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从肝论治胃病心法.doc_第1页
叶天士从肝论治胃病心法.doc_第2页
叶天士从肝论治胃病心法.doc_第3页
叶天士从肝论治胃病心法.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叶天士从肝论治胃病心法来源:浙江中医杂志 2009年6期关键词 叶天士从肝论治 胃病 临证指南医案 从肝论治是叶天士治疗胃病的特色,临证指南医案中属于胃病的病案有130多例,相关的症状有胃脘痛、嘈、不食、呕吐、噫嗳、噎膈、反胃、痞等。叶氏对这些病症的诸多治法中,从肝论治的方法十居其七,值得后学者继承和探索。 1突出肝乘胃的机理 肝主疏泄,能协调脾胃气机的升降、水谷的运化,能调节胆汁的分泌。脾气上升,清气才得以上升;胃气下降,则浊气也降,如此水谷精微才能如常输布。因此,肝主疏泄是保持脾胃正常消化功能的重要条件。若肝失疏泄,影响脾胃升降之机,则胃气失降,而出现嗳气、呕恶、胃脘胀痛;脾气不升则可致腹胀腹泻。叶天士认为:“盖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临证指南医案木乘土,以下仅出篇名)。他在治疗胃病的病案中,有“病由肝脏厥气,乘胃人膈,致阳明经脉失和”,“厥阴顺乘阳明,胃土久伤,肝木愈横”,“老年郁勃,肝阳直犯胃络,为心下痛”,“乃郁勃嗔怒,肝胆内寄之相火风木,内震不息,犯胃则呕逆吞酸”等等描述,十分形象明了。这就是叶氏从肝论治胃病的理论依据。 2重视肝气、肝阳、肝火、肝风的辨证 肝的病理变化主要有肝气、肝火、肝阳、肝风四种类型,肝失疏泄则肝气郁滞,郁久则化火,火灼阴液,肝阴不足则肝阳上亢、肝风激荡等等,皆会干扰胃气,造成胃气失降,在临床上出现肝胃失和的症状。 2.1肝气乘胃,其气冲逆:症见呕恶吞酸、嗳气少食、胃脘痞痛、大便秘结或忽闭忽溏。舌苔薄白,脉左强右弱或关强。如“此情志不遂,肝木之气,逆行犯胃,呕吐膈胀”(木乘土)。 2.2肝阳犯胃,两阳相搏:症见胸脘灼热、嘈杂、呕恶、身痛、大便不爽或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脉弦。如“脉弦,心中热,欲呕,不思食,大便不爽,乃厥阴肝阳顺乘胃口,阳明脉络不宣,身体掣痛”(木乘土)。 2.3肝风煽动,上扰于胃:症见胃脘痛、饥嘈、泛吐涎沫或干呕频发、口干欲饮、口耳牵引、眩晕头痛、手足麻木、下部胫冷。舌红少津,脉细弦或弦而涩。如“积劳内伤,脘闷胁胀,呕吐格拒,眩晕不得卧,阳挟内风暴张”(木乘土)。又如“厥阳热气,因情志郁勃拂逆,气攻乘络,内风旋动,袭阳明,致呕逆不能进食”。且患者“壮年已有头晕”,又“胃痛若嘈先麻木头眩,痛发下部,胫冷痛三日痛引背胁”(胃脘痛)。 2.4 肝火袭胃,胃火上升:症见胃脘灼痛、口苦口干、泛酸嘈杂、面红目赤、小便黄、大便结。舌红、苔黄燥,脉弦数。如“面长身瘦,禀乎木火之形,气阻脘中,食少碍痛,胃口为逆,乃气火独炽之象”(木乘土)。 3治法分疏肝、清肝、平肝、养肝四法 3.1 疏肝:叶氏常用香附、苏梗、郁金、川楝子、元胡疏肝解郁;配合和胃宽胸、下气降逆的降香、枇杷叶、瓜蒌皮、苏子、乌药等。如“此情志不遂,肝木之气逆行犯胃开怀谈笑可解,凝滞之药乃病之对头也,元胡、川楝子、苏梗、乌药、香附、红豆蔻”(木乘土)。 3.2清肝:肝为刚脏,胃为阳土,两阳相搏,火势尤旺,宜用清泄肝火法,使肝火得清,助胃火下降。清肝泄火常选山栀、黄芩、黄连、丹皮、稽豆衣,且常以黄连配乌梅酸苦泄热。如“气阻脘中,食少碍痛,忌用燥热劫津,治以平肝和胃。降香、郁金、山栀、橘红、枇杷叶、苏子、川贝母、姜皮”(木乘土)。 3.3平肝:肝属体阴用阳,肝阴不足导致肝阳上亢、阳浮风动。平抑肝阳常选白芍、木瓜、乌梅、桑叶、钩藤、代赭石、石决明、牡蛎等。如“木火体质,复加郁勃,肝阴愈耗,厥阳升腾,头晕目眩心悸,养肝熄风,一定至理。近日知饥少纳,漾漾欲呕,胃逆不降故也,先当泄木安胃为主”。取桑叶、钩藤、远志、石菖蒲、半夏曲、广皮白、石斛、茯苓治之。 3.4养肝:肝阴不足,甚则下损及肾,治疗以养肝阴、补肝体,常用生地、阿胶、麦冬、白芍、牡蛎、钩藤、枸杞子、首乌等。如治“内风旋动,袭阳明,致呕逆不能进食”,用“九孔石决明、清阿胶、生地、枸杞子、茯苓、桑寄生、川石斛”(胃脘痛)。 4论治圆机活法,用药灵活善变 叶氏治疗胃病,注重从肝着手,结合降气和胃、化痰止呕、养胃温胃等法,体现了叶氏活法圆机、轻灵善变的用药技巧。 4.1疏肝温胃法:对于胃阳不展患者,常以疏肝药物配合温胃药物,如吴萸、干姜、川椒、高良姜、益智仁、桂枝等。如治“肝逆犯胃,脘痛肠鸣,气撑至咽”,遂用“川楝子、桂枝木、淡干姜、川椒、生白芍、吴萸、乌梅、茯苓”(木乘土)。 4.2柔肝养胃法:肝阴不足,胃失濡润,皆宜柔养。常用生地、生白芍、麦冬、阿胶、怀山药、石斛柔肝养胃,如治“肝风震起犯胃,平昔液衰,难用刚燥,议养胃汁以熄风方。人参、茯苓、半夏、广皮白、麦冬、白梗米”(胃脘痛)。 4.3缓肝益胃法:肝虚胃弱,或病后体虚,胃气未复,胃脘不适,暖气、少食、乏味。常用人参、茯神、炙甘草、生谷芽、木瓜、南枣等。 4.4镇肝扶胃法:肝风煽动,上扰于胃,噫气频作,泛吐涎沫,口耳牵引。常用旋覆花、代赭石、人参、茯苓、姜半夏、生姜。 5体会 笔者将叶天士从肝论治胃病的经验应用于临床,常取得桴鼓之效。如治王某,男,52岁。反复上腹痞满5年,伴头痛1年。胃镜示糜烂性胃炎,经奥美拉唑等治疗,症状未见缓解。且有高血压史,血压在16090mmHg左右,并伴有乏力、便溏、嘈杂。舌红、少苔,脉弦。证属肝阴不足、肝风上扰、肝气犯胃、脾失健运,正如叶氏所说:“厥阴顺乘阳明,胃土久伤,肝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