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doc_第1页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doc_第2页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doc_第3页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净沙 秋思教学设计江川县大街中学 郭锦琴【教学设想】天净沙 秋思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诵读欣赏”,马致远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才子。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绝句妙景”(人间词话),又兼具宋词清隽疏朗之自然,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之祖(中原音韵)。它勾画了一幅浪迹天涯的游子在深秋黄昏时刻孤寂无依的悲凉处境和思念故乡的愁苦心情。传统语文教学常从诵读感悟入手,而新课标更强调文本的人文内涵。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天净沙 秋思教学中,在诵读感悟教学的基础上,抓住意象和关键词语来解读文本;采用多种方式包括诗配画、改写成现代散文、古诗翻唱等方式解读文本;教学上还注重引入文人雅士对天净沙 秋思的诠释,让学生充分感受它社会影响力和蓬勃的生命力。【教学目标】1、 通过反复诵读,能正确说出作者寄寓在小曲中的思想感情。 2、 通过画面的赏析,准确描述小曲表现的形象,体会形象中蕴涵的意境。 3、学习用具体的意象表达抽象的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借助品读、想象,领会小令凄婉萧瑟的意境与悲秋思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从语言角度,赏析诗歌,领悟曲中情趣。通过用不同的方式解读文本,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教法与学法】朗读法、双主互动法、探究法、合作交流、媒体辅助教学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1、导语: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词歌赋是中华民族历代相传的精神瑰宝。人们常说唐诗、宋词、元曲,唐诗宋词我们已经学习过许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散曲小令天净沙 秋思。 2、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散曲又包括套数和小令,天净沙 秋思就是一首小令。(幻灯片介绍元曲相关知识)3、作者简介。这首小令被称为“秋思之祖”,作者是(马致远),谁来介绍一下作者?(幻灯片展示作者信息)4、标题及创作背景。(幻灯片展示创作背景)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过渡语: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听朗读并划出节奏。 1、哪位同学来说说你划分的节奏? 提问:为什么把“断肠人”划为一节呢? 2、找两名学生朗读,一名同学评价。 3、教师评价指导。师生配乐朗读整首诗歌,感悟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 提问:大家在这样的反复朗读感悟中,读出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追问:这么抽象的情感作者是把它寄托在哪些具体的事物上?三、品意象、探秋思过渡语: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同学们细读这首元曲。注意:寻景物、悟情感、抓诗眼。以自己的想象来解读这首曲。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1、小令中哪些语句写景,这些景物有何特点?2、小令中哪句抒情,抒发了怎样的情怀?教师重点点拨:第二句是温馨之景,在古诗中有时候会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情况出现,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异乡的景物虽然很美,但在背井离乡的诗人眼里,却只会引起“乡关何处”的伤感。这首小令的前三句,作者用了典型的意象来渲染自己的忧伤之感,第四句作者又用一句“夕阳西下”把所有景物都放在了一个特点的时间段里,夕阳西下的时刻更是增添了一种凄凉、苍茫的感觉。3、听元曲的演唱,看看演唱者是如何来抒发情感的。问:演唱者为什么要强调“天涯”?追问:那么这种“远”是主人公到什么的距离远呢?(家乡、亲人)或许这“天涯”又是另一种遥远呢?(精神上的远,主人公与自己人生理想之间的距离)“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全篇的结尾,也是全篇的诗眼,它凝聚着主人公复杂的感情:背井离乡的酸楚、旅途奔波的凄苦、怀才不遇的失落、前途无望的悲伤、人生苦短的悲凉。4、带着情感全班齐读这首小令。4、 创新解读 过渡:好书不厌百回读,我们还可以用怎样的方式来解读文本。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以不通的方式体会作者独特的意境和表现手法。你可以1、 诗配画2、 改写3、 古诗新唱(学生创新解读展示)总结过渡: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一经问世,就成了他的代表作,从问世至今在800多年漫长的时光里,历代文人雅士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诠释着这首经典,使它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它如乐,乐曲显得意境高远;它入剧,剧情充满诗情画意;它是书法家屡写不厌的墨宝;它是国画家永不枯竭的命题。即便是在信息传媒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对这首小令的现代解读。欣赏音乐电视天净沙 秋思小节:短短五句,勾勒绝妙秋景,让人回味无穷。虽是小令,却如嚼橄榄,越嚼越醇。它道尽了秋愁秋悲。读这首曲,思乡的人有同感,思念亲人的人也有同感,人生不得志的人同样会有同感。尽管含蓄,却可以引起各种共鸣,这正是读诗的魅力之所在。(有感情地背诵这首曲。)五、推荐品读 天净沙 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