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2011.ppt_第1页
第三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2011.ppt_第2页
第三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2011.ppt_第3页
第三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2011.ppt_第4页
第三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201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 1 24 1 第三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2020 1 24 2 第一节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城市的出现迟于乡村 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形成的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 距今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 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力 三次社会劳动大分工 2020 1 24 3 三次社会大分工与城市的发展 第一次农牧分离 产生了固定居民点 即聚落 交换开始出现并逐步变得具有经常性 从而导致了固定交换场所的出现 它们逐步演变为集市 第二次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城市雏形形成 交换的扩大引起了商品生产的萌芽和发展 交换日益繁荣和发展 逐步形成了许多手工业和商业的集中地 集市逐步成为城市 第三次商业与手工业分离 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 2020 1 24 4 恩格斯认为 城市的出现先于国家的产生 城市中劳动分工的发展 导致了各种 集团 的出现 处于统治地位的 集团 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 就必然创造国家机器 因此 城市的出现是国家产生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 城市的出现也促使人类进入了阶级社会 2020 1 24 5 第二节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自然地理条件如地质 地貌 气候 水文等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 通过影响人口分布影响城市的形成发展 一般来说 大城市对自然条件的依存关系比非特殊职能的小城镇要紧密得多 因此 大城市地域分布上的规律性更典型 世界百万人口以上城市主要分布在中纬度 并有向低纬度扩展的趋势 一 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2020 1 24 6 世界主要城市的分布 大部分城市位于北半球 其中中国及美国拥有最多大城市 大部分城市的区位特征是 地势较低 沿海地区 交通方便 历史悠久 资源丰富或有广阔的腹地 2020 1 24 7 纬度条件 气温适中 中纬度地区 降水条件 适度的降水 400毫米年降水量线是我国半湿润 湿润地区与半干旱 干旱地区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也是我国城市分布的一条重要分界线 分布在半干旱 干旱地区的大城市数量极少 区域地形条件 1981年世界197个中的160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分布在濒临海洋 湖泊 河流的平原地带 我国分布在地形的第一 二 三级阶梯上城市的比例大致是1 32 和67 1983年 占全国面积25 的青藏高原上 只拥有全国0 75 的城市数 城市的分布 2020 1 24 8 我国城市分布 2020 1 24 9 我国台湾地区的城市分布 2020 1 24 10 我国城市按其所在的区域地形分类 有10种类型 1 滨海城市 青岛2 三角洲平原城市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3 山前洪积 冲积扇平原城市 燕山南麓 太行山东麓4 平原与低山丘陵相连的城市 镇江以上长江中下游平原边缘的城市5 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 江南丘陵区 湘 赣6 平原中腹的城市 许昌 徐州7 高平原上的城市 蒙古高原 包头 呼和浩特8 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城市 云贵高原坝子和谷地中的城市9 中山谷地城市 十堰 攀枝花 南平10 高山谷地城市 拉萨 2020 1 24 11 我国平原地区的城市多于低山丘陵地区 中 高山地区数量极少 除了大平原中腹和三角洲平原外 城市选择两种地形过渡的部位形成发展非常普遍 除了平原城市濒临江河湖海外 丘陵 山地的城市多分布于河谷 临水是普遍特点 2020 1 24 12 区域经济地理条件的内容丰富多样 矿产 水热 动植物资源的丰饶度及其组合 基础设施的状况 区域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 经济发展的历史传统 现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结构特征 未来的开发潜力等等都影响区域的城市发展 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二 区域经济地理条件 2020 1 24 13 第三节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一 概念巴朗斯基曾给地理位置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位置就是某一地方对于这个地方以外的某些客观存在的东西的综合 也就是说 城市的地理位置是城市及其外部的自然 经济 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相结合的特点 有利的结合即有利的城市地理位置 必然促进城市的发展 反之亦然 2020 1 24 14 城市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决定了城市职能性质的特殊性和规模的特殊性 深圳 凭祥 上海 广州 城市的地理位置具有绝对个性化的特点 没有地理位置完全相同的城市 2020 1 24 15 1 大 中 小位置这是从不同空间尺度来考察城市地理位置 大位置是城市相对较大范围的事物的相对关系 是从小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 而小位置是城市对其所在城址及附近事物的相对关系 是从大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 有时可以从大小位置之间分出一种中位置 区位图 二 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 