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各县、市、镇、乡、村名字来历.doc_第1页
牡丹江各县、市、镇、乡、村名字来历.doc_第2页
牡丹江各县、市、镇、乡、村名字来历.doc_第3页
牡丹江各县、市、镇、乡、村名字来历.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牡丹江各县、市、镇、乡、村名字来历来源: 李潇的日志 牡丹江:系满语牡丹乌拉,意为弯弯曲曲的江。绥芬河:绥芬,满语是锥子的意思,因为绥芬河里生长着一种尖锐如锥的钉螺。兴隆镇:原名乜河,古称尼叶赫,系满语,汉译为水鸭子之意。铁岭镇:曾称掖河,又名铁岭河镇;原名肯特河,又称特勒哼,系满语,汉译为上头河之意。温春镇:温春是由满语“兴厄哩温车恨”简略切音而成,汉译为耗子尾巴山之意。桦林镇:东北沦陷初期形成村。因过去此地生长一片桦树林而得名。北安乡北安乡:乡政府驻地1956年在北安路,故名北安乡,现移至城区北部大庆街。东村乡:原名乜河南沟。因村原归乜河管辖,并建在乜河东南而得名。沿江乡:位于市城区西部,牡丹江和海浪河两岸。由于所辖各村大部分位于牡丹江两岸,故名。三道乡:因过去该路不好走,需经过三道关口,三岔河为第一道关口,岱王砬子为第二道关口,其三村为第三道关口,原称三道关,海南朝鲜族乡:该乡因地处海林东南,故名海南。八达沟村:位于牡丹江市区北,八达沟满语称“八达”,汉译为“张开”之意。“八达沟”即“喇叭口沟”,依地形得名。海浪村:位于牡丹江市区西南,海浪满语称“海浪”,汉译为“榆树”之意。青梅村:位于牡丹江市区东,青梅满语称“茨茅霍洛”,汉译“茨茅”意为“野玫瑰”,“霍洛”意为“沟”。“茨茅霍洛”即“野玫瑰沟”。因此沟过去野玫瑰较多,青梅河和青梅村均此依派生得名。卡路村:位于牡丹江市区西,满语称“卡伦”,汉译为“哨卡”之意。宁安市:在清代时称宁古塔,满语称“六”为“宁古”,称“个”为“塔”。相传有兄弟六人在此居住,因此得名。宁安镇:“宁古”为满语,汉译为“六”或“六个”,“塔”是满语“特”的讹音,汉译为“居址”,合译为“六居址”,是指当时宁古塔地面上的六个大部落而言。江南满族、朝鲜族乡:位于宁安城南牡丹江南岸。海浪镇:“海浪”为满语“海兰”的转音,汉译为榆树林。东京城镇:从东京城所处的地理位置上看,其西北四百里之遥,是金上京会宁府遗址(今阿城),东京城是金上京以东唯一的京城,因而“土人呼为东京”。石岩镇:所在地原名都木赫(满语“渡口”)。1934年修建牡图铁路时设火车站,因站址多石故取名“石头站”。1946年冬,石头站驻军十七团三营叛变,将宁安县第二土改工作团副团长杨思严杀害,当地人民为纪念革命烈士,故名石岩镇沙兰镇:“沙兰”为满语“撒刺尔”的转音,汉译为股子皮,即晒皮木架子。三陵乡:全乡处于丘陵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形成三岗两川,故名渤海镇:渤海镇是唐代渤海国都城上京龙泉府所在地,故名。兰岗镇:兰岗名源于驻地兰岗村名。兰岗原来只有几户农家,1934年修筑牡图铁路时修建火车站以后,居民逐渐增多。卧龙朝鲜族乡:“卧龙”为满语“沃楞”的转音,汉译为线麻,又译为马肚带。今卧龙村马河乡:因马莲河得名,马莲河为满语“玛勒瑚哩”的转音,汉译为路途遥远,耐走。镜泊乡:因镜泊湖得名,唐称忽汗海,辽称扑燕水(意谓恶水),金称必尔腾湖(意谓清平如镜),清称镜泊湖。石岩镇:位于宁安市西南,牡丹江右岸。原名都木赫,系满语渡口之意,为纪念烈士杨石岩,1955年改石岩区。海浪镇:位于宁安市辖镇。在县城西,海浪是满语“海兰”的转音,汉译“榆树”之意。卧龙村:位于宁安市城南,卧龙河左岸。卧龙是满语“沃楞”的谐音,汉译“麻”之意。明永乐4年(1406年)置沃野千里楞卫。村因河得名。缸窑村:位于宁安市东,牡丹江右岸。清代名萨音哈达,系满语,汉译“白石砬子”之意。三陵村:位于宁安市面上西南。因村东北侧有唐代渤海王朝陵墓得名。杏山村:位于宁安市西南,原名阿堡河子。阿堡系满语,汉译“荠菜”之意。镜泊村:位于宁安市西南,镜泊湖南端东岸。