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第1次.doc_第1页
美学第1次.doc_第2页
美学第1次.doc_第3页
美学第1次.doc_第4页
美学第1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学作业第一编判断题(判断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1、 自从有了审美活动,就有了美学观念。 2、 黄金分割律是用于分割黄金的。3、 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寓教于乐”的主张。4、 亚里士多德提出艺术有两大罪状:A、远离真理;B、伤风败俗。5、 柏拉图的美学观点属于表现论范畴。6、 鲍姆加敦是现代美学之父。7、 康德首先提出了Aesthetics的概念,成为美学之父。8、 黑格尔的美学是美的。9、 费希纳提出要用“自上而下”的美学代替“自下而上”的美学。10、 格林伯格的主要研究领域是音乐。11、 罗兰巴尔特的神话分析的主要对象是古希腊神话。1、 对。审美趣味的选择取决于美学观念。2、 错。黄金分割律是指最佳的分割比率。3、 错。贺拉斯提出了寓教于乐。4、 错。这个观点是柏拉图的。5、 错。在西方,表现论是近代才有的观点。6、 错。费希纳才是现代美学之父。7、 错。鲍姆加敦首先提出了Aesthetics的概念,成为美学之父。8、 错。学术著作不应用审美范畴来形容。9、 错。费希纳提出用“自下而上”的美学代替“自上而下”的美学。10.错。格林伯格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美术(或绘画)。11.错。罗兰巴尔特神话分析的主要对象是当代文化现象,即“今日神话”。简答题1、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观点。亚里士多德的艺术理论可以归结为三点。A、艺术是积极的摹仿。B、多样统一,有机整体说。C、悲剧理论。2、简述鲍姆加敦的主要美学命题“感性认识的完善”A、这儿的感性认识是指与理性认识平行的审美能力B、感性认识是对个别的认识C、审美不是对象本身的一种性质,它具有主观性D、这个命题既是指感性认识的完善,又是指凭感性认识到的完善第二编判断题(判断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1、 儒家美学思想的最大特点是美与自然的结合。2、 道家美学思想强调美与社会的关系。3、 道家认为人为的痕迹越少,艺术价值越高。4、 “尽善尽美”是道家的美学观点。5、 乐记认为,禽兽也能听懂音乐。6、 提倡“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崇尚“韵”、“味”、“神”审美倾向的表现。1、 错。儒家美学思想的最大特点是美与善的结合。道家美学思想的最大特点才是美与自然的结合。2、 错。道家美学思想最大特点是把美与自然结合在一起。3、 对。道家主张自然或道是美的根源,而人为的东西只能破坏美。4、 错。“尽善尽美”是儒家的美学观点。5、 错。乐记认为禽兽只能听到声响。6、 对。“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崇尚“韵”、“味”、“神”审美倾向在诗歌中的表现。简答题1、简述孔子与善相结合的美学理想。A、 作为社会和谐整体组成部分的美。B、 作为内心修养的审美。C、 尽善尽美的艺术理想。D、 温柔敦厚的诗教。E、 中和之美的理想。2、简述苏轼自然至上的美学理念。A、 艺术风格萧散简远,恬淡自然。B、 艺术目标辞达而已。C、 通达自然的途径得理、得妙。第三编判断题(判断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1、 美学是研究美的。2、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3、 有审美价值的事物就是美的。4、 贝多芬第九交响乐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5、 西湖是艺术品。6、 艺术与艺术品是一回事7、 崇高的审美价值在于它使人赏心悦目8、 悬念与戏剧性无关9、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体现了悲剧美10、 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都是悲剧11、 喜剧与滑稽是一回事12、 任何丑都有审美价值13、 卓别林创造的电影形象是美的14、 自嘲是有滑稽意识(幽默感)的表现。1、 错。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现象,美只是审美现象中的一种。2、 错。美学是一种学术形态,“美学价值”不适合用于形容艺术作品。3、 错。除了美,审美价值还有很多种。4、 错。美学是一种学术形态,“美学价值”不适合用于形容艺术作品。5、 错。天然的事物不属于艺术范畴。