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官僚帝国的时代——从春秋战国到秦汉.ppt_第1页
第二章 官僚帝国的时代——从春秋战国到秦汉.ppt_第2页
第二章 官僚帝国的时代——从春秋战国到秦汉.ppt_第3页
第二章 官僚帝国的时代——从春秋战国到秦汉.ppt_第4页
第二章 官僚帝国的时代——从春秋战国到秦汉.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官僚 帝国的时代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 第一节官僚制帝国时代的过渡 春秋战国 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 到公元前221年 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6年 和战国 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 时期 春秋时期是旧制度崩溃 新制度生成的阶段 战国时期是新制度演化和最后定型的阶段 所谓新制度就是皇权加官僚制 一 宗法政治秩序的崩溃 1 1 王室衰微诸侯兴起 一 宗法政治秩序的崩溃 1 一 宗法政治秩序的崩溃 2 2 诸侯国卿大夫势力也相对膨胀 三家分晋 二 新型官制的出现 1 尊贤尚功 士的崛起颠覆了世卿制度 荆柯 刺秦王苏秦 字季子 战国时期东周洛阳人 纵横家之一 锥刺股者也 张仪 秦臣 纵横家之一范雎 魏人 字叔 著名辩士 因得罪魏相魏齐 受笞几乎死去 后被郑安所救 改名张禄 由秦使带入秦 后封应侯甘罗 谁都知道邹忌 齐相 劝齐威王纳谏 使齐国蒸蒸日上冯谖 孟尝君的门客 使孟尝君度过危机商鞅 卫国人 辅助秦王实行变法 使秦走向富强孟子 儒家学派的亚圣田忌 齐国名将 李斯 二 新型官制的出现 2 文武分职使官僚制度迅速发展齐景公 晋文公 韩赵魏 秦惠王 张仪 三 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 四 战争形式的改变与军制的变化 车战让位于步骑作战兵车为核心的小队代之以什武职 战国时期步兵成为主力 各国编制不尽相同 据 周礼 记载 步兵每5名编为 伍 由伍长指挥 5个 伍 编为 两 由 两司马 指挥 4个 两 编为 卒 由 卒长 指挥 5个 卒 编为 旅 由 旅帅 指挥 5个 旅 编为 师 由 师帅 指挥 5个 师 编为 军 由 军将 指挥 由此算出 每个军有12500人 而 尉缭子 的说法 可能是魏国的步兵编制 5人为伍 10人为什 50人为属 100人为闾 商君书 提到的可能是秦国的步兵编制 则5人为伍 50人设 屯长 500人设 五百主 1000人设 二五百主 骑兵的编制应当与此相近 春秋战国时期的步兵通常都以5人为一个战斗单位 5人分别使用弓 殳 矛 戈 戟 成纵队战斗队形时 短兵器在前 长兵器在后 5个伍排列成一个方阵 两 两司马为甲士 居中担任指挥 五 政治文化 从百家争鸣到一家独尊 第二节法家帝国 秦 一 皇帝制度的确立 1 皇帝 名号去泰 著皇 采上古帝位号 号曰皇帝 皇帝的名号制度还包括死后的谥号 庙号 陵寝号等 旨在维护皇帝尊严 突出正统并加以神化 一 皇帝制度的确立 2 皇帝的名位制度命为制 令为诏 天子自称曰朕 二 秦朝的社会等级 整个社会基本上存在两种人 一种为黔首 即平民 一种为官吏和军功爵位获得者 三 郡县制与官僚金字塔 秦朝政权机构的构成 最高权力者为皇帝 皇帝下设三公 即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丞相下设中尉 九卿 即 卫尉 郎中令 太仆 廷尉 典客 奉常 宗正 少府 治粟内史 并管理下属各郡 郡设郡尉 郡守 监御史 郡守管理下属各县 县设县尉 县令 县令管理下属各乡 乡下设游徼 