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肖邦.doc_第1页
(论文)肖邦.doc_第2页
(论文)肖邦.doc_第3页
(论文)肖邦.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 目 初识肖邦 学 院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日期: 2011 年 3 月 29 日初识肖邦【摘要】 他是音乐天才,是“钢琴诗人”;他满腔爱国热忱,却被迫流亡国外,甚至临死前都无法完成自己的心愿再踏上那片日夜苦苦思念着的土地,而留在他身边的仅仅是一杯被他带在身边的来自祖国的泥土;他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 他,是“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他,就是肖邦。延续了两个世纪的辉煌,无可挑剔的技术,感性与浪漫的结合,加上略带忧郁地摇曳,肖邦的作品把内在的精髓诠释地淋漓尽致,浑然天成而无不让人叹服。【关键词】 音乐家 爱国 钢琴曲 C小调练习曲一、肖邦的生平1810年的3月1日,在华沙郊区一个名叫热拉佐瓦-沃拉的小镇上,一位伟大的音乐家诞生了。肖邦作为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他不仅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还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在波兰,肖邦被视为神童,6岁时,在他的姐姐和母亲教授下,他开始学习钢琴。肖邦是个音乐天才,他自幼喜爱波兰民族音乐,从小就展现出他惊人的音乐天赋,他的第一首作品B大调和G小调波兰舞曲创作于1817年,也就是他7岁那年。这无疑体现出了肖邦不同寻常的即兴创作能力,因此,他在华沙被誉为“第二个莫扎特”。 第二年,也就是1818年,肖邦第一次登台演奏,8岁的肖邦在一次慈善音乐会上演奏了阿达尔伯特吉罗维茨的作品,从此他跻身波兰贵族的沙龙。 1822年起肖邦师从约瑟夫艾尔斯内(1769年1854年)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一年后公开演奏了德国作曲家费迪南德里斯(1784年1838年)的作品。1826年从中学毕业后,肖邦在音乐学院继续跟随约瑟夫艾尔斯内学习钢琴演奏和作曲。肖邦作曲相当勤奋,他发表的第二部作品是B大调钢琴和管弦乐变奏曲,来自莫扎特的歌剧唐乔望尼,几年后在德国引起了轰动,1831年罗伯特舒曼作为音乐评论家在莱比锡的一份19世纪最重要的音乐报纸中,以作品二号为题,写道:“先生们,向天才脱帽致敬吧”,对肖邦的作品给予极高的评价。1829年至1831年间,肖邦在华沙、维也纳和巴黎各地举行了多场音乐会,他的演出受到了专业报刊的高度评价,“柔和的演奏,难以形容的流畅,能够唤起最深感受的完美演绎。”,他是“音乐地平线上最闪亮流星中的一颗” 。二、肖邦的曲子肖邦的音乐留给大家的不仅是美的享受,还是一个质的突破,他的曲子,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技术领域的财富。他一生创作了大约二百部作品。其中大部分是钢琴曲,著名的有:两部钢琴协奏曲、三部钢琴奏鸣曲、四部叙事曲、四部谐谑曲、二十四首前奏曲、二十首练习曲、十八首波兰舞曲、四首即兴曲等等也正因为这样,他被誉为“钢琴诗人”。肖邦的音乐优美动人,极富浪漫气息,他的和声新颖大胆,富于表现;他的音乐语言成为他独特的个性体现,是与任何人都不相同的浪漫主义的诗意的歌唱。就他的练习曲而言,肖邦创作的练习曲不仅具有传统意义上的练习曲的训练专项技巧的功能,其本身的艺术价值也十分突出。首先,它们具有高度的独创性,把艺术性和技术性完美的融合在一起,避免了十九世纪初以来,钢琴练习曲常流于单纯技术性的机械,平庸和枯燥。从技术的角度看,肖邦的练习曲的技术题材中最为集中,训练价值最为有效的,而且可以说它们开拓了近现代钢琴的新天地。从音乐的角度看,肖邦的练习曲已不是单纯的练习曲,而是真正的艺术品珍品,是很好的音乐会表演曲目。肖邦的练习曲为后世的“艺术性练习曲”“音乐会练习曲”开辟了道路。对于肖邦练习曲的内容及价值,肖邦的权威研究家尼克斯曾说:“不论是从审美的观点还是技巧的观点来看,肖邦的练习曲比起任何作曲家的同类作品绝无逊色。”三、我的感动如果肖邦只是一名音乐家,那么像我这样的学生不会给予他太多的关注,但是在他身上,却有一种精神深深打动着我,吸引着我。我想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能深刻的拥有这种精神并一生不放弃。欣赏肖邦,更因为他那炙热的爱国情怀。一九三一年七月,肖邦离开维也纳返回波兰。但是,当他途经斯图加特的时候,突然得到起义失败,华沙沦陷的惨痛消息。