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艺术欣赏常识.doc_第1页
声乐艺术欣赏常识.doc_第2页
声乐艺术欣赏常识.doc_第3页
声乐艺术欣赏常识.doc_第4页
声乐艺术欣赏常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声乐艺术欣赏常识 江海琴音一、人声的分类人声是根据音色、音域、换声点及生理特点来划分并确定声部的。音色,就是声音的特色,一般指声音的明亮、光彩、浑厚、柔和、粗壮和华丽的程度,它是判断一个声部的重要依据之一。音域,就是从一个人所能唱出的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间的距离。随着社会的前进,声乐演唱技巧也在不断向前发展,世界上不少著名歌唱家的音域已达三四个八度,如当代最杰出的全能女高音歌唱家玛丽亚卡拉斯,从轻巧的花腔女高音到最壮实的戏剧性声部吧她都能胜任。又如与卡拉斯齐名的澳大利亚歌唱家琼萨瑟兰不仅能唱出浑厚深沉的女低音、饱满的女中音声部,也能唱热情的戏剧女高音声部,还能唱华丽多彩、清亮剔透似银铃的花腔。花腔对歌唱家来说,已不再是一个声部,而是一种技巧,歌唱家们都在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乐器,有人说,二十世纪是全能性歌唱的时代。换声点,是歌唱时由一个声区进入另一个声区时,自我感觉上的过渡点。各个声部的换声点是不同的。同一声部不同的人的换声点也是有差异的。音色、音域、换声点不同往往与人的生理特点有关,一般情况下,声带长、宽、厚,声音就低、浑厚、壮实;反之,声带短、窄、簿,声音就高、明亮、纤细。一般男声声带长度为15毫米22毫米,女声声带为12毫米15毫米。声带的厚度是从男低音的5毫米到轻巧的女高音的2毫米,但这都不是绝对的,是因人而异的。另外,人体的高矮、胖瘦,和脖颈的长短等,都对声部的划分起作用,往往身材高大、脖颈欣长的人是中低音,身材瘦小的是高音。1、 女高音音域,未训练时一般在c1c2之间,训练后可达两个八度以上(c1c3),换声点一般在#f2。女高音唱低音时声音较弱,中声区也不响亮,随着音高的上升,声音的响度、力度渐渐增大,高音区声音响亮、圆润。西欧传统唱法中,根据声音的特点、风格的差异,女高音可细分为:a 花腔女高音:音域广,一般高音可达f3,音量较小,声音轻快、灵活、清脆、明亮,擅长唱弹跳、快速的歌曲或乐句。如莫扎特的歌剧魔笛中的夜女王。我国老一辈歌唱家周小燕就是花腔女高音。b 抒情女高音:音量较花腔女高音大,音色柔和、优美,富有表现力,适合演唱艺术歌曲、浪漫曲等抒情歌曲。歌剧中常扮演女青年,如威尔弟的歌剧茶花女中的茶花女薇奥列塔,普契尼的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中的绣花女咪咪和蝴蝶夫人中的蝴蝶夫人巧巧桑,我国青年歌唱家胡晓平、高曼华、叶英等都是抒情女高音。c 戏剧女高音:音量较抒情女高音大,中低音较抒情女高音饱满,音色浑厚、有力、热情,宜于演唱感情充沛、戏剧性强的歌曲,如威尔弟的歌剧阿依达中的阿依达、托玛的歌剧迷娘中的迷娘。我国老一辈歌唱家喻宜萱、青年歌唱家詹曼华就是戏剧女高音。2女中音音域:未训练时一般在bBf2之间,训练后一般可达两个八度以上(aa2)。换声点一般在be2。女中音的b、c1、d1这几个音比较厚实有力,到e1和f1时会出现不稳定、声音变弱,e1或f1以上整个中声区都响亮有力,高音区音色稍暗。女中音音量较大音色圆润、柔和、丰满、甜美。歌剧中扮演成熟的或柔顺的女性,如迷娘中的迷娘,也可扮演比才的歌剧卡门中热情、放荡的卡门。我国青年歌唱家梁宁、关牧村就是女中音。