三老 啬夫 管理大乡 有秩 管理小乡 三老管理下属各亭 亭设亭长 亭长管理下属各里 里设里长 秦王赵政称始皇帝后 建立了由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九卿等组成的中央政府 辅佐皇帝管理全国军政事务 四 以吏为师的政治文化 秦始皇三十四年 前213年 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 在焚书的同时 禁止私学 规定 若欲有学法令 以吏为师 实行 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的教育制度以吏为师即整个社会除文吏外 没有具备文字能力的人 人们要学习文字 只能向政府官员学习 政府官吏承担教育行政官员和教师职责 以吏为师 在于加强思想控制 以吏为师 破坏了秦朝的文化教育 对先秦时期行之有效的 官 私 学之教育制度 也是一次致命的破坏 第三节王霸之道 两汉 一 郡县制的最终确立 刘邦 吕后 消除异姓王文景时代 削蕃之策武帝时代 推恩令 附益法 二 皇帝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名号后宫制度东宫制度宦官制度 三 官僚体系 1 两汉的官吏大体上分为外朝官和中朝官两个系统 所谓外朝官是指宫廷外办公的官员 中朝官是指在宫内办公的的官员 三 官僚体系 2 外朝官分为中央和地方两部分中央官丞相 三公体系 汉朝实行三公九卿制 宰相权利较大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三公 丞相管行政 是文官首长 太尉管军事 是武官首长 御史大夫掌监察 辅助丞相掌管政治事物 而在汉朝 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即必须做御史大夫后才能做丞相 而在御史大夫之下 还设有御史中丞 掌管宫内事务 九卿列卿系统 九卿则是太常 掌祭祀鬼神 光禄勋 掌门房 卫尉 掌卫兵 太仆 掌车马 延尉 掌法律 大鸿胪 掌礼宾 宗正 掌皇帝族谱 大司农 掌全国经济 少府 掌皇室财政 三 官僚体系 3 中朝官是指在宫中办公和皇帝身边的官员 皇帝的亲卫武将尚书台皇帝的侍从 三 官僚体系 4 地方官承袭秦制 地方区划实行郡县两级制 东汉末年便成为州郡县三级 州的长官为刺史 中平五年改称州牧 京畿地区的司隶部长官特称校尉 其主要职责是巡察下属郡国政务 年终遣吏到京城向司徒府汇报 上计 劾奏不称职的郡国长官 郡的长官称太守 因太守兼领武事 故别称郡将 州治所在郡的长官称尹 根据郡的大小 没恶 太守的级别有中二千石至八百石六级 三 官僚体系 5 王国的官属分两个系统 一是类似于郡官的民政系统 有相 相当太守 长史 相当都尉 其属官亦与郡大体相同 一个是管理诸侯王生活 禁卫的官属 如郎中令 相当光禄勋 仆 相当太仆 治书 相当尚书 等 此外 王国还设有类似于太傅的傅 负责辅导诸侯王 级别等同于王冠相 四 礼仪制度 朝礼祭神之礼祭祀祖先封禅 五 司法制度 地方司法机关 西汉时期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 在实行郡县制的地方由郡守和县令兼审判 在实行分封制的地方 由封国的内使行使审判权 并且相对独立 到汉景帝以后封国的权利被逐渐削弱 其审判权也被剥夺了 东汉时地方实行州郡县三级制 所以地方司法机关也变为三级 州牧 郡守 县令 此外还设立一些属官 中央司法机关 皇帝掌握最高司法大权 重大疑难案件都要奏请皇帝裁决 皇帝之下设专职司法官 廷尉 从秦国秦朝时开始设立廷尉 在汉朝时基本上也叫做廷尉 只有在景帝和哀帝时叫做大理 廷尉是九卿之一 负责审理皇帝交办的案件 和地方移交的疑难案件 廷尉下设一些属官 汉朝的起诉分为两种方式 一种方式是告劾 由当事人自己或被害人及其亲属向官府提起诉讼 类似于现在的自诉 