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贻伟:产业聚人,城市留人.doc_第1页
李贻伟:产业聚人,城市留人.doc_第2页
李贻伟:产业聚人,城市留人.doc_第3页
李贻伟:产业聚人,城市留人.doc_第4页
李贻伟:产业聚人,城市留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贻伟:产业聚人,城市留人2013-09-28 13:40 来源: 南方日报 0赞 赶快成为第一个赞的人吧 摘要: 产业、城市、人是佛山城镇化的三大关键要素,目前这些要素正在发生变化。(李贻伟认为,以产业集聚人气、明晰土地产权、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推动佛山新型城镇化的三大关键点。南都记者:郭继江 摄 )上个月佛山发生的两件事,可以从中读出很多深意。7月1日,中心城区的“限货”区域再次扩大,受限范围包括众多传统支柱产业的批发市场和交易中心。在数月前,正是在中心城区,普立华搬迁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这家中国最大的相机生产代工企业,迁出生产线似乎已是大势所趋。相隔一天,7月2日,被誉为“中国机器人第一展”的2013中国国际机器人展览会在上海开幕,利迅达、嘉腾、鼎峰机器人等多家企业组成“顺德机器人军团”集体亮相。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3到5年佛山就能出现无人工厂。如果说机器人的来袭,让人对佛山制造的智能化充满遐想、对老一代产业工人去留心有所思;那么,中心城区的限货、代工环节的外迁,则让外界明显感知到佛山产城互动与升级的新脉动。产业、城市以及人,这是佛山城镇化的三大关键要素。各大专业镇直接对接全球产业链,聚集起庞大的产业工人群体,促成了佛山制造业的强大,同时催生出独一无二的组团式城市结构。这正是佛山城镇化的独特之处。如今,这些关键要素正在发生微妙变化,或许意味着佛山正步入转型发展的一个新拐点,这将给这座城市带来何种改变,佛山又将如何在新型城镇化上为广东乃至中国探路?南方日报记者兵分多路开始了对佛山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深入调研。近日,佛山市委书记李贻伟带着他对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思考,接受了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的联合专访,他用一系列案例和比喻,对佛山新型城镇化进行了深入阐述。他认为,佛山是一座以产业为主的城市,深化城镇化的主体是“产业人”,“产业人”的聚集带动制造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第三产业的聚集。在他的阐述中,以产业集聚人气、明晰土地产权、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成为推动佛山新型城镇化的三大关键点。1、关键词 “产业人”就佛山来说,推动和深化城镇化的主体是“产业人”。但高素质的人才对城市环境的要求很高,不能用装麻雀的笼来装凤凰。2、关键词 明晰产权新型城镇化的一个大方向是明晰产权和平衡利益。政府的职责是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引导各方形成利益共同体,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3、关键词 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一个非常讲究科学和艺术的事情。政府把火烧了起来,但还得众人去加柴,火才烧得旺。如果政府吆喝,市场不跟,那基本上是失败的。“产业人”靠近中心城市的便利帮助佛山吸引了人才,人才的聚集带动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反过来又促进第三产业的聚集。就佛山来说,推动和深化城镇化的主体是“产业人”。但高素质的人才对城市环境的要求很高,不能用装麻雀的笼来装凤凰。佛山城镇化的最大实际是靠近广州南方报业: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数据,佛山市人口城镇化率达到94.1%,城镇化质量在全国286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5位。在你看来,佛山的城镇化之路有何特点?李贻伟:在我的印象中,在党的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战略前,国家对城镇化并有没专项去抓,之前抓过城市,抓过新农村建设,但对于城镇化这一中间地带讲得并不是太多。就佛山来说,城镇化所走的路是符合本土实际的。佛山城镇化的一个最大的实际,就是靠近广州。地理位置决定了佛山不太可能再走大城市的路子。