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磨营中心学校2010-2011第二学期教学成绩分析.doc_第1页
水磨营中心学校2010-2011第二学期教学成绩分析.doc_第2页
水磨营中心学校2010-2011第二学期教学成绩分析.doc_第3页
水磨营中心学校2010-2011第二学期教学成绩分析.doc_第4页
水磨营中心学校2010-2011第二学期教学成绩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教学成绩分析水磨营中心学校 吴世文一学期来,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 “深化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优化师资队伍,狠抓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思路,通过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顺利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并在全县学情调查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了总结经验,不断进步,克服工作中的不足,现将一学期的教学成绩简单分析如下:一、成绩分析:1、总体看:上学期我校教学质量综合评定名列全县第二名,小学第一,初中第五,整个成绩与上学年同期相比有了全面进步,小学进步了两名次,初中进步了三个名次,整体成绩进步了一个名次;与第一学期相比,小学和初中综合名次未变,整体成绩进步了三个名次。2、从年级成绩来看:最好的年级有五、六年级第3名,九年级第二名。最差的年级有一年级第12名,三年级第8名,七年级第10名。进步最大的年级是小学三年级(17进8进步了9个名次)和初中九年级(6进2进步了4个名次),退步最大的年级是小学一年级(3退10退步了7个名次)和初中七年级(9退10退步了1个名次)。3、从学科成绩看:均分成绩在小学16门学科中,名列全县前五名的共有11门,初中15门学科中(政史地生计一门)名列全县前五名的共有8门。从增长率看,小学6门学科是正增长,10门学科是负增长;初中5门学科是正增长,10门学科是负增长。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得出我校均分成绩占有一定优势而增长率普遍低下,因此综合成绩排名远远低于均分排名。优势科目有小学语文、英语,初中语文、化学、生物、政治,薄弱学科有小学数学、初中数学、物理。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史地生年级综合名次项目均分名次增长率综合名次均分名次增长率综合名次均分名次增长率综合名次均分名次增长率综合名次均分名次增长率综合名次均分名次增长率综合名次一年级15-1.531745.94712二年级3-0.5667-1.71135三年级5-6.64156-0.74114-1.48108四年级52.18430.1575-4.71156五年级21.7657-6.7414110.913六年级20.9137-5.41115-3.96113七年级10-7.01149-5.44118-5.08118-7.81610八年级2-1.3265-9.021142.146101.03102-3.07146九年级3-0.4454-0.27653.9547-0.81623.7475.66624、从各校成绩来看:村小中上寨、邓家庄小学的成绩最为突出且较稳定;八里桥、八家成绩较上学期有了一定的起色,但总体看仍排在最后,没有较大的突破,大多数学科排在全校最后;水磨营、东关成绩近几年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二、原因分析及存在的问题: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教学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来衡量,仍有很大的差距。下面,就具体教学方面重点剖析以下几个问题:1、常规管理需进一步规范。部分教师备课抄袭,没有实用性,上课随心所欲,课堂练习单调,没有层次,针对性不强,训练量不够;有的老师课眼中只有优生,对学困生缺乏关注和辅导等。因而教学规范化建设亟待进一步完善。2、各学科各年级成绩不均衡,除了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及身体因素外,也与教师敬业精神强弱不一有很大关系。部分教师成绩一直停滞不前,上进心不强,认为“船到码头车到站”,工作态度不端正,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较差,奉献意识不强。3、培优补差工作没落实,转化率低。优生培养可以提高平均分和优秀率,后进生转化可以提高整体名次。从测试成绩统计中来看,某些学科,名次上不去,原因是没有转化后进生,优生不优。在培优补差工作中我们做的还不够好,没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没有长期的追踪与落实,致使差生的转化率难以提高。4、学校教育教学研讨之风不浓,校本培训还不够扎实, 教师业务能力提升速度缓慢。目前各校研讨工作除东关、水磨营有所转变外,其它村小基本上流于形式,很多教师还停留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对教学方法重视不够,加之校本培训还不到位,缺乏一定的实效性,因此教师业务能力提升速度缓慢。另外,课堂教学虽有变化,但步伐不大,教学过程中就例题讲解例题,就课文读课文,就练习做练习,缺乏教学思想的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从测试中看,学生的阅读能力较低,写作能力较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说明教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和训练的力度不够,只注重知识上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能力、情感的培养教育,阻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最终导致教育教学质量得不到大的质的突破性的飞跃。三、采取的措施1 、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使教师的工作作风得到了有效的转变。