这不幸的消息如千斤重锤敲碎了肖邦的心。他孤零零一个人走回旅馆,悲痛、愤怒使他坐卧不安,他在屋里踱来踱去。硝烟弥漫的祖国,火光冲天的华沙,倒到血泊中的起义者这些景象萦绕着肖邦,使他不得安宁。他痛苦地闭上了双眼,他的心紧缩起来。天黑了,肖邦点燃一支蜡烛放在桌前,摊开日记本,挥笔写道:“莫斯科鬼子将成为世界的统治者吗?他们践踏着成千上万的死尸填满的坟墓,他们放火焚烧城市!啊!为什么我连一个莫斯科鬼子都不能杀啊?”他突然放下笔,霍地站立起来,用尽全力捶击钢琴,大声呼吼道:“不!波兰不会亡!绝不会亡!”他把这炽烈燃烧着的感情凝结在音符里,他把全部的悲愤之情倾泻在钢琴上,肖邦的钢琴曲C小调练习曲就是在这种心境下创作出来的。这首乐曲悲愤、激昂,曲调忽而上升,忽而急剧地下降,发出猛烈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奔腾。这首乐曲充满了刚毅、坚强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所以人们通常又把这首钢琴曲称作革命练习曲。正是这首曲子,让我深深地迷恋上了肖邦。在这首乐曲里,肖邦把自己的悲愤和祖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波兰民族在华沙起义失败后顽强不屈的意志。这是肖邦的一部著名代表作,影响较大。由于肖邦的音乐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体现出波兰人民热爱自由、渴望民族解放的强烈愿望。C小调练习曲使我们感受到肖邦悲愤的情感,严正的抗议,有力的号召和波兰人民前仆后继的奋勇精神,以及他对起义必将成功的必胜信念。在那个局势紧张的时刻,肖邦的父亲建议肖邦暂时先留在国外,最终,肖邦离开故乡波兰移居到了法国巴黎。肖邦到达巴黎的时候,法国正处于君主立宪的“七月王朝”时期,王朝代表的是金融资产阶级的利益,金钱统治着社会的一切。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巴黎,尽管在文化艺术上有着悠久的传统,成为全欧的文化艺术中心之一,可是,正如肖邦在巴黎时所说的:“这里有最辉煌的奢侈。有最下等的卑污,有最伟大的慈悲、有最大的罪恶;每一个行动和言语都和花柳有关;喊声、叫嚣、隆隆声和污秽多到不可想象的程度,使你在这个天堂里成为茫然不知所措,也就是说谁也不过问一个人是怎样生活的.。”为了在巴黎站稳脚跟,肖邦和上层社会的人士交往。环境决定了他非生活在这个圈子里不可。1833年初,肖邦在给多泽瓦诺夫斯基的信中写道:“我已经进入最上层的社会,与大使、公爵、部长交往,.因为据说高尚的趣味是从这里出发的;假如有人在英国或奥地利大使馆听过你,你马上就有更大的才能了;假使沃德蒙公爵夫人庇沪你,你马上就弹奏得更好。”由此可见,肖邦在巴黎尽管假快打开了局面、获得了成功,但他是不满意的。上层社会的奢华和虚假,无法安慰一位满怀亡国之 恨的流亡者那痛苦的心灵。1832年底,他写了一封信给巴黎的优美艺术部长:“一个不能再忍受祖国的悲惨命运而来到巴黎已将近一年的波兰人这是我向阁下作自我介绍所能使用的全部头衔恭顺地向您请求把音乐学院大厅供他一月二十日举行音乐会用.”。这封信清楚地表明了肖邦在巴黎的身分和他的心情。和上层人物交往,日益使他感受到“假发所掩盖的是巨大的空虚。” 唯有和波兰侨胞在一起,他才感到亲切。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肖邦就是抱着这样的悲愤之情,与生活了20年的祖国别离。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觉得,我离开华沙就永远不会再回到故乡了。我深信,我要和故乡永别。啊,要死在不是出生的地方是多么可悲的事!”1830年11月2日,在肖邦踏上奔赴维也纳的旅程之际,送别的友人拦住了他的马车,送上一只盛满祖国泥土的银杯,并深情唱道:“不论你在哪里逗留、流浪,愿你永不将祖国遗忘,绝不停止对祖国的热爱,以一颗温暖、忠诚的心脏。”从此在巴黎,他开始以演奏、教学和作曲为生。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他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肖邦的晚年生活非常孤寂,他痛苦地称自己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根据肖邦的遗愿,他被葬于巴黎市内的拉雪兹神父公墓,下葬时演奏了奏鸣曲Op. 35中的葬礼进行曲。虽然肖邦被葬在巴黎的拉雪兹神父公墓,但他要求将他的心脏装在瓮里并移到华沙,封在圣十字教堂的柱子里。柱子上刻有圣经马太福音六章二十一节:“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拉雪兹神父公墓里的肖邦墓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