经达到和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成为我国高科技工作实施的重要方面等A. B. C. D. 4、我国的义务教育包括的两个阶段是( )A.初等(小学)教育和中等教育 B. 初等(小学)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C.初等(小学)教育和高级中等教育 D. 初等(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5、阅读下列材料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邓小平(1)针对邓小平的三个面向,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发展战略?(2)为此,我国政府做了哪些具体的规定?(3)作为八年级的学生,你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受益者,你有什么想法吗?请谈一谈参考答案14;BBDB5、(1)科教兴国 (2)明确指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言之有理即可。第20课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达标测试题(A卷)1、老舍有一部名作以旧北京的 生活面貌为素材,从侧面描写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A骆驼祥子B茶馆C龙须沟D报春花2、国家把体育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开始于()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3、中国首次举办亚运会是在()A1988年B1992年C1990年D1989年4、为推动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1956年我党提出了“-”的方针。5、1984年奥运会上,中国选手-获得自选手枪比赛冠军,为中国在奥运会上夺取了第-块金牌。6、简答题为什么说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答案1、B2、D3、C4、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5、许海峰 一6、从整体的健康水平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性体育运动的普及、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是我国人民的身体素质大大加强。从典型的事例来说,新中国成立后,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特别是近20年来中国体育已是亚洲强国。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也由于中国体育水平举世瞩目,不但在1990年成功举办亚运会,而且在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第20课 百花齐放推陈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