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绪论xue.ppt.Convertor.doc_第1页
院前急救+绪论xue.ppt.Convertor.doc_第2页
院前急救+绪论xue.ppt.Convertor.doc_第3页
院前急救+绪论xue.ppt.Convertor.doc_第4页
院前急救+绪论xue.ppt.Convertor.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危重症护理学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Nursing护理学院临床护理学教研室 Tel : 61648514-601(o); 88184936(m)Email: 绪论火灾教学目标 1.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EMSS的组成 2.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范畴、起源与发展、地位、学科特点、学习方法、EMSS的形成与发展急危重症护理学概念 是研究如何对各类急性病、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危重症病人实施抢救和护理的一门应用学科。 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伤残率和死亡率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和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的新兴综合性学科。研究范畴危重病人救护院内急诊护理对灾害事故的救护研究急救护理人才的培训及科研工作急诊医疗体系管理学急诊医疗体系(EMSS)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院前急救 First aid医院急诊室 Emergency room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EMSS历史1240年 意大利佛罗伦萨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急救站。1550年 在法国建立了第一所战伤医院。1854-1856年 发生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南丁格尔使前线英国士兵的死亡率50%下降到2.2%。1861-1865年 美国南北战争战场阵亡44238人,战伤死亡49205人。EMSS历史1968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倡导建立EMSS1970年 美国部分城市成立了EMSS1972年 美国医学会正式承认急诊医学是一 门独立学科1976年 在第94界美国国会上正式通过了EMSS法案1979年,国际上正式承认急诊医学为独立的医学学科,为医学科学组成中第23门专业学科。我国EMSS的发展简况50年代中期在大城市建立了急救站 70年代开始成立了心脏监护病房1980年国家卫生部颁布了“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指示”1983年颁布了城市医院急诊科(室)建立方案规定了急诊科的任务,急诊工作的方向,组织和管理急诊工作的规章制度我国EMSS的发展简况1986年11月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救医疗法”1999年11月 由我国54个民航医疗机构联合发起的“中国民航机构管理委员会,现代医学航空救缓专业组”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的航空急救实现了应急,就近,方便、快捷的目标。2002年 卫生部和公安部共同下发了关于建立交通事故快速抢救机制的通知, “110”“122”“120”同步出动的交通事故紧急抢救联运机制。急危重症护理学起源与发展1854-1856年 发生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南丁格尔使前线英国士兵的死亡率50%下降到2.2%。20世纪50年代铁肺进入监护病房20世纪60年代电子设备发展,急重症护理技术进入有抢救设备的新阶段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心脏手术发展推动了监护病房建立80年代京、津、沪、杭、沈等地区较早较快发展急救医学和急救护理学工作 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护理学科的必修课地位和作用扩大了护理学的研究范畴是现代护理水平的代表学习方法 学科特点素质要求高涉及知识范围广技术技能要求高学习方法学习技巧素质养成的磨练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苦练、巧练急救技术院 前 急 救First Aid教 学 目 标1.掌握院前急救的概念、工作模式、急救原则和现场急救的护理工作程序2.熟悉院前急救的目的、特点、设施、转运要求*院前急救的概念指对各种遭受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病人的医院前期的急救.2000年WHO公布全球每年死于车祸的人60多万,相当于毁灭一座中型城市 全球每天受交通事故伤害的人数大约14万人,死亡3000人,残疾15000人 全世界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1%,排在人类死因的第十位日本交通事故死亡率为0.9,美国为1.3%,中国为27 数据显示中国的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列世界第一 据2003年统计中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约10.4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1.,排在死亡原因的第7位,每年我国因交通事故伤残的人数约30万。数据提示交通事故中30分钟以内死亡率为85%,如果30分钟以内能够得到现场急救死亡率可以下降一半全世界创伤病人,20%因创伤后没能及时急救而死亡心肌梗塞病人有40%-60%在发病最初的几小时死亡,70%因来不及到医院而死于家中或现场院前急救的目的挽救生命稳定病情减少伤残减轻痛苦院前急救的特点1.随机性 2.紧急性3.流动性4.艰难性 5.多样性 院前急救的设施优良的通讯设备有线无线通讯急救指挥系统与网络化管理我国城市院外急救模式院前急救的设施先进的抢救设备和技术力量心电监护仪呼吸机气管切开包给氧设备心脏起搏器院前急救的设施先进的抢救设备和技术力量院前急救护士的基本要求高尚的医德和团结协作精神坚守岗位掌握检伤分诊技术掌握常见急症的救护理论与技术掌握急救药品快捷的转运工具普通型和监护型救护车飞机院前急救的设施院前急救的工作模式P7院前附属医院型重庆模式院前院内结合型北京模式单纯性院前指挥型广州模式集中性院前指挥型上海模式特服联动型香港模式 事故现场现 场 急 救120急 救 中 心呼 救指 令奔 赴转 运“120”急救流程(广州模式)接受呼救需询问的内容病(伤)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情或伤情的大致情况,住址或所处的方位接车人及接车地点电话号码1.接受呼救2.发出指令3.奔赴现场4.现场急救5.途中转运院前急救原则1.阻断环境伤害 2.先救命后救伤 3.争分夺秒,就地取材 4.急救与呼救并重 5.搬运与医护的一致性 6.加强途中监护,详细记录 院前急救中的护理行为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特点现场急救护理程序转运与途中监护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特点呼叫紧急,无时间界线病种复杂,病情严重环境复杂,困难重重口头医嘱多,差错隐患多现场急救护理程序护理评估护理体检原则护理体检顺序伤病员分类护理措施护理体检原则尽量不移动患者注意三清听清问清看清恰当应用基本物理检查护理查体的顺序测生命体征,确定意识状态观察病人一般情况物理体检顺序头颈脊柱胸腹 骨盆四肢现场检伤分类轻病人 对刺激反应灵敏,能配合治疗护理中度病人 各种反应迟钝,有轻度意识障碍重病人 对各种刺激毫无反应,伴生命体征不稳定死亡病人急救区的划分收容区:伤病员集中地带,在此区进行分类,挂标签,并提供必要的紧急复苏等抢救。急救区:对接受红色和黄色标志的危重病人,做进一步抢救工作。后送区:接受能自己行走或伤情较轻的伤员。太平区:停放已死亡者。现场急救护理措施1.给患者合理而舒适的卧位2.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3.观察并维持生命体征平稳4.安全松解或去除患者衣物5.配合医生进行现场急救体位无意识呼吸心跳者:复苏体位即仰卧位,并置于坚硬的平面上。神志不清有呼吸循环者:恢复体位即侧卧位。特殊体位要求:毒蛇咬伤下肢:患肢放低。咯血者:患侧卧位。腹痛者:屈双膝于腹部。脚扭伤:抬高患肢。安全松解或去除患者衣物脱上衣:先健侧后患侧;脱长裤:病人呈平卧位;脱鞋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