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化学教案总 纲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工程化学是全校非化学化工专业理工科本科生校级必修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工程化学是从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出发,密切联系现代工程技术中遇到的如材料的选择和寿命、环境的污染与保护、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信息传递、生命科学发展等有关化学问题,深入浅出地介绍有现实应用价值和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有意识的运用化学观点去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该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将化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传授给学生,通过介绍化学理论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把化学对人类进步的影响逐渐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素质。 二、课程内容:工程化学课程内容包含绪论、物质的化学组成和聚集状态、化学反应原理、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和水体保护、电化学基础、物质结构基础等六部分。纵观工程化学所含内容可知,该课程内容较为庞杂。具有三多的特点;即所谓内容头绪多、原理规律多(涉及原理、规律几十个)、概念定义多,由于该课程具有上述特点,加之微观结构看不见、摸不到。因此,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三、教学对象:非化学化工类理工科本科新生。四、教学时间: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 五、教学指导思想:1. 从工程实际和生活实际的角度出发讲授工程化学,体现21世纪教学理念、教学改革精神和世界工程教育思想。2. 严格按工程化学教学大纲及工程化学实验大纲进行教学,注意课程内容的准确定位和整体优化,注重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3. 开设的实验及课堂讨论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知识创新的能力。六、教学重点:1. 系统与环境、反应进度、化学计量数;2. 气体分压定律,大气相对湿度,等离子体;3. 稀溶液的依数性;3. 晶体及其性质;4. 热力学第一定律;5. 焓与焓变,熵与熵变,吉布斯函数变; 6. 盖斯定律;7. 化学反应等温式;8. 浓度(压力)、温度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9. 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0. 酸碱质子理论;11. 酸碱解离平衡常数;12. 缓冲溶液及有关pH计算;13. 溶度积及溶度积规则的应用;14. 难溶电解质稳定平衡常数;15. 四个量子数的意义、符号及电子组态表示的意义;16. 杂化轨道理论; 17. 周期系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布的一般规律;18. 分子间作用力;19. 氧化还原反应和原电池的关系;20. 电极电势的计算及其应用;21. 金属腐蚀原理与防护措施。七、教学难点:1. 反应进度及有关计算;2. 稀溶液的蒸汽压下降、凝固点下降、沸点上升;3. 盖斯定律的应用; 4. 焓与焓变,熵与熵变,吉布斯函数变;5.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6. 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7. 缓冲溶液及有关pH计算;8. 难溶电解质稳定平衡常数。9. 原电池的结构和机理;10. 电极电势产生的原因。11. 波函数与原子轨道;12. 四个量子数的符号与意义;13. 共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八、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归纳类比法、教学模型、电化教学等传统教学方法。2. 采用CAI课件、多媒体进行教学。3. 改革实验内容及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电视、计算机等辅助教学手段提高实验教学效果。4. 采用计算机命题与评分系统,实现教考分离。九、学时分配:(详细安排见教学日历)1. 讲课 26学时2. 实验 6学时3. 总学时 32学时十、教学过程:1. 后次复习前次概念; 2. 本次讲授内容的引入;3. 新教学内容的讲授过程;4. 小结;5. 思考题;6 作业。十一、实验内容 表1 实验内容及学时数分配实 验 内 容学 时混合碱液中组分含量测定(双指示剂法)2水质检验及水硬度测定2氧化还原和电化学2十二、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工科基础化学 李秋荣等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3年 2.工科大学化学 曲保中等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3年 3普通化学(第五版)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室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4.工程化学基础 陈林根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5.现代基础化学竹裕贞等 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年6化学与社会唐有祺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7.展望21世纪化学王佛松等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8. 