改革开放之初,佛山各镇承接的是香港的辐射力,后来广州慢慢发展起来了,又开始接受广州的辐射。从某种意义来讲,我们的镇都是以广州为核心的,几乎每个镇都往东靠,说是广州的卫星镇也不过分,佛山的市中心只相当于是一个中间的台阶过渡了一下。相比广州,佛山的这些镇经营成本比较低,土地便宜,劳动力比较集中,工人的工资要求也没那么高,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以专业镇为载体的佛山制造业就迅速发展起来了。所以说,中心城市带动下的城镇化,是佛山的一个突出特点。我觉得,佛山这种情形和我们国家的整体情况蛮相似的。中国将来的城镇化未必是全盘城镇化,很可能是围绕大城市或者中心县城进行,或者离中心县城再远一点有一个副中心。整个城镇化的过程,就好像不停地产生城市的结晶体,过一段时间有一个结晶体,但不太可能是连续的“结晶”。佛山现在形成了一个组团式的发展态势,这是一个很和谐的局面。组团式的城市结构,好处就是人口不集中在某一个区域,城市不那么拥挤,不会像火山爆发前的那种剧烈的板块摩擦,外来的和本地的人相处得比较融洽,让人才住得下、留得住,在这个地方扎下根。依托“产业人”来推进城镇化南方报业: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你刚才也多次谈到人的聚集,佛山未来如何做到这一点?李贻伟:广东今年提出要加快粤东西北地区的发展,其中的三大抓手是交通、园区和城镇化。我的理解也是如此,首先是路要通,只有路通了,企业才能转移到那里去,如果交通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都不行,高级人才就不愿意到那里去。城镇化是由内因驱动的,我觉得靠近大城市、产业聚集区或者园区这样的地方,城镇化才有实在的支撑。因为人才来到这些城镇,可以找到工作,有很好的生活条件,慢慢地人聚集起来,就形成了镇或者城市。佛山的城镇化之路,实际上也有很多规律值得总结,很有意思。比如说,城镇化究竟是谁来带动的问题,我觉得,靠近中心城市的便利帮助佛山吸引人才,人才的聚集带动了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反过来又促进了第三产业的聚集。究竟是什么人在推进着城镇化?就佛山来说,主体就是“产业人”(依托产业而聚集的人口,编者注),我们是以“产业人”这样一个方式来推动城镇化。南方报业:以“产业人”的聚集来推动城镇化,这能否看作是佛山所提出的“产城人融合”的另一种表述?李贻伟:我们发现,过去的专业镇发展到城镇化之后,再往下走就遇上了难题,所以我们过去几年一直在思考专业镇的转型升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如果不去投入积极的力量,在其他地方招商引资的影响下,企业可能会搬去市外新开的工业园区,或者搬去能提供更多土地空间的地方。那么,在拉力大于聚力的情况下,佛山的专业镇有可能会散掉。除非你有更强的凝聚力。怎么积聚更强的凝聚力?核心就是在于人。佛山原来对城市建设不太重视,主要在产业上去用力。后来发现如果城市整个平台建不起来,那么产业的东西就起不来。佛山城市的核心就是“产业人”,围绕着这些人才,不断聚集各种要素。同时,有了高素质的人,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就源源不断地出来了,产业转型升级才能继续。但高素质的人才对城市环境的要求很高,教育、卫生、治安、空气等这一系列的配套环境都要做好。如果还是那种低层次的环境,新的人才就不会来,已有的人才也想走。所以,近年来佛山一直都很重视城市的建设。我们的城镇今后要朝半城市化、城市化的方向发展。近年来,佛山的镇都建起了很多大楼盘,一些知名开发商如保利地产都去狮山镇建楼盘了,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保利以前只会去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后来进入二线城市,地级以下城市几乎都不会去,那为什么会去佛山的一个镇?说明佛山的产业有吸引力,也说明我们的市场环境足够开放,能够把他们吸引进去。所谓腾笼换鸟,首先这个笼子就要变,如果还用装麻雀的笼来装凤凰,那是不行的。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有点钱了,自然就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假如这个地方教育不行、污染严重,即使在这里可以拿到高收入,人才也不愿意留下来。可见,“笼子”的建设,对于“凤凰”是多么重要。这些年来,我们就一直在走这样一条路子。南方报业:你的意思是围绕产业去聚集人才,再以人才来推动产业的升级?李贻伟:对,我觉得这样的城市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南方报业:你觉得效果怎样?李贻伟:现在看来是有效果了,人进来了,服务业也跟进了进来。这说明企业是有研究过的,他们认为这里的人能聚起来,才跟进来。