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藤野先生-鲁 迅【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本文难点较多: (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 (2)第二部分第三层是难点,因两件事促成作者弃医从文,中国医学界少了一个良医,中国文坛却多了一名大文豪。 (3)结尾部分也是难点,它总结全文,深化中心,加强了文章的战斗性。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大家是否记得初一时我们学过鲁迅的哪些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社戏,今天我们继续地来学习鲁迅的另外一篇文章藤野先生。1作者回顾: 鲁迅(1881一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抨击吃人的旧礼教和封建制度,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旗手。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作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地点在厦门大学,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忱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正课 1 粗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标致( bio zh ) 落第( lu d )诘责( ji z) 不逊(b xn) 托辞(tu c) 油光可鉴(jin)抑扬顿挫(y yng dn cu)绯红( fi hng ):鲜红深恶痛疾(w):厌恶而痛恨到极点。 物以稀为贵:物品稀少就显得其珍贵。2、速读课文,思考:(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那里?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重点写发生在哪里的事情?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我离开仙台之后”. 仙台3、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课文据地点的转移可分成三个部分。 全文共有38段,可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 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4、 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炼的概括。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述线索又是什么?感情线索是什么?围绕藤野先生的这一中心组织材料,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以作者对祖国、对民族的爱感情线线索5、上野樱花烂熳的时节是怎么样的?示图(见课件)6、在这烂熳的时节中作者在东京的见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从文中哪个词可看出来?【讨论、明确】: 作者看到了中国留学生“成群结队”“盘着辫子”地赏樱花,闻到了中国留学生吵闹“响得震天”,污浊,”。无非:只不过。表露了作者对东京留学日本学生中效忠满清王朝,醉生梦死状况的失望之情。为下文离开东京“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伏笔。7、“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8、写“清国留学生”的外貌,作者抓住了什么特点?为什么抓这个特点?抓住了“盘着大辫子”的特点。在当时,有无辫子可以区分对清王朝的态度。抓住这一特点,可以画出他们的灵魂。9、理解作者的修辞艺术:(见课件)(1) 、“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比喻。有嘲讽意味。(2) 、标致”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什么感情?原意是漂亮,这里是反语,用于讽刺,表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10、提问:“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讨论、明确】:鉴,本义是镜子,词性由名词转化为动词在这里是光照或反射出去光亮的意思。11、 “成群结队”和“实在”删去好不好?为什么?不好。“成群结队”表示“清国留学生”逛公园、赏樱花的人很多;“实在”对“标致”起强调作用。删去后削弱了讽刺的力量。 12、 第一段并没有写藤野先生,是否离题?有何作用?13、 不离题。它有两个作用:(1)交代离开东京的原因,引出与藤野先生的交往。(2)表现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本文暗线,也是主题的一个方面)。三、小结 :文章围绕藤野先生的这一中心组织材料,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以作者对祖国、对民族的爱感情线索 ,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以及赞扬了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四、作业: 预习第二部分:找出作者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几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