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动力场.doc_第1页
空气动力场.doc_第2页
空气动力场.doc_第3页
空气动力场.doc_第4页
空气动力场.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冷态空气动力试验一、锅炉结构简述本锅炉为单锅炉筒、集中下降管,自然循环型布置的固态排渣煤粉炉。锅炉前部为炉膛,四周布置膜式水冷壁。炉膛出口处布置屏式过热器,水平烟道装设了两级对流过热器。炉顶、水平烟道两侧及转向室设置顶棚管和包墙管。尾部交错布置两级省煤器及两级空气预热器。锅炉采用直流煤粉燃烧器正四角切向布置,假想切圆为600mm,制粉系统采用钢球磨中间仓储式,热风送粉。二、锅炉设计规范1主要设计参数 过热蒸汽流量t/h 130过热蒸汽出口压力Mpa 9.8过热蒸汽出口温度 540 锅筒设计工作压力Mpa 11.27 给水温度 215空气预热器进风温度 30热风温度 345排烟温度 145锅炉效率% 90.22 燃烧设备 燃烧器原设计参数:名称风率(%)风速(m/s)风温()一次风2021.4243二次风5346.2344三次风235260三、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的目的通过冷态下的测试,了解炉膛中各部分风量的分配情况,通过对相关设备进行冷态调整和标定,掌握锅炉的流动规律,为锅炉的启动、热态燃烧调整及运行提供参考依据,保证四角布置的燃烧器配风均匀,在炉膛内形成良好的空气动力场和温度场,进而使煤粉在热态下能够充分燃烧,提高燃烧效率,使锅炉能够安全、经济、稳定运行。四、 试验应具备的条件1 锅炉本体、烟风系统、制粉系统安装结束,并通过验收合格。风量测量装置指示正确。2送风机、引风机和液力耦合器、排粉风机等转动机械联合试运完毕,可以正常投入运行。3风烟系统及制粉系统安装调试结束,并经过气密性试验,验收合格。4所有电动、手动挡板调试结束,开关灵活到位,就地挡板开度与控制室内的阀位表指示一致。5控制盘上的DCS显示烟、风系统应与就地的指示相同,热控及电气仪表必须经过检验并指示正确。6试验所需的测点全部安装完毕。7为安全和方便测量根据试验项目要求炉内搭设脚手架和跳板,在危险或不易测试的测点处,要搭设脚手架、栏杆、以及充足的照明。8在四角燃烧器附近搭设脚手架。要求脚手架搭设在背风侧以脚手架不遮挡燃烧器喷口,适于测试人员攀登为宜,五、试验方法本次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采用飘带法结合纸屑法,进入炉内观察炉内气流流动方向,1 风速测量用标准皮托管测量,对四角一、二、三进行校定测量2 对四角一、二、三次风进行调平21一、二、三风调平后保持各风门不变3 一、二次风喷口风速测量参考设计值,计算出冷态下一、二、三次风喷口风速,冷态下风速见表1项目风温()风速(m/s)动压Pa一次风喷口2519230二次风喷口2531630三次风喷口254513404 三次风速喷口风速的测量首先在三次风管道上进行动压测量,同时调整手动风门,然后采用风速仪对其喷口风速在45 m/s下进行测量。5 试验仪器51 标准皮托管一只52电子微压计一只5U型管压力计二只54 各有关单位派一名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进入炉内观察飘带及纸削在陆内的流动情况,并作好相关的记录六、 安全措施1 人孔门处出入位置合理、方便、并保持炉膛内、外联系畅通。2 脚手架牢固结实.3 炉膛负压保持在-10-50 Pa,避免过大或过小4 注意送、引、排风机不超过额定电流。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