3女低音 音域,未训练时一般在gd2之间,训练后可达两个八度以上(ee2)。换声点是#e2。女低音从gd1这个低声区的声音厚实有力,到e1声音变弱,不稳定,e1以上中声区响亮有力,高声区声音变弱变暗。女低音的音色浑厚、深沉、宽广、成熟。在歌剧中扮演老年妇女。如玛斯卡尼的歌剧乡村骑士中男主角屠里都的母亲露契亚。4男高音 音域,未训练时一般在c1a2之间,训练后可达两个八度以上(c1c3)。换声点一般在#f2。男高音在唱到f2或#f2时,往往会感到过度困难,但转换声区后又出现明亮的高音。男高音的低音区声音较弱,随着音的升高,逐渐增大响度,中声区以上声音响亮有力。由于声音特色和演唱风格的不同,男高音可细分为:a 抒情男高音:声音自如、轻松,控制灵活,音色柔和、明亮,歌剧中宜扮演年轻人,如普契尼的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中的鲁道夫,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中的阿尔弗雷多。著名意大利歌唱家鲁契阿诺帕瓦洛蒂是抒情男高音,我国歌唱家蔡绍序、楼乾贵、朱崇懋、臧玉琰、李光羲、李双江等都是抒情男高音。b 戏剧男高音,声音丰满、华丽,坚强有力,音量宏大,宜于扮演坚定、沉着的正面人物和英雄人物。如威尔第的歌剧奥塞罗中的奥塞罗,比才的歌剧卡门中的唐若塞。当代世界十大男高音中的“黄金小号”马里奥德尔莫纳科、杰姆斯麦克莱肯和我国歌唱家施鸿鄂都是戏剧男高音。5男中音音域,未训练时一般在bBf2之间,训练后可达两个八度以上(aa2)。换声点一般在be2。低声区一般较弱,但bd1这几个较有力,中声区声音结实、响亮,b1d2尤甚。男中音音色粗壮、洪亮、厚实、坚定,音量较大。歌剧中宜扮演性格开朗、豪放的人物。如:比才的歌剧卡门中唱斗牛士之歌的斗牛士埃斯卡米洛,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中的阿芒和弄臣中的弄臣里戈莱托。我国歌唱家中刘秉义、黎信昌是男低音。6、男低音音域,未训练时一般在gd2之间,训练后可达两个八度以上(ee2)。换声点一般在#c2。男低音从g开始整个低、中声区都浑厚有力,从c2开始声音变弱,唱高音区很困难。男低音音色雄厚、深沉、苍劲。在歌剧中扮演老年人。如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费加罗,魔笛中的圣者萨拉斯特罗,格林卡的歌剧伊凡苏萨宁。俄国歌唱家夏里亚宾,我国歌唱家温可铮是男低音。上述男声的实际音域,比记谱低一个八度。二、声乐的演唱形式 1独唱 独唱是由一个人单独演唱的形式,是演唱形式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演唱时多采用钢琴伴奏或乐队伴奏,有时也用人声伴唱。独唱除在音乐会中出现外,也常在歌剧、清唱剧中出现。一般的独唱歌曲,都具有鲜明的特性和突出的演唱技巧。独唱一般可分为男声独唱(高、中、低)、女声独唱(高、中、低)和童声独唱。 2齐唱 齐唱是由西个或许多人同时演唱同一个旋律(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的演唱形式。这种演唱形式具有整齐有力的风格,适合演唱进行曲;军歌及群众歌曲。如大刀进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齐唱可分为男声齐唱、女声齐唱、童声齐唱和混声齐唱四种。3重唱重唱是指每个声部均由一个人演唱的多声部演唱形式。重唱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同声重唱,即每个声部都由男声、女声或童声演唱;另一种是混声重唱,即各声部由男女声混合演唱。