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教学课堂意境美的创设内容提要本文紧扣语文教学的独有特征,提出了课堂意境美的创设是营造情趣盎然、生动活泼、激发强烈求知欲望的学习氛围,达到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充分调动,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丰富的知识,受到精神上的洗礼的有效途径。接着文章以大量翔实而富有可操作性的亲自实践的第一手材料,从情感美的创设、文本美的挖掘以及师表美的注重等方面对意境美的如何创设作了阐述。从而为语文课堂教学找出适应现代教学方向、符合语文教学规律、适合学生的发展努力探索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意境美的创设 情感美 文本美 师表美 语文教学应是美的语言的漫步,美的情感的激荡,美的思想的熏陶,美的人格力量的感召,美的事理的鉴赏。作为充满人性之美的能使人达到至高境界的语文,它对人的发展与培养,其影响是无可估量的。面对新世纪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语文教学要发挥其举足轻重的作用,作出应有的贡献,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扬语文教学之长,抓住语文本身的特点,挖掘它潜在的巨大能量,利用各种手段在课堂教学上营造一种情趣盎然、生动活泼、激发强烈求知欲望的学习氛围,达到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充分调动,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丰富的知识,受到精神上的洗礼。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就是语文课堂教学意境美的创设。 语文课堂教学的意境美,实际上就是语文本身的美感在课堂教学上的具体体现。它是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者的组织引导,由教学内容所引起的并与之相关的一种特有的氛围、特有的情感体验,这种特有意境的实现,是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从而得以完成的。 课堂教学创设美的意境,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变枯燥为生动,变沉闷为活跃,而兴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学习就有了目标,有了动力,课堂教学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就有了可能。创设美的意境,还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积极思维,变被动的知识接受为主动的“我要学”、“我来探索来发现”,真正还学习以本来的面目,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课堂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才能得以实现,学生独立健全、有主见、不人云亦云的人格的建立才有希望,而这正是我们通过课堂教学达到学生素质的培养的根本所在。 课堂意境美的创设离不开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而意境美的实现,教师是起着引导作用的。教师一旦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灵活把握,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各种方法营造一个个特有的意境,就能在课堂上充分展示出语文本身的魅力,使学生乐在其中,乐中学有所成。 那么,教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操作,创设美的意境? 一情感美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内容能否被学生理解、接受并积极主动地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进而灵活运用,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所教作品本身的内容是否能吸引人并感染人,是否能打动学生,而看来静止的文字组成的一篇篇作品,实际上在文字之下跳动着的是作者的火热的心。优秀的作品总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是充满着作者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思考,充满着饱满的思想情感的,教学要取得最佳的效果,就要抓住作品能打动人感染人的情感因素,让学生的心与作品的作者的心一起跳动,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强烈的情感氛围中,得到熏陶,获取知识。作为课堂教学中使作品与学生的情感沟通的桥梁的教师,在情感因素的创设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导入语的设计引用诗文、故事等材料、运用联想、采用对学生的评价 运用导入语是课堂创设美的意境的第一步。课堂教学开始,教师如果恰当地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以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导入课文,可使学生一下子进入教学所需的特定的情感氛围中。 作为我国灿烂文化的古诗文,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有着很强的审美情趣,可有选择地引用,由此导入新课。 如写景抒情散文雨中登泰山,展现的是雨中泰山独特的美景,表达不畏艰险、勇于登攀的豪情的。