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_第1页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_第2页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_第3页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_第4页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盐池高级中学教学笔记年月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宁夏中考采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合卷,实行开卷考试,其中思想品德是必答,考生从历史、地理、生物三科试题中选答一科。盐池县的初中基本上要求学生选择生物,受此影响,很多初中的历史课课时不足或被挤占挪用,甚至初三没有开设历史课,导致学生对历史往往存在这样一些印象:历史是“副科”;是死记硬背,与现实联系不大;是无用之学由于初中的基础不扎实,特别是世界史的基础薄弱,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这本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形成学习高中历史课程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这一体例对教学有以下几点不利:知识系统不完整,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紧密;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加大;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在有限的时间里(一堂课40分钟),如何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对历史教师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盐池高级中学是盐池县唯一的一所高中,但每年中考全县前三百名左右的学生基本都流失到邻近的银川市、吴忠市等地的学校,致使学校生源受到影响。高一年段20个班级,按照中考成绩分成A、B、C、D四个层次的班级,A、B、C层次各两个班,为重点班;我所任教的都是D班(普通版),学生基础差,个别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存在厌学情绪;再加上平时的月考科目没有历史,学生对历史学习重视不够。针对这些挑战,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反复推敲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建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投影:请阅读以下故事片断,结合所学知识找出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投影:明朝,番禺秀才吴必中带着书童正走在赴京考会试的途中。他是家中独子,但是他天生愚笨,多次考县试都不中,于是老爸吴老爷拿钱为他买了个秀才的头衔(政治腐败;社会拜金风气盛行),这样,吴必中带着全家的希望上京了。他们走到湖南时,他们先是看到一些衣服破烂,瘦得只剩下骨头的难民坐在路边,接着又看到一大帮农民手拿着锄头和大刀,一边大喊:“狗官钱弓梓,拿命来。”他们赶紧避开。后来才知道他们的土地被钱弓梓给强行霸占了(政治腐朽,社会矛盾尖锐)。吴必中一边赶路一边还不忘死记硬背四书五经,把要考的文章死死的记住。终于来到北京,他看到大街上很是热闹,大街两边都是做买卖的(商品经济发展)。最吸引他的是地上摆卖的西洋玩意,他实在爱不释手,于是买了一个望远镜(西方文化传入,开阔眼界)。来到客栈,他看到有很多像他那样的考生,有的在高声谈论科举考试,有的埋头苦读(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因循守旧,束缚思想),他也不甘落后,吃完饭早早地回房看书。在明清时期,思想界出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时代,先来了解其中的一位李贽。投影:明代万历年间,李贽在麻城著述、讲学。虽说他是有大学问的人,却也开荒、种粮、种菜,勤快得很。李贽讲学跟别的先生不一样:别的先生只收男生,李贽偏偏要男女收在一起教;别的先生要求学生走路要轻,说话莫大声。而李贽偏要学生们蹦蹦跳跳翻跟头,大声读书像打油;别人教书要白天,李贽白天要学生们帮家里种田、种地,夜晚听他讲学;别人教书是在学堂里,李贽要学生在钓鱼台上听;别人教书专讲“四书”、“五经”,李贽专教些实用的东西,还经常出谜语逗学生们玩: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公公拉着媳妇手,细伢打破老子头。学生们猜来猜去,都猜不出来。李贽笑着启发说:“你们不是猜不着,是还没有长这个胆量。要干大事,就得敢破旧规矩,敢想,敢说,还要敢干。”接着,李贽解释说:“第一句皇帝老子去偷牛是君不君;第二句满朝文武做小偷是臣不臣;第三句公公拉着媳妇手是父不父;第四句细伢打破老子头是子不子。”学生们听了以后,就到处传播。气得那些官老爷和封建卫道士们连连骂李贽是“盗教”、“邪教”、“异端”。从故事中,你们感受到李贽是个怎样的人?答:离经叛道;李贽,号卓吾,福建泉州人。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75岁时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于监狱割喉自杀而死),著作被列为禁书。李贽的生活经历,可以概括为:少年求学穷困潦倒,中年做官正直清廉,老年入狱迫害致死。而前两点经历直接影响着李贽“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也正是因为“离经叛道”,他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6,归纳李贽“离经叛道”的“异端”思想有哪些?答:挑战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不是神圣不可侵犯,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挑战正统思想,批判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穿衣吃饭是“人伦物理”。阅读课本P.17“学思之窗”,请思考:李贽的信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答:风气虚伪,追求享乐。你认为出现这种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商品经济兴盛,社会生活奢靡,个人价值借助于享乐而得到强调。