重唱的演唱形式按声部或人数主要可分为二重唱、三重唱和四重唱等。 4领唱 领唱是一种一领众合(齐唱或合唱)的演唱形式。演唱中由于独唱部分具有引领众人歌唱的作用,故称之为“领唱”。此种演唱形式常见于民间的集体劳动歌曲中。如秧歌、号子等。在创作歌曲中也常使用,如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祖国颂、长江之歌等。 、5轮唱 轮唱是指由若干个声部,相互交错,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节出现的演唱形式。这种形式在复调音乐中称为“卡农”。轮唱按其分部的多少可分为二部轮唱、三部轮唱、甚至四部轮唱等,此种演唱形式能造成此起彼伏的效果和热烈的气氛。如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就是一首齐唱、轮唱歌曲。 6对唱 对唱是指由一方提问,另一方作答的演唱形式。这种演唱形式多见于民歌,它来源于我国民间的对歌。对唱一般分为男女对唱,集体对唱等,其形式多样。我国民间的猜调、盘歌、斗歌、谜歌、锁歌等均属于此种演唱形式。7表演唱 表演唱是一种边唱边用形体动作表演的演唱形式。其形式活泼、气氛热烈,有时还带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常用于民歌和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的演唱。表演唱可分为女声表演唱、男声表演唱和童声表演唱。参加表演的人数可多可少,少的可只有两、三个人,多的可有十数人或数十人。 8合唱 由若干人分几个声部共同演唱一首多声部声乐作品的演唱形式,称为合唱。合唱可分同声与混声两种,、一般都有伴奏。另有一种无伴奏合唱。 混声合唱在整个声乐艺术中表现力最为丰富,首先因为它是由男、女、高、低不同的声部组成的演唱形式。一般可分为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和男低音四个声部(必要时每个声部还可分成两个声部,从而构成八部合唱)。各个声部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和音色,这就使合唱的色彩非常丰富。再者,合唱包括了从男低音到女高音近四个八度的音域。此外,合唱是集体演唱的,音量变化幅度极大。因此,合唱既可演唱气势壮阔的歌曲,又可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合唱根据其声部的多少分为二部合唱和四部合唱等形式。三、声乐作品常见的体裁形式1、民歌:民歌就是民间歌曲,是声乐曲的一种重要体裁。它是人民群众为表现自己的社会生活与思想感情集体创作的。民歌的音乐形象准确、鲜明、生动,结构短小,表现手法冼炼。众多的优秀作品都是在继承、吸收、借鉴、发展民歌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如太阳出来喜洋洋。2、 儿童歌曲: 儿童歌曲是以少年儿童为对象,根据儿童不同年龄的心理特征和理解能力,用生动鲜明的音乐形象、多种形式的音乐题材,来反映他们各个方面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情感的。如让我们荡起双浆。3、 群众歌曲: 群众歌曲一般指音乐形象较单一,音域不太宽广,结构不复杂,歌词通俗简练,一般易于上口的歌曲。群众歌曲的内容大多与政治、社会活动有关,它体现人民群众的理想愿望,反映人民对社会生活的关心。因此,内容的革命性、时代性,演唱的群众性、广泛性是群众歌曲的主要特征。如咱们工人有力量。