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Contents 第一节宫殿 第二节坛庙 第三节陵墓 中国古代宫殿制度的演变 唐大明宫的布局及特征 明朝时期建筑的特征唐乾陵的总体布局及特点 明清北京故宫的布局规划及艺术成就 天坛的布局 特征及艺术特色 孔庙的布局及平面特征 明十三陵的空间布局特点 分析理解中国文化对礼制性建筑的深刻影响 通过分析天坛的环境艺术特色 了解纪念性空间的设计元素 以及如何通过环境烘托纪念气氛 明清北京故宫的特点与艺术成就 综合分析中国陵墓制度的演变 天坛对的布局特征及艺术成就 知识地图 第一节宫殿 一 中国古代宫殿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大致有四个阶段 第一 茅茨土阶 的原始阶段 第二 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第三 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第四 纵向布置 三朝 的阶段 东汉郑玄注 礼记 玉藻 曰 天子及诸侯皆三朝 外朝一 内朝二 又注 礼记 明堂位 曰 天子五门 皋 库 雉 应 路 诸侯三门 这就是 三朝五门 的由来 五门 外曰皋门 二曰库门 三曰雉门 四曰应门 五曰路门 皋者 远也 皋门是王宫最外一重门 应者 居此以应治 是治朝之门 库有 藏于此 之意 故库门内多有库房或厩棚 雉门有双观 路者 大也 路门为燕朝之门 门内即路寝 为天子及妃嫔燕居之所 三朝的称谓随时代而变迁 古称 外朝 治朝 燕朝 唐称 大朝 常朝 入阖 宋代称 大朝 常参 六参及朔望参 每五日及朔 望一参 也就是 大规模礼仪性朝会 日常议政朝会 定期朝会三种 一 中国古代宫殿制度的演变 三朝五门制度的演变 第一节宫殿 但实际上 自战国以后 都城宫室制度中 循此制者无几 隋代恢复三朝五门制度 唐长安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建设 基本布局没有太大的变化 唐长安有五门 承天门 太极门 朱明门 两仪门 甘露门 和三朝 外朝奉天门 中朝太极殿 内朝两仪殿 元失此制 明南京宫殿则又用此制 其五门为 洪武门 承天门 端门 午门 奉天门 三殿为 奉天殿 华盖殿 谨身殿 永乐十九年 明成祖迁都北京 南京作为留都 北京的建设基本按照南京的布局 清朝仍然以北京为都城 顺治时 将大明门改为大清门 奉天殿改为太和殿 其他没有作太大的变动 清代五门为 大清门 天安门 端门 午门 太和门 三殿为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一 中国古代宫殿制度的演变 第一节宫殿 一 中国古代宫殿制度的演变 纵观汉 唐 明三代宫室 其发展趋势是 一 规模渐小 汉长安长乐 未央两宫占地分别为6 6及4 6平方公里 唐长安大明宫未3 3平方公里 明紫禁城 宫城 仅仅0 73平方公里 二 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层次 门 殿增多 三 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 演变为规则 对称 严肃的庭院组合 汉未央宫 唐大明宫台殿池沼错综布列 富有园林气氛 不似明清故宫森严 刻板 第一节宫殿 二 实例 一 西汉长安未央宫 未央宫位于长乐宫以西 在长安城的西南角 始建于高祖七年 公元前200年 自高祖九年迁朝廷于此 以后一直是西汉王朝政治统治中心 其平面略呈方形 东西宽2250米 南北长2150米 面积约占长安城的七分之一 较长乐宫稍小 但建筑本身的壮丽宏伟则有过之 据记载 四面建宫门各一 唯东门和北门有阙 诸侯来朝 进出东阙 士民上奏 入诣北阙 第一节宫殿 二 实例 一 西汉长安未央宫 第一节宫殿 二 实例 一 西汉长安未央宫 