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教案.doc_第1页
中国法制史教案.doc_第2页
中国法制史教案.doc_第3页
中国法制史教案.doc_第4页
中国法制史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昌理工学院开发内化教学模式教 案课程名称: 中国法制史 总素质学分: 2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36 ;实践学时: 0 ) 课程类别:专业素质教育 非专业素质教育 特殊素质教育必修 选修 核心素质教育 非核心素质教育任课教师: 席静 所属单位: 文法与外语学院 职 称: 讲师 授课专业: 法学 授课班级: 法学1401 2014 2015 学年 第 二 学期第一周第一次课章/节题目第一章 夏商周第一节 中国法制文明的起源第二节 夏商法制概况第三节 西周的立法学 时2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中国法制文明的起源途径,了解夏商的立法概况,掌握西周的法制特点。教学方法结合我国历史发展的特点,同时与西方国家的法制起源相对比进行介绍。教学内容及进程(2学时、90分钟,按照开发内化教学模式要求完成)一、课堂检验(包括提问、讨论、随堂测验等)备注栏:时间安排、教学方法、举例、案例、新增内容填写等第一次课无课堂检验主要通过导入的方式先介绍本门课程的体系和特点,进行本学期教学任务的安排,并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同时指明参考文献和参考网站的信息二、精讲内容(包括要点、重点、难点;互动设计;板书设计)教学要点:第一章 夏商周第一节 中国法制文明的起源第二节 夏商法制概况第三节 西周的立法一、“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法制思想二、法律形式与礼刑关系三、西周的行政立法四、西周的民事立法五、西周的刑事立法六、西周的司法体制教学重点:1、 西周的法律思想2、 西周的民事立法和刑事立法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礼刑关系”?2、理解“礼”对中国法制的影响。互动设计让学生结合法理学的知识回顾法的概念,进而理解“礼”为什么是法。板书设计;板书分左右两列:左边:书写教学内容的标题 右边:书写历史脉络一、* (一)*1、*三、答疑安排利用第一节课间的十分钟,和第二节课的最后3分钟进行本次课的答疑。四、布置三习题(预习题、练习题、复习题)和阅读书目的章节内容。预习题:1、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动? 2、何为“五听”?复习题:1、夏商法制思想的特点是什么?2、西周的婚姻立法有什么特点?练习题:1、西周的“明德慎罚”应该如何理解? 2、如何理解“礼刑关系”?阅读: 书本中关于春秋战国的法制变革内容。五、教学反思2014 2015 学年 第 二 学期第二周第一次课章/节题目第一章 夏商周第四节 春秋战国的法制变革第二章 秦第一节 法家思想的影响与秦的立法活动学 时2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全面掌握春秋战国时期各家法律思想的争论及其对法制变革的影响。教学方法结合具体史料进行分析。教学内容及进程(2学时、90分钟,按照开发内化教学模式要求完成)一、 课堂检验(包括提问、讨论、随堂测验等)对上节课的思考题进行提问,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解释。预习题:1、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动? 2、何为“五听”?复习题:1、夏商法制思想的特点是什么?2、西周的婚姻立法有什么特点?练习题:1、西周的“明德慎罚”应该如何理解? 2、如何理解“礼刑关系”?备注栏:时间安排、教学方法、举例、案例、新增内容填写等二、精讲内容(包括要点、重点、难点;互动设计;板书设计)教学要点:第四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制变革一、社会制度的变革二、各家的法律思想与法制主张三、春秋四、战国第二章 秦第一节 法家思想的影响与秦的立法活动一、法家思想的影响与秦的法制原则二、商鞅变法与秦律的制定三、云梦秦简与秦律体例教学重点: 1、各家法律思想2、商鞅变法教学难点: 理解法家思想与秦的法律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互动设计结合史料让学生分析商鞅变法对秦统一六国的影响。