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情感教育与大学生心理问题 收稿日期:2007-09-24作者简介:赵德雷(197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满族),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情感教育与大学生心理问题 赵德雷(山东工商学院,山东烟台264005)摘要:分析了我国大学生中出现心理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一直缺乏必要的有益情感联结,仅有的一些情感刺激也大部分都集中于愉悦性体验,情感刺激的片面化使大学生对快乐的感受力越来越弱,而对痛苦越来越敏感,承受力越来越差。提出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需要为他们创造更科学的情感锻炼环境。关键词:心理健康;情感刺激;教育导向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924(2008)04-0153-03所谓心理健康,指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及性格1。大学生是否具备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不仅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还直接关系到个人潜能的开发与利用。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心理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如焦虑、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恐怖、抑郁、神经衰弱,以至分离、孤立、逃避等。问题的发生与存在并不稀奇,毕竟社会生活是复杂难料的,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尽相同。令人惊讶与不解的是现今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异常集中性与日益突出的迅速发展势头。连一些多年做学生工作的老师也不免疑惑:现在的学生怎么变得这么不堪一击?为此,很多学者都进行了原因上的分析与探讨,将其解释为处于青年早期的大学生自我意识不成熟,现今大学生面对各方面的竞争压力增大等等。这些都很有道理,但只强调客观存在的、不可控的因素显然不够,要想改变大学生心理的不良现状,我们必须从主观可控的方面寻找原因。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我们忽视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社会心理因素作用,即当代青少年所接受的情感教育具有性质上片面、总量上不足的突出特征。1情感刺激的片面化当今大学生之所以变得这么脆弱,甚至经受不住一些本属正常范围的压力,是因为他们所成长环境的保护作用过于完善,致使他们只接受到片面的情感刺激。这种缺乏全方位情感锻炼的结果,正是社会习性学家洛伦茨所提出的“情感暖死亡”2。人的行为跟所有其他动物的行为一样,都是受刺激反应规律制约的。刺激本身及其所引发的反应结果都对行为有影响。有些行为可以带来快感,引发人的欲求;有些则会导致痛苦体验,引发人的厌恶。“趋利避害”或者说“趋乐避苦”是人的天性。人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达成社会化的。但如果过度追求快乐,长期处于愉悦的刺激情境之中,就会使快乐的吸引力不断减弱,因而不得不持续寻求新的、更强烈的刺激;过度避免痛苦则会使人精神脆弱。人的感觉器官本来是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它会遵循“欲求厌恶”法则,对比、衡量所付出的代价与所得到的收益,做出恰当的决策。比如很多人都懂得,为了追求更大的快乐,暂时忍受一些痛苦也值得。就像一个古老的奥地利农夫笑话所蕴涵的道理:“今天我让我的狗高兴了一回:我先结结实实揍了它一顿,然后停下来。”这种通过“对比作用”产生的快乐是用“避免不快”的方法所无法得到的。这也正是心理学强化理论中负强化规律的现实应用。然而现在人们似乎逐渐忘记了这个基本的快乐法则。尤其是那些自己曾经经历过一定磨难的父母,他们只注重如何使子女更舒服,怎样给予子女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甚至竭尽全力避免很小的不快发生在子女身上。孩子得到的情感刺激一直都是正向、愉快的,所以也就只能在快乐方面产生越来越高、越来越挑剔的要求,从而丧失了体第22卷第4期Vol.22No.4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08年4月Apr. 2008验基本快乐的能力。大学生活到处都充满激动人心的快乐,很多人却发现不了或视而不见就是这个道理。这些父母没有意识到过去的困难对自己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过度苛求快乐的给予,必然导致新一代年轻人无法通过对比作用而获取快乐,无法体会承受挫折后获得成长的喜悦。