6、 错。艺术是一种活动,而艺术品是一种人工产品。7、 错。使人赏心悦目是优美的审美价值8、 错。悬念使戏剧性得以凸显9、 错。悲剧和美是两种不同的审美范畴,互相不宜作为对方的修饰词10、 对。悲剧就是对价值毁灭的表现11、 错。喜剧的概念大于滑稽,滑稽只是喜剧的一部分12、 错。只有令人感兴趣的丑才是有审美价值的13、 错。卓别林创造的主要电影形象是喜剧性的14.对。自嘲是把自己的无害的荒谬性放在被观察的位置。简答题1、为什么说“美学是研究美的”是一种误解?Aesthetic(审美)一词来自希腊文,原意指“通过感官对有趣对象的知觉”,因此它指称的范围远远超过单一的“美”(beautiful),“美”只是对有趣对象的一种知觉。而美学aesthetics是对审美现象进行研究的学问,它研究的范围远远超出“美”。所以,说美学研究美,这是一种误解。2、什么是审美现象,它有哪几个要点?美学研究审美现象。所谓“审美现象”就是人们感受世界、发现情感的形式,从而内心受到感动的情况。要点a、情感,审美用情感,而不是理智;b、形式,它只取事物的形式;c、精神享受,审美享受是精神上的,而不是物质的;d、世界,审美价值的体现者是周围世界和事物;e、自我发现,审美的发现是一种自我发现;f、新,有审美价值的事物是前所未有(新)的。3、审美现象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什么?它们与其他诸要素的有什么关系?第一是感性;第二是意义。感性与其他要素的关系:情感是审美感性的一种具体规定。形式是激发情感的条件,如果仅仅触及感官,并不需要形式;感性必然面对感性的对象,所以就牵出了周围世界这个要素;给予人们审美情感以冲击的东西当然是前所未有的、新的,否则无以引发情感。意义与其他要素的关系:审美感受是一种有意义的感受,这种意义是感性的,它诉诸形式。对意义的品味和理解过程,是一种认同过程,会把“我”不同程度地置入其中,审美发现因而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自我发现。4、简要说明优美这一审美范畴的特点。A、优美令人愉快,引起的是快感,内心感受是舒服和顺的。B、优美事物是完美的,被感受为完美无缺。C、和谐。优美事物的各部分关系是互相适应的,融洽的,而不是紧张的,剧烈冲突的。5、简述优美和崇高的区别。优美即美,或秀美。优美事物使人赏心悦目,令人愉快,形式上比较完美和谐。如莫扎特小夜曲、秀丽的山水景色通常引起的感受。这里有三个要素:一是快感。优美令人愉快,引起的是快感,内心感受是舒服和顺的。二是完美。优美事物的特点是无缺陷,或被感受为完美无缺。三是和谐。优美事物的各部分关系是互相适应的,融洽的,而不是紧张的,剧烈冲突的。与优美相反,崇高事物的特征是不和谐。崇高事物以它巨大的体积、数量和力量之势,使人受到震慑、惊叹,并进而使人的心境得到升华。如雪崩、海啸、嶙峋的巨石、无边的荒漠、深不可测的山渊、遥远无际的星空等等。对它的感受不是快感,而是痛感,或如康德所说,先有痛感,然后通过理性而转化为快感。6、悲剧的主要价值是什么?悲剧的主要价值可简单概括为:(1)它能触及社会与自然界事物的本源和某些内在意义,引起人们的深思。(2)它给人以情感的巨大冲击,使人们内心某种郁积情绪因宣泄而达到平静,导致心理上的健康。7、喜剧有哪两个含义?请分别指出其内容。作为审美范畴的喜剧,有两层含义。一是经过矛盾冲突,导致事物的圆满结局,即所谓“大团圆”。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作为喜剧的模式。二是滑稽。一般把滑稽现象称作喜剧性的。8、喜剧(滑稽)包含哪些主要特征?滑稽作为审美范畴,包含三个不可或缺的要素:A、不合理性和荒谬性。B、无危害性。任何审美现象都与主体无利害关系,滑稽也不例外。无危害性是指主体不处在受嘲笑的位置。C、智慧性。滑稽所涉及的无危害的荒谬性,是被发现的。即使在艺术作品中,品味喜剧性也需要智慧。一个笑话,听者没有悟性,没有幽默感,就不知道它可笑在哪里。10、 简述丑的审美价值。有审美价值的丑可以细分为三种:A、第一种与滑稽有关,例如喜剧中的“丑角”,因为要表现不合情理,很多滑稽现象来自形式的丑陋。B、与美相对的丑,有些事物虽然丑,但由于把它们放在美的事物周围,这就使得美更突出。丑在这儿作为一种陪衬。C、第三种是以它本身的形式引起人们兴趣的。第四编判断题(判断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1、 艺术可以忠实地再现客观事物。2、 成功的艺术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形象没有什么区别。3、 艺术情感是生活情感的表现。4、 再现论和表现论的观点毫无相似之处。5、 再现论和表现论都忽视了艺术的创造性。6、 艺术家并不能预先决定好作品的细节。7、 艺术创作就是把事先设想好的一切写(或画、谱)下来。8、 艺术与技术没有什么关系。9、 艺术中包含着技术。10、 从历史上看,技术在艺术中的作用越来越次要。11、 从历史上看,物质材料在艺术中的作用越来越次要。12、 可以用诗歌表达音乐中的情感。13、 电影可以再现小说。14、 时间艺术就是表演艺术。1、 错。艺术无法照搬现实的客观事物。2、 错。成功的艺术形象是对生活中所没有的东西的创造。3、 错。艺术情感是艺术语言引起的情感。4、 错。再现论和表现论有很多共同的缺陷和问题。5、 对。二者都认为艺术是对事先已有的东西的再次呈现。6、 对。艺术创作是一个逐渐显现的过程。7、 错。艺术创作是一个逐渐显现的过程。8、 错。艺术中包含着技术。9、 对。每门艺术都包含技术。10、 对。在古代,艺术就是技术;现在,技术成为艺术审美的一个次要因素了。11、 错。物质材料在现代艺术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12、 错。诗歌与音乐使用的语言不同,所以表达的情感也不同。13、 错。电影与文学使用的语言不同,不能互相再现。14、 错。二者分属于不同的分类系统。时间艺术是以时空存在方式对艺术分类的概念,而表演艺术是以表现方式对艺术分类的概念。简答题:1、 再现论与表现论的共同缺陷是什么?A、 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艺术以外。B、 否定了艺术的创造性。C、 只关注艺术的结果,不关注艺术的过程。2、 艺术显现了什么?请简要说明。A、 艺术显现了艺术活动的参与者(艺术家和观众)的情感、观点、态度等等。B、 艺术显现了真理。C、 艺术也显现了它自身的存在4、 简要说明艺术语言的三层次及其内容。A、 艺术语言的第一个层次是基础层次,它由诉诸人的感官的物质材料和操纵这些材料的技术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这个层次的客体方面,后一部分是主体方面。B、 艺术语言的第二个层次是符号层,它是艺术家根据艺术构思操纵物质材料而得到的基本语言单位。艺术家运用这些符号,去构成作品的整体。这些符号,在电影中表现为镜头、音响、视角、蒙太奇等;在诗歌中表现为意像、韵律;在小说中表现为情节、性格等;在音乐中是节奏和旋律;在绘画中是线条、形状、色彩。C 艺术语言的第三层次是由各种符号排列组合而成的艺术的整体,即艺术总的结构构成,是主题层,也是艺术语言的最高层次。5、 简述现代主义艺术的特点A、 突出每门艺术的媒介材料,而不是描写对象B、 前卫与创新C、 突出主体的非理性层面论述题1、以一个艺术作品为例,说明艺术显现了什么。罗列理论要点(A、艺术显现了艺术活动的参与者(艺术家和观众)的情感、观点、态度等等。B、艺术显现了真理。C、艺术也显现了它自身的存在),举例分别说明这些要点。2、结合作品谈谈艺术语言的三个层次。罗列理论要点(艺术语言由三个层次组成:A、艺术语言的第一个层次是基础层次,它由诉诸人的感官的物质材料和操纵这些材料的技术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这个层次的客体方面,后一部分是主体方面。B、艺术语言的第二个层次是符号层,它是艺术家根据艺术构思操纵物质材料而得到的基本语言单位。艺术家运用这些符号,去构成作品的整体。这些符号,在电影中表现为镜头、音响、视角、蒙太奇等;在诗歌中表现为意像、韵律;在小说中表现为情节、性格等;在音乐中是节奏和旋律;在绘画中是线条、形状、色彩。C、艺术语言的第三层次是由各种符号排列组合而成的艺术的整体,即艺术总的结构构成,是主题层,也是艺术语言的最高层次),结合例子说明。第五编判断题(判断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1、现代绘画的标志是抽象性。2、绘画艺术的目标就是将生活中所看见的画下来。3、绘画形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它的真实程度上。4、音乐是一种非摹仿性艺术。5、音色是指声音会发出颜色。6、 三段曲式的公式是“ABC”。7、 回旋曲式的公式是“ABA”。8、 音乐可以描绘客观世界。9、 音乐是一种情绪的发泄。10、 肖像描写不是文学的长处。11、 语言的音响效果对文学很重要。12、 静态的景物描写能够产生很好的文学效果。13、 谐音词对诗歌非常重要。14、 文学也要讲逻辑性。1、 错。抽象或具象不是判断绘画时代的标志。2、 错。绘画中的观看与日常生活中的观看不一样。绘画艺术的目标是在真实性基础上构造一个审美的世界。3、 错。绘画形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线条、形状、色彩上。4、 对。音乐是抽象的时间艺术,摹仿对象世界不是它的特长。5、 错。不同发声器,包括乐器、歌喉的不同音质称为音色。6、 错。三段曲式的公式是“ABA”。7、 错。回旋曲式的公式是“ABACA”。8、 错。音乐是抽象的时间艺术,摹仿对象世界不是它的特长。9、 错。单纯的情绪发泄会破坏音乐艺术。10、 对。文学以流动的语言为媒介,而肖像是相对静止的。11、 对。特别在诗歌中,韵律、节奏等等都是音响特点。12、 错。文学是时间艺术,不适合静态的描写。13、 对。诗歌的押韵、隐喻都经常利用谐音词。14、 对。虽然文学是一种艺术审美形式,但它的上下文和情节都须合乎情理的逻辑性。简答题: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