板书设计板书分左右两列:左边:书写教学内容的标题 右边:书写史料要点一、* (一)*1、*三、答疑安排利用第一节课间的十分钟,和第二节课的最后3分钟进行本次课的答疑。四、布置三习题(预习题、练习题、复习题)和阅读书目的章节内容。预习题:1、秦朝定罪量刑的原则有哪些?2、秦朝法制中的创新内容有哪些?练习题:1、法经的篇目及内容的逻辑关系怎样?它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如何?2、 试述商鞅在秦国的法制改革。复习题:1、举例说明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及其意义。2.、试述春秋时期的“礼”、“法”之争。阅读:书本第二章。五、教学反思2014 2015 学年 第 二 学期第三周第一次课章/节题目第二章 秦第二节 秦律对社会的多方面调整第三节 秦律的性质与世界地位第四节 司法制度的统一与专任刑罚的后果学 时2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秦的法律形式、诉讼模式等,掌握秦的低法制度,理解秦律的时代特征和影响。教学方法结合具体史料进行分析。教学内容及进程(2学时、90分钟,按照开发内化教学模式要求完成)一、课堂检验(包括提问、讨论、随堂测验等)备注栏:时间安排、教学方法、举例、案例、新增内容填写等对上节课的思考题进行提问,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解释。预习题:1、秦朝定罪量刑的原则有哪些?2、秦朝法制中的创新内容有哪些?练习题:1、法经的篇目及内容的逻辑关系怎样?它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如何?2、 试述商鞅在秦国的法制改革。复习题:1、举例说明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及其意义。2. 试述春秋时期的“礼”、“法”之争。二、精讲内容(包括要点、重点、难点;互动设计;板书设计)教学要点:第二节 秦律对社会的多方面调整一、行政管理法规二、民事法律规范三、经济管理法规四、刑事法律规范第三节 秦律的性质与世界地位第四节 司法制度的统一与专任刑罚的后果一、司法机关体系二、诉讼审判三、监狱制度教学重点: 1、秦律如何对社会各方面进行调整2、司法机关体系和诉讼审判教学难点:1、理解秦律对后世的影响。 互动设计结合史料让学生分析为什么秦能统一六国?板书设计板书分左右两列:左边:书写教学内容的标题 右边:书写史料要点一、* (一)*1、*三、答疑安排利用第一节课间的十分钟,和第二节课的最后3分钟进行本次课的答疑。四、布置三习题(预习题、练习题、复习题)和阅读书目的章节内容。预习题:1、汉朝的法律形式有哪些?2、汉朝立法指导思想有什么变化?复习题:1、 秦朝对司法官吏规定了哪些责任制度?2、 何为“公室告”和“非公室告”?练习题:1、如何理解秦朝法制与秦灭亡的关系。阅读:教材第三章五、教学反思2014 2015 学年 第 二 学期第四周第一次课章/节题目第三章 汉第一节 汉承秦制与汉初立法第二节 法制指导思想的转型及其影响学 时2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两汉法制革故鼎新发展的走向,并能理解其影响。教学方法结合史料和今天中国的立法进行介绍分析。教学内容及进程(2学时、90分钟,按照开发内化教学模式要求完成)一、课堂检验(包括提问、讨论、随堂测验等)备注栏:时间安排、教学方法、举例、案例、新增内容填写等对上节课的思考题进行提问,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解释。预习题:1、汉朝的法律形式有哪些?2、汉朝立法指导思想有什么变化?复习题:3、 秦朝对司法官吏规定了哪些责任制度?4、 何为“公室告”和“非公室告”?练习题:1、如何理解秦朝法制与秦灭亡的关系。二、精讲内容(包括要点、重点、难点;互动设计;板书设计)教学要点:第三章 汉第一节 汉承秦制与汉初立法一、“约法三章”与“汉律六十篇”的形成 二、法律形式的发展变化三、文景时期的改革第二节 法制指导思想的转型及其影响一、法制指导思想的转型二、引礼入法和三纲入律三、监察制度的强化四、春秋决狱与秋冬行刑教学重点:1、法律形式的发展变化2、法制指导思想的转型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法律儒家化?