一些学生自控力差,很容易冲动,在愤怒时,意识范围狭小,考虑问题偏激。他们一味追求自身需求的满足,殊不知真正的愉快与享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种不可同日而语的体验。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快乐才是至高无上的。另一方面,一直接受快乐性情感刺激的青少年对痛苦的体验却越来越敏感。迈入大学校园开始新的成长历程,自身定位需重新调整,学习方法要快速转变,感情遭遇不顺利,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离开家长庇护产生失落感,家长期望与社会竞争环境带来心理压力,以及同学间生活上的差异等等,这些固然都是会引发不快体验的因素,产生心理上的波动是正常的。但某些大学生却会感到承受不起,充分证明其自身心理能力的不足。原因在于他们从小生活在父母营造的安全港湾里,痛苦方面的感觉由于缺乏必要的刺激,已经相当“灵敏”,反应阈限已降到很低。所以只要一个轻微的刺激就会引发强烈的反应。也正由于缺乏此类经验,所以一旦不得不独自面对一些棘手的生活事件,便不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产生烦乱。从宏观方面看,则是社会教育重点对人类本性的偏离,剥夺了青少年获得全面情感体验的机会。诚实、正义、关心他人、为自身生存发展遵守必要的社会规范,这些都是人的本性。它们属于道德社会化的内容,是人在社会中立身行事的准则,更是人生存的“基本技能”,理应被列为教育的首要目标。但人们在一味追求行为结果的过程中,却忽视了支撑良好结果的“本真”。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很多家长重智力轻德育,重书本知识轻能力培养,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他们迫切希望子女成才,便限制孩子的社会交往,不让孩子接触社会,甚至必要的家庭责任也不让子女去承担。孩子很少有机会独立接触、处理社会事务。这样的父母也必然忽视对孩子自理能力、自信、坚毅品质的培养,忽视对孩子吃苦耐劳、勤俭朴素等伦理道德的教育。这便是部分大学生缺乏必要的认知能力、控制情绪能力、心理调节能力、自主行为能力、生活自立能力,从而极易形成心理障碍和人格障碍的原因。学校教育就更是如此。长期以来,一些学校的领导、老师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无视、纵容“好”学生的不良个性表现,使一些学生对自己缺乏明智的认识,滋生了狂妄自大、忘乎所以、听不进批评意见等不健康的心理。当进入大学,过去的优势不复存在时,自己又缺乏自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有限,结果导致从自视清高到产生自卑,甚至内心苦恼,自我封闭,抑郁不振2。情商是前些年很流行的一个词,指一个人控制自己的情绪、承受外来压力,合理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沙勒温教授将它分为情绪,能有效地控制情绪,控制和整理情绪后善于自我激励,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人际关系和谐、懂得与人合作五方面3。从现时情况看,多数大学生的情商水平的确有待提高。归根到底,是他们缺乏情商训练,即教育中快乐与痛苦两方面的训练没有平衡的后果。2情感刺激的总量缺乏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并不仅仅是由于愉悦情感体验过多,它还是现代社会父母与子女关系疏远,孩子社会化进程中缺乏权威认同的后果。权威认同也是一种情感关系,也发挥着重要的情感教育作用。虽然我们不主张强行压制孩子的反叛倾向,但个体早期的社会化仍旧需要一定的文化价值参照、约束。父母是文化传递的主要力量。而榜样、权威又可以发挥柔性引导作用。因为人都渴望归属于一个等级体系完备的团体,有一个可以让自己尊敬、赞赏的权威形象,这是“爱”的基础,是人的本能需求。因此父母与孩子保持亲密联系、为孩子确立权威,正确引导他行为处事,对其一生的健康发展都有好处。尤其从中学到大学的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初步形成、又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很需要与人的沟通。然而在科技不断进展、家庭结构发生巨大变迁的现代社会,各种变化促使家庭功能弱化,父母与子女间联系减弱。现代的母亲再不可能把全部时间都用于孩子身上,而现在的青少年独生子女又居多,在家庭中更缺少与同龄人交流的机会。孤立的状态阻碍了孩子与家长及其他家庭成员的思想与情感交流,结果便导致孩子自我封闭、不愿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及日后严重人际交往能力的减弱。一旦他们的愿望与现实的差距增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情绪上的困惑,产生焦虑、紧张、苦闷、沮丧等心理障碍,有些同学甚至表现出玩世不恭、自暴自弃等人格障碍4。