如果说市场不跟你,土地也推不出去,这就等于是失败了。组团之间既要有差异又要统筹南方报业:你刚才提到佛山近年来很重视城市建设,具体是怎么做的?李贻伟:政府能做的就是尽量通过政策杠杆的作用来推动城市建设。国务院批准佛山市划定一个361.66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今后佛山要重点把这一块做起来,然后加快完善这一区域与周边地区的交通网络。比如轨道2号线,将从广州南站一直穿过禅城老城,到达南庄、西樵,然后从西樵一过去就到高明了,如此一来,这些城镇之间的通达距离就更短了。另外,城镇本身也要升级,要更具备城市化的功能,城镇的软硬环境要达到城市一样的水平,包括超级市场、电影院、休闲体育、教育卫生的档次都要与城市靠近。我们为什么要在禅城做医疗集团,让大一点的医院和镇街的卫生院联营?为什么要组建教育集团?都是为了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水平。因为发展到现在,如果镇街的医疗、教育的水平不能支撑起进一步的城镇化了,通过联营,就可以让市一级的重点资源也可以落到你那个地方去,那大家会觉得,哦,我这里享受的教育和医疗,跟市里面是差不多的,镇街就跟城市没有太大的区别。同时,城镇里面具备很多城市所不具备的条件,比如空气好、不拥挤,这些东西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城镇公共服务不足的缺陷。国家提出新型城镇化后,佛山要更加有意识去规划和设计城市建设,尽量少走一点弯路。如果把城镇搞成扩大版的村镇,这是不行的。南方报业:确实如你所说,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方向,那佛山各个城市组团之间如何消除差异、实现均等?李贻伟:我们不要求各个组团之间完全一致,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兄弟分家过,有困难的时候别的兄弟帮一下是正常的,但是不能吃大锅饭,这样不利于发展。当然,市里面要统筹解决一些跨区域无法解决的事情。比如说,最近一汽大众园区可能需要三水乐平的零配件配套,这个时候就要把这个路修通,这对大家都好。明晰产权新型城镇化的一个大方向是清晰产权和平衡利益。将来土地产权会越来越清晰,土地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而不是大量掌握在政府手上。所以一定要顾及各方面的利益,让开发者与产权所有者形成利益共同体,才能做好事情。在利益平衡上,本质上就是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政府与市场在城镇化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一个非常讲究科学和艺术的事情。有些事情光靠企业很难去做,因此需要政府的规划和先期带头作用。但完全靠政府把水烧开是极其难的,你把火烧了起来,但还得众人去加柴,火才烧得旺。如果政府在策划和吆喝,而企业和市场不跟随,那基本上注定是失败的。企业有出有进是正常市场行为南方报业:你提出“产城人”融合的思路,其中的产业可以说是城镇化的内在动力之一。今年,普立华工厂搬迁、中心城区限货引起舆论的高度关注,这是否意味着中心城区的城市、产业形态也在发生某种改变?李贻伟:限货这个话题看起来很热。像广州限了多少年了,大家都觉得很正常。那你现在为什么提限货这个问题呢?可能是因为正好遇上普立华搬迁这样的事情,将两者联系起来了。普立华是“三来一补”型企业,企业流动性非常强,它在全球布局,到处走非常正常,这完全是市场行为。普立华等两三家企业的离开,使得佛山上半年的进出口额有所下降。虽然上半年的进出口额下降了,但我们的一般贸易出口增长了6%,这说明我们民营企业的出口比去年增长较快,这是了不起的事情。民营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开发新的产品,带来了出口的增长,这样很好。一些指标的考核其实没有多大意思,我们需要的是顺应市场要求的转型升级,政府把钱投到政府该投的地方去,去培育市场,维持公平竞争的秩序,而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去完成转型升级,政府、市场、企业三者各司其职。对于普立华这类企业的离开,我们后来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政府不会为了留下它而再给它补贴或者给它创造什么条件。如果政府那样做的话,就变成了政府单纯为了追求进出口指标,这不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情。政府的财政不应该用在那个地方,普立华搬到其他地方,对我们国家来讲没有大的区别,只是从一个地方搬到另外一个地方而已。事实上也是这样,一些企业一搬走,空出来的厂房马上又租了出去,其他的企业又进来了。一进一出,我觉得没什么大的问题。南方报业:“限货”与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有关?