互动设计结合史料分析汉法制指导思想转变的原因和具体表现。板书设计板书分左右两列:左边:书写教学内容的标题 右边:书写史料要点一、* (一)*1、*三、答疑安排利用第一节课间的十分钟,和第二节课的最后3分钟进行本次课的答疑。四、布置三习题(预习题、练习题、复习题)和阅读书目的章节内容。预习题:1、 你认为汉朝法制在中国法制史中的地位如何?对今天的中国立法有什么影响?复习题:1、何为“约法三章”?2、何为汉律六十篇?3、汉文、景帝刑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练习题: 1、何为秋冬行刑?2、何为“春秋决狱”?阅读:教材第三章及第四章五、教学反思2014 2015 学年 第 二 学期第五周第一次课章/节题目第三节 司法制度的初步完备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第一节 立法活动与法律形式学 时2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的学习,学生应该理解汉朝司法机关和诉讼审判制度的发展,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形式教学方法结合史料分析介绍。教学内容及进程(2学时、90分钟,按照开发内化教学模式要求完成)一、课堂检验(包括提问、讨论、随堂测验等)备注栏:时间安排、教学方法、举例、案例、新增内容填写等对上节课的思考题进行提问,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解释。预习题:1、 你认为汉朝法制在中国法制史中的地位如何?对今天的中国立法有什么影响?复习题:1、何为“约法三章”?2、何为汉律六十篇?3、汉文、景帝刑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练习题: 1、何为秋冬行刑?2、何为“春秋决狱”?二、精讲内容(包括要点、重点、难点;互动设计;板书设计)教学要点:第三节 司法制度的初步完备一、司法机关的变化二、诉讼审判的发展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第一节 立法活动与法律形式一、三国时期的立法活动二、两晋南朝的立法活动三、北朝各代的立法活动四、法律形式的发展变化教学重点:1、诉讼审判的发展2、泰始律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律学理论的发展和法律制度儒家化的趋势。2、刑罚体系的变化 互动设计结合历史背景让学生自主分析。板书设计板书分左右两列:左边:书写教学内容的标题 右边:书写史料要点一、* (一)*1、*三、答疑安排利用第一节课间的十分钟,和第二节课的最后3分钟进行本次课的答疑。四、布置三习题(预习题、练习题、复习题)和阅读书目的章节内容。预习题:1、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中国封建制法十二篇五百条体例是如何形成的?2、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儒家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复习题:1、何为“读鞫” 、“乞鞫”、 “录囚”?2、如何理解“上请制度”。练习题:1、三国两晋南北朝有哪几部重要法典?成就分别如何?阅读:教材第四章五、教学反思2014 2015 学年 第 二 学期第六周第一次课章/节题目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第二节 律学成就及法律内容第三节 司法制度的新变化学 时2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的学习,学生应该理解法律内容儒家化的表现,了解大理寺与律博士。教学方法结合史料进行分析介绍。教学内容及进程(2学时、90分钟,按照开发内化教学模式要求完成)一、课堂检验(包括提问、讨论、随堂测验等)备注栏:时间安排、教学方法、举例、案例、新增内容填写等对上节课的思考题进行提问,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解释。