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测试四.doc_第1页
单元综合测试四.doc_第2页
单元综合测试四.doc_第3页
单元综合测试四.doc_第4页
单元综合测试四.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综合测试四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物种数和密度(个/m2)调查数据 动物类群样地跳虫类蜱螨类线蚓类线虫类物种数密度物种数密度物种数密度物种数密度有机肥田1016738304012019339化肥田47916411832752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A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B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减少C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D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解析:从表中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有机肥田中的土壤动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其物种数都远远大于化肥田。使用有机肥,可为土壤生物提供更多的有机营养,有利于土壤生物的大量繁殖,从而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同时异养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土壤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有机质增加)。长期使用化肥,可导致土壤板结,生物多样性降低。答案:A2.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编号生态系统采收对象现有生物量年增长率/%年采收量马尾松林马尾松200 000m321 000m3淡水湖泊鲫鱼10 000kg353 600kg山地甘草1 000kg20300kg滩涂沙蚕10 000kg30500kgA.BC D解析:要使生态系统持续、高效地为人类提供产品,必须使年采收率与年增长率大体相当。年采收率过大,会使种群密度降低,严重时会造成种群灭绝。的年采收率为0.5%,年增长率为2%,差值为1.5%;的年采收率为36%,年增长率为35%,差值为1%;的年采收率为30%,年增长率为20%,差值为10%;的年采收率为5%,年增长率为30%,差值为25%。答案:C3.菟丝子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常生长于龙眼、柑橘等果树的树冠层。下列有关菟丝子和果树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 吸收果树的水分和养分竞争土壤水分和营养 共同生活,互惠互利A BC D解析:菟丝子生长于树冠层,影响到果树对阳光的吸收,进而影响到果树的光合作用;菟丝子营寄生生活,从果树中吸收水分和养分。所以D项正确。答案:D4.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解析:A若a点环境因素变化,增长的过程可能会有所变化,但由于食物量不变,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最终还是符合逻辑斯谛增长,A项错误;从图中个体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生态系统,若出生率提高,种群密度增大,环境阻力增加,种群数量会随之下降,仍在K值附近波动,不会大幅超过b点,B项正确;种群数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和天敌,当种群被大量捕食时,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C项正确;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数量波动,但环境容纳量基本不变,所以,种群数量也是围绕K值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答案:A5作物种植过密会导致减产,用生态学的观点可以解释为()A种植过密,使同种作物个体之间种内斗争加强B种植过密,会导致害虫大量繁殖C种植过密,容易造成大面积倒伏D种植过密,会阻碍叶片采光和空气流通解析:在这类题目中,命题者有意设置一些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的选项作干扰。本题的四个答案从理论上都是正确的,具有较强的似真性,但B、C、D答案都是从植物生理方面进行解释,而非生态学观点,抓住此点,正确解题就容易了。答案:A6下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c处波动主要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B“竭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D该曲线对微生物种群不适用解析:自然条件下,几乎所有种群(包括微生物)增长曲线呈“S”型。随着种群数量的增长,种群的增长率是变化的。当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K/2以后,生存斗争渐趋激烈,死亡率逐渐增大,种群增长率逐渐减小。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就不再增长,保持动态平衡。答案:D7根据森林层次和各层枝叶茂盛度来预测鸟类多样性是有可能的,对于鸟类生活,植被的哪一特点比物种组成更为重要()A面积大小 B分层结构C是否落叶 D阔叶与针叶解析:不同鸟类在不同的森林层次中生活,要通过森林各层情况来预测鸟类的多样性,只要看森林的分层结构就能得出相应的结论。答案:B8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数字1到8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数/m2)。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群落种1种2种3种4种5种6种7种8甲924001111乙025202020500丙06520103200A.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解析:生物群落是由若干个种群组成的有机结构,群落的种类越多,个体间数量分布越合理,越有利于能量流动,其稳定性越大;反之,则越小,因此A、B选项正确。分析群落丙种群中物种数目基本呈现数量金字塔形,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关系。答案:C9(2011浙江高考)下表是调查某野山羊种群生存状况的原始数据。