三废治理与利用三废治理与利用编委会等 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一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一、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生们正确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气体、液体和固体基本性质,了解环境污染及防治。二、主要内容系统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反应进度等化学概念;气体、液体和固体基本性质,环境污染及防治。三、学时安排: 讲课4学时(详细安排见教学日历)四、教学重点:1. 系统与环境、反应进度、化学计量数;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分压定律,大气相对湿度,等离子体;3. 稀溶液的依数性;4. 晶体及其性质。五、教学难点:1. 反应进度及有关计算2. 大气相对湿度3. 稀溶液的蒸汽压下降、凝固点下降、沸点上升六、教学过程: 简介授课思考题讨论总结布置作业; 七、思考题: 1怎样理解物质的聚集状态?2根据系统和环境间有无物质交换和能量的传递,系统大致可划分为哪三类? 3对某化学反应,选用反应方程式中的不同物质来表示反应进度是否相同?4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适用于真实气体的条件?5温度对大气相对湿度有何影响? 6稀溶液的依数性的核心是什么? 7说明在冬季向汽车水箱中加入乙二醇或甘油可用来防止水箱冻裂的原因?8晶体有哪几种基本类型?9冬季,为何可以用食盐来帮助融化人行道旁的冰雪?将NaCl、NH4NO3和(NH4)2SO4各0.1mol溶于1kg水中,问哪一种冰点下降最多?八、作业:1 20时某处空气中水的实际蒸气压为1.001kPa,求此时的相对湿度是多少?若温度降低到10,此时的相对湿度又是多少?2比较并简述原因:(1) 0.1molkg-1,0.2 molkg-1,0.5 molkg-1蔗糖溶液的凝固点高低。(2) 0.1molC6H12O6,0.1molNaCl,0.1molNa2SO4溶于1kg水中构成溶液的凝固点高低(3) 0.1 molkg-1,0.2 molkg-1,0.5 molkg-1的Na2SO4溶液的渗透压高低。3比较并简单说明理由:(1) BaCl2,CCl4,AlCl3,FeCl2的熔点高低;(2) SiO2,CO2,BaO的硬度大小;(3) CaF2,CaO,CaCl2,MgO的熔点高低;(4) SiC, SiF4,SiCl4,SiBr4的熔点高低。(5) NaF,NaCl,NaBr,NaI的熔点高低。(6) HF, HCl, HBr, HI的沸点高低九、教学参考书:1. 无机化学大连理工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年2. 三废治理与利用三废治理与利用编委会 冶金工业出版社 第二章 化学反应原理一、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掌握化学反应方向与限度的判断依据,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二、主要内容: 热力学第一定律,反应热效应的测量与计算;自发过程及反应自发性判断依据吉布斯函数变;化学平衡及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三、学时安排: 讲课 6学时(详细安排见教学日历)四、教学重点:1热力学第一定律,盖斯定律 2焓变,熵变,吉布斯函数变,热力学等温式3浓度(压力)、温度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五、教学难点:1盖斯定律的应用; 2焓与焓变,熵与熵变,吉布斯函数变;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4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六、教学过程复习授课思考题讨论总结布置作业 七、思考题: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试?2在热力学中对功和热是如何规定的? 3精确测量恒容热效应的装置名称是什么?4在化学热力学中,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是如何规定的?最稳定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是多少?5 热力学中,物质的标准摩尔熵是如何规定的?纯净完整晶态物质的熵在何种下为零6在化学热力学中,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是如何规定的?最稳定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是多少?7 反应自发性判断依据是什么?8 对于某基元反应,质量作用定律如何写?9 温度对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如何影响的?八、作业1请回答下述情况时反应:aA+bB=yY+zZ的进行方向:(1)QK (2)QK (3)QK2下列组合中的哪一个在任何温度下反应均是自发的?说明理由。(1)0,0(2)0,0(3)0,0(4)0,0(5)= 0, =03由和 计算反应CaCO3(s)=CaO(s)+CO2(g)的转向温度。4已知下列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1)SnO2(s)+2H2(g)=Sn(s)+2H2O(g) (2)CO(g)+H2O(g)=CO2(g)+H2(g) 求反应:SnO2(s)+2CO(g)=Sn(s)+2CO2(g) =?5反应A(g)+B(s) 2C(g), 0,当达到化学平衡时,如果改变下表中表明的条件,试将其他各项发生的变化情况填入表中:改变条件增加A的分压增加压力降低温度平衡常数平衡移动的方向6. 据实验,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可按NO和Cl2 的下列反应方程式来表达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符合质量作用定律),2NO(g)+Cl(g) 2NOCl(g)(1)写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表达式。