预习题:1、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中国封建制法十二篇五百条体例是如何形成的?2、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儒家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复习题:1、何为“读鞫” 、“乞鞫”、 “录囚”?2、如何理解“上请制度”。练习题:1、三国两晋南北朝有哪几部重要法典?成就分别如何?二、精讲内容(包括要点、重点、难点;互动设计;板书设计)教学要点:第二节 律学成就及法律内容一、律学成就二、刑罚体系的逐步变革三、罪刑适用的儒家化四、官僚贵族特权法的强化第三节 司法制度的新变化一、司法机关体系二、诉讼审判制度教学重点:1、刑罚体系的变革与罪刑适用的儒家化2、诉讼审判制度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法律制度的儒家化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互动设计结合史料和中国当前社会环境让学生自己分析儒家化的表现。板书设计板书分左右两列:左边:书写教学内容的标题 右边:书写史料要点一、* (一)*1、*三、答疑安排利用第一节课间的十分钟,和第二节课的最后3分钟进行本次课的答疑。四、布置三习题(预习题、练习题、复习题)和阅读书目的章节内容。预习题:1、 简述隋朝的立法概况。2、隋律与唐律有何关系?复习题:1、如何理解“八议”?2、何为“准五服以制罪”?练习题:1、何为“重罪十条”?2、何为“官当”?有什么影响3、试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司法制度有哪些创新。阅读:教材第五章。五、教学反思2014 2015 学年 第 二 学期第七周第一次课章/节题目第五章 隋唐第一节 隋朝的法制概况第二节 唐朝前期的立法成就第三节 唐朝法律对社会的全面调整学 时2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隋的立法状况,掌握唐的立法指导思想。教学方法结合史料进行介绍分析。教学内容及进程(2学时、90分钟,按照开发内化教学模式要求完成)一、课堂检验(包括提问、讨论、随堂测验等)备注栏:时间安排、教学方法、举例、案例、新增内容填写等对上节课的思考题进行提问,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解释。预习题:1、 简述隋朝的立法概况。2、隋律与唐律有何关系?复习题:1、如何理解“八议”?2、何为“准五服以制罪”?练习题:1、何为“重罪十条”?2、何为“官当”?有什么影响3、试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司法制度有哪些创新。二、精讲内容(包括要点、重点、难点;互动设计;板书设计)教学要点:第一节 隋朝的法制概况一、隋的立法思想二、开皇律三、司法机关的变化第二节 唐朝前期的立法成就一、唐前期的法律思想二、唐律的制定及其立法成就三、法律形式的定型第三节 唐朝法律对社会的全面调整一、行政法律规范二、民事法律规范三、经济法律规范四、刑事法律规范教学重点:1、唐律2、律、令、格、式的定型。教学难点:1、正确认识唐律是如何对社会进行全面调整的? 互动设计结合史料让学生进行分析。板书设计板书分左右两列:左边:书写教学内容的标题 右边:书写史料要点一、* (一)*1、*三、答疑安排利用第一节课间的十分钟,和第二节课的最后3分钟进行本次课的答疑。四、布置三习题(预习题、练习题、复习题)和阅读书目的章节内容。预习题:1、如何理解“中华法系”的形成及其影响。2、试述从奴隶制五刑到封建制五刑的发展过程。复习题:1、唐初的法律指导思想。2、试述唐朝主要的法律形式及其相互关系。练习题:1、简述唐朝的中央司法机关及其职能。2、何为“三司推事”、“小三司”?3、简述唐朝对诉讼的限制。4、简述唐律中的刑讯制度。5、何为“出入人罪”?阅读:教材第五章五、教学反思2014 2015 学年 第 二 学期第八周第一次课章/节题目第五章 隋唐第四节 唐律的世界影响第五节 唐朝中期以后的立法第六节 唐朝司法建设的成就学 时2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的学习,学生应该理解唐律对后世立法的影响,同时掌握唐司法机关的发展状况。