未央宫宫城四面各辟一门 东 北两门外筑有阙楼 称东阙 北阙 诸侯来朝 进出东阙 士民上奏 入诣北阙 为利用龙首山丘陵作地基建造 宫内还有宣室 麒麟 金华 承明 武台 钩弋等殿 又有殿阁32处 第一节宫殿 未央宫宫城复原图 二 实例 二 唐大明宫 大明宫选址在唐长安城宫城东北侧的龙首原上 利用天然地势修筑宫殿 形成一座相对独立的城堡 宫城的南部呈长方形 北部呈南宽北窄的梯形 城墙东西宽1 5公里 南北长2 5公里 周长7 6公里 面积约3 2平方公里 城墙南段与长安城的北墙东段相重合 其北另有三道平行的东西向宫墙 把宫殿分为三个区域 第一节宫殿 二 实例 二 唐大明宫 1 建筑群的处理 1 突出主体建筑 强调轴线 2 长安宫殿中利用地形最成功 第一节宫殿 整个宫域可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 前朝以朝会为主 内庭以居住和宴游为主 大明宫的正门丹凤门以南 有宽176米的丹凤门大街 以北是含元殿 宣政殿 紫宸殿 蓬莱殿 含凉殿 玄武殿等组成的南北中轴线 宫内的其他建筑 也大都沿着这条轴线分布 在轴线的东西两侧 还各有一条纵街 是在三道横向宫墙上开边门贯通形成的 二 实例 二 唐大明宫 第一节宫殿 二 实例 三 明清北京故宫 第一节宫殿 北京故宫是明 清两朝的皇宫 始建于明永乐四年 1406年 工程进行了14年 宫城南北长960m 东西长760m 房屋900多间 宫殿形制遵循明初南京宫殿制度 全部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主体建筑有奉天殿 华盖殿 谨身殿 清朝依次改称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三座大殿 呈工字形排列 1布局 前朝各个时期优秀做法 形制集大成唐 三朝五门 后花园宋 御街千步廊元 外朝 内廷中轴线上的建筑主要宫殿的位置 作用三大建筑高潮 第一节宫殿 二 实例 三 明清北京故宫 第一节宫殿 二 实例 三 明清北京故宫 第一节宫殿 奉天殿 太和殿 是皇帝举行登基 朝会 颁诏等大典的地方 平面9间 清改建为11间 重檐庑殿顶 面阔63 93m 三层台基高8 13m 奉天殿 太和殿 一切构件规格均属最高级 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木构大殿 二 实例 三 明清北京故宫 奉天殿 内廷主体建筑也以三大殿为主 依次为乾清宫 交泰殿 坤宁官 其中乾清宫是皇帝正寝 为重檐庑殿7间殿 尺度较奉天殿 太和殿 大为减少 坤宁宫为皇后正寝 清时为皇帝结婚之处 在明朝初年 乾清宫和坤宁宫二者之间连以长廊 呈工字殿型 明嘉靖时两宫间建一小殿 交泰殿 第一节宫殿 二 实例 三 明清北京故宫 乾清宫 故宫建筑群在总体布局 建筑造型 装饰色彩及技术设施等方面 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建筑的典范 其艺术成就及建筑特征表现是 1 在平面布局上强调中轴线和对称布局 并且对建筑的精神功能要求要比其实际使用功能更为看重 2 在建筑处理上 采用建筑形体的尺度对比 以小衬大 以低衬高 以此来突出主体 3 在建筑色彩上采用强烈的对比色调 白色台基 红色面墙 再加上黄 绿 蓝等诸色琉璃屋面 显得格外夺目绚丽 4 故宫各类设施已十分完善 故宫建筑群艺术成就与特征 第一节宫殿 二 实例 三 明清北京故宫 第二节坛庙 一 概述 坛庙建筑是一种礼制建筑 是因古代中国社会严格的宗法礼制而生的建筑 一 祭祀天地 礼记 中规定 天子祭天地 祭四方 祭山川 祭五祀 诸侯只能 祭山川 祭五祀 二 祭祀祖宗 周礼 规定 古者天子7庙 诸侯5庙 大夫2庙 士1庙 庶人祭于寝 在中国南方地区 诸如浙江 安徽 江西等地 祠堂大多是传统的四合院式建筑 主要建筑分布在中轴线上 前为大门 中卫享堂 后为寝室 加上左右廊庑 组成前后两进两天井的组群建筑 三 祭祀圣贤 