文中那几次想登泰山而不能实现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那朦胧的雨中的山、树、草、花、云以及瀑布的描写所体现的美的意境,都能引起审美情趣。怎样把这些意境用情感渲染引出,我选了诗经中的蒹葭,在齐声朗读中,共同欣赏此诗的美感:一是情和景的关系,诗的朦胧的意境与主人公彷徨的心理的统一;二是内容上审美的距离产生的美,越是追求不到,越是有美感,即“企慕之情境”(钱钟书语),而此情境雨中登泰山也有,从而导入课文,把学生带入对课文景与情的美的意境的鉴赏。 教学选自法布尔的昆虫的故事的说明文蝉,可先从朗读虞世南的咏蝉诗蝉导入,进而分析古人这首托物寓意把蝉作为清高情操的象征的七绝诗,再启发蝉是否真的如诗中所说“饮清露”为食,它的一生是怎样的,从而引入课文,让学生在情感的一波三折中,进入科学的探索了解。 鸿门宴的教学可以从项羽慷慨悲凉的垓下歌导入,讲述项羽作为一个横扫千里的西楚霸王,最后兵败自刎的故事,让学生在感受这幕悲剧的情感起伏中,提示学生,项羽为什么从一个威震四方的起义英雄,最后落得如此悲剧,在鸿门宴项羽身上我们是否可以看到这幕悲剧的原因呢,从而激发学习欲望,让学生进入理性的思考。 运用联想在温习旧知识中导入新课,也是以情动人创设意境的一种方法。如我的空中楼阁的教学,我这样设计:前几天,我们一起跟随李健吾先生不畏艰险,奋力攀登,登上了泰山绝顶,领略了雨中的独特的美景;接着,我们又跨越了千山万壑,在刘白羽的带领下,乘船穿越长江之峡,一睹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山陡、流急与滩险;随后,我们又来到山西“难老泉”,在不老的山西,不老的太原,不老的晋祠,不老的难老泉中,体会人民的那种使绿水常青、江山不老的不老的精神。今天,让我们跨越台湾海峡,去看看我们的宝岛台湾,那挥之不去,始终萦绕在心头的“我的空中楼阁”。这样的导入,既使学生在祖国美好山河的回顾复习中产生学习新的内容的欲望,而且导语本身也包含了散文想象丰富的“形散”的特点,以努力达到导语与课文意境的吻合。 灵活地运用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并与新课相联系,是导入课文,创造意境的又一种方法。 如教学游记散文时,我挑选了学生中与之同类型的游记散文习作游谭仙岭及秋游曝书亭,让学生自己表情朗读,学生巧妙的游踪安排,优美的写景文字,情感的自然亲切流露,深深地吸引了全班学生,再让班级学生与老师一起评价作品,在这特有的氛围中,师生的情感得已交流,学生感到了老师的信任,对自己写出好文章更有信心,由此导入课文,学习范文也更有针对性,积极性也更为高涨。 导入语的情感激发,把学生带入了与学习相应的特定气氛,从而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强烈兴趣,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而且导入语的诗文、故事等材料的学习,也会使学生知识面更广,联想更丰富,也更善于进行分析鉴别。 (二)对课文作者情感的再现与体验运用现代媒体作中介 文学艺术是相通的。运用学校的录音机、录像机、电脑多媒体等现代视听技术,在音乐、美术、文学影像资料等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启发学生想象,往往有助于营造独特的意境,从而让学生在现代媒体的中介作用下,更形象、更深刻、更全面地体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朱自清的散文绿,为了表现作品的勇于进取的激情,我在朗读录音时配以与课文感情基调一致的轻音乐感觉,然后在课堂上播放,乐曲那清新、昂扬、动人的旋律,使学生沉浸在课文美景所表现的浓丽明亮、开朗奔放的情感中,较好地使作品的情感得以再现,从而产生独特的审美情趣。茅盾的散文风景谈,通过六幅“风景”的组合,表达出对寄托着我们民族希望的具有崇高精神的延安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而六幅画面的联想点是表现各民族团结抗日的影片塞上风云的地点“塞上”,由塞上展开一系列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丰富联想:伟大的人类;尤其伟大的具有崇高精神的人、可填补贫乏自然的崇高精神;作为我们民族精神化身的崇高精神。在这层层递进中逐一展开一幅幅画面。如何借助音乐把六幅“风景”中作者的联想体现出来,表现这独特的意境,我选用与塞上有关的昭君出塞,悠扬高亢的琵琶乐曲,让人浮想联翩,那回旋的乐曲,有感情的朗读,强烈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文言体裁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我以星月之旅的音乐配范读,同样,音乐使朗读把课文的意境体现得更具感染力,使学生在强烈的情感氛围中,更深入到作品中去理解精神实质。 运用录像机,把如课本剧荷花淀,电影资料雷雨、茶馆等在课堂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都有助于情感的渲染、意境的创造,而且在鉴赏比较中能使学生更准确地整体把握课文的主旨。 现代高科技电脑多媒体的广泛应用又为语文课堂教学意境美的创设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而一些语文教学软件的开发,如“科利华CSC多媒体电子备课系统(语文版)”、“翰林汇多媒体课堂”等又为我们提供了可能。运用多媒体,教学情景的创设可一改静止、平面、单一为活动、立体、多维之情境。这里,不管是题目的显示、作家作品及背景的介绍、还是课文内容的展示、分析鉴赏,都可调动多媒体视听的声色光,灵活地组合处理,让艺术造型、图片、文字、图像、音乐、音响都活动起来,从而给学生以全方位的视听冲击和强烈的心灵震撼。因此,越来越多的老师采用此种形式进行教学,相信随着语文多媒体软件的越来越完善,教师电脑技术的掌握越来越娴熟,运用多媒体电脑将为语文课堂意境美的创设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 (三) 对课文的研究学习借助情感交流 进入对作品的研究、分析与鉴赏阶段,创造特有的氛围,营造一种特有的意境,可把学生对作品的初步感知、情感的共鸣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达到情感震荡后的理性思考。这个阶段,师生情感的交流更显重要。