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电化学专题.doc_第1页
高三电化学专题.doc_第2页
高三电化学专题.doc_第3页
高三电化学专题.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电化学专题1.磷酸铁锂电池是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甚正极材料为LiFeP04,充放电时的变化如下图示,负极充、放电时的变化可简化为:LiFeP04 C+xLi+xe-。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LiFeP04中铁为+2十2价C充电时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FePO4+Li+e-=LiFeP04D放电时,Li+向负极移动2 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装置中,溶液的体积均为200mL,开始时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均为0.1mol/L,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导线中均通过0.02mol电子,若不考虑盐的水解和溶液体积的变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产生气体的体积:B电极上析出物质的质量: C溶液的pH变化:增大,减小D电极反应式: 中负极: Zn -2e = Zn2+中阳极: Cu2+ +2eCu;3铅蓄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其电极材料是Pb和PbO2,电解液是硫酸溶液。现用铅蓄电池电解饱和硫酸钠溶液一段时间,假设电解时温度不变且用惰性电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蓄电池放电时,每消耗0.1molPb,共生成0.1molPbSO4 B电解池的阳极反应式为:4OH- 4e-=2H2O + O2 C电解后,c(Na2SO4)不变,且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D蓄电池中每生成1molH2O,电解池中就消耗1molH2O4右图所示装置I是一种可充电电池,装置II为电解池。离子交换膜只允许Na通过,充 放电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2+NaBr3Na2S4+3NaBr。闭合开关K时,b极附近先变红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负极反应为4Na4e=4NaB当有001 mol Na通过离子交换膜时,b电极上析出标准状况下的气体112 mLC闭合K后,b电极附近的pH变小D闭合K后,a电极上有气体产生5下图装置()是一种可充电电池的示意图,装置()为电解池的示意图。装置()的离子交换膜只允许Na+通过。已知充、放电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2S2+NaBr3Na2S4+3NaBr。当闭合开关K时,X极附近溶液先变红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闭合K时,Na+从右到左通过离子交换膜B闭合K时,负极反应为3Na2e-NaBr3 +2 Na+ C闭合K时,X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 D闭合K时,当有0.1 mol Na+通过离子交换膜,X电极上析出标准状况下气体1.12 L放电充电6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 3Zn + 2K2FeO4 + 8H2O 3Zn(OH)2 + 2Fe(OH)3 + 4KOH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 2e + 2OH Zn(OH)2 B放电时每转移3 mol电子,正极有1mol K2FeO4被氧化 C充电时阳极反应为:Fe(OH)3 3e + 5 OH FeO + 4H2O D充电时阴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7用酸性氢氧燃料电池电解苦卤水 (含Cl、Br、Na、Mg2)的装置如图所示 (a、b为石墨电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式为:O2 +2 H2O + 4e=4 OH B电解时,a 电极周围首先放电的是Br而不是Cl,说明相同条件时前者的还原性强于后者C电解时,电子流动路径是:负极外电路阴极溶液阳极正极D忽略能量损耗,当电池中消耗0.02g H2 时,b 极周围会产生0.02g H28据报道,最近摩托罗拉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和氧气以及强碱做电解质溶液的新型手机电池,电量可达现在使用的镍氢电池或锂电池的十倍,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电池反应为:放电充电2CH3OH + 3O2 +4OH- 2CO32- +6H2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放电时CH3OH参与反应的电极为正极B . 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CH3OH + 8 OH- - 6e- = CO32- + 6H2OC . 标准状况下,通入5.6LO2并完全反应后,有0.5mol电子转移D . 放电一段时间后,通入氧气的电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9肼(N2H4)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环保型碱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20%30%的KOH溶液。电池总反应为:N2H4O2N22H2O。下列关于该燃料电池工作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N2H44OH4e4H2ON2B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O24H4e2H2OC溶液中阴离子向正极移动D溶液中阴离子物质的量基本不变10下图有关电化学的图示,完全正确的是( )2008110311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已知某镍镉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充、放电按下式进行:Cd + 2NiOOH + 2H2OCd(OH)2 + 2Ni(OH)2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放电时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不变B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OH-向正极移动C充电时阳极反应:Ni(OH)2 e + OH- = NiOOH + H2OD 充电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12锰酸锂离子蓄电池是第二代锂离子动力电池。它的问世使得锂离子动力电池在纯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车等大型蓄电池应用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电池反应式为: Li1xMnO4LixC LiMnO4C,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电池的正极质量在减少 B放电过程中,Li向负极移动C充电时电池阳极发生的反应为LiMnO4xe-Li1xMnO4xLiD锰酸锂离子蓄电池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1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 Cu2+ +2OHCu + H2+O2B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HCO3Ba2OH=BaCO3H2O C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2Al +2OH+2H2O=2AlO2+3H2D溴乙烷与6mol/L氢氧化钠水溶液共热:C2H5Br +OHCH2=CH2+Br+H2O14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粗镍中含有少量杂质Fe、Zn、Cu、Pt,可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的镍(已知:氧化性Fe2+Ni2+Cu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阳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Ni2+ + 2e NiB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只有Cu和PtC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只有Fe2+ 和Zn2+D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相等16碱性锌锰电池工作时的总方程式为:Zn2MnO22H2O2MnOOHZn(OH)2。关于碱性锌锰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碱性锌锰电池是二次电池B正极反应为:2 MnO22H2O2e2MnOOH2OH C连续工作后的碱性锌锰电池中电解液的pH将减小D工作中,每转移0.2mole时,负极质量减轻6.5g17电镀等工业废水中常含有剧毒、致癌的Cr2O72。该废水处理的一种方法是:利用还原剂把Cr2O72还原成毒性较低的Cr3+,再加碱生成沉淀。另一种方法是:向废水中加入适当的NaCl,用Fe作电极进行电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解时,阳极反应为:Fe2eFe2 B电解过程中阴极能产生氢气C电解法中,转化Cr2O72的离子方程式为: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D电解过程中,阳极附近生成Fe(OH)3和Cr(OH)3沉淀18最近,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纸质电池,这种“软电池”采用薄层纸片作为载体和传导体,在一边附着锌,在另一边附着二氧化锰。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H2OZnO2MnO(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电池Zn为负极,ZnO为正极,MnO2为催化剂B该电池的正极反应为:MnO2eH2OMnO(OH)OHC电池工作时水分子和OH都能通过薄层纸片D导电时外电路电子由Zn流向MnO2,内电路电子由MnO2流向Zn19银锌碱性蓄电池是一种可以反复充电、放电的装置。电池放电时的反应原理是:现用该蓄电池电解含有O.04 mol CuSO4和0.04 mol NaCl的混合溶液400 mL,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蓄电池消耗了0.72 g H20(电解池的电极均为惰性电极)。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电池负极反应为B、阳极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0.448 LC、阴极析出铜为2.56g D、电解后溶液的pH=1(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20用某氢氧燃料电池(用氢氧化钾水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电解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一段时间,假设电解时温度不变且用惰性电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当燃料电池正极消耗mg气体时,电解池阴极同时有mg气体生成B电解池的阳极反应式为: 4OH4eO22H2OC电解池中溶液pH变小 D燃料电池中溶液pH变大21将AsO43+2I+2H+AsO33+I2+H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