教学方法结合史料进行介绍分析教学内容及进程(2学时、90分钟,按照开发内化教学模式要求完成)一、课堂检验(包括提问、讨论、随堂测验等)备注栏:时间安排、教学方法、举例、案例、新增内容填写等对上节课的思考题进行提问,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解释。预习题:1、如何理解“中华法系”的形成及其影响。2、试述从奴隶制五刑到封建制五刑的发展过程。复习题:1、唐初的法律指导思想。2、试述唐朝主要的法律形式及其相互关系。练习题:1、简述唐朝的中央司法机关及其职能。2、何为“三司推事”、“小三司”?3、简述唐朝对诉讼的限制。4、简述唐律中的刑讯制度。5、何为“出入人罪”? 二、精讲内容(包括要点、重点、难点;互动设计;板书设计)教学要点:第四节 唐律的世界影响一、唐律的主要特点二、唐律对后世立法的影响第五节 唐朝中期以后的立法第六节 唐朝司法建设的成就一、司法机关体系二、诉讼审判制度教学重点:1、唐律对后世的影响2、司法机关与诉讼审判制度的变化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唐律的世界影响性。互动设计结合史料让学生分析理解唐律的特点。板书设计板书分左右两列:左边:书写教学内容的标题 右边:书写史料要点一、* (一)*1、*三、答疑安排利用第一节课间的十分钟,和第二节课的最后3分钟进行本次课的答疑。四、布置三习题(预习题、练习题、复习题)和阅读书目的章节内容。预习题:1、简述五代十国时期法律制度与唐朝相比有哪些改变?复习题:1、唐代是如何处理赃罪的?2、简述唐律中关于共犯处理原则的规定。3、何为“同居相为隐”?练习题:1、简述唐律中关于五刑的规定。2、简述唐律中关于十恶的规定。3、简述唐律中关于贵族官吏特权的规定。阅读:教材第六章。五、教学反思2014 2015 学年 第 二 学期第九周第一次课章/节题目第六章 宋辽金第一节 宋的立法思想和立法活动第二节 宋的法律制度和司法体制第三节 辽金法制概况学 时2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辽金法制的基本概况,掌握宋刑统及新的法律形式,理解新的民商法律内容。教学方法结合史料进行介绍分析。教学内容及进程(2学时、90分钟,按照开发内化教学模式要求完成)一、课堂检验(包括提问、讨论、随堂测验等)备注栏:时间安排、教学方法、举例、案例、新增内容填写等对上节课的思考题进行提问,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解释。预习题:1、简述五代十国时期法律制度与唐朝相比有哪些改变?复习题:1、唐代是如何处理赃罪的?2、简述唐律中关于共犯处理原则的规定。3、何为“同居相为隐”?练习题:1、简述唐律中关于五刑的规定。2、简述唐律中关于十恶的规定。3、简述唐律中关于贵族官吏特权的规定。二、精讲内容(包括要点、重点、难点;互动设计;板书设计)教学要点:第一节 宋的立法思想和立法活动一、 强化中央集权的立法思想二、宋刑统的制定第二节 宋的法律制度和司法体制一、国家政权机构的调整二、民事法律内容的更新三、经济法律规范的加强四、刑事法律规范五、司法制度的高度集权化第三节 辽金法制概况教学重点: 1、 宋刑统2、 国家政权机构的调整3、 民事法律内容的更新以及经济法律规范的加强教学难点:1、 新的法律形式2、 刑事法律的变化以及司法制度特色。互动设计结合史料让学生进行理解和分析。板书设计板书分左右两列:左边:书写教学内容的标题 右边:书写史料要点一、* (一)*1、*三、答疑安排利用第一节课间的十分钟,和第二节课的最后3分钟进行本次课的答疑。四、布置三习题(预习题、练习题、复习题)和阅读书目的章节内容。预习题:1、简述元朝立法的指导思想。复习题:1、宋刑统与唐律在形式上的相异之处主要有哪些?2、宋朝的法律形式有哪些。3、何为“翻异别推制”?4、宋朝加强中央集权在司法上的表现有哪些?练习题:1、简述宋朝的折杖法。 2、简述宋朝刑罚制度的主要变化。阅读:教材第七章五、教学反思2014 2015 学年 第 二 学期第十周第一次课章/节题目第七章 元第一节 立法指导思想与立法活动第二节 民族分治的管理体制与行政立法第三节 保留民族习俗的民事经济立法第四节 体现民族特色的刑事立法第五节 司法体制的变化学 时2(安排1学时的期中考试)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元的立法精神,掌握为了确立和维护蒙古族的统治地位,元的特殊规定。教学方法结合史料进行分析。