山东曲阜孔庙 山西解州关帝庙 第二节坛庙 二 实例 一 天坛 天坛由内外两重围墙环绕 北墙呈圆形 南墙为方形 象征天圆地方 占地280hm2 东西长约1700m 南北长约1600m 天坛建筑按其使用性质分四组 内围墙里 在中轴线北端是祈年殿及附属建筑 南端至皇穹宇及圜丘内围墙西门内的南侧是皇帝祭祀时住的斋宫 围墙西门内建有饲养祭祀用的牲畜的牺牲所和舞乐人员居住的神乐署 其中 最主要的建筑是圜丘和祈年殿 在艺术构图上 祈年殿是天坛总体中最主要的建筑群 二 实例 一 天坛 天坛鸟瞰图 天坛总平面图 第二节坛庙 二 实例 一 天坛 天坛圜丘的平面为圆形 三层 青色琉璃砖贴面 清乾隆时改用汉白玉 现上层径26m 底层径55m 因天为阳 故一切尺寸 石料件数均须阳 奇 数 如三 五 七 九 等代表天 如圜丘三层 每层石板均为九的倍数 圜丘周围用两重矮墙围绕 内圆外方且四面正中均建有白石棂星门 天坛圜丘 第二节坛庙 二 实例 一 天坛 皇穹宇 它是一座单檐攒尖的圆形小殿 是平时供奉 昊天上帝 牌位的建筑 径63m 高约19 80m 青色琉璃瓦 金顶 朱柱和门窗 下为白色石雕台基栏杆 内部藻井及金柱彩画十分精美 两侧各有一配殿 外墙为正圆形 墙面采取磨砖对缝砌筑 上加青色琉璃顶 围墙有回声 俗称回音壁 天坛皇穹宇 第二节坛庙 二 实例 一 天坛 祈年殿位置 第二节坛庙 二 实例 一 天坛 祈年殿平面呈圆形 径为30m 高为38m 立于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 底层径约90m 三重檐 攒尖顶 青色琉璃瓦 金顶 朱柱和门扇 檐下彩绘金碧辉煌 祈年殿和其东西配殿由方形围墙围合 其南有祈年门 与祈年殿之间距离约为殿高的3倍 天坛祈年殿 第二节坛庙 天坛建筑群的设计特色 1 中轴线布局 强调秩序与威严 2 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相得益彰 主要建筑为圆形 以象征 天 体量对比 祈年殿崇高突兀 地位上对比 附属建筑远离主体 3 主建筑与环境祈年殿高高在上 超然于林海之上 有超凡脱俗与天接近之感 除建筑外 遍植柏林 使建筑溶于绿色之中 青色琉璃瓦 青白石坛面 4 景观构图完美 建筑单体精美 二 实例 一 天坛 天坛建筑设计特点 第二节坛庙 二 实例 二 太庙 太庙占地约十六万五千平方米 太庙本身由高达9米的厚墙垣包绕 封闭性很强 南墙正中辟券门三道 用琉璃镶贴 下为白石须弥座 凸出墙面 线脚丰富 色彩鲜明 与平直单一的长墙强烈对比 十分突出 这一入口处理是相当成功的 入门有小河 建小桥五座 再北为太庙戟门 五间单檐庑殿 屋顶平缓 翼角舒展 尚为明代规制 北京太庙平面图 第二节坛庙 二 实例 二 太庙 太庙正殿 太庙庙门 第二节坛庙 北京社稷坛区占地二十三万平方米 较太庙为大 坛本身范围外 也遍植松柏 坛方形 周围墙也方形 坛二层 高五尺 上层五丈见方 下层五丈三尺见方 坛面依方位铺五色土 墙四面也依方位而各用其色 二 实例 三 社稷坛 北京社稷坛平面示意图 第二节坛庙 二 实例 三 社稷坛 北京社稷坛 社稷坛享殿 第二节坛庙 二 实例 四 孔庙 孔庙狭长 南北600米 东西仅145米 全庙由南而北 以垣墙廊庑分为八进 前三进为引导部分 布置牌坊和棂星门 植柏树 由棂星门至大中门 为孔庙前奏 大中门起始为孔庙本身 自此起有长方平面的院墙 四角置角楼 近似宫禁制度 再进 为宏伟的奎文阁 建于明弘治十七年 1504年 奎文阁后即为孔庙主体建筑 大成门和大成殿一组 奎文阁至大成门间 隔一横街 东西有门 其间有碑亭十三座 皆重檐高阁 形体特别宏大 有金 元各一 余为明清所建 碑体硕大 为历代帝王所立 大成门内为主殿大成殿 此区布局仍为北宋旧规 第二节坛庙 二 实例 四 孔庙 曲阜孔庙平面图 曲阜孔庙鸟瞰图 一 第二节坛庙 二 实例 四 孔庙 曲阜孔庙鸟瞰图 二 曲阜孔庙大成殿 第二节坛庙 第二节陵墓 一 概说 一 方上 秦汉 汉承秦制 墓室深埋地下 