现代的父亲由于工作地点、劳动性质的变化也再不可能有时间与机会对孩子言传身教,孩子便对父亲的权威地位无深刻认识,心理上缺乏一个“正常的领导”,却深切体会到比自己稍大一些的孩子在小群体中的力量优势。于是,当成长中对可亲、可敬权威的需求无法在家庭中满足时,个体就会亲自扮演这样的权威、领导,这便导致“小皇帝”的产生,也是很多青少年任性、不独立、意志薄弱的原因。当这种需求无法在正常的主流群体中获得满足时,个体就会在非主流、反主流的群体中寻找,这便解释了为什么一些青年人要加入犯罪群体的原因。青少年从小缺少与父母、同辈群体的情感互动,正当交往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为他们未来心理问题的产生、发展埋下了隐患。3缺乏正确的教育导向我们对日常事件所做出的很多心理、行为反应都是特定人生发展阶段规律的作用。教养完备且良好的人,应当154重庆工学院学报在他的情绪、行为中体现人类本性以及自身所处发展阶段的特征。但当今大学生不仅在处事方面呈现过幼稚化状态(如挫折耐受力差,独立性差,焦虑、压力等消极心理的易感性),而且本来应该体现人类本性的行为也出现变形(如缺乏宽容精神、合作意识,不懂得理解与体谅他人)。这是由他们从小一直缺乏必要的有益情感联结,仅有的一些情感刺激又主要集中于愉悦性体验所造成的。正确的教育方式应该如日本家庭社会学者望月嵩所指出的,综合父母和子女各自的有意和无意进行教导和学习(见图1)。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行为习惯有很多都是在家庭成员的潜移默化影响下形成的。父母以怎样的一种心态对待他人和社会,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什么,他们的性格如何,家庭气氛如何,父母的养育态度如何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子女的性格、为人处世的方式,以及对社会的态度,所以无形的教化绝对不能忽视。由亲身经历而获得的快乐/痛苦体验是无形教化中必不可少的方面。因此,给孩子创设充分而全面的情感刺激情境是非常必要的。在我们现有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中具体需努力改善的地方有很多,比如父母首先应该在根本问题上给他们以必要的约束,不能事事顺着他们。让孩子适当体会一些挫折、烦恼,使其懂得照顾他人的感受、掌握抗挫折技巧、学会调节自身情绪状态,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孩子毕竟不能永远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让他们在年轻时经历风雨,才会使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好、更稳。图1社会化的进程5德贝罗对父母行动类型的4个象限分析,为家长教育的适宜态度提供了参考意见(见图2)。图2父母活动的四个象限5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理状况,一方面是其所处生理、心理发展阶段的必然现象,大学生自身应加强自我修养,合理调节情绪,正确对待挫折;另一方面,更是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教养方式、教育理念作用、影响的产物6。每一个教育者都应在把握人类成长、成熟基本规律的基础上,秉持理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态度,修正教育思想中的错误,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创造更科学的情感锻炼环境。参考文献:1郁景祖.大学生心理与调适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政人员劳务合同范本
- 工厂租赁合同范本模板
- 个人贷款购房合同范本
- 产品研发合同范本模板
- 物联网服务合同范本
- 餐饮正规加盟合同范本
- 养殖鱼苗购销合同范本
- 减水剂代理合同范本
- 工装集成吊顶合同范本
- 年产24万吨环保粘合剂及1000吨锂电池正极粘结剂配套溶剂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备案
- 骨质疏松诊治与中医药
- LY/T 2383-2014结构用木材强度等级
- GB/T 528-2009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 GB/T 4950-2021锌合金牺牲阳极
- 中日关系历史
- GB/T 15171-1994软包装件密封性能试验方法
- 2023年江苏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奥赛)初赛试题和答案
- 信息系统运维服务方案
- 化工试生产总结报告
- 导数与原函数的对称性 微专题课件-202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 DB32-T 3129-2016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单体钢架塑料大棚 技术规范-(高清现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