教学内容及进程(2学时、90分钟,按照开发内化教学模式要求完成)一、课堂检验(包括提问、讨论、随堂测验等)备注栏:时间安排、教学方法、举例、案例、新增内容填写等对上节课的思考题进行提问,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解释。预习题:1、简述元朝立法的指导思想。复习题:1、宋刑统与唐律在形式上的相异之处主要有哪些?2、宋朝的法律形式有哪些。3、何为“翻异别推制”?4、宋朝加强中央集权在司法上的表现有哪些?练习题:1、简述宋朝的折杖法。 2、简述宋朝刑罚制度的主要变化二、精讲内容(包括要点、重点、难点;互动设计;板书设计)教学要点:第一节 立法指导思想与立法活动第二节 民族分治的管理体制与行政立法第三节 保留民族习俗的民事经济立法第四节 体现民族特色的刑事立法第五节 司法体制的变化教学重点:1、 元代主要法典的演变。2、 元在法律形式、法律用语上的特色教学难点:1、元代基于民族原因的特殊规定。互动设计结合史料让学生进行分析。板书设计板书分左右两列:左边:书写教学内容的标题 右边:书写史料要点一、* (一)*1、*三、答疑安排利用第一节课间的十分钟,和第二节课的最后3分钟进行本次课的答疑。四、布置三习题(预习题、练习题、复习题)和阅读书目的章节内容。预习题:1、 简述明初的立法指导思想。2、 明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立法内容上作了哪些方面的改变?复习题:1、简述元朝的立法概况。2、简述元朝赘婿的种类。何为“收继婚”?练习题:1、简述元朝刑罚制度的变化。2、简述元朝不动产买卖的程序。阅读:教材第八章五、教学反思20142015学年 第 二 学期第十一周第一次课章/节题目第八章 明第一节 明初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第二节 行政体制的变革与行政立法学 时2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明律与唐律的不同,掌握明朝的立法思想。教学方法结合史料进行介绍分析。教学内容及进程(2学时、90分钟,按照开发内化教学模式要求完成)一、课堂检验(包括提问、讨论、随堂测验等)备注栏:时间安排、教学方法、举例、案例、新增内容填写等对上节课的思考题进行提问,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解释。预习题:1、 简述明初的立法指导思想。2、 明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立法内容上作了哪些方面的改变?复习题:1、简述元朝的立法概况。2、简述元朝赘婿的种类。何为“收继婚”?练习题:1、简述元朝刑罚制度的变化。2、简述元朝不动产买卖的程序。二、精讲内容(包括要点、重点、难点;互动设计;板书设计)教学要点:第一节 明初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一、重典治国立法思想的确立二、大明律的制定三、明大诰的编纂第二节 行政体制的变革与行政立法一、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二、职官管理制度三、行政监 制度教学重点:1、明的立法思想2、明中央集权强化的特点教学难点:1、大明律的“重其所重,轻其所轻”。互动设计结合史料让学生分析明“刑用重典”的原因。板书设计板书分左右两列:左边:书写教学内容的标题 右边:书写史料一、* (一)*1、*三、答疑安排利用第一节课间的十分钟,和第二节课的最后3分钟进行本次课的答疑。四、布置三习题(预习题、练习题、复习题)和阅读书目的章节内容。预习题:1、明代司法机构和诉讼审判制度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反映了什么?2、明朝诉讼管辖制度有哪些?复习题:1、简述大明律的制定,大明律在体例上的特点有哪些?2、大诰是在什么情况下制定的?其内容和特点以及施行情况如何?练习题:1、明的职官是如何选任的?2、简述明的行政监 制度。阅读:教材第八章。 五、教学反思2014 2015 学年 第 二 学期第十二周第一次课章/节题目第八章 明第三节 民事经济法律规范第四节 刑事法律规范第五节 司法制度的变化学 时2(安排1学时的讨论课)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明的民事经济法律规范,掌握明的刑罚变化和会审制度。教学方法结合史料进行介绍和分析。