4、 抒情歌曲: 抒情歌曲是声乐作品中最主要的体裁之一,也是歌曲体裁中内容最广泛的一种。它既可抒发对祖国、对党、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可抒发友情和爱情等。其主要特点是:节奏徐缓、自由;旋律优美、舒展,表情细腻;力度、速度变化多样;技巧运用灵活,善于揭示人的内心世界。如马儿啊,你慢些走。5、 颂歌: 颂歌是歌颂祖国、歌颂英雄人物、歌颂领袖、歌颂美好事物的歌曲。它的旋律宽广、节奏平稳,常具有庄严、宏伟或亲切、热情等特点。如北京颂歌。6、 叙事歌曲: 通常是叙述历史故事、英雄伟绩、民间传说或现实生活中的事件等。有抒情性的、史诗性的、戏剧性等类型。如魔王。7、 诙谐歌曲: 是用风趣的笔调逗人笑乐的歌曲。通过这种笑乐的手段可以赞扬先进及美好的事物;可以表现劳动人民的机智、幽默的性格和乐观主义精神;也可嘲笑丑恶落后的事物。如读书郎。8、 讽刺歌曲: 指用讽刺和嘲笑的手法,揭露消极、落后和反动事物的歌曲。他的特点是:旋律活泼多变,节奏较随意自由、形象鲜明、表演风趣,具有口语化的特点。如跳蚤之歌。9、 舞蹈歌曲: 舞蹈歌曲是指为舞蹈伴唱或载歌载舞的歌曲。但也有专为音乐会演唱的舞蹈歌曲,这种歌曲的艺术性较高。在我国各族和世界各地区都有大量的独特风格的舞蹈歌曲,其中民间舞蹈歌曲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我国的民间舞蹈大多是和民歌相结合,采取了歌舞一体的形式,因此也叫歌舞。如采茶舞曲。10、 进行曲: 进行曲是可在集体行进时演唱的歌曲。它的节奏明朗、结构整齐,多为二拍子或四拍子,用行进速度演唱。进行曲常带有号召性、铿锵有力,能激发人们的斗志。如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1、 表演唱: 表演唱是把歌唱与表演结合起来的一种演唱形式。表演唱的歌词常有一定的情节性,表演的动作按演唱内容和情节的表现需要来设计,一般以唱为主,辅以动作。表演唱的曲调大多具有一些说唱音乐和歌舞音乐的特点,生动活泼而且口语化,节奏较为鲜明突出,有时穿插说白。如库尔班大叔您上哪儿。12、 流行歌曲: 流行歌曲由于是“大众的音乐”,故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尤以爱情歌曲居多,也有描写理想、伦理、思乡、友谊、感喟等人之常情的种种内容。它富于娱乐性,手法和风格均较自由。流行歌曲的结构,大多比较短小精练,许多作品富于即兴性,在旋律上力求易记易唱,音域不宽。总之,十分注意通俗性。流行歌曲的演出,十分强调群众性,强化交流。所以,大型演出甚多,灯光、美术、服装、舞蹈、音响等综合运用,往往造成十分强烈的效果。流行歌曲在其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和新的电子科技手段相结合。除了现场演出外,它的各种传播方式无不十分现代化。如懂你。四、声乐演唱方法与风格1、美声唱法美声唱法意大利原文是“bel canto”,字义为优美的歌唱,并兼有美丽的歌曲的含义。它不仅是一种发声方法,还代表着一种演唱风格,一种声乐学派,因此又译为美声歌唱或美声学派。美声唱法最显著的特点是用了比其它唱法的喉头位置较低的的发声方法。它的音色明亮、丰满、松弛、圆润,又具有一种金属色彩的、富于共鸣的音质;其次是它注重句法连贯,声音灵活,刚柔兼备,以柔和为主的演唱风格。 美声唱法在演唱技术上有如下特点: 【呼吸】 要求有饱满的气息支持和灵活自如的呼吸控制能力,主张胸腹混合式的横隔膜呼吸法。美声歌唱的格言是“谁懂得呼吸和吐字,谁就懂得歌唱”。 【起音】 要求有轻松、明亮、准确、圆润的起音。起音分软起音和硬起音两种,初学者宜以练软起音为主。