通过情感交流,教师可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教学更有针对性,而鼓励性话语的激发,可使学生感知教师的关心、信任与尊重,思维更积极主动,发言更大胆。课堂上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采用让学生质疑,然后一起分析讨论,这之中教师巧妙地把一个个问题穿针引线连成一个整体,完成一个个重点难点问题,可使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受到做学习主人翁的乐趣,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发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增强,这样师生相互的情感信息交流,就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共同协作,取长取短,教学相长的对作品进行审美探求的和谐氛围。 多年的教学实践,用这种情感交流的方法,学生逐渐养成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乃至见解,讨论交流和学术空气蔚然成风,师生关系更加亲密,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与重视课文的研究学习过程的用情感交流的方法来创造和谐的意境密切相关的。 二文本美的挖掘 作为范文而选入中学语文的课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善于发现并挖掘它的审美因素,可在课堂教学上创设出美的意境,课堂教学就更有吸引力,更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探索,更能在情趣盎然的审美过程中,达到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目标。 文本美的挖掘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一)意境美 文学作品往往是通过一定的内容来表达特定的思想感情的,因此,意境美常常在选自诗歌、散文、小说等体裁的课文中表现较突出,只要认真钻研,积极思考,就能挖掘出课文的意境美,进而在鉴赏中营造出审美情趣。 像朱自清的散文绿,鉴赏分析的角度,我们可以直接从意境入手,在美的发现、美的探索中来享受其美的乐趣,来感受作者的情感。 首先就整篇文章而言,是以美衬美,用梅雨瀑之美来衬托瀑之下的梅雨潭之美,体现出独特的衬托之美。 再看写梅雨瀑,一开始是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悬念美,以水的悦耳声响,引出远望之所见;接着是巧妙点缀的映衬美,为示现瀑所在之山崖的陡峭,缀以梅雨亭,显示中国画常用的如为示江面开阔,添上帆影之传统笔法的映衬之美;然后写梅雨亭,是以动写静的动态美,说梅雨亭“踞”岩石,“展翼翅浮在天宇中”,亭之形写活,又衬出山势之高;继之是背景烘托的色彩美,上以白云为衬,下以油油绿意的草丛为垫写瀑布;进而写瀑布,又以飞流扬花突出它的奇趣美,表现由衷的喜悦。 写梅雨潭,先是对美的事物的不懈追求的精神美,那对梅雨潭“绿”的“追捉”,那“揪”、“攀”、“探身”、“鞠躬”的动作,既让人领悟美的来之不易,又让人领略不畏艰险的追求精神;接着是可望不可及的距离美,想张开两臂抱住梅雨潭,但所站之处离对面“居然有些远呢”,这期待心理,更引起美感,表达对潭之绿的一往情深;而后写潭水,调动视觉、触觉、味觉形象,显示出潭水的奇异美;接着,在对比显示潭水的浓淡相宜、明暗适中、集天下绿之在成的恰到好处之美后,作者喜爱之情达到高潮,进而超脱现实,进入想象,表现出极度喜爱的想象之美,最后以一系列抚爱之动作,表现出如痴如醉的动情美。 这样,从意境美角度鉴赏此文,学习成为一种美的追求,一种美的享受。 意境美还可通过不同文章相同情景的联系进行对比来挖掘,以此来组织教学。 如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的开头部分的赏析就可采用此法。小说开始展现的景色是溶溶的月光下,小院里水生嫂坐着编苇眉子,一会儿身下是大片雪白的编好的席子,上下呈现出一片洁净、银白色的环境,淀里是薄雾、清风,传过来一阵阵的荷香。如此迷人的静夜,自然可与李白的静夜思的意境相联系,以此来启发学生;李白的诗通过月光之景,表现夜深人静之时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而孙犁同样用月色牵系着的是水生嫂夜深之时对丈夫未归之情思,景中寓情,情景相生,使小说描写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构筑出极富感染力的意境之美。理解了这段景特描写的意境,进而可让学生分析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如此安排这段美的意境的深意:正因为家乡如此之美,所以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民热爱她,决不允许日寇来侵犯;正因为要保卫这美丽的家园,所以在这白洋淀里展开了一场歼灭日寇的伏击战。而所有这些,作者都在这景物描写中作了铺垫。这样,不但在内容上通过联系对比挖掘了意境之美,而且又使学生对意境美的作用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美是无处不在的,关键是发现美的眼睛。语文作品的意境美,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温故而知新,就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把课堂教学的意境创设引向一个新的境界。 (二) 人性美 熠熠生辉的人性之美,首先在课文的文学作品的人物画廊中向我们展示出独特的魅力,作家们通过一个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向我们展开了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这里,我们会为屈原坚贞不渝的爱国热情而激励,为项羽的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的性格悲剧而感叹,为鲁提辖的豪爽粗犷、伸张正义而击掌,为日本厂家里做工的被榨干血汗的包身工的羸弱受辱而不平,为白洋淀妇女委婉含蓄直爽天真会心而笑,为阿Q的精神胜利法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在这人物性格的赏析中,学生们会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息共命运,从而受到强烈的感染,完成对人性真善美的切身感受。 