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种群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年龄(年)012345678910111213存活数(只)10008017897767647346886405714392529663死亡数(只)199121312304648691321871569033A.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的来源于存活数B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凹形(类型)C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D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解析:由表中数据转化成存活曲线图,横坐标应为年龄,纵坐标应为存活数,画出存活曲线可看出刚开始曲线下降较快,之后曲线下降较慢,然后下降逐渐变快最后与横轴相交,所以存活曲线呈凸线。答案:B10(2011重庆高考)2008年,在重庆武隆某地下洞穴的水体中发现了一种数量少、眼睛退化的“盲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B种群密度是限制盲鱼种群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C洞内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将提高盲鱼种群的K值D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解析:基因突变是自发的,不定向的,环境(黑暗)只能选择变异,不能引发变异;限制盲鱼种群增长的因素除种群密度外,还有水体溶解氧、食物数量等生态因素;间接使用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盲鱼作为进化研究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答案:C11(2011海南高考)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酵母菌既含有核基因,又含有线粒体基因B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经主动运输运到细胞外C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J”型增长D碳源充足和不充足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不同解析: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为酒精和CO2,两者都是通过自由扩散运到细胞外。答案:B12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生态因素对该种群的影响没有作用B种群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C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D出生率再也不会超过死亡率解析:“S”型曲线的特点是:开始时经过一个适应环境的停滞期后,即进入指数增长时期,种群密度增加,然后增长速率变慢,最后增量和减量相等,种群不再增长而达到最高密度的稳定期,这时种群的数量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种群的增长率为零,环境条件刚好维持生物的生活,所以种群的数量暂时会保持相对稳定。答案:B13下图用来表示田鼠种群的理想增长曲线和在某自然环境中的实际增长曲线,关于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X区域(图中阴影部分)可以代表环境阻力的大小B严密封储粮食,保护田鼠天敌等措施可以使e点向下移动C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率的限制因素是de段D人工灭鼠时要将田鼠数量控制在c点解析:指数增长曲线是在理想条件下的增长方式,而其实际增长曲线是呈“S”型的。这两条曲线中间的阴影部分就表示在理想条件下存在而在实际条件下被淘汰的个体,其面积大小表示环境阻力的大小。我们在控制有害种群时,应尽量减小环境容纳量(即K值),使e点下移。在实际增长曲线中,de段种群增长缓慢,此时鼠的数量多,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主要的限制因素。而在灭鼠时,我们不可把其数量控制在c点,因为c点是增长率最快的一点,当其数量在c点时,其增长量是最大的。答案:D14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解析:跳蝻活动范围很小,一般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答案:C15下列对种群概念的正确叙述是()A不同地域中不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B同一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C一个湖泊中各种鱼类的总称D一个生态环境中有相互关系的动植物的总称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种群概念的理解。学习该概念时首先应牢牢记住种群概念的三个要点:一定地域内;同种生物;个体总和。三者缺一不可。然后会应用该概念来辨别什么是种群;最后在学习群落以后,要与物种和群落的概念加以对比,区别种群、物种和群落。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应用对比的方法理解概念的内涵,就比较容易回答有关概念一类的问题。选项A,与种群概念的第一个要求不符合,该项错误;选项C与D,与种群概念的第二个要求不符合,因而都是错误的;选项B,符合种群概念三个要点,因此B正确。答案:B16下图是某地区广东松的种群年龄结构调查结果,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A总能量增加 B种群密度下降C环境阻力不变 D营养级能量降低解析:由图中信息知道,年轻的少,年老的多,所以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种群密度越来越小。输入总能量会越来越少,环境阻力可能增大,松始终是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答案:B17下面对于种间相互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种间生态范围重叠越大,竞争越激烈B激烈的种内竞争引起食性分化C为保护雷鸟种群且使其数量增加,应尽量捕杀雷鸟的天敌D受保护的没有动物牧食的草场,生物生产力大于有动物牧食的草场解析:种间生态范围重叠越大,说明它们的共同需求越多,则其竞争越激烈。食性的分化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在繁殖过程中,出现了食性发生分化的个体,这些个体更能适应环境,从而比其他个体有更大的生存机会并把其基因在种群中扩散,这才实现了食性分化。