另一种方式是由各级官府 监察机关 动察举违法犯罪行为 类似于现在的公诉 礼法兼治 以礼为主 六 汉代的乡里结构 乡间居民十里为一亭 亭有长 十亭一乡 乡有三老 啬夫和游徼 三老掌教化 啬夫职听讼 收赋税 游徼循禁贼盗 七 汉代的选举制度 汉朝的选举制度是察举制 以地方推荐为主 考试为辅 考试与推荐相辅而行 征辟所谓 征辟 制 也可以分为 征 和 辟 两类 朝廷特征士人 为 征召 长官自行辟除士人 为 辟除 御史大夫张忠辟宝为属 西汉之时 既有征召 也有辟除 二者可以合称 征辟 东汉也是如此 八 汉代的意识形态与学校制度 汉武帝罢黜百家定儒一尊之后 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始在长安建立太学 最初太学中只设五经博士 置博士弟子五十名 从武帝到新莽 太学中科目及人数逐渐加多 开设了讲解 易经 诗经 尚书 礼记 公羊传 谷梁传 左传 周官 尔雅 等的课程 九 汉代的监察制度 中央监察机关 西汉初期在中央沿用秦朝的监察制度 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 下设御史中丞协助御史大夫 西汉后期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 负责最高国务 原来御史大夫的职权交与御史中丞行使 到东汉时期监察机关扩大为御史台 由御史中丞作为长官 地方监察机关 西汉初期设 丞相史 监察各郡 到汉武帝时期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 每一个部设一个刺史 作为州的固定的监察官 在京师和京师附近则设司隶校尉 作为监察官 十 官员的考核制度 秦汉时期对地方官员的考核主要通过上计途径进行 所谓上计 即由地方行政长官定期向上级呈上计文书 报告地方治理状况 县令长于年终将该县户口 垦田 钱谷 刑狱状况等 编制为计簿 亦名 集簿 呈送郡国 根据属县的计簿 郡守国相再编制郡的计簿 上报朝廷 朝廷据此评定地方行政长官的政绩 这种考评地方官的方式古已有之 秦汉时已有较完备的制度 汉代并颁布有专门的法规 上计律 十一 汉朝的军制 1 负责全国军事行政的官吏为太尉 汉武帝时改称大司马 战时临时任命将军统兵 地位最高的为大将军 其下依次有骠骑将军 车骑将军 卫将军 又有前 后 左 右诸将军 将军出征时常置幕府 作为参谋机构 在郡 县分置郡尉 县尉 协助郡守 县令掌管军事 东汉末 设州牧 是州郡最高行政与军事长官 十一 汉朝的兵制 2 军队可分为京师兵 地方兵和边兵三部分 京师兵主要由郎官 卫士和守卫京师的屯兵组成 郎官由郎中令统领 卫士由卫尉统领 负责宫廷内外的警卫 负责守卫京城的屯兵由中尉统领 汉朝的京师兵主要有南军和北军 中尉所领的屯兵驻于未央宫北 称北军 与之相对 由卫尉统领的称南军 南军士兵大多调自内郡 北军士兵主要调自京辅 均是一年一轮换 地方兵置于郡 县 一般由郡 县尉 亦称都尉 协助郡守或县令统率 平时维持地方治安 战时听中央调遣 徵调地方兵 需以皇帝 虎符 为凭 边兵主要负责边郡戍守 由边郡郡守统领 下辖都尉和部都尉 为充实边防 汉曾大量移民实边 并行屯田 武帝时始行军屯 屯田卒最多时达数十万 是边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汉时 边兵制度遭到破坏 又以设置营 坞的办法 屯兵备御 十一 汉朝的兵制 3 汉朝早期实行征兵制度 当时规定不省贵贱 男子二十岁就要在官府登记 并且根据三年耕一年储的原则 从二十三岁起正式服役 直到五十六岁止 据 汉书 记载 男子20岁傅籍 此后每年服劳役一月 称 更卒 23岁以后开始服兵役 役期一般为2年 一年在本郡 县服役 称为 正卒 另一年到边郡戍守或到京师守卫 称为 戍卒 或 卫士 十一 汉朝的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