作品的人性之美,除了借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显现,作家还往往通过自身在作品中的价值倾向表现出来。张溥的五人墓碑记,就是在叙述后的议论中通过两种不同人格的对比站在支持人民群众抗暴的立场上直接表达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表现出对激于义而死的高尚节操的人性美的赞美。林觉民的与妻书更把对家庭、对国家的至亲至爱表达得既缠绵又豪迈,而他那国难当头时表现出来的舍家为国的浩然正气让最高尚的人性之美闪烁出夺目的光辉。 (三) 构思美 优秀的作家对作品的构思,总是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从而在结构、线索安排等方面表现出特有的美感。 1说明文之精巧 说明文结构的安排目的是把所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介绍清楚,所以文章整体上,作者一般采用“总分总”(或“先分后总”、“先总后分”)、整体局部整体、一般特殊、简单复杂等形式,主体部分又根据所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点采用纵式(时间顺序、事物发展顺序)、或横式(并列顺序)、或纵横结合式,从而使说明文的构思呈现出一种很有规律的精巧之美。 2议论文之严密 议论文构思的严密,常常体现在思维的逻辑性上。它的整体结构的“引论本论结论”的安排,主体的本论部分论证结构的并列、对照、层进、总分等方式的采用,以及论证方法的灵活运用,都能清晰地体现出作者严密的思路。 3文学作品之巧妙 选入课文中的文学作品在构思上往往是极见其功夫的。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构思的巧妙主要表现在情节安排的独具匠心,玛蒂尔德为参加宴会借项链;不想勿忙之中丢失项链;赔了项链,债公高筑;劳苦十年,债务还清,如释重负时,才发现自己所借的项链原来是假的。这出乎意料的情节安排使作品的主题得以充分地体现,这种巧妙的构思给人以震撼人心的效果。 鲁迅的小说药,则以线索的巧妙安排见其构思的独特。小说采用明暗两线:明线写小茶馆业主华老栓一家的遭遇,暗线写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夏瑜就义后颈血被刽子手做成人血馒头出买的惨剧。如果单独一条线写成作品也可揭示一定的主题,但鲁迅思想的伟大深刻就在于他抓住了这两件事的内在联系,把这两条线索有机地交织起来,从而把辛亥革命用血换来的代价:革命必须充分发动群众,这一主题揭示得更为深刻。 (四) 语言美 首先,汉语的声韵和谐动听,音调抑扬顿挫,极具美感,结合精彩的内容,对各种句式通过音调的高低、强弱、快慢、停顿等表情处理,进行朗读训练,它本身就可以在课堂上创造出特有的美的氛围。有人把这称之为美读。 其次,文体不同,语言就是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或生动形象、或平实准确、或深刻犀利,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美感。 再者,由于作者的生活阅历、个性气质的不同,以及所写内容的不同,课文的语言也就显出示出多姿多彩:或朴素或高雅、或含蓄或明朗,或端庄严肃、或幽默诙谐而对这些不同风格的语言的赏析品味,就既可获得审美享受,又能得到情操的陶冶。 三师表美的注重 谈到课堂意境美的创设,我们不能忽视教师自身的影响。语文教师本身应该是一首抒情的诗,一曲爱的歌,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当他走进课堂的一刻起,就应是充满了一种感召力,充满了一种人格的魅力,他的言谈举止都应能激发起学生对崇高精神的追求,激发起对所学知识的追求探索的强烈欲望,激发起学生情感与作品的作者的情感的同振共鸣。而语文教师的那种诗人的气质,充满爱心的职业精神以及那放得开收得拢的灵活多变的课堂驾驭能力,都是以教师自身的学识与修养为基础的,因此,教师必然会更注重不断加强自身的知识学习与积累,注重自己的道德规范,这样,他在课堂意境美的创设中才会以自身良好的素质,会更加充满自信,更会以满腔的热情,用丰富的知识去鼓励学生,启发学生,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也会更主动、积极、灵活,从而在课堂上营造出一个个激发学生激情的课堂的意境美。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 “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这是语文教学大纲对我们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而语文课堂教学意境美的创设,正是从语文教学本身的特点挖掘其审美因素,从而达到这一要求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探索,美的意境的创设定会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高级中学课本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学语文备课手册于漪、陶本一主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学语文教学1999年第4期 语文教学通讯1999年第4期 你是幽默高手吗戴晨志著(中国友谊出版社) 中国电脑教育报总296期内容提要:古诗词是我国文学长河中一朵最美丽的奇葩,自古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初中语文教学也极鼻祖古诗词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将古诗词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解诗句的意思上。