比较健康的种间关系,不是一方被消灭,或另一方被淘汰,而是在共同的生活范围内,各种生物按适当的比例和谐共存。答案:A18.某草原上啮齿类以植物为食,下图表示啮齿类的密度与植物种类数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啮齿类的存在影响植物多样性B植物的多样性取决于啮齿类的密度C啮齿类能对植物进行选择D啮齿类的密度依赖于植物的多样性解析:啮齿类动物与植物构成捕食关系。据图分析,在啮齿类密度较低时,随着其密度的增加,植物的种类数在增加,当啮齿类的密度超过一定值时,随着啮齿类的密度增大,植物种类数减少,可见,啮齿类的存在会影响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多样性取决于啮齿类的密度,植物中只是部分种类消失,可见啮齿类能对植物进行选择,啮齿类的密度取决于其出生率和死亡率(不考虑迁入率和迁出率)。植物的多样性会影响到啮齿类的种内斗争,影响到种群密度。 答案:D19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解析:次生演替虽然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仍基本保留,因此次生演替较初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答案:C20在分析种群年龄特点时,也可将种群分为生殖前期(甲)、生殖期(乙)及生殖后期(丙)等三个年龄层,比较这三个年龄层成员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可推测这种群未来的成长情形。下列可能是濒危物种的种群()A甲乙丙 B甲乙丙C甲乙丙 D甲乙丙解析:生殖后期种群数量多于其他时期时,种群的出生率低,种群密度不断降低。答案:D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简答题(共40分)21(8分)种群增长和环境负载能力有着密切关系,在自然环境中所有生物和种群增长曲线不是直线而是一个“S”型曲线。请根据下图完成问题:(1)种群指数增长期是指图中的_。Aa BbCc Dd(2)现在自然界多数生物都已达到平衡的稳定期,种群数量一般不再增长,只有波动或变动,这种波动或变动一方面是由于种群有_的能力,另一方面是由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影响种群的_。(3)从该图曲线的实际意义分析,如果在灭鼠时,杀死了一半老鼠,存活的老鼠很快恢复到原来的数量,那么更有效的灭鼠方法是_。使环境的负载能力降低,从根本上限制老鼠的种群数量。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增长与环境负载能力的关系,并通过此关系考查种群密度的影响因素的相关内容。指数增长是指迅速增长期,在a、b、c、d四个时期内b期的增长速度最快,故此题答案为B。但是受环境容纳量的制约,种群的数量不能无限制增加。在达到一定数量后,会达到动态平衡,这主要是因为外界因素影响了该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故在灭鼠的同时,要尽可能减少老鼠的食物来源,使灭鼠更有效。答案:(1)B(2)自我调节出生率、死亡率(3)既杀死老鼠,又清除垃圾,严密储存食物22(10分)某科研人员在资源和空间充足的适宜场所通过对100个大草履虫的培养和研究发现,平均一个草履虫每24 h能增殖2.309个新个体。为了研究大草履虫的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设计了如下数学模型。请对该模型进行补充:大草履虫情况研究方法平均一个大草履虫每24 h能增殖2.309个新个体观察研究对象,_(1)_在资源和空间无限的环境中,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不会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_(2)_(3)_(写出t天后种群个体数量的数学模型)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观察、统计细菌数量,对自己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_(4)_(1)_。(2) _。(3) _。(4) _。解析:本题通过草履虫的繁殖构建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步骤为: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答案:(1)提出问题(2)提出合理的假设(3)NtN02.309t(4)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23(10分)下图中甲表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乙表示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完成问题。(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登记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图乙。试写出该研究的课题名称:_。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图乙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 _,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 _m2。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_株/m2。(2)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_结构。若要调查景观图中森林群落的结构,请写出主要的调查项目(调查设备略):_;_。解析:群落由不同的物种组成,样方法不仅可用于种群密度的研究,也可用于群落物种丰富度的研究,且物种丰富度的计算方法与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一样,也只求平均值。群落的结构中植物的分布由非生物因素所决定,而植物的分布又决定了动物的分布,在结构调查中,既要注意物种组成,又要注意不同种群的密度。答案:(1)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研究(只要合理均给分)样方法物种数迅速增多,并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S0(n1n2n3)/(3S0)(2)光垂直垂直结构:动植物的分层,不同层次上生物的种类和种群密度等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群落物种组成和种群密度等24(12分)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草原类型调查面积(cm2)ABC10103322020553404086580801498909016118100100171381101101913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