累土为方锥形去其上部 作为陵体 形状酷似覆斗 陵园前开始出现神道 两侧建有石雕刻和石建筑 二 以山为陵 隋唐 唐太宗开创了以山为陵的先河 选择有气势的山脉为陵体 开凿墓室 三 五音利姓 两宋 诸陵的朝向都向南而微有偏度 以嵩山少室山为屏障 其前的两个次峰为门阕 四 宝城宝顶 明清 明初孝陵的封土形式及布局成了明清两朝皇陵的标准格式 孝陵没有模仿唐代的以山为陵 而是采取 宝城宝顶 的建制 古代陵墓形制四个发展阶段 汉茂陵平面 秦始皇陵平面 一 概说 宋永昭陵现状 宋陵布局复原图 一 概说 明孝陵总平面 明孝陵平面 神功圣德 碑 一 概说 二 实例 一 唐乾陵 唐陵特点是利用地形 以山为坟 不采用秦汉人工夯筑的封土方上 乾陵地上情况大致是 主峰 陵体 四周为神墙 近方形平面 四面正中辟门 各设门狮一对 神墙四隅建角楼 角阙 南神门内为献殿址 门外列石象 自南往北 华表 飞马 朱雀 石马 五对 石人 十对 碑 华表南即东西乳峰 上置乳阙 相当宋陵乳台 阙南又有双阙为陵南端入口 相当宋陵鹊台 这种善于利用地形和运用前导空间与建筑物来陪衬主体的手法 正是明清宫殿 陵墓布局的渊源所自 二 实例 一 唐乾陵 唐乾陵平面图 唐乾陵双阙现状 二 实例 二 明十三陵 明代迁都北京后 在昌平天寿山形成集中陵区 称 十三陵 其制度基本遵循孝陵形制 十三陵距北京约45公里 陵区的北 东 西三面山峦环抱 十三陵沿山麓散布 各据岗峦 面向中心 长陵 长陵 明成祖 据天寿山主峰前 其南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宁德市产前筛查诊断人员资质考试考前练习题及答案(2025年)
- 2025年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师资格考试(公共基础)复习题及答案三
- 园林绿化工标准化作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水泥磨巡检考试题及答案
- 南阳市2025年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复习题库及答案
- 巡检无人机驾驶员质量追溯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淮北尘肺医师鉴定考试(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北京市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考试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复习题及答案
- 2025人体解剖自考试题及答案
- 完整版人体解剖生理学题库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大宗物资供应链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湖南益阳安化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61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DB37-T 3577-2019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 眼科学教学课件:眼睑病
- ZXONE8700技术规范书
- 微观经济学生产与成本理论
- 环境监测第2章(2)——水和废水监测ppt课件
- 《晋灵公不君》优秀PPT课件(完整版)
- 中毒窒息事故应急处置卡
- 卫生支农工作鉴定表 卫生支农个人工作总结.doc
- 汪峰——我爱你中国歌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