教学内容及进程(2学时、90分钟,按照开发内化教学模式要求完成)一、课堂检验(包括提问、讨论、随堂测验等)备注栏:时间安排、教学方法、举例、案例、新增内容填写等对上节课的思考题进行提问,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解释。预习题:1、明代司法机构和诉讼审判制度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反映了什么?2、明朝诉讼管辖制度有哪些?复习题:1、简述大明律的制定,大明律在体例上的特点有哪些?2、大诰是在什么情况下制定的?其内容和特点以及施行情况如何?练习题:1、明的职官是如何选任的?2、简述明的行政监察制度。二、精讲内容(包括要点、重点、难点;互动设计;板书设计)教学要点:第三节 民事经济法律规范一、民事法律规范二、经济法律规范第四节 刑事法律规范第五节 司法制度的变化一、司法机关的变化二、会审制度三、厂卫干预司法教学重点:1、刑罚的变化2、会审制度教学难点:1、与唐相比,明的司法机关在设置和职责上的变化。互动设计结合实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板书设计板书分左右两列:左边:书写教学内容的标题 右边:书写实例一、* (一)*1、*三、答疑安排利用第一节课间的十分钟,和第二节课的最后3分钟进行本次课的答疑。四、布置三习题(预习题、练习题、复习题)和阅读书目的章节内容。预习题:1、简述大清律例的制定。复习题:1、明朝诉讼管辖制度有哪些?2、简述明朝诉讼权利之限制。练习题:1、何为“三法司”?2、何为“申明亭”?3、何为“厂卫组织”?4、明朝定罪量刑上的主要变化是什么?阅读:教材第九章五、教学反思2014 2015 学年 第 二 学期第十三周第一次课章/节题目第九章 清(上)第一节 立法思想第二节 行政管理体制与行政法律第三节 民事法律学 时2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清的立法思想,理解清的行政管理体制,掌握大清会典的主要内容和民事法律制度。教学方法结合史料进行分析介绍教学内容及进程(2学时、90分钟,按照开发内化教学模式要求完成)一、课堂检验(包括提问、讨论、随堂测验等)备注栏:时间安排、教学方法、举例、案例、新增内容填写等对上节课的思考题进行提问,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解释。预习题:1、简述大清律例的制定。复习题:1、明朝诉讼管辖制度有哪些?2、简述明朝诉讼权利之限制练习题:1、何为“三法司”?2、何为“申明亭”?3、何为“厂卫组织”?4、明朝定罪量刑上的主要变化是什么?二、精讲内容(包括要点、重点、难点;互动设计;板书设计)教学要点:第一节 立法思想一、立法思想的发展二、因俗制宜的民族立法思想第二节 行政管理体制与行政法律一、行政管理体制二、大清会典三、职官管理的法律化第三节 民事法律一、民事法律主体扩大二、所有权三、债权四、婚姻家庭教学重点:1、大清会典2、民事法律 教学难点:1、理解职官管理的法律化2、掌握清在民事领域的发展互动设计结合史料让学生进行分析。板书设计板书分左右两列:左边:书写教学内容的标题 右边:书写史料要点一、* (一)*1、*三、答疑安排利用第一节课间的十分钟,和第二节课的最后3分钟进行本次课的答疑。四、布置三习题(预习题、练习题、复习题)和阅读书目的章节内容。预习题:1、简述清朝闭关自守的表现。2、你认为清末修律的原因有哪些?复习题:1、简述清朝的典权制度。2、清的行政管理机构有什么特色?练习题:1、简述清朝少数民族地区的立法。2、简述民事法律主体扩大的原因和影响。阅读:教材第九章。五、教学反思2014 2015 学年第 二 学期第十四周第一次课章/节题目第九章 清(上)第四节 经济法律第五节 刑事法律第六节 司法制度学 时2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清的经济法律,掌握大清律例的主要内容,理解清的诉讼审判制度的发展和变化。教学方法结合案例和中国立法进行介绍。教学内容及进程(2学时、90分钟,按照开发内化教学模式要求完成)一、课堂检验(包括提问、讨论、随堂测验等)备注栏:时间安排、教学方法、举例、案例、新增内容填写等对上节课的思考题进行提问,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解释。预习题:1、简述清朝闭关自守的表现。2、你认为清末修律的原因有哪些?复习题:1、简述清朝的典权制度。2、清的行政管理机构有什么特色?练习题:1、简述清朝少数民族地区的立法。2、简述民事法律主体扩大的原因和影响。