李贻伟:是的,我们需要取得一个平衡,也是中心城区发展的需要。佛山当年园区不够,企业来了哪个地方就是哪个地方,现在要走到园区里面去,慢慢进园区,走总部经济这种路子。未来的镇街要以创新为主,但在镇街非常难聚集各类高素质创新人才,我们建新城或者强中心,实际上是帮各个专业镇街搭建这样的平台,聚集高端人才。镇街的企业将不是前厂后店的方式,而是制造在这里,但它的研发和设计、贸易等集中到中心城区,让高端人才在中心区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环境、生活环境、购物配套等。如果还是像以前一样,白天,一些大货车也在中心城区走,增加交通的负担,实际上让整个城市的运行成本增加了。当然,对一些已经上楼的企业,我们也会根据实际需要,发给一些牌照,让它们在特定时间运货。而且,佛山的交通已经非常发达,每百平方公里的高速公路大概有120多公里,已经是全世界公路网最密集的地方之一了,可以有条件让企业到稍微远一点的园区去,这会让城市的布局更合理一些。搭平台吸引欧洲小企业走进来南方报业:佛山新城提出要争当中欧城镇化的示范区,如何理解这一示范区的涵义?李贻伟:不能政府说当示范区就当示范区,而是因为这里的企业很多,到了转型升级的时候,希望学习欧洲的技术或者说机制,包括政府也要向他们学习。比如说产学研合作,企业有这种需求,政府就去搭这个台子,建一个通道,这条路打通了、平台建起来后,有人走、有人用,那么就是有效果了。如果没人用,就没有效果。所以,我们现在做的事情,一定要站在企业的角度上,而不是政府想当然去做。佛山政府是帮助佛山产业最核心那块和欧洲的产业对接,如果企业赞成,我们这件事就算做成了。不赞成,就没做成。我们为什么选德国巴伐利亚州附近来看来对接呢,因为那里的制造业相当发达,类似于广东一样,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地方。所以,先跟那边对接,他们的研究所、他们的技术可以过来,我们的企业也可以过去进行合作。南方报业:佛山新城与德国的这种合作模式,跟原来外资企业来中国投资的路子有什么不同?李贻伟:完全不一样。以前是那种比较大的企业才敢出来投资,中小企业不敢走出去。大部分的欧洲企业哪里敢出来,它只有以配套的方式跟着大企业走。同样的道理,你说我们的小企业敢去越南投产吗?你一年赚个几百万,肯定不敢贸然走出去。而美的这样的大企业就敢,因为美的的市场足够承受风险。那么,这些小企业怎么办呢?这时候就要抱团。因此,我们就搭建平台,推动两地企业的对接。让两个群体之间多一条桥,会有好处。所以,佛山与德国的合作,特点与以前是不一样的,合作的方式也更受欢迎。现在再去德国的时候,可能很少开什么招商会了,而是这边的人与对方直接沟通,双方也更具合作性。将土地当成商品南方报业:佛山大量的存量土地、资产都在农村,为此佛山在全国创造性提出“三旧改造”。我们关注到,目前佛山许多“三旧”改造项目,比如南海金融C区、禅城南浦村改造等动作都很大,但外界感觉较为平静,矛盾冲突不多,这是如何做到的?李贻伟:这条路子我们只是早走了一步,将来所有的土地产权都会越来越清晰,土地会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而不是说大部分土地掌握在政府手上。所以,未来的发展一定要顾及各方面的利益,达到一个利益的平衡点。政府去农村把土地征回来,变成一级开发,这种方式越来越少了。现在上面给的新增土地指标很少,我们原来还总觉要去上面争取指标,现在不会了。我们也意识到,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不要过分地开发。其实,在已经开发区域中还有大量的提升空间,在开发质量上可以提升。还是那句话,产权清晰了,实际上就是与产权所有者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才能做这件事情。三旧改造仅仅是开始。清晰产权和利益平衡是大方向!市场经济的核心是把东西变成商品,比如你在家里缝衣服,那得流通嘛,大家都来做自己最擅长的东西,看各自投入了多少成本、收益够不够,收益够的话就可以做。所以,不能说这块土地一定要怎么怎么样,将“三旧”改造不要搞得有深仇大恨似的。你想想,商品哪有强买强卖的?你觉得这个东西值多少钱,出不起这个价你就不做,出得起你就多花点钱。所以在利益平衡上,本质上就是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市场经济就是这样,有供应有需求,供应少了那价格就贵一点,供应多了价格就便宜一点,而不是政府和所有者之间作为利益不同方争来争去。政府职责是引导各方达成共同的利益,维护市场秩序。我觉得,这几年我们的干部在土地市场中形成了这个意识,所以在“三旧改造”中产生的对抗、矛盾越来越少了。以前是我们的思想没转过来,还是认为这个城市是我的,政府要推进什么项目,你就要做出牺牲,而产权所有者会认为“这东西是我的,你怎么能拿走”,这样就产生矛盾了。其实把土地当商品看,问题就很好解决。你可以吊起来卖,你也可以继续种你的地,这都没问题,但隔壁村改造了,人家分红一万五你就分五百,这样的对比就出来了。