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之版本被遗忘的叶长青.doc_第1页
版本之版本被遗忘的叶长青.doc_第2页
版本之版本被遗忘的叶长青.doc_第3页
版本之版本被遗忘的叶长青.doc_第4页
版本之版本被遗忘的叶长青.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版本之版本被遗忘的叶长青张京华2013-2-25 14:29:40来源: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12月12日 13 版)钱基博版本通义,自序写于1930年5月2日,当年有油印本。1931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列入万有文库,1933年又列入百科小丛书。1955年5月重校,1957年由古籍出版社出版。其间叙目又单独刊于南通报文艺附刊1930年6月26日第29号,自我评价说:“余读官私藏书之录,而籀其所以论版本者,观于会通,发凡起例,得篇如右。”其书宗旨在书末一句:“於戏!版本之学,其始以精校雠,其蔽流为骨董。”盖钱氏用意在于反本归原,提升学术,而不汲汲于所谓学科之独立。我国学术传统向来为一种整体观,“理一分殊”,个体不离整体,离整体则个体即不能成立,不离整体而恰可以成就个体。“八风九歌,以相成也。琴瑟专一,谁能听之?”整体与个体,合则两成,离则两毁,故钱氏此书虽曰创兴,而首重“原始”。但钱氏此书内容其实比较简略。全书共四篇,为原始第一、历史第二、读本第三、余记第四。原始论汉至唐五代,历史论宋至清,分期虽不同,实为一线贯穿。读本依经史子集分论要籍版本,如通行之书目。余记论刊刻著录之家,兼涉掌故。严佐之先生认为钱书“主要看点约有二端:一是会通古今的义例,二是重在校勘的义理”,实则书中“义例”与“义理”之高揭并不甚扎实。其书由四部论,为子家体。由钱氏平生著述论,为“通义体”。钱氏另有骈文通义,1934年由上海大华书局出版,共五篇,为原文第一、骈散第二、流变第三、典型第四、漫话第五,与版本通义体例相同。书中三次提到“版本之学”,而不言“版本学”,用语与书林清话“目录版本之学”相类。究其用意,“学”谓学术,尚非现代学科“某学”、“某学”之意。倒是钱氏在1932年的一篇演讲,明确以“版本学”为主题。演讲的整理稿甚简,原刊无锡图书馆协会会报1932年第3期,其中说道:“研究国学者,须研究版本学。版本学在中国,尚未成一种学问。”著作称“通义”,演讲则称“学”,大概演讲须顺应时趋之故。叶德辉书林清话一书,1920年刊行。“清话”为札记体,宋以后多有之,如玉壶清话、道山清话、太平清话之类。别称“清言”,即四库提要所谓“明季清言小品”,如娑罗馆清言、兰畹居清言。而叶氏此书专论刊刻,又别开“书话”一体。惟其书洋洋十卷,逾12万言,目验既精,复能裁断,时人往往不及,叹为观止。而论其治学渊源,本承叶昌炽藏书纪事诗,而与“书志体”之郋园读书志相表里。缪荃孙序称之为“版本之学”,仍非现代学科之“版本学”之意。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以创建独立学科为用心,追论“版本学”起源,多以钱基博版本通义及叶德辉书林清话为标志。其主要者如戴南海版本学概论(1989)、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1992)、姚伯岳版本学(1993)、黄永年古籍版本学(2005)均如此。严佐之版本通义导读说道:“湘潭叶德辉书林清话无锡钱基博版本通义”、“版本学史上最早的两部学术专著相继问世”。按“版本学”的独立及其起点实际上是一个现代学科观念问题,背后所反映的是西方知识价值体系在中国的应用问题,而与历代版本自身的状况无关。换言之,作为现代学科的“版本学”并不是陆续地和逐渐地形成的。版本学界有关的讨论意见纷纭,如李明杰所说,关于版本学起源有先秦说、西汉说、宋代说、清代说、当代说五种,同时版本学的历史分期又有三段论、四段论、五段论三种。实则此处的起源说与历史分期说都只是通常的历史流变问题,“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乃是学术常理,原本不能截断众流,突然加入一种“起源”在其间。虽然民国间学者并不以营建学科框架为急务,但是若干重要的论著还是被忽略了。