2、充分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学校在评优选先、奖金分配及考核中,把教学成绩作为一项重要依据,让教师感觉到工作干的多少不一样,工作干的好坏不一样。同时对学生在期中、期末和各种知识竞赛中将优秀生、后进生区别对待分别予以表彰奖励,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合班并校,充分利用优势教育资源,使教学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高。4、加强了常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教导处的作用,对教师的作业教案等各项工作做到有布置有检查,不流于形式。并且加强了月考工作,每次考试结束后各校各班都要召开家长会,个人和教研组进行质量分析,寻找原因,制定措施。5、落实了目标责任制的考核,中心学校与学校、教研组、班主任 、教师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了全面的、认真细致的量化考核。将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学校考核与中心学校考核相结合。使考核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真正起到了评价学校、教师工作,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6、丰富校园活动,促进校风建设。本学期我校组织师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篮球赛、乒乓球赛、拔河比赛、广播操比赛、学校运动会、文艺汇演、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语文、数学、英语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寓教于知识,寓教于娱乐,陶冶学生的情操,锤炼学生品格,增强了师生凝聚力,有效地促进了校风、班风、学风的转变。四、今后教学设想及对策1、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加强教师业务学习,继续转变教师观念,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学校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把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作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岗位练兵,要求教师认真听课、深入评课,相互学习、总结经验。克服平时课堂中的随意性,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2、规范教学常规学校将进一步做好教学常规规范化管理工作,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每月一次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每次检查和抽查突出一、二个重点,及时推广教学亮点,纠正错误,弥补不足。加强教学管理中的“三抓”抓备课质量,每学期教导处对教师的备课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要求教师的备课体现个性化和特色化,教后反思详细。抓上课效率,采用学校领导推门听课以及教师之间互相推门听课,让全体教师参与互动交流,找出教学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提高课堂效率。抓作业规范,教导处和教研组结合周查月检工作,针对各科作业批改情况,要求学生作业书写规范,要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练习本整洁。任课教师做到精心设计作业,认真及时批改,有激励性评价,作业量适中。3、强化质量意识进一步确立“质量是教育生命线”的理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抓好学科教学质量。通过周演练、单元知识检测、月考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在各阶段对知识掌握情况。教导处和教研组分别针对各科的检测结果,分析课堂教学、学生答题情况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的意见,然后在全体教师会上反馈或个别反馈。4、抓好学风建设 围绕学校德育特色,促进学风建设。进一步规范学生学习行为养成,特别是注重从文明礼仪、课堂纪律、学习习惯入手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注重班级管理,以评选“文明班级”活动为切入口,形成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推进班级个性化管理,促进各班良好班风的形成,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5、做好学困生的帮扶工作。做好学困生的帮辅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教师应做好学习困难生帮教转化工作,积极探索转化途径和方法,每位教师做到对象明确,内容落实,辅导到位。还要充分发挥班级学生互帮互助学习小组的作用。二是密切同家长联系与配合,营造学生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建立家校联系制度,以“家校通”为纽带,架起学校、家庭、学生三者间相互沟通的桥梁。6、重视薄弱学科的教研和师资培训。进一步加强对薄弱学科的调研工作,注重薄弱学科质量的研究,把提高薄弱学科师资水平作为提高质量的重要抓手。从全县教学质量分析看我校小学数学、初中物理、数学、史地学科比较薄弱。今后我们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研究这些学科教师的研训工作,提高研训工作的实效性。(1)以上学科由中层干部分别专人负责,其成绩直接与负责人考核挂钩。(2)充分发挥“名师”的榜样引领作用,开展“传帮带”帮扶活动。(3)加大对这些学科教师的听课及常规工作的检查力度,认真分析教师、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