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信息化赤字.doc_第1页
消灭信息化赤字.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者按:制造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以ERP为代表的小批量、多品种、精益制造的先进制造模式正在被广泛宣传。然而,先进制造企业最为基础的内容作业成本法却很少见诸报端。如果您对控制成本有些琢磨不定的话,一定要读本文。制造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小批量、多品种的产品形态;大规模客户定制、精益制造(LeanProduction)的制造模式;逐年增加的制造费用;广泛采用的计算机手段,如CAD/CAM/CAE/CIMS/CAPP。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已经实施或者正在实施先进的MRPII/ERP系统。 然而,与大量ERP项目报道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先进制造企业最为基础的内容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ABC),却很少见诸报端。本文是作者应邀写作的有关作业成本法的文章。传统成本的局限 在多品种制造企业里,许多产品实际上是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而这却被传统成本方法提供的信息所掩盖。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的卡普兰(RobertSKaplan)教授发现,业界普遍认可的80/20法则,即80%的利润由20%的产品产生的理念,掩盖了更令人惊讶的事实:20%的产品事实上可以产生225%的利润! 大大被侵蚀掉的利润,并非被其他产品所消耗,而是不恰当的成本核算方法所致。传统成本核算是以数量为基础的,它隐含一个假设:产量成倍增加,所有投入的资源也会成倍增加。基于这种假定,成本计算中普遍采用产量关联基准分配。这种基准最常见的表现形态就是材料耗用额、直接工时、设备工时等。然而,现实企业中资源的消耗与产量不相关的例子比比皆是。 20世纪70年代以后,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企业的生产特点由大规模、单一品种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使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技术工艺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生产的复杂化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的运用使得管理作业增多,而直接的生产活动相对减少,这一切使得生产的间接费用呈急剧上升的趋势。 70年代以前,间接费用仅占人工成本的50%60%,而现在很多企业的间接费用已上升为人工成本的400%500%。以少量的人工费用为基础分配大量的制造费用,必然带来成本分配的偏差。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企业迫切需要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此情况下,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 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初。当时最早提出的概念是“作业会计”(Activity-BasedAccounting或ActivityAccounting)。最早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作业会计的是美国会计学家埃里克科勒(EricKohler)教授。不过,首先对作业成本法(ABC)给出明确解释的是哈佛大学的青年学者罗宾库珀(RobinCooper)和罗伯特卡普兰。他们认为,成本计算的基本对象是作业而非资源;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中心的。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成本动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费用的分配应着眼于费用发生的原因,把费用的分配与导致这些费用产生的原因联系起来,按照费用发生的原因分配。 作业成本法把作业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单元作业、批别作业、产品作业、支持作业,其中单元层次作业是与产品的产量成正比的,批别作业的成本与产品的生产批数成正比,产品作业的成本与生产产品的品种数量成正比,支持作业与产品生产无直接关系。显然不同层次的作业具有不同的成本动因。按照传统成本的处理方法:对批别作业和产品作业的成本按产品产量分配,这必然导致产品成本计算的扭曲。在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下,这种扭曲尤为严重。 作业成本核算的运行需要先确定资源、作业、成本对象以及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并根据实际的消耗关系建立资源向作业的分配和作业向产品的分配。资源就是各项费用,来自企业总分类账户;成本对象通常是各种产品;作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作业成本采用二阶段分配实现成本计算,即资源成本按资源动因分配到各个作业,归集到作业的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各产品。 传统成本与企业生产无关,作业成本与企业生产联系紧密。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企业实施作业成本的目的,其作业的认定是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后得出的,并结合生产过程确定成本动因,在生产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成本核算体系,因此可以说作业成本法是按企业管理和控制的需要,定制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个性化的成本核算方法。而传统成本则相反,它有固定的模式,虽然也有分批法、分步法和品种法等不同成本核算方法,但是并未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和目的,企业必须选择一种成本核算方法。传统成本法是企业适应成本核算方法,而作业成本法是成本核算方法适应企业,两者有根本的不同。 作业成本法开发的最初目的是克服传统成本计算制度对成本的扭曲,但是后来,研究的结果却逐渐超越了解决成本扭曲问题的本意。随着运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逐渐增多,管理者发现作业成本法给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于是,利用作业成本信息进行预算管理、生产管理、进行顾客盈利性分析等应用纷纷出现。这些颇具成效的方法,被视为与当代管理会计相关的收获而受到普遍赞誉,以作业为基础的作业管理已经成为现代管理会计的核心。实施步骤 作业成本的实施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设定作业成本法实施的目标、范围,组成实施小组 (2)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收集相关信息 (3)建立企业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 (4)选择/开发作业成本实施工具系统 (5)作业成本运行 (6)分析解释作业成本运行结果 (7)采取行动 企业是一个变化的实体,在作业成本正常运行后,还需要对作业成本核算模型进行维护,以使其能够反应企业的发展变化。伴随企业的运行,作业成本的运行、解释和行动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应用案例 某农机厂是典型的国有企业,以销定产、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传统成本法下制造费用超过人工费用的200%,成本控制不力。为此,企业决定实施作业成本法。 根据企业的工艺流程,确定了32个作业,以及各作业的作业动因,作业动因主要是人工工时,其他作业动因有运输距离、准备次数、零件种类数、订单数、机器小时,客户数等。 通过计算,发现了传统成本法的成本扭曲:最大差异率达到46.5%。根据作业成本法提供的信息,为加强成本控制,针对每个作业制定目标成本,使得目标成本可以细化到班组,增加了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通过对成本信息的分析,发现生产协调、检测、修理和运输作业不增加顾客价值,这些作业的执行人员归属一个分厂管理,但是人员分布在各个车间。通过作业分析,发现大量的人力资源的冗余。根据分析,可以裁减一半的人员,并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