市场经济就是一种协商,谈得成就谈,谈不成就不谈,很简单。所以要把旧观念扭转过来。城市的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如果急功近利,就会把很多更好的解决方案给堵死了。房价太高会逼走人才影响产业南方报业:现在一说起城镇化,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房地产。近年佛山房地产市场发展也很快,对此你怎么看?李贻伟:打个比方,就好像你牵着小狗逛街一样,小狗有时候跑在你前面,有时候跑在你后面。房地产和产业的规律是一样的,有时房地产跑在前面,有时跑在后面,需要顺势而为。佛山以前的城镇化以产业驱动为主,房地产基本上是片空白。许多人都是在自己家里面盖房子。2004年之前,还没有一家外来的名牌楼盘进入佛山。我记得当时千灯湖片区引进第一家楼盘的时候,对方还担心这里行不行,他们以前都是在省会城市建房子,没有来过佛山。他们觉得,佛山的老板们都有自己的私家住宅,为什么还要去买房?我回答说,就是没有好的楼盘,大家才自己建房子。正因为之前压抑了这么大的需求,所以房地产市场一旦打开了之后,过去的十来年时间里便飞速发展起来,其实就是把过去的东西补回来。好像现在房地产占的比例比较大,这是因为以前基本上没有比例。实际上当年就应该开始进行合理的规划,就不至于导致现在要对城中村和农村的很多房子进行改造,造成极大的浪费。比如说,握手楼、接吻楼之类的现象,就是因为缺乏规划,没有市场的力量去引导而导致的。佛山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我们控制房地产发展,不能因为房地产价格过高而影响了我们产业发展。比如说房子价格高了,工人都买不起,白领也买不起,他们就会离开,这对我们制造业是致命的打击。打个比方,有时候有人家嫁女儿,要求女婿要多给一点彩礼,那如果把对方家里掏空了,女儿嫁过去也是受苦,那就没意思啦。所以,宁肯少点彩礼,跟人家很好地去过生活。所以我们是长期把房地产作为制造业的从属地位来看,而不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原因就在这里。但是,反过来看,房地产又是城市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好的楼盘,那些高素质的人才又未必愿意聚集在这里,因此房地产的发展必须要与产业发展的水平相匹配。现在你看佛山楼盘的空置率并不高,地价当然也不低,就是因为我们有控制地出让土地,控制到和产业需求相当,它才能保持这个价位。这样的话有个好处,让已经买到房的人觉得没有贬值,不然,最后弄成贬值,购房者的按揭都没办法还了,搞得像美国的次贷危机一样,那就不好了。政府“点火”还需市场去“添柴”南方报业:推进新型城镇化,政府的引领和推动作用非常关键。在这个过程中,你觉得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在哪里?一些城市大规模的“造城运动”导致出现“鬼城”的尴尬,这对佛山又有何警示?李贻伟:这是一个非常讲究科学和艺术的事情,得失成败,存乎一心。政府在做事情之前,必须和市场有共振点,如果政府和企业有共鸣,这件事情就能成功。如果一开始就没有共鸣,往往不太行。比如,企业说“哎!这个事情不错”,政府可以从市场中拿到这个信号,你再认真研究这个信号是真是假,得多找几家公司来沟通。如果多数企业都说这个事情不行、不想参加,那么政府去推动,市场可能就没有兴趣跟进。如果,企业认为这个事情很好,公司也正在做计划。这就意味着市场可能会跟你了,这个事情就有可能做成。政府在策划之后,如果市场跟着走,那么策划就比较成功。如果你在那里策划吆喝,人家都不来,过段时间这个地方还是和“空城”或者“鬼城”一样,那这种城镇化就是失败的。在城镇化过程中,政府整体规划或者先期带头作用很重要,有些事情光靠企业很难去做,比如征地开发或者三旧改造,如果政府不牵头,是没人牵这个头的。我认为的理想状态是:政府一推动,各方面都很支持,认为有奔头。楼盘、医院、新的学校都进来了,更多产业也来了,各种资源凝聚在一起,这个地方就做成了。推进城镇化的话,政府需要有敏锐的判断力,就是你能不能在这里做成呢?如果你垒个窝,但是鸟不来,拉力大于聚力,最后风一吹东西就全散掉了,没人气,很快就垮掉了。最近底特律市政府破产一事很受人关注,底特律有大概六七十万套房子空置,产业没有了,很多人失业,房子又空了,形成恶性循环。这个教训可以给我们的城镇化做反面样板。所以说,完全靠政府把水烧开是极其难的,你拿起个火把,把火烧起来,但还得众人去加柴,火才烧得旺。这是一种连锁反应,政府从中起催化剂的作用,政府不要整天燃烧自己,燃烧完了就没有了。美国有本书,写的是美国50个城市的成与败,讲了很多例子,但是结论就是刚才的几句话:政府策划了,企业不跟,市场不跟,那这个城市化基本上就是失败的。南方报业:你的意思是城镇化过程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佛山一直强调金融、科技与产业的融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