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专项定时训练15.doc_第1页
2014届高三专项定时训练15.doc_第2页
2014届高三专项定时训练15.doc_第3页
2014届高三专项定时训练15.doc_第4页
2014届高三专项定时训练15.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届高三专项定时训练15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脐带 调剂 假公济私 光风霁月B眼睑 入殓 湖光潋滟 横征暴敛C禅悟 孱弱 缠绵悱恻 馋涎欲滴D悲怆 寒伧 沧海桑田 踉踉跄跄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卷帙 原生态 时乖运蹇 百尺杆头,更进一步B跻身 亲合力 唉声叹气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C揖让 意向书 克尽职守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D装帧 发刊词 望风披靡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近年来,山东省扎实推进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在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狠抓秸秆还田,稳步提高耕地 和产出能力,打牢了粮食持续稳定增产的基础。(2)在探索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过程中,烟台市积极尝试 海域有偿使用制度,调整资金投入方向,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海洋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3)对三亚在黄金周期间出现的乱收费现象,市委书记姜斯宪表示将会彻查到底,对“害群之马”实行“零容忍”,一经查实,决不 。A地力 推行 姑息 B地利 推行 迁就C地利 推广 姑息 D地力 推广 迁就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上半场比赛,面对小牛队内线的包夹防守,林书豪外线强行切入,效果不错;下半场比赛关键时刻,林书豪故伎重演,突破后再度滞空拉杆上篮得手,并造成奥多姆犯规。B“你信或不信,政策就在那里;你认或不认,事实就在那里;你想或不想,亲人就在那里,望穿秋水,只盼君归。”这一人性化的“清网行动”通告,引来众多网友围观。C中国人并不缺少道德基因,2011年“小悦悦事件”终于让中国刮起了一场“道德风暴”,“拒绝冷漠,传递温暖”的呼喊不绝如缕。D食品安全方面的电视节目收视率日新月异,但如果缺少专业知识和调查研究,就会误导观众,甚至会毁掉一个企业。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国是一个食品生产和食品消费大国,但食品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水平和行业诚信道德体系完善程度还有待改善。B在打击知识产权和伪劣商品犯罪的“亮剑”行动中,市公安局经侦大队顺藤摸瓜,及时破获了一起制售假冒“南山牌”铝合金案。C那些独具特色的老房子遍布青岛的大街小巷,犹如青岛的枝与叶,使得青岛这座别具风情的城市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D因希腊政府无力应对主权债务清偿而引发的危机,像是一团山边野火,迅速蔓延到欧盟核心地带,甚至殃及法国等欧盟核心成员卷入风暴之中。二、(9 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文以人重还是人以文重? 罗志田中国古人重立功甚于立言,两者兼具的读书人,或文以人重,或人以文重,却未必是自己的选择。中国古人对历史人物的地位,有一评价次序,主张太上立德,其次立功,最后立言。所以史记中列传的首篇是伯夷传,讲述伯夷和他的弟弟叔齐的故事。两人反对周武王以方伯的身份领兵攻打其君主商纣王,到周武王灭商而成为君主后,他们遂不食周粟而饿死。这样在事功上没有多少表现之人,仍可因其人格力量体现的意义而纳入历史记载,并领衔史记之列传,可知古代的历史意义,不尽取决于事功。历史记忆的重要,体现在易经所说的“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不过,“德”既有跨越时空的通达一面,往往又是与时俱进、随地而异的。能历久不衰而长传的道德典范不多,因“立德”而青史留名的例子也很少。加以中国历代皇帝都想要作之君作之师,所以士人自然也多朝立功立言的方向努力。大体上,真能两者兼具的读书人,重立功仍胜于立言。吴稚晖曾论历史人物说,“如以司马迁、司马光为譬,一是全靠一部史记,一是全不在乎什么通鉴不通鉴。又以苏轼、王安石为譬,一则有诗文集大见轻重,一则有同样的诗文集,丝毫在其人是非不加轻重”。简言之,司马迁和苏轼,更多是人以文重;而司马光和王安石,则其事功足以传世,其立言方面的卓绝,便不起决定作用。吴氏一生历经求学、革命、为官、著书,立功亦复立言。观其于历史人物的见解,大致本乎立功、立言次序的古训,揭示出向以反传统自居的他,在安身立命处也深受传统浸润。复因其阅历丰富,老于江湖,故论事论人,眼光老辣,常能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与吴稚晖关系不错的胡适,少时不仅有意“立功”,且也有“立言”之意,留学时即拟在诗文上下功夫。