我认为,在古诗词教学中,应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借助联想和想象,充分领略诗词的意境美。关键词:意境美朗读联想想象正文: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长河中最美丽的一朵奇葩,是中国古文化的珍贵遗产。它们以极为凝练的语句,表现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内容和情感。而且在部分诗词都是诗画结合,音韵和谐优美,营造出或优美、或幽深、或凄清、或磅礴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得到情操的陶冶。一直以来,古诗词都深受人们喜爱,语文教学也重视诗词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不少老师将重点放在理解诗句意思上,我个人认为,教学古诗词应让学生充分领略古诗词的音乐美和意境美。而对意境美的口味又尤为重要。意境,即作品的思想情调和境界。如何让学生充分领略到诗词的意境美呢?在此谈谈我个人的看法。一、 行之有效地读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昭示了“读”的重要性。学习古诗词,更应通过读来领略其意境美。但在读古诗词时,不能只是机械地重复朗读,而应通过读达到品的目的。因此应掌握一定的方法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王大绩讲高考诗歌鉴赏王大绩讲高考作文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林斌讲英语完形填空林斌讲英语阅读理解 李俊和讲高中英语写作1、重视对初读的指导。记得在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时,我先叫学生自由朗读然后齐读。学生在读的时候声音很洪亮,语调高昂,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们很高兴于是我叫他们听我朗读。在我朗读的过程中,他们一个个面色变沉重了,我读完时,他们一致发出了“唉!”的感叹声。我问他们为什么叹气,他们回答说是因为杜甫的遭遇太悲惨了,而他的胸襟却是那样博大。由此可见,有感情地朗读能帮助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初读诗词时要加强指导。初读要读准节奏、语气和语速。古诗词的朗读节奏是有一定规律的。如五言诗多为“二、三”或“二、一、二”的节奏,七言诗多为“二、二、三”的节奏。掌握了这一规律,学生就能较好地把握每首诗的节奏。在指导学生读准语速和语气时,教师可以先示范,或播放录音,让学生学习。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揣摩,然后学生读与学生读进行比较或是学生读与教师读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判断中学会更正确地朗读。2、在朗读中将诗画结合。学生理解了诗词的主旨后,还应通过朗读把自己所领会到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这时,教师可为学生配乐,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诗词所描绘的画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6.3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一
- Module 3 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四年级下册
- 2.6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说课稿 2025-2026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 5太阳系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科学浙教版2017六年级下册-浙教版
- 2025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相似三角形(13大考点60题) (第1期)原卷版
- 2025年中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期)原卷版
- 2025年采购法规考试题及答案
- 第二课 每一个人都是特别的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心理健康龙教版七年级下册-龙教版
- 蓄电池电机车课件
- 小河淌水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人音版(主编:曹理)
- 皮肤 T 细胞淋巴瘤诊疗指南(2025年版)
- (完整版)钢结构厂房施工组织设计(含土建)
- 水饺加盟合同协议
- DLT 572-2021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 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课件(完整版)
-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师德师风警示教育讲座培训课件
- 中国传统文化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汇总最新最全
- 洗煤厂安全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很全)
- MaxPlax噬菌体包装试剂盒中文说明书(epicentreofillumina)
- 《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标准框架》中文版
- 万灵霸润滑油添加剂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