跳音练习其实也是一种很有益的起音练习,有利于锻炼呼吸支持、喉头的积极配合和集中声音的共鸣。 【声区】 声区的统一是美声歌唱训练的试金石,美声唱法取得声区统一的方法是:强调唱好各声区间的过渡音,就是唱上行音阶时,要把前一个声区的最后三个半音,唱得稍带下一个声区的特征(即虚些、假些、暗些);唱下行音阶时,较高声区的最后下行三个半音,要唱得稍具有较低声区的特征(即实些、真些、亮些)。这样逐渐的量变过渡就可避免由于从这一声区到另一声区的突变产生的破裂音。【声音的连贯】 是气息流畅和喉头稳定、共鸣良好的反映,又是美声唱法的旋律线条优美动人的主要特点。起音不准确,滥用滑音;声区不统一,音量忽大忽小,音色忽明忽暗,或出现破裂音;呼吸控制不佳,气息逼紧;母音的共鸣位置不统一等都影响声音的连贯。用发子音的部位来唱母音是造成声音不连贯、不统一或白声的原因之一。 【音量】 美声学派注重追求圆润、明亮、优美而抒情的音质,其格言是:“追求音质,音量自然会来。”它十分重视在一个单音上渐强渐弱的控制能力的训练,这不仅是训练呼吸控制和音量变化的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声音松弛富有弹性,音色有多样变化,以丰富艺术表现力和促使声区的统一。声音的渐强渐弱主要是依靠气息来控制,也就是要用呼吸而不是用喉部肌肉来调整音量变化。用有气息支持的轻声来唱高音也是获得头声的良好途径之一。【灵活性】 用快速的音阶、琶音、跳音或装饰音练习,或用花腔的华彩段来训练歌唱者声音的弹性和灵活性,是美声学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可以促进声音松弛而富青春活力,有利于延长演唱寿命。【音质】 明亮、丰富、圆润而又具有金属音质,是美声唱法的特征之一。良好的音质是良好的声带闭合、适度的气息冲击、适度的喉的低位置,适度的软腭提起,喉部及咽部肌肉积极但又不僵硬、不紧张的配合,正确的舌位,松弛的下巴和口型,自然和美好的歌唱心理状态等因素的综合的协调一致的产物。理想的音质是既明亮又圆润,既结实又松弛,即所谓“又明又暗”。 【微颤】 歌唱中正常的微颤应是每秒6-7次,过快或过慢都会破坏声音的连贯或造成不悦耳的音质。过慢的微颤又称声音摇晃,是喉头压得过低,过分追求声音的深度或宏大音量所致;过快的微颤又称声音碎抖,是下颌肌肉紧张和过于追求明亮甚至白声所致。歌唱中微颤的快慢又与歌曲内容及情绪有关,激动时快些,宁静时慢些、平稳些,它又是一种强有力的艺术表现手段。 在我国,美声唱法在二十世纪初才开始传入。成立于1927年的上海国立音专在当时曾聘请外国声乐专家如俄籍的苏石林,意大利的梅百器等在校任教,从而对美声唱法的传播起到一定作用。同时,一些中国学生也纷纷赴欧洲学习,他们学成归国后,使美声唱法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推广。我国老一辈的声乐教育家如周小燕、黄友葵、喻宜萱、郎毓秀、高芝兰、林俊卿、黎信昌等都曾出国留学专攻西洋美声唱法或活跃于国外的声乐舞台上,回国后,他们致力于我国的美声教育事业,为我国培养了众多在国际上夺得声乐大赛奖项的声乐艺术家。如胡晓平、梁宁、傅海静、张建一、迪里拜尔等。2、民族唱法:中国民族唱法继承传统民歌唱法的精华,大胆吸收欧洲美声发声法,具有音域宽广、声音圆润明亮、咬字发音亲切动人、演唱风格淳朴优美等特点。中国唱法的美声标准,在声音观念上要求甜、脆、圆、亮、水;在发声方法上要求气息、声带和共鸣灵活变化,协调配合,用嗓合理,持久耐用;在声音效果上要求音域宽广,伸缩自如。穿透力强;在声音与其它歌唱手段的关系上,则是先动情而后发声,以情带声, 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声随字发,声随腔行。