二、精讲内容(包括要点、重点、难点;互动设计;板书设计)教学要点:第四节 经济法律一、赋役立法二、农业立法三、工商立法第五节 刑事法律一、大清律例二、主要罪名第六节 司法制度一、司法机关二、诉讼机关三、审判机关教学重点:1、大清律例2、清在司法机关设置和职责上的变化与发展。 教学难点: 1、清的会审制度与明的有什么不同。互动设计结合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板书设计板书分左右两列:左边:书写教学内容的标题 右边:书写法律实例一、* (一)*1、*三、答疑安排利用第一节课间的十分钟,和第二节课的最后3分钟进行本次课的答疑。四、布置三习题(预习题、练习题、复习题)和阅读书目的章节内容。预习题:1、试述清末“预备立宪”的背景、原则、实质及主要活动。复习题:1、何为“摊丁入亩”?2、何为“胥吏”、“幕友”?3、简述清朝旗人在刑法上的特权有哪些?练习题:1、试述清朝会审制度与明朝会审制度的联系与区别。2、论述清朝的秋审制度。阅读:教材第十章。五、教学反思2014 2015 学年 第 二 学期第十五周第一次课章/节题目第十章 清(下)第一节 鸦片战争后中国主权的丧失第二节 法观念的更新与清末修律活动第三节 清的具体法律制度第四节 程序法的制定与司法改革学 时2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清政府仿行宪政的动因,掌握清末修律的主要内容,以及司法制度的改革。教学方法结合案例和中国立法进行介绍。教学内容及进程(2学时、90分钟,按照开发内化教学模式要求完成)一、课堂检验(包括提问、讨论、随堂测验等)备注栏:时间安排、教学方法、举例、案例、新增内容填写等对上节课的思考题进行提问,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解释。预习题:1、试述清末“预备立宪”的背景、原则、实质及主要活动。复习题:1、何为“摊丁入亩”?2、何为“胥吏”、“幕友”?3、简述清朝旗人在刑法上的特权有哪些?练习题:1、试述清朝会审制度与明朝会审制度的联系与区别。2、论述清朝的秋审制度。二、精讲内容(包括要点、重点、难点;互动设计;板书设计)教学要点:第一节 鸦片战争后中国主权的丧失第二节 法观念的更新与清末修律活动第三节 清的具体法律制度第四节 序法的制定与司法改革教学重点: 1、清末修律的指导思想2、清末修律及司法制度改革的具体内容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互动设计结合案例和史料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板书设计板书分左右两列:左边:书写教学内容的标题 右边:书写法律实例一、* (一)*1、*三、答疑安排利用第一节课间的十分钟,和第二节课的最后3分钟进行本次课的答疑。四、布置三习题(预习题、练习题、复习题)和阅读书目的章节内容。预习题: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制定出来的?其主要内容与特点是什么?历史意义何在?复习题:1、试述晚清“礼法之争”。2、论述清末修律的特点、实质与影响。3、简述清末修律时诉讼法方面的主要修律活动。练习题:1、简述清末的司法改革。2、作为过渡性刑法典,大清现行刑律作了哪些修订?为什么说其本质上仍是一部封建性的法律?3、简述钦定宪法大纲及十九信条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阅读:教材第十一章。五、教学反思2014 2015 学年第 二 学期第十六周第一次课章/节题目第十一章 中华民国第一节 南京临时政府法制建设的成就第二节 北洋政府近代法制的形成 第三节 广州、武汉的国民政府第四节 南京国民政府近代法制体系的发展学 时2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中国民国不同时期移植西方法律体系的情况,掌握各部门法发展的主要线索和特点。教学方法结合史料进行分析介绍。教学内容及进程(2学时、90分钟,按照开发内化教学模式要求完成)一、课堂检验(包括提问、讨论、随堂测验等)备注栏:时间安排、教学方法、举例、案例、新增内容填写等对上节课的思考题进行提问,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解释。预习题: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