因靠镜泊湖得名。兰岗村:位于宁安市西南,兰岗是由满语“依兰”、“三岗”转音的简称。尔站村:位于宁安市西南,清代宁古塔通用吉林的毕尔罕驿站。该村是以“毕尔罕必拉”转名,系满语,汉泽“小水流”之意。后称“尔站”河得名。响水村:位于宁安市西北,牡丹江右岸边。因附近江面落差大,水流湍急响声大得名。海林市:1948年9月,新海县与五林县合并成海林县(各取一字),1992年7月,撤县设市,定名海林市。海林镇:原名帐房山、海林站、海林街。因濒河得名。海林、海浪均系满语,汉译“榆树”之意。柴河镇:位于海林市东北,柴河系满语,汉译“桦皮船”之意。长汀镇:又名大海林,因附近的海浪河有一段深水区当地人称之为“汀”,所以得名横道河子镇:位于海林市西北,张广才岭脊东侧咽喉要地。因道路横穿河水,故名横道河。二道河子镇:由于牡丹江在柴河镇以北的较大支流均以序数命名,此处有第二条较大支流,名二道河,该处即名为二道河三道河子镇:由于牡丹江自柴河以北的较大支流均以序数命名,该乡镇有第三条较大支流,名三道河,所以该镇名三道河子山市镇:该地名称来源于山市河(上石河、尚石河、商石河),山市系“上石”的音转。又名“八里岗”,系满语“带刺的山岗”之意。新安朝鲜族镇:该镇治所原为新安镇村,故名新安镇。河口村:位于海林市北,三道河注入牡丹江之河口处,故名。山河村:位于海林市东,因依山傍水得名。石河村:位于海林市西南,石河系满语,汉译“陟峭”之意。杨林村:位于海林市西南,1939年建村。因多杨树得名。沙虎村:位于海林市东南,沙虎系满语,汉译“隔板”之意。木兰集村:位于海林市北,牡丹江下游。属三道河子乡。木兰集系满语,汉译“哨鹿围”之意。幸福村:位于海林镇内,因村中建有佛寺“双庙”,故称“双庙街”,194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改为“光复村”,1948年改为今名。模范村:位于海林镇内,因村中有佛寺“白庙”故称“白庙子”,1948年改称今名。共和村:位于海林镇内 ,伪满时期, 该村村长住宅南北各有炮台一座,故名“炮台屯”,1948年改名“共和”至今。哈达村:亦称“哈达湾”,满语称“山峰”、“山冈”为“哈达”。马厂村:宁古塔山水记载:“其地平衍多茂草,居民春夏牧牛马。每在山下,为军旅牧马之地,马场在焉,故曰牧山”。可知在宁古塔驻军时期这里曾经是军队牧养马匹之地,曾名“牧山”,后称“马场”、“马厂”。今因居民增多又分“东马厂”和“西马厂”。龙头山:这一带丘陵有一小脉西出至海浪河东南岸,人称龙头山。而村在龙头东侧,故名。龙头山,又名“宁古台”。清初张缙彦域外集中有一篇游宁古台记,即此地为当年被流放到宁古塔的文人经常饮酒赋诗的场所。密江村。因濒临密江河而得名,曾转称过“泥浆”。石河村:山市河又名石河,该村在石河下游,因而得名之。又,满语称“陡峭”为“石河”。沙虎村:隶海南朝鲜族乡,又转称“沙儿虎”、“萨尔浒”、“萨儿忽”等,皆系满语,其意为“隔板”或“碗架”。火龙沟村:“火龙”,系满语“沟”、“谷”之意。七山村:原名“七峰”,又称“七个顶子”或协音“旗杆顶子”,因村西南有座山由七个小山峰组成而得名。1981年地名普查时与山市镇所辖“奇峰”同音重名,改称“七山村”。平安村:原名“黑石砬子”,因西北方向的山石而得名。1941年日本侵略者迁开拓团于此,1942年改名永安开拓团,因与宁安县内永安村重名,后改名平安。佛塔密村:因濒临富达密河而得名。“富达”,满语“绳子”,“密”系满语“必拉”(河)的音转,“佛塔密”,即绳子河。又,旧宁安县志艺文载:“富达密即佛塔密,蒙古语呕吐也”。二站村、三站村:两村皆系清初由宁古塔城赴三姓(今依兰)驿路上的驿站,一个是第二站,一个是第三站,沿用至今。三站因濒“窟窿别河”,又名“窟窿鳖”、“库伦别库伦”,系满语“高地”之意。“别”系满语“必拉”(河)的音转。北宁村:伪满洲国康德 7年(1940年),宁安县开拓科陈署官给这一带四个村命名,以“北边振兴”、“宁安兴农”八个字并排横分,每两个字为一个地名,分别为“北宁”、“边安”、“振兴”、“兴农”(后三个村今隶三道河子乡),此村即称“北宁”。