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土地撂荒的原因及对策建议.doc_第1页
当前农村土地撂荒的原因及对策建议.doc_第2页
当前农村土地撂荒的原因及对策建议.doc_第3页
当前农村土地撂荒的原因及对策建议.doc_第4页
当前农村土地撂荒的原因及对策建议.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前农村土地撂荒的原因及对策建议 易良湘)万州区幅员面积3457平方公里,耕地86万亩。辖28个镇、13个乡、11个街道办事处,448个村,183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71.6万人。全区农业总户数36.72万户,农业人口122.96万人,其中农村承包土地人口115万人。近年来,由于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及农业的比较效益低下,耕地撂荒面积呈上升趋势。为此,我们对全区土地撂荒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当前农村土地的撂荒情况据调查统计,到2007年6月底, 全区耕地荒芜2.45万亩,占同期耕地面积的2.85%,涉及农户1.63万户,占农业总户数的4.44%。荒芜耕地中,田8728亩,地15772亩,分别占撂荒面积的35.62、64.38。60%的撂荒地为坡瘠地边远零星地,投入产出比较低。撂荒耕地面积比2005年初增加了1.15万亩,增长了88个百分点。二、形成土地撂荒的主要原因(一)农村主要劳动力大量外出。截至今年6月底,全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42.8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0.9 %,实现劳务收入12.53亿元。外出劳力基本为农村的主要劳动力。在家务农者普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接受新技术新事物能力偏弱“三偏”现象。据调查统计,全家外出无人耕种,形成撂荒7791亩,占31.8%;缺劳力无力耕种形成撂荒7889亩,占32.2%。 (二)土地零星、分散、偏远、瘠薄等不便耕种,形成撂荒。调查统计,因土地边远吊散不便耕种撂荒5390亩,占22%。如白土镇大林村部分农户由于土地偏远、吊山、坡高等不便管理而几乎弃耕(每户部分撂荒)。 (三)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从事农业不如从事非农产业的效益高,以种水稻为例,水稻亩产500公斤,收入800元,种子、农药、化肥等物耗约200元,请人犁田、栽秧、收割等费用250元左右,亩平纯收入350元左右(含自己的劳动量价值),即一个劳动力种一季水稻的净收入为350元,如果种小麦等,投入产出基本持平,瘠薄地、边远零星地更是入不敷出。农民说得好:“在家种田,不如外出挣钱”。调查表明,比较效益低不愿耕种撂荒2278.5亩,占9.3%(四)自然灾害的影响。万州地处大巴山区,风、雹、洪、涝、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农村生态环境较差。因自然灾害造成不能耕种撂荒955.5亩,占3.9%。 此外,因纠纷未解决不敢耕种撂荒196亩,占0.8%。三、制止农村土地撂荒的对策建议当前制止农村土地撂荒,主要存在以下制约因素,一是部分农户认为承包的土地就是自己的,耕不耕种自己说了算,即使撂荒,别人也无权干涉。二是基层个别地方对二轮承包、三十年不变的政策,有种片面理解,认为承包土地30年不变,就是土地承包权不能动,动了就违背中央的政策,因此,即使有部分外迁农户或外出务工农户要求中断承包关系,基层组织害怕犯错误而拒绝接收,也没有采取任何有效措施加以引导或适当调整,导致农民对承包地粗放经营,甚至撂荒。三是当前法律法规对农村土地撂荒制止手段乏力。部分农民因外出或外迁,宁愿土地撂荒,也不愿将土地流转,现行的法律政策没有对土地撂荒作出硬性规定,基层对制约农村土地撂荒操作难。 重庆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解决好农村土地撂荒问题,要在加大政策制约的基础上,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合理引导农民流转土地,要与实施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和农业综合开发、农村扶贫、退耕还林等农村政策结合起来,实行综合治理,避免农村土地撂荒。(一)完善法律制度,制定适当的经济处罚办法。完善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办法,对农村土地撂荒作一些制度性的强制约束。一是从征占地补偿上禁止,国家征地补偿和集体公益占地调整土地时,凡耕地撂荒两年以上的,一律按非耕地荒地标准补偿;二是认真落实土地管理法第37条规定,凡耕地撂荒2年以上的,由村社集体责令复耕,或负责调整流转复耕,对既不自己复耕,又不愿流转复耕的承包农户,由村社集体强令收回重新发包;三是对全家外出的农户,鼓励将户口迁出并给予一定补偿,农民变市民后,收回承包地;四是村社可根据撂荒的程度所造成的后果以及承包户应负的责任,制定适当的经济处罚办法。(二)推进土地流转,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推进土地流转是从源头上防止撂荒的一种长效机制。一是用承包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换取农户的收益权和养老保障。目前,外出务工农民不愿退出承包地的主要原因是现在承包地不仅无一点负担,不种还有收益(如偶然被征、占用);农民后续养老保障要靠承包地。制订政策,解决承包农户承包耕地合理收益不少,后续养老有保障,解决了这两点,土地流转加快才可能。二是对因无力耕种又不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要确保其收益不少,引导其采取转包、出租或入股的方式流转,对自愿交回的承包地和依法收回的承包权,要尽快重新发包;对长期外出务工无能力耕种长期撂荒的耕地,要通知撂荒农户限期复耕,不能按期复耕的要求委托村社集体代为管理和进行流转。要积极引导外出务工和无力耕种的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业主经营,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作为生产要素,使土地变资产,经营权股权化,用土地作为资产或资本,参与业主经营,按照市场规律参与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三是在镇(乡)村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接受委托,为土地流入方、流出方提供服务,真正建立起解决撂荒地问题、促进土地开放式有序流转的长效机制。四是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等市场主体,出台激励政策,鼓励这些市场主体积极接纳农户流出的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三)改善基础设施,减少农业自然风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是解决撂荒地问题的重要措施。交通、林业、水利、国土、农业扶贫等开发部门要把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撂荒地突出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耕作条件,实施综合开发,提高规避灾害损失的能力,加强对塘、库、堰的产权制度改革和管理,对自然灾害造成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通过公开招标方式,拍卖或承包给业主,进行综合整治和开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创造良好的农业环境,减少农业自然风险,增强农业的稳定性。(四)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是解决撂荒问题的重要手段。一要结合本地产品优势和土地资源特点,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实现产业合理布局,每个村突出自己的产品特色,做大做强产业。二要加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营销,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广泛建立特色农产品展销窗口,解决卖难问题,增加农民收益。三要改进农业产业经营模式,使生产农户能分享农产品流通,加工过程的利益,要普遍推行公司+基地+专业组织+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通过各种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把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组织带动起来,参与到公司加工产业经营体系中,延长产业链条,对各特色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提升土地的产出效益,建立和完善生产农民参与流通和加工的利益分配机制,从而提高和稳定土地的收益。四是大力开展针对耕种撂荒地的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实施“名优工程”,广泛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普遍推广免耕、机械操作技术,改进耕作方式,提高土地复种指数。通过加强科技推广运用,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资源的利用率,解决广种薄收和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五)继续退耕还林,逐步实施高山移民。要继续增加西部地区退耕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