(2)该反应的总级数是多少?(3)其他条件不变,如果将容器的体积增加到原来的2倍,反应速率如何变化?(4)如果容器体积不变而将NO的浓度增加到原来的3倍,反应速率又将如何变化?九、教学参考书:1 大学化学原理及应用 樊行雪等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年2. 物理化学 傅献彩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年3 工程化学基础 陈林根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一、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水溶液中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配位平衡。二、主要内容:1酸碱理论;2缓冲溶液及其应用;3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规则;4配位平衡及配位化合物与难溶电解质间的转化。三、学时安排: 讲课 4学时(详细安排见教学日历)习题 2学时实验 4学时四、教学重点:酸碱质子理论,酸碱解离平衡常数,缓冲溶液及有关pH计算;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及溶度积规则的应用;配位化合物及配位平衡五、教学难点:1缓冲溶液及有关pH计算;2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六、教学过程:复习授课思考题讨论总结布置作业 七、实验教学:4学时混合碱液中组分含量测定(双指示剂法):2学时水质检验及水硬度测定:2学时八、思考题:1举例说明共轭酸碱对。2为什么说酸碱的强弱是相对的?3在什么条件下缓冲溶液的缓冲性能最大? 4对于不同类型难溶电解质表示溶液能力的特征常数是溶度积还是溶解度?5判断沉淀生成或溶解的依据是什么? 6举例说明配合物的组成。AgNO3能将PtCl46NH3溶液中所有的氯沉淀为AgCl,但在PtCl43NH3 溶液中仅能沉淀出1/4的氯。试判断两种配合物的结构。7沉淀物之间的转化,反应通常向着溶解度大还是溶解度小的方向转化?8对于配合物之间的转化,反应通常向着稳定常数大还是小的方向转化?九、作业:1计算混合溶液的pH值:(1)30ml 2.0 molL1NH3溶液与等体积、等浓度的HCl溶液混合(2)30ml 2.0 molL1NH3溶液与10 ml、等浓度的HCl溶液混合(3)50ml 0.3molL1NaOH溶液与100ml 0.45 molL1HAc溶液混合2配制PH = 10的缓冲溶液250ml,现有100 ml 15 molL1 NH3H2 O,问需加入NH4 Cl(s)多少克?(M(NH4 Cl)= 53.5gmol1)3计算并比较AgCl在纯水、0.1molL-1NaCl、1.0molL-1NaCl 、1.0molL-1CaCl2 、1.0molL-1NH3H2O中的溶解度4若反应前溶液Cl 离子的总浓度为0.020 molL1、Ag+离子的总浓度为0.01 molL1,问溶液中NH3的最初总浓度至少为多少才能防止AgCl 沉淀析出。(已知K稳(Ag(NH3)2-)=1.1107,KSP(AgCl)=1.810-10)5命名下列配合物,并指出中心离子、配体、配位原子及中心离子的配位数。 (1)Co (NH3)4 (H2O)Cl (OH)2 (2)Na3AlF6(3)Pt (NH3)4(NO) 2ClCO3 (4)K3 Co(NO2)6(5)Cu (NH3)2 (CH3COO)Cl (6)H2Zn (OH)2Cl2 十、教学参考书: 1工科大学化学 曲保中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年2现代基础化学 朱裕贞等 北京化工出版社 1998年3普通化学 浙大普化教研室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年4展望21世纪化学 王佛松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年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一、教学目的及其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电极电势产生的原因、各类电池的组成原理、电解的基本原理及某些应用、金属腐蚀原理及防护方法;掌握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的计算方法、电池电动势测定的应用。二、 主要内容1 原电池的结构和机理;2 电极电势产生的原因;3 电极电势的计算及其应用;4 电池的电动势测定的应用;5 金属腐蚀原理及防护方法三、学时安排: 讲课 4学时习题 2学时 实验 2学时四、教学重点:1. 氧化还原反应和原电池的关系2. 电极电势的计算及其应用;3. 电池电动势测定的应用;五、教学难点:1. 原电池的结构和机理;2. 电极电势产生的原因。六、教学过程:复习授课思考题讨论总结布置作业 七、实验教学 2学时氧化还原与电化学八、思考题:1. 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标准电动势E与平衡常数K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会不会随温度变化?2. 根据下列反应组成原电池,并写出电池符号表示式。(1)Ag+Cu(s)Ag(s)+Cu2+(2)Pb(s)+2H+2Cl-PbCl2(s)+H2(g) 3. 电极电势是怎样产生的?电极电势是怎样测定的?又如何计算?4. 使用能斯特方程式时应注意那些问题?5. 根据电对Cu2+/Cu、Fe3+/Fe、Fe2+/Fe的电极反应的标准电势值,指出下列各组物质中,哪些可以共存,哪些不能共存,并说明理由。(1)Cu2+、Fe2+ (2)Fe3+ 、Fe (3)Cu2+、Fe (4)Fe3+、Cu (5)Cu、Fe2+6.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程度的原则是什么? 与E有关,还是只与E有关?7. 通常大气腐蚀主要是析氢腐蚀还是吸氧腐蚀?写出腐蚀电池的电极反应。8. 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主要有那些?各根据什么原理?九、作业:1. 将下列各氧化还原反应组成原电池,分别用图式表示各原电池。(1)Zn + Fe2+ = Zn2+ + Fe(2)2I - + 2Fe3+ = I2 + 2Fe2+(3)Ni + Sn4+ = Ni2+ + Sn2+(4)5Fe2+ + 8H+ + MnO4- = Mn2+ + 5Fe3+ + 4H2O2. 