中国民族歌唱的发声与其他各国唱法的发声有共同性,又有自身的特殊性。气息的运用 : 中国民族唱法有吸气深,存气多,运气足,用气活等特点。在中国古代音乐典籍上早有“气动则声发”、“气沉丹田”、“善歌者必先调其气”等记载。在气息的运用上强调下述4点: (1)讲究气口 气口是中国民族唱法中用来说明吸气点和吸气方式的术语。中国民族声乐的曲调结构复杂,有时一字数音,一腔数板,必须在正常的气口外,补充一些气口。如有时为了美化唱腔,常在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长音之后加进临时气口;或者为了渲染音乐气氛和感情的高潮,在适当的地方加上临时的感情气口等等。使用气口的方式除一般歌唱吸气的方法外,还需采用偷气(不让人察觉的吸气)、抢气(在短时间内的急速吸气)、快吸气、慢吸气、浅吸气和深吸气等。( 2)气息的支持 中国民族唱法在声带使用上张力较强,共鸣比较集中,采用以腹式呼吸为主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其呼吸对抗力量的集中点(支撑点)在脐上至腰间,这样便于贮存气息,控制呼气,以灵活地支持发声。( 3)气息的控制 在呼气发音时,气流外围的肌肉(吸气肌肉群)始终做与气流相反方向的下沉运动,以此形成与呼气动作明显对抗的力量,起到节制呼气,保护声带,发挥充分共鸣和变化音色的作用。( 4)气息的灵活运用 除经常使用的基本呼气方法之外,还要做和灵活变化的呼气训练,以便在声带和共鸣的配合下,完成各种不同的润腔发声。如润腔中的“嗽音”是一股较粗散的气流,刹那间冲破声门的阻力弹发出来;“顿音”是呼气在支点处做半顿半连的弹性的对抗运动形成的;其他如:“截音”、“颤音”、“沉音”等的呼气使用方法也都各不相同。 声带的运用 中国民族唱法对声带的使用较重,要求声带的功能强,音质坚实、脆亮,有利于咬字和唱词。( 1)声门积极靠拢闭合,主动向下挡气,使呼出的气流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声波,使发音集中明亮。( 2)保持声带的弹性和运动中的平衡,以此来减轻声带的负担与疲劳,获得更多的谐音振动,以便与头腔共鸣相策应,产生全面的广泛的共鸣效果。 (3)声带振动的灵活多变,如声带可做不同张力、厚薄、长短、整体与边缘等各种不同程度的振动,以及振动幅度的大小、声门不同程度的闭合等,从而奠定发出各种不同声音的物质基础。 共鸣的运用 使用各种不同的共鸣方法来变化音色和音量,润饰唱腔,表达情感。(1)全面地平衡地使用共鸣腔体。充分发挥鼻腔(头腔)、咽腔和喉腔的共鸣,适当地运用胸腔共鸣,配合上吐字唱词中变化频繁的口腔共鸣,形成以咽腔为轴心的上通头腔(鼻腔)、下通喉腔和胸腔的垂直柱状的共鸣通道,以求达到最佳的整体共鸣效果。相对来说,中国民族唱法中由于咬字和润腔等技法的使用,在共鸣效果上,与欧洲美声唱法的宽、洪、粗、大有所不同。(2)共鸣腔管的使用适度。总的说来,中国民族唱法的共鸣腔管相比欧洲唱法要细一些和短一此,喉、咽腔并不开得太宽,喉结相对稳定,发出的声音比较集中、结实、明亮,便于咬字行腔。( 3)打开喉咙,抬起软腭,放松下巴,在咽腔形成一个开阔的“三叉腔”(“三角区”),获得良好的泛音共鸣(即鼻腔、头腔共鸣),使声音更加通畅甜美。(4)两种共鸣焦点的使用。中国民族唱法的歌唱家们在演唱中通常采用两种共鸣焦点。一个共鸣焦点是指鼻腔、头腔共鸣的最高位置固定共鸣焦点,这是永久性的,是演唱中始终保持的,起保证头、鼻、胸共鸣的作用;另一个共鸣焦点是指在演唱的行腔韵味中临时形成的特殊共鸣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