2020 1 24 16 2 中心 重心位置和邻接 门户位置 这是从城市及其腹地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来区分的 1 中心位置 位于某一区域的中央 城市与其以外各个方向的联系距离都比较近 如太原 运城 贵阳 郑州 河南 成都 广州 2 重心位置 人口重心 如南昌 杭州 乌鲁木齐和西安等 2020 1 24 17 3 邻接位置 城市区位追求邻接于决定其发展的区域 不必要或不可能在本区域的中央 如广西北海市 4 门户位置 这是一种特殊的邻接位置 当一个地理区的对外联系集中在某一方向时 这个区域的中心城市常常不在本区中央 而明显偏于主要联系方向一段 如河口港 海口港等 位于闽江口的福州就是在能控制整个闽江流域商品集散的地理位置上发展成省会城市的 2020 1 24 18 2020 1 24 19 所有城市原则上都要求依托一定的对外交通设施 沿河城市 六种类型 沿海城市 四种类型 铁路枢纽城市多种交通交汇城市 3 城市沿交通线成长的区位类型 2020 1 24 20 河运是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 就沿河城市论 可以分成六种区位类型 航运端点 梯级中转点 河流交汇点 河曲位置 过河点位置 河口 航运端点 因上游水道太浅或有瀑布 急流等航行障碍的地点 货物必须在此上岸 而成为城市形成发展的一个因素 梯级中转点 航道因深度发生变化 航船的大小或船型必须变换的地方 因有中转活动发生而促使城市在此形成发展 沿河城市 2020 1 24 21 河流交汇点 通航支流与干流汇合的地方 因有大量人流 物流在此集散 中转 腹地广阔 成为城市形成发展的良好区位 如武汉 重庆 河曲 河道坚固或河道较窄处 成为良好的筑桥或渡口的地方逐渐形成城市过河点 在通航河流大拐弯处 常常是该流域最便于和其他邻接地域进行物资中转和交流 促使城市在此形成发展 2020 1 24 22 随着航运技术的发展 船型不断加大 吃水不断加深 河口港城市向下游出海口方向推移是带有普遍性的规律 广州 黄埔 南沙 2020 1 24 23 2020 1 24 24 海港城市 港口城市的区位 除了河口港类型外 还有位于海湾 青岛 大连 岛屿 香港 厦门 陆连岛 澳门 陆岬 开普敦 直布罗陀 等类型 2020 1 24 25 陆连岛 由湾坝或沙嘴与陆地连成一体的岛屿 澳门由一个半岛和两个海岛组成 而且半岛是一个陆连岛 仅靠一条古老沙堤与大陆相连 陆界只有240米 2020 1 24 26 铁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石家庄 郑州 开封 株洲 京九铁路城市与铁路的关系也有不同类型 若有几条铁路线在城市衔接或交汇 则城市在铁路网中处于枢纽位置 铁路枢纽城市按它们在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 还有主要枢纽 一般枢纽 次要枢纽和专业性枢纽的区别 若城市有两个方向的铁路对外联系 称为通过位置 城市只有一个方向的铁路对外联系 则为端点位置 铁路城市 2020 1 24 27 第四节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1 为满足广大农村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的需要而形成的中心地城市 如大多数集镇 城镇 县城等 2 为满足区际贸易和交通转运的需要而形成的 以交通运输为主要职能的城市 如港口城市 铁路枢纽 公路中心等 3 为满足某种专门需要 在集镇经济 规模经济的作用下形成的以某种专门职能为主的城市 如工业城市 大庆 白银 风景旅游城市 张家界 黄山 大学城 牛津 剑桥 等 2020 1 24 28 一般来说 城市越小 承担的职能就越少 城市越大 承担的职能就越多 单一的职能只能形成采矿基地 集镇和渡口等小聚落 唯有身兼两种或两种以上职能的才有条件形成较高级的聚落 大城市之所以能形成 乃是身兼三种职能 并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的结果 2020 1 24 29 英国地理学家约翰斯顿 寄生统治阶级形成动因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非农经济发展功能 满足农村的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的需要特点 职能综合 发展稳定 等级鲜明农业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一 商品农业与中心地型城镇 2020 1 24 30 以交通运输职能为主的小城市 其形成和发展取决于天赋的和人为的交通地理位置 转运功能分成三类 1 实体转运 指货物从一种交通方式转换为另一种交通方式 如水运转为铁路运输 二 转运功能 区际贸易与以交通运输职能为主的城市 2020 1 24 31 2 商业性转运 商品所有权的转变 3 政治性转运 主要指商品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另一个国家或地区港口城市是最典型的以转运功能为主的城市 它可能包括上述三种转运功能 如广州的南沙港 深圳的盐田港 香港的葵涌港 2020 1 24 32 转运职能为主的城市按交通运输方式的构成分为 铁路沿线小城市 铁路枢纽城市 渡口小城镇 河海港城市 边境河特区城市 综合性运输枢纽城市等 在一定社会经济前提下 转运职能为主的城市的发展前景主要取决于经济腹地 后方疏运系统及城市本身的建设条件 例如 上海和广州 宁波的对比 深圳盐田港 2020 1 24 33 以交通运输职能为主的城市形成动因 交通地理位置功能 满足区际贸易和交通转运的需要类别 铁路沿线 铁路枢纽 渡口 河海港 边境和特区 综合运输枢纽城市 2020 1 24 34 三 规模经济 集聚经济与以专门化职能为主的城市形成动因 天赋的资源和人类特殊需要 功能 满足某种专门需要 集聚经济 规模经济 特点 职能较单一 对外联系广 联系内容单一 发展历史短但速度快 发展起伏大 类别 矿业 工矿 工业 风景旅游 科学文化城等 前景 一方面是资源类型 数量 质量 开采条件等 另一方面 国家或市场对这种资源 产品的需要 2020 1 24 35 规模经济集聚经济 规模经济 是指通过合理安排一定经济实体内各生产要素的比例和数量 从而控制经济实体的整体规模而取得的节约或经济效益规模不经济 是指经济实体超过一定的生产规模可能增加的单位产品的成本和降低的效率 规模经济 2020 1 24 36 集聚经济 agglomerationeconomy 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后产生的经济效果和向心力 促使城市发展 当集中程度超过某一限度后 再集聚会带来不经济 产生离心力 需抑制或减小城市规模 2020 1 24 37 第五节信息技术革命与城市发展 一 信息技术革命的基本特征和影响信息革命的核心是信息技术的发明和创新 信息技术转变了传统生产 消费 管理方式 2020 1 24 38 信息技术产业 1 集中区位 主要为研发及关键零部件生产 如硅谷 2 分散区位 分散在较大区域范围内 主要为低层次的装配工序生产 信息服务业 1 集中 决策 管理 协调 金融 保险 法律等高层次产业集中在全球城市及重要城市 2 分散 文秘等低层次信息服务业分布在其他地方城市 中小城市以知识为基础的技术产业相对集中分布 装配工序相对分散 高层次信息服务业高度集中 低层次信息服务业广泛分散 二 信息技术革命与新产业空间的形成 2020 1 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