而其安徽同乡梅光迪,则希望胡适像韩愈、欧阳修一样不“以文士自居”。梅先生甚至说,“文以人重。文信国、岳忠武诸公,文章皆非至者,而人特重其文”;若事功不足甚至“大节有亏”者,其当世文名虽盛,却难为后人所记忆。故希望胡适“抱定为学之旨,读尽有用之书,而通其意,将来学问经济,必有可观。只要坚持“以文、岳二公为师,不必求以文传,而文自传”。立功与立言之间那种略带竞争的紧张,虽近代新人物亦不能免。史家蒋廷黻出身教会学校,又是留学生,然“上进”之心不弱。北伐后他曾以清华教授身份晋见外交部长,在办公室外静候数小时,而其兴不衰(若是他的清华同事陈寅恪,必早已拂袖而去)。据毛子水说,蒋氏晚年时李济曾问他:“廷黻,照你看是创造历史给你精神上的快乐多,还是写历史给你精神上的快乐多?” 蒋没直接回答,反问李济:“济之,现在到底是知道司马迁的人多,还是知道张骞的人多?”司马迁和张骞的知名度,在不同的人中间是不同的。也不知道蒋氏心中究竟倾向于何人。或许他自己也是犹疑的,但他的选择是明确的他不重快乐,而希望知道他的人多。从蒋氏的后半生看,他更多已弃司马迁而就张骞。不过,今日大家记得的蒋廷黻,恰是他或不看重的史作;而他曾向往的事功,则久已淡出我们的历史记忆。一个期望文以人重的人,最后仍不出人以文重之类,或许这就是庄子所说的吊诡?(文字有删改)6下列关于文中“文”与“人”的关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既重立功又重立言的读书人,最终会以“文”还是“人”而被世人看重,往往不以他们的选择为转移。B在王安石身上,“人”足以传世,“文”也堪称卓绝,但他名留青史的原因中,“人”的作用远大于“文”的作用。C“人”和“文”表现出的略带竞争的紧张关系,不仅体现在古人身上,就是那些近代新人物也难以摆脱。D在作者看来,创造历史是为“人”,写历史是为“文”,前者所获得的精神上的快乐当然要比后者多一些。7下列能证明“真能两者兼具的读书人,重立功仍胜于立言”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伯夷和他的弟弟叔齐因其人格力量体现的意义而被纳入历史记载,并领衔史记之列传。B吴稚晖评论历史人物认为,司马迁靠一部史记,苏轼凭借诗文集而扬名立万,更多的是人以文重。C吴稚晖一生立功亦复立言,因其阅历丰富,老于江湖,故论事论人,眼光老辣,常能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D史家蒋廷黻出身教会学校,又是留学生,然“上进”之心不弱;他的后半生更是弃司马迁而就张骞。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德”既有跨越时空的通达一面,往往又是与时俱进、随地而异的,因此能历久不衰而长传的道德典范不多。B最终的结果是“文以人重”还是“人以文重”往往取决于当事人“重立功”还是“重立言”的主观愿望,也受制于史学家的解读。C梅光迪认为,若事功不足甚至“大节有亏”者,其当世文名虽盛,却难为后人所记忆。他的观点很好地诠释了“文以人重”的观点。D蒋廷黻属于那种可以牺牲快乐、期望创造历史的人,与他的清华同事陈寅恪有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读江南录 王安石故散骑常侍徐公铉奉太宗命撰江南录,至李氏亡国之际,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存亡论之。虽有愧于实录,其于春秋之义,箕子之说,徐氏录为得焉。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恶者无大于杀忠臣。国君无道,不杀忠臣,虽不至于治,亦不至于亡。纣为君,至暴矣,武王观兵于孟津,诸侯请伐纣,武王曰:“未可。”及闻其杀王子比干,然后知其将亡也,一举而胜焉。季梁在随,随人虽乱,楚人不敢加兵。虞以不用宫之奇之言,晋人始有纳璧假道之谋。然则忠臣国之与也,存与之存,亡与之亡。予自为儿童时,已闻金陵臣潘佑以直言见杀,当时京师因举兵来伐,数以杀忠臣之罪。及得佑所上谏李氏表现之,词意质直,忠臣之言。予诸父中旧多为江南官者,其言金陵事颇详,闻佑所以死则信。然则李氏之亡,不徒然也。今观徐氏录言佑死,颇以妖妄,与予旧所闻者甚不类。不止于佑,其它所诛者,皆以罪戾,何也?予甚怪焉。若以商纣及随、虞二君论之,则李氏亡国之君,必有滥诛,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何以知其然?吾以情得之。大凡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此人之情也。吾闻铉与佑皆李氏臣,而俱称有文学,十余年争名于朝廷间。当李氏之危也,佑能切谏,铉独无一说,以佑见诛,铉又不能力诤,卒使其君有杀忠臣之名,践亡国之祸,皆铉之由也。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以佑观之,其它所诛者又可知矣。噫!若果有此,吾谓铉不惟厚诬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注】历数:指帝王继承的次序。古代迷信说法,认为帝位相承和天象运行次序相应。春秋之义:臣子为君亲讳,礼也。箕子之说:周武王克商,问箕子商所以亡,箕子不悉言商恶,以存亡国祚告之。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氏录为得焉 得:感恩。B然则忠臣国之与也 与:同盟。C数以杀忠臣之罪 数:列举。D然则李氏之亡,不徒然也 徒:仅仅。