叶长青的专著版本学便是一例。叶氏版本学一书,厦门大学油印出版。其书封面为篆书“版本学”三字。内容共计八章,正文270页。书首有陈衍、龚乾义及自叙三叙。龚叙作于1925年4月,自叙作于同年5月。此书又有陈钟凡叙,署为1925年冬,单独刊载于厦门大学国学专刊,其中说到“余昔为大学诸生述古书读校法,中华图书馆协会邀共寻研,尝取周贞亮、李之鼎书目举要,补正数十事,为治目录者之一助。嗣思遍征古今版本,汇为一编”;“十四年夏,归自岭表,道出厦门,见叶君俊生已先我为之。凡五阅月,邮寄全书,裒然巨帙”。陈衍陈又见陈石遗集。陈衍又有与叶长青论版本学书,称“寄到新辑版本学一巨册,乞余为叙”。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各叙都明确肯定的叶氏版本学的著作价值和创始之功,如陈衍叙称:“长青多著述,近复成版本学一书,穷源流,殚穿凿。不见三月,脱稿十余万言。”与叶长青论版本学书又称:“长青之书,顾略观大概,但觉其体例甚当,征引甚备。”龚叙称:“乡来谈版本学者匪鲜,而剖芒忽,原终始,程效用,成一家言,断自俊生。则谓版本学创自俊生,其可?”陈钟凡叙称:“其言校勘,增避讳一则,言体制,详征宋元后官私雕椠,并补余说之未尽,足与叶德辉书林清话相辅而行”。合龚乾义、陈钟凡二人之见闻,均认为“版本学”为叶氏首创,当可据信。叶氏版本学一书内容,已有意识以新方法建立新学科,如说:“校勘学者,以科学方法,校正版本之错误也。”其论版本校勘,主张求外证、内证。提出:“甲骨为近二十年来新发现之物,校读三代古籍,此为最得力矣。而金石竹简,足以补苴罅漏者,亦复不少。”首引罗振玉殷商贞卜文字考,从中明显可以看出作者兼容旧学与新学的态度,而与现代潮流同一趋向。按民国间之旧学、新学,所读之书与所操之方法并无不同。所不同者,旧学之怀疑在于以怀疑而求真求信,阐旧开新,疑古派之怀疑目的在于遂行打倒推翻,根本否定本国学术。我国学术传统,既有形而下之迹,又有形而上之道,其学术大原如此,所以章学诚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说。版本之学,其形下之器的特征最为明显,但亦未尝不有形上之义。其义即在于反辅校雠,进而辅经辅道,所谓“深明于道术精微、群言得失之故”。版本学之“原始”正在于此,故叶长青论版本学而首论校雠学、目录学,即寓归本之意。而陈衍叙亦称“独喜其言版本学与校勘学之关系、版本学与目录学之关系,为版本学实用所在,非仅备骨董家谱录”。又称:“道咸而后,经史学衰而校勘未衰,言版本者未能由校勘而考据经史,但见援版本以入目录。”清人版本之学表面看来长盛不衰,实则有向上与向下完全不同的两种趋向。版本家热衷于雕版字体之一点一画,而对于经史典籍夺落颠倒之证据“绝不能有所改正,斯则骨董家之缺口瓶、折脚铛”而已。陈衍的观念与钱基博所主张的“版本之学其始以精校雠,其弊流为骨董”,可说完全一致。叶长青与钱基博曾为同事。1927年9月,钱基博至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任教,曾主讲“目录学”。1930年制定的各学年学科和讲授纲要规定,第二学年必修课可开设“目录学”,选修课可开设“版本学”。这当是钱著版本通义的背景。1930年8月,叶长青至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任教,而叶氏的版本学在此之前已经著成了,并且其中论版本学与校勘学之关系一章还在国学专刊创刊号刊登,只是未标明文章与版本学一书的关系,故学者罕知其事。除此以外,叶长青还有闽本考、明清藏书家图记表、十五年来之校雠学、二十年来中国之校雔学等文,均与叶氏的版本研究有关。闽本考曾刊图书馆学季刊,并单独出版,前有短叙称“兹篇为拙著版本学之一章”。另就叶长青个人的整体规划而言,他有所谓“治学六法”之说。版本学自叙云:“六法者,采版本外,精小学、识时代、通地理、治目录、明典章也。”可见其治学途径宽广。衡以叶氏已有著述,尚不及其半,其生平夙志未申亦可概见。要之,叶长青著此版本学一书,故非素无计划、率意而为者。吴芳吉有言:“俗学好限范围,好执定义;正学贵在受用,贵能自得。”照说学术当以古今流变、中西融通为大端,而我国现代学科之建立率皆始于清末民初之际,诸如文学史、哲学史乃至外国文学、西洋哲学各科究竟始于何时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