由标准钴电极(Co2+/Co)与标准氯电极组成原电池,测得其电动势为1.64V,此时钴电极为负极。已知E(Cl2/Cl-) =1.36V,问:(1)标准钴电极的电极电势为多少 (不查表)?(2)此电池反应的方向如何?(3)当氯气的压力增大或减小时,原电池的电动势将发生怎样的变化?(4)当Co2+的浓度降低到0.010 molL-1时,原电池的电动势将如何变化?数值是多少?(5)若在氯电极的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一些AgNO3溶液,电池的电动势将如何变化?(6)从E和,分别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3. 已知下列反应均按正反应方向进行2FeCl3 + SnCl2 2FeCl2 + SnCl42KMnO4 + 10FeSO4 + 8H2SO4(稀) 2MnSO4 + 5Fe2(SO4)3 + K2SO4 + 8H2O指出上述反应中存在的氧化还原电对,并比较它们的电极电势的相对大小。4. 已知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为:H3AsO4 + 2H+ + 2e- H3AsO3 + H2O ; E(H3AsO4/ H3AsO3) = 0.581VI2+ 2e- 2I-; E(I2/I-)= 0.535 V(1)计算标准状态下,由以上两个电对组成原电池的电动势;(2)计算电池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3)计算反应的标准吉布斯函数变,并指出反应能否自发进行。(4)若溶液的pH=7,该反应向什么方向进行,通过计算说明。十、教学参考书:1工科基础化学 李秋荣等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3年2.物理化学(第四版) 傅献彩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年第五章 物质结构基础一、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生们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量子化、波粒二象性、统计性)、四个量子数的符号及意义;掌握电子组态表示的意义;掌握周期系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布的一般规律;掌握共价键理论和分子间作用力。二、主要内容电子在核外的运动状态和核外电子分布的一般规律;元素周期系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化学键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三、学时安排: 讲课 4学时四、教学重点:1.四个量子数的意义、符号及电子组态表示的意义;2.杂化轨道理论; 3.周期系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布的一般规律;4.分子间作用力。五、教学难点:1.波函数与原子轨道;2.四个量子数的符号与意义;3.共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六、教学过程:复习授课思考题讨论总结布置作业 七、思考题:1. 下列电子运动状态是否存在?为何?(1) n=1, l=1, m=0 (2) n=2, l=0, m=+1 (3) n=3, l=3, m=+3 (4) n=4, l=3, m=-2 2.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 s轨道绕核旋转,其轨道为一圆圈,而p电子是走字形;(2) m=0 的轨道,都是 s轨道;(3) n=2 , l只能取1,m只能取1。3. 试排列出下列各套量子数的电子状态的能量高低的顺序: (1)3,2,2, (2)2,1,1,- (3)2,0,0, (4)3,1,-1,-(5)3,0,0, (6)1,0,0,4. 试写出下列各化合物分子的空间构型,成键时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1)SiH4 (2) H 2S (3) BCl3 (4) BeCl2 (5) PH35. 符合下列电子结构的元素,分别是哪一区的哪些(或哪一种)元素?(1)外层具有两个s电子和两个p电子的元素。(2)外层具有6个3d电子和2个4s电子的元素。6. 下列各物质的分子之间分别存在何种类型作用力?(不能仅用分子间力表示)(1)H2 (2) CCl4 (3) CH3COOH (4) HCHO八、作业:1. 选择题(将所有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1) 已知某元素+2价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湖南省邵阳市崀山培英学校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
- 巫山小三峡景点导览
-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2026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答案
- 乳房浆细胞炎诊疗要点解析
- 如何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
- 围手术期抗凝药物使用管理
- 券商运营方案汇报
- 女性成长课件讲解
- 行政搬迁亮点工作报告
- 生物装片移动技术解析
- GB/T 9969-2008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 GB/T 3618-2006铝及铝合金花纹板
- GB/T 26255-2022燃气用聚乙烯(PE)管道系统的钢塑转换管件
- GB 31645-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胶原蛋白肽
- 防山体滑坡应急预案
- 江苏省社会组织网上办事系统-操作手册
- DB37-T 3079-2017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 2023版江西省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址医疗机构名单(1744家)
- 模具保养记录表
- 各种隔离标识
- 钢质防火门窗项目商业计划书范文参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