明朝后期的这种社会环境大大促进了李贽异端思想的传播,以致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投影:世人“全不读四书本经,而李氏藏书焚书,人夹一册,以为奇货”。朱国桢涌幢小品卷一六投影: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袁行霈中华文明史除了李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家还包括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后三者被称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是遗民。投影:每当新旧王朝更替之际,总要涌现出一批缅怀故土,隐遁乡野,不仕新朝的知识分子。习惯上把他们称为遗民。邓乐群论宋明遗民的不同特点,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1期投影:材料一人去世之后,一般都会穿上寿衣,放到木制棺材里下葬。黄宗羲却希望自己死后将头发散开,盖上一条单被,放在一个石头棺材里裸葬。清朝入关后,老百姓都要扎辫子。散发表示不愿意再扎辫子,不再当清朝的老百姓。这是当时很多遗民的做法。在黄宗羲心中,亡国之恨,一直缠绕在他的心头,所以他要散发,不再绑辫子;所以他要裸葬,而不穿满族的异族寿衣;所以他要躺在石棺里,期待迅速腐烂。摘编自张晖黄宗羲,为何坚持裸葬自己,环球人物杂志第167期材料二有明遗臣行人王夫之字而农葬于此。王夫之自题墓志铭从这两则材料中,你们感受到什么?答:作为明朝遗民,三大思想家有如此坚定的气节和人格,必然有不一样的思想境界。请思考:亲历明朝灭亡,明遗民可能会做哪些事?答:参加组织反清斗争;反思明亡教训;投影:材料三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罢丞相始也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四(明朝)嘉靖以来,王门(心学)弟子在朝廷和地方身居显位者比比皆是在他们的提倡下,终日清谈成了整个官场的作风。什么国计民生一概不学、不懂心学蛊空了人们的灵魂。迂腐、愚昧、空虚,是这个时代士大夫阶层的共同品格。张显清晚明心学的没落与实学思潮的兴起请思考:明遗民是如何反思明亡教训的?答:政治:君主专制;思想:心学空虚。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最为猛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7,归纳黄宗羲的思想主张。答: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明朝后期,心学发展迅猛,成为一股思潮,但消极方面也造成了明末社会风气的空疏。“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大明王朝终于在一片空谈声中土崩瓦解。投影:材料五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神州荡覆,宗庙丘墟。顾炎武因此顾炎武批判空疏的心学,倡导经世致用,注重实学。投影:“经世致用”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8“王夫之的唯物思想”一目的“历史纵横”。针对王阳明的心学,王夫之继承并发展了唯物思想。明朝灭亡,清朝建立,用我们今天的眼光看,这次改朝换代同汉朝取代秦朝、唐朝取代隋朝的性质是一样的。但明末清初的人们可没有这觉悟,当时人们认为“华夏”指汉族,包括满族在内的周边少数民族都被视为“夷狄”“蛮夷”。读书人普遍是贵华夏、贱夷狄。以汉族为主的大明王朝,居然被新兴的满族建立的清朝取代。这种改天换地的大动荡深深刺激着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投影:材料六一般的改朝换代只是朝廷变姓易主,王冠礼乐还是照旧,从士大夫到普通民众的生活,感觉不到多大变化。而像赵宋亡于蒙元、朱明为满清取代,异族入主中原,情况就不同了。王夫之曾说:“历代亡国,无足轻重;只有南宋之亡,则衣冠文物亦与之俱亡了”。陈平原、杜玲玲编追忆章太炎材料七课本P.18“历史纵横”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谈到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影响呢?投影:材料八正是在实学思潮的荡涤下,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理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最终成为一代学术的主流。黄爱平论明末清初学术向传统经学的回归材料九谭嗣同十分推崇王夫之,认为其著作是“兴民权之宗旨”。章炳麟改名绛(顾炎武初名绛),号太炎,明白宣示他是顾炎武学说的继承者。梁启超将明夷待访录视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孙中山等则抽印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原臣分发同志,鼓动反对清王朝的民主革命。岳麓版教科书答:明清之际思想界的活跃使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板书)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背景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摧残人性思想文化西方文化传入挑战孔子和儒学的正统地位李贽:离经叛道批判“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穿衣吃饭是“人伦物理”明清之际活跃的“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儒家思想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反思明亡教训限制君权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王夫之:唯物思想冲击但未能动摇儒学正统影响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第二部分:反思与点评【课后反思】本课教学设计参考了陈振华老师的“身份”概念在思想史教学中的运用(历史教学2014年第2期)。第三部分:相关资料【练习与测验】课本第17页“学思之窗”答:明清之际,程朱理学使得儒学日益僵化,人们只能按照程朱理学对儒家解释做学问甚至生活,任何不同的意见都会遭到社会的不容甚至道德的谴责。于是,读书人只能按照程朱理学的解释学习儒家经典,以谋取官职。读书人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社会风气虚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