老道庙村:清康熙十年(1671年)有一关姓人,为纪念自己渔业的兴隆,在牡丹江东岸修一座河神庙。伪满康德 4年(1937年),宋明春移建河神庙于牡丹江西岸,并出家做了主持,河神庙便称“老道庙”,该村因庙得名。木兰集村:“木兰集”或转音“摩洛蒂”,满语“哨鹿围”之意,过去此处多鹿,人以哨音诱而围猎,故名。穆棱市:因境内的穆棱河而得名。穆棱为满语“马”的转译音。八面通镇:穆棱市人民政府驻地。因地势宽阔,四通八达,故称八面通。穆棱镇:因境内的穆棱河而得名。穆棱为满语“马”的转译音。磨刀石镇:位于穆棱市南。磨刀石河西流注入牡丹江,河因产磨刀石故名。兴源镇:位于穆棱市南。曾名上城子。因与下城子镇南北相峙故名。下城子镇:位于穆棱市南。因镇西有古城地得名。马桥河镇:位于穆棱市东南。1900年称八站。1939年改为马桥河。马桥河由东向西注入穆棱河,镇以河名。河西乡:河西因处于穆棱河左岸得名,县城西3公里,福禄乡:位于穆棱市西。古名亮子河,1933年改福录,亮子河流经全境注入穆棱河雷锋村:位于穆棱市城西,雷锋村曾名雷锋歧,雷锋歧系满语,汉译“熊皮”之意。共和村:位于穆棱市南。曾名大碱场共荣屯。1947年改为共和村。东宁县:因位于宁安之东而得名,是牡丹江地区建县最早的一个县。东宁镇:东宁县政府驻地,因位于宁安之东而得名,原名小城子。1939年县治由三岔口迁入绥阳镇:位于东宁县北。原名小绥芬,又名六站,因小绥芬河从镇中穿过而得名。大肚川镇:位于东宁县城南。因大肚川河从镇中而过,故得名,这道川,中间宽两头狭窄,形似胃,昔称大肚子川,因草帽顶子山在其南,早期也称草帽顶子。老黑山镇:位于东宁县西南,因位于老黑山下,老黑山山脉西坡。镇以山得名而得名。三岔口镇:位于东宁县城东,原称三岔河口,系因瑚布图河、小乌蛇沟河和大肚川河三河在此交汇而得名。道河镇:位于东宁县中西部,原称二十八道河子,以河命名。金厂村:位于东宁县西北。自清末在此地淘金,故得名。细鳞河村:位于东宁县西北部,因小绥芬河支流细鳞河从村前穿过而得名,清称协领河,汉译“里拐子鱼”之意黄泥河村:位于东宁镇西南黄泥河中下游西岸,以河得名南天门:位于东宁县中北部,以其处于东宁盆地出入通道的最高处,往来行人称为南天门。新立村:位于东宁镇东,属三岔口朝鲜族乡。原名大密得扬岛,汉译“稚鸟”之意。林口县:位于老爷岭和张广才岭峡口处,因该地森林茂密,素有“森林之口”的美称,故称“林口”。林口镇:林口市人民政府驻地。在县境中部。镇以县称为名。古城镇:位于林口县城东北,因遗有古城遗址,故名。五林镇:位于林口县西南,五林系由五河林演变而来,故名。朱家镇:位于林口县西南。因此地朱姓居多,故名。刁翎镇:位于林口县东北,刁翎系满语,汉译“未开垦地”之意。龙爪乡:位于林口县西南,因山呈龙爪形,故名。奎山乡:位于林口县东南,因此处一山有三块巨石呈“大”字形,石中之间有土,故名。亚河乡:位于林口县城东,亚河系满语,汉译“豹子”之意。建堂乡:位于林口县城东北,以纪念烈士张建堂命名。双丰乡:位于林口县城东北,地名取自粮豆双丰收之意。三道通乡:位于林口县城北,因此地北临牡丹江有三个“江通”,故名。字砬子乡:位于林口县城北,该地江北岸石壁上有字迹,故名。宝林乡:位于林口县城西,以盛产木材而得名。柳树乡:位于林口县城西南,因初建村时村边柳树成荫,故名。五星乡:位于林口县,城西南,曾名四东,1961年改称五星。下窨子:“下窨子”为满语,汉译为水葫芦鸟。今城东乡下窨子村。发河:“发河”为满语“发呵”的转音,汉译为干燥。今江西、响水两村旧名均为发河沿。独木河:“都木呵”为满语,汉译为渡口。今石岩镇幸福村。花脸沟:“花脸”为满语“花兰”的转音,清代称花脸沟为花兰窝集,汉译森林中的鸟。哈达湾:“哈达”为满语,汉译为山或高山。鸡陵哈达:“鸡陵哈达”为满语,汉译为江岸立陡的山。沙子火洛:“沙子火洛”为满语“萨克萨火洛”的转音,汉译为白脖乌鸦的沟,即喜鹊沟。赊里:“赊里”为满语,汉译为泉眼。尔站:“尔站”为满语“阿尔拈”的转音,汉译为离别。清代宁古塔至鸡陵乌喇(吉林)途经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