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B一举而胜焉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C当时京师因举兵来找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D吾以情得之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1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属于作者批评江南录创作“失实”的一组是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存亡论之其于春秋之义,箕子之说,徐氏录为得焉国君无道,不杀忠臣,虽不至于治,亦不至于亡今观徐氏录言佑死,颇以妖妄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铉又不能力诤,卒使其君有杀忠臣之名,践亡国之祸ABCD12下列有关原文的鉴赏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徐铉的江南录在评论李煜亡国这件事时,并没有言及李煜的过错,这有悖于历史创作的“实录”原则。B作者直言国君的最大恶行是杀害忠臣,有此恶行必然会导致国破家亡,作者列举历史上的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很有说服力。C作者以小时候听到过的潘佑直言被杀的相关事实,来说明李氏亡国与杀害忠臣不无关系。D作者摆事实、讲道理,指出徐铉的江南录歪曲史实,诬陷忠良,欺瞒君主,是为了达到弹劾同僚的目的。选择题答案表123456789101112四、(18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3分)(2)大凡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此人之情也。(3分)(3)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4分)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注: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1)试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4分)(2)试赏析尾联中“又”字的妙处。(4分)2014届高三专项定时训练15答案一、(15分,每小题3分)1C(都读。A:。B。D:。)2D(A百尺竿头,更进一步;B亲和力;C恪尽职守。)3A(地力:土地肥沃的程度。地利:地理的优势;土地有利于种植作物的条件。推广:扩大事物使用的范围或起作用的范围。推行:普遍实行;推广经验、办法等。姑息:无原则地宽容。迁就:将就别人。)4B(望穿秋水:形容盼望得非常急切。A故伎重演:老花招或老手法又重新施展。C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D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5C(A搭配不当,“改善”和“水平”“程度”不搭配。B成分残缺,应该在“知识产权”前加上“侵犯”,在“伪劣商品”前加上“制售”。D句式杂糅。)二、(9分,每小题3分)6D(作者对此并无定论。)7D(A项伯夷和叔齐的故事证明的是古人以“立德”为上。B吴稚晖所论及的司马迁、苏轼的例子并不能证明他们“重立功”。C这种表述与观点无关。)8B(“往往取决于当事人重立功还是重立言的主观愿望,也受制于史学家的解读”说法错误。)三、(12分,每小题3分)9A(得:中意,适合。)10A(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C介词,趁机;介词,依靠。D介词,根据;介词,因。)11C12D(“是为了达到弹劾同僚的目的”错。)四、(24分)13(10分)(1)(3分)我知道潘佑的死确实是无罪被杀,这是徐铉隐藏了事实真相罢了。(“信”、“匿”、句意各1分。)(2)(3分)大抵诽谤由嫉妒产生,嫉妒由不能超过别人产生,这是人的常情。(“毁”“胜”、句意各1分。)(3)(4分)徐铉害怕这个过错,并且又以自己的美德比不上潘佑为耻,所以隐瞒了潘佑的忠义而用其它罪名诬蔑他。(“耻”、“善”、“污”和句意各1分)14(8分)(1)(4分)万家团聚之际,驿馆长夜枯坐,只有寒灯相伴,表明诗人孤独寂寞之境;(2分)运用设问开篇,更能突出诗人孤苦凄凉之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2分)(2)(4分)“又”为副词,表示重复或继续,用在这里加重了语气,表达的是诗人年年岁岁不变的际遇和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惨命运(2分)透露出人生迟暮、前景渺茫的无奈悲凉心境。(2分)文言文翻译已故的散骑常侍徐铉奉(宋)太宗的命令撰写江南录,当写到李煜亡国的时候,他不谈君主的过错,只按历代存亡的旧例来谈论这件事。这虽然愧于实录,但在(遵守)春秋臣不言君过之大义上,徐氏的写法算是恰当的。但我听说国家将要灭亡时,(国君)一定有大的恶行,恶行没有比杀害忠臣更大的。国君即使无道,但如果不杀害忠臣,(那么)虽然不会得到大治,但也不至于亡国。商纣王做国君,残暴到了极点。周武王在孟津巡视军队时,诸侯都请他去讨伐纣王,武王说还不行。等到听说杀了王子比干,然后知道商纣王要灭亡了,所以一发兵就取得了胜利。季梁在随国当政的时候,随国虽然十分混乱,但楚国却不敢攻打它。虞侯因为没有采纳宫之奇的意见,晋国才有了要得到璧玉而假装借路的计策。